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us meningitis,CM)是隐球菌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颅内感染,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对隐球菌病原和血清学检查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血液病、淋巴瘤等肿瘤患者增多;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本病有增加趋势.本文通过对CM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提高CM的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osisMeningi—tis,CM)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同时也是误诊率较高的一种慢性脑膜炎。现将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焦虑症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改变,为鉴别诊断这两种脑膜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01—2011-12第1次我院38例结核性脑膜炎和18例新型隐球菌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数据,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脊液中白细胞数、糖、氯化物和蛋白含量。结果不论结核性脑膜炎还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均以亚急性起病、颅压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和氯化物含量降低为主。但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高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P<0.05),而前者的氯化物含量却低于后者(P<0.05),在颅压变化程度和糖含量方面两种疾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仍应进一步寻找病原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脑脊液酪氨酸3-加单氧酶/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14-3-3蛋白)含量的变化与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病情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从1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18例对照组中获取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并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结果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有7例患者经过抗真菌治疗症状好转,脑脊液中的隐球菌被清除,但14-3-3蛋白并没有随着治疗的好转及隐球菌的清除有显著下降。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不会在短期内随着治疗的进行和临床症状的改善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皮肌炎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细胞和体液免疫失调有关,治疗上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是最常见的颅内真菌感染,新型隐球菌属弱致病力性真菌,常在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或体内菌群失调时才会发病,因此,该病原体的颅内感染虽可单独发生,但更常并发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情况下.本文报道1例皮肌炎合并CM患者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探讨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CM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确诊前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多数患者无基础病变(65.0%).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发热(90.0%),头痛(95.0%);发热、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19例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阳性,1例多次涂片阴性,培养出隐球菌.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联用疗效显著.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细菌培养为确诊依据.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联用效果好,二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5-氟胞嘧啶口服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格特隐球菌病是一种由格特隐球菌引起的真菌疾病,发病率低,仅占全世界隐球菌病例的1% [1].与新生隐球菌相比,格特隐球菌会产生更严重的CNS表现,潜在并发症如颅内压升高、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IRIS)、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以及隐孢子虫等[2] ,未及时治疗预后极差.现报道1例格特隐球菌脑膜脑炎的诊治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宿主免疫力低下时致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早期出现低热或间歇性头痛,后期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免疫力低下者可急性发病,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导致蛛网膜粘连而引起多组脑神经受损;脑脊液循环受阻出现脑积水.病情进行性加重,未治者常在数月内死亡,平均病程为6个月,偶可见几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者~([1]).  相似文献   

11.
正隐球菌性脑膜脑炎(cryptococcal meningoencephalitis,CM)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南亚及东南亚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是全球HIV感染者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有高达100万的CM新发病例。该病致死性及致残性很高,CM院内急性死亡率可达50%~[1],很多患者经治疗后也会留下终生失明、耳聋及其他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2]。大多CM患者主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然而近些年发现器官移植、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艾滋病(ADIS)合并隐球菌脑炎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炎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28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炎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入院时已经进行HAART治疗9例,未行HAART治疗19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者20例(20/28),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抗原阳性15例(15/15)。颅内压明显升高>350mmH2O 7例,腰大池置管引流术9例;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氟胞嘧啶治疗21例,给予两性霉素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3例,单用氟康唑治疗1例,未抗真菌治疗1例;好转21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2例。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脑炎的患者免疫力低下,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抗原检测可提高隐球菌脑炎的诊断率,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7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0-08~2007-12收治的47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31例,CD4<50/mm321例,CD4 51~100/mm38例,CD4101~200/mm32例,CD4<100/mm3者占93.5%,平均CD4 35.3/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5例,恶化8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29.8%.结论 AIDS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伴有恶性颅脑高压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两组均采用二胜霉素-B静脉及鞘内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最长引流3周,以隐球菌镜检计数、墨汁染色阴性时间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是否并发脑积水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隐球菌镜检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个月时治疗组墨汗染色隐球菌阴性5例,而对照组仅3例;头痛、视力障碍及意识状态的改善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为尤,并发脑积水治疗组仅1例,而对照组有3例。结论: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能有效地降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并常致深部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也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最常见,也最为严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AIDS)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近年随着艾滋病患者增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对此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影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正确诊断的因素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最常见的颅内真菌感染。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及CSF检查不典型,使误诊率较高。现将1973年~2003年间我院神经科住院诊治的均经CSF墨汁染色新型隐球菌阳性≥2次,同时乳胶凝集试验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或CSF培养出新型隐球菌的1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早期诊断,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普通光镜下如何识别新型隐球菌及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数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入院及治疗1月后各腰穿取脑脊液3~4ml,充入白细胞计数池内,观察隐球菌形态并计数。分析隐球菌数量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隐球菌与细胞在高倍镜下形态明显不同。2例首次脑脊液隐球菌数>200×106/L者,均恶化。脑脊液隐球菌数小于50×106/L的3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1月后4例隐球菌转为阴性者1例好转,3例痊愈;2例隐球菌数大于200 ×106/L者,病情无好转。结论 脑脊液隐球菌数量与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V-P分流术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VP分流术,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鞘内注射及5~氟胞嘧啶口服等常规治疗,以隐球菌计数阴性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的患者经V—P分流术后症状快速减轻,所有患者精神状态短期内明显好转;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剂可明显减量。1例视力障碍的患者经引流处理2d后视力基本正常,仅有1例遗留有轻度视力障碍。经联合治疗最后痊愈9例,好转2例。10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V—P分流术能有效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赢取时间,优于侧脑室外引流、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或留置Ommaya者。随访无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和CM相关免疫重建脑炎综合征(IRIS)的临床识别与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100例CM患者,其中仅有26例(26%)符合新型隐球菌性脑膜IRIS(CM-IRIS)的诊断标准。对26例脑CM-IRIS病例进行分组比较,1组:未出现脑IRIS,未使用糖皮质激素;2组:出现脑IRIS,未使用糖皮质激素;3组:出现脑IRIS,使用糖皮质激素2 w。此外,将CM分为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组作比较,计算两组脑IRIS发生率。结果 2组较1组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总数2组均较1组减低,而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3组较2组脑脊液压力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脑IRIS发生率高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组P<0.05。结论 CM患者在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CSF指标改善,临床表现突然加重,CSF压力再次升高、CSF白细胞总数不增多、淋巴细胞比率升高,MRI影像出现多发性脑白质斑片状信号,可诊断脑CM-IRIS;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CM-IRIS组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和MRI影像可获得明显改善;有效抗真菌治疗6 w后,CM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脑CM-IRI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