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首要致病原因,高危型HPV阳性增加了CINⅡ、Ⅲ级和宫颈浸润癌的危险性,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CIN进展的必要条件。因此,HPV检测及分型,对预测病变转归、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及诊断标准病例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从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选择了超薄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及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妇科2350名患者行宫颈TCT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①HPV高危阳性患者共895例,阳性检出率为38.09%,TCT结果正常组内:正常、轻度炎症、中度炎症、重度炎症HPV阳性率分别为17.06%、28.30%、36.43%和30.30%;②TCT结果为正常组、ASCUS、ASC—H、LSIL、HSIL中,HPV阳性率分别为27.60%、52.30%、61.31%、86.11%、91.25%。③将HPV负荷量由低至高行数量分级后,TCT异常率分别为12.92%、25.93%、41.38%、50.52%和65.74%。结论在TCT异常者中,病变程度越高,高危型HPV感染率越高。随着病毒负荷量增加,宫颈病变发生,率增加,其病变程度也越重。  相似文献   

3.
多重实时PCR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HPV-16病毒整合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检测HPV存在状态的理想方法,了解HPV-16整合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多重实时PCR同管定量检测HPV-16的E2和E6基因,根据E2/E6判定HPV-16的存在状态;与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检测HPV-16阳性的宫颈鳞癌51例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49例的石蜡标本。结果(1)多重实时PCR所得HPV-16E2、E6标准曲线的相关性好,扩增效率均高于95%;(2)确定多重实时PCR以E2/E6比值为0.81作为区分游离型和混合型HPV-16的界值;(3)多重实时PCR与Southern杂交检测的符合率为81.5%(Kappa值为0.844,P<0·001);(4)HPV-16整合发生率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有关,CINⅠ、CINⅡ、CINⅢ和SCC中HPV-16整合发生率分别为42.9%、76.5%、83.3%和90.2%;(5)Ⅱ+Ⅲ期宫颈癌中整合型HPV-16所占比例(88.0%)显著高于Ⅰ期宫颈癌(33.3%)。结论多重实时定量PCR是检测HPV-16病毒存在状态的可靠方法,有准确、省时、简便快速及高通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之一,90%以上的宫颈癌组织携带高危型HPV。HPV的型别分布随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种族而存在差异。本研究用PCR并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来自宫颈癌高发区川北地区68例宫颈癌组织进行HPV检测,得到HPV总体感染率为92.6%,明确了HPV16、HPV58为该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主要的流行亚型。  相似文献   

5.
常见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包括HPV16)的预防性疫苗的出现给有效预防宫颈癌带来了希望。HP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预防持续性HPV感染的功效已被证实,但其预防作用是否能超过18个月以及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检测在宫颈病变分流管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宫颈癌在女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占癌症患者总数的15%。每年约有371200个新发病例,约200000例死亡。由于经济水平低下以及缺乏宫颈肿瘤普查手段等因素,80%的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研究证实,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伴有HPV感染,90%宫颈癌标本可以检测出HPVDNA。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及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2 3例、CINⅡ~Ⅲ级2 2例及宫颈癌31例,另取10例正常宫颈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 vivin的表达;以touch down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HPV16 ,18,31,33,5 8等)的感染率。结果:①从正常宫颈→CIN→宫颈癌,Survivin及高危型HPV表达均逐渐增强(P <0 .0 5 )。②低分化宫颈癌Survivin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宫颈癌(P <0 .0 5 ) ,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 >0 .0 5 )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型均无关(P>0 .0 5 )。③Survivin与高危型HPV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 <0 .0 5 )。结论:Survivin表达及高危型HPV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世界的1/3。近几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虽明显下降,但35岁以下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却显著上升。此外Chan等对1973~1999年美国30岁以下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研究发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由8.0/10万上升至14.3/10万;腺癌也从0.7/10万上升至2.7/10万。迄今为止,国外报道的最小患病年龄为15岁。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端粒结合蛋白TRF1、TRF2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HPV16、HPV18感染与TRF1、TRF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期间的组织石蜡块标本共86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HPV18在15例正常宫颈上皮、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组织标本中TRF1、TRF2蛋白的表达。结果(1)HPV16、HPV18阳性感染率CIN组[63.9%(23/36)]和宫颈鳞癌组[97.1%(34/35)]显著高于正常组[20.0%(3/15)](χ2=30.639,P<0.01)。(2)TRF1阳性表达率宫颈鳞癌组[40.0%(14/35)]显著低于CIN组[63.9%(23/36)]和正常组[86.7%(13/15)](χ2=10.237,P<0.01);CINⅢ组[42.9%(6/14)]显著低于CINⅠ组[90.0(9/10)](χ2=5.531,P<0.01)。TRF2阳性表达率宫颈鳞癌组[80.0%(28/35)]显著高于CIN组[52.8%(19/36)]和正常组[...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HPV通过机体的细微损伤入侵,HPV E6和E7癌蛋白中的1种或2种持续表达是高危型HPV感染致瘤的关键所在,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及病毒癌蛋白仍不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研究者们正着手研制针对HPV的病毒疫苗,从源头预防HPV感染,以期实现宫颈癌的一级预防。目前已有针对HPV16/18型的二价疫苗Cervarix和针对HPV16/18/11/6型的四价疫苗Gardasil的认证上市,预防性HPV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新一代预防性HPV疫苗在解决疫苗的成本、持久性和广谱免疫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宫颈癌有望成为人类抗肿瘤史上第一个可以预防的癌症。综述近年HPV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预防性HPV疫苗的应用研究与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和18型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CSCC60例、CIN60例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型和18型DNA的表达。结果在上述各组织中HPV16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44/60)、35.0%(21/60)和10.0%(2/2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而HPV18型在各组间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HPV16型表达与CIN的发展有关,在CINⅠ~Ⅱ和CINⅢ的表达分别为23.7%和54.6%,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HPV18型表达情况与CIN的发展无关(P>0.05)。HPV16和18型的表达与CSCC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宫颈组织中HPV16型的过度表达与CSCC及CIN的发展密切相关,为阐明宫颈癌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预测CIN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采用常规PCR技术对40例宫颈鳞癌组织学标本和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的宫颈分泌物标本的HPV16 DNA及P53基因5~6,7~8外显子变异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常规PCR技术检测HPV16 DNA和p53基因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结果 在40例宫颈鳞癌标本中HPV16 DNA阳性检出率有20例(50%);200例CIN标本中有76例(38%)。P53基因在40例宫颈鳞癌标本中有20例出现变异(50%),其中外显子5缺失10例(50%),外显子6缺失1例(5%),外显子7缺失3例(15%),外显子8缺失6例(30%)。200例CIN标本均未检出p53外显子5~6,7~8的变异,宫颈鳞癌HPVl6DNA阳性与p53基因变异的符合率为80%。结论HPVl6I)NA与宫颈鳞癌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p53基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确实存在着变异。本研究认为常规PCR技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是一种快速、简单、适用于临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mRNA的表达及与HPV-16E7 mRNA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第四医院102例宫颈组织中MCM7 mRNA和HPV-16E7 mRNA的表达。结果 (1)HPV-16E7 mRNA的表达水平在CINⅡ~Ⅲ及宫颈鳞癌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Ⅰ(P<0.05);(2)MCM7 mRNA的表达水平在CINⅡ~Ⅲ及宫颈鳞癌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Ⅰ,宫颈鳞癌明显高于CINⅡ~Ⅲ(P<0.05);(3)在CIN中,MCM7 mRNA在HPV16阳性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在宫颈浸润癌中MCM7与HPV-16E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4)在宫颈浸润癌中,MCM7 mRNA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增加而减少(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HPV-16E7 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相关;MCM7 mRNA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与HPV-16感染密切相关。MCM7有望成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监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HPV16、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 stability,MSI)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探讨三者在宫颈病变进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宫颈病变组织分为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CIN1、CIN2~CIN3、宫颈癌4组。用PCR方法检测HPV16感染状况,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SI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来检测宫颈组织中的hMLH1和hMSH2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CIN120例中25.0%(5/20)检测到HPV16,CIN2~CIN331中54.8%(17/31)检测到HPV16,二者比较χ2=4.413,P=0.034;宫颈癌中各期HPV16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选取的三个微卫星位点D3S2832E、RH91127和SHGC-56838均在宫颈炎中未检测到MSI,在CIN和宫颈癌中均检测到MSI的存在。但总体的表达率较低,最高只有46.7%。错配修复基因的低表达检测结果和MSI的检测结果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前者的总体表达率较高,最高的低表达率为80%;宫颈病变中MSI与错配修复基因(本文即hMLH1、hMSH2)蛋白低表达及HPV16为正相关。结论HPV16的感染导致错配修复基因的低表达,进一步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HPV16、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有望作为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Notch1及HPV16 E6/E7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Notch1受体和人乳头瘤病毒16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35例宫颈癌标本中Notch1受体及HPV16E6/E7蛋白的表达,以34例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Notch1及HPV16E6/E7表达的差异,并分析Notch1与HPV16E6/E7表达的关系。结果 Notch1蛋白在细胞胞浆、胞核及胞膜中表达,HPV16E6/E7在细胞核中表达。从对照组到CIN组到宫颈癌组,Notch1及HPV16E6/E7的表达均逐渐增强(P〈0.01)。Notch1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不同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P〉0.05)。在宫颈癌组中Notch1与HPV16E6/E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Notch1表达与HPV16E6/E7感染可能与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P16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16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间广东省人民医院40例正常宫颈组织、1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56例宫颈浸润癌中P16和Ki-67的表达,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结果P16和Ki-67的表达强度与CIN的严重程度分别呈正相关(P<0.01)。P16和Ki-67在CINⅡ、CINⅢ、宫颈鳞癌及腺癌中表达呈阳性至强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88.9%(177/199),其中正常宫颈42.5%、CINⅠ87.5%、CINⅡ与CINⅢ均100%、宫颈鳞癌98.0%、腺癌60.0%。高危型HPVDNA负荷量与P16、Ki-67的表达强度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P16和Ki-67的表达强度与CIN的严重程度以及高危型HPVDNA负荷量密切相关;P16和Ki-67可作为诊断CINⅡ及CINⅢ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DNA has been regularly detected in primary cervical carcinomas and in some metastatic lesions. Using 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on autopsy material we found HPV 16 DNA in a primary cervical carcinoma and in multiple metastases therefrom.  相似文献   

18.
Park JS, Um SJ, Kim TY, Kim EJ, Kim CJ, Park SN, Namkoong SE, Kim SJ. Comparison of in vitro translated HPV-16 E7 protein with GST-fusion HPV-16 E7 protein as serologic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Int J Gynecol Cancer 1998; 8 : 380–386.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in vitro translated HPV-16 E7 protein and GST-fusion HPV-16 E7 protein as serologic markers in females with cervical cancer. The sera of 39% (39/100)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RIPA positive for in vitro translated HPV-16 E7 protein and the sera of 29% (29/100) of females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ELISA positive for HPV-16 GST-fusion E7 protein. The positivities for in vitro translated HPV-16 E7 protein in cervical cancers were 14% (7/49) in stage I, 59% (26/44) in stage II, and 86% (6/7) in stage III/IV, thus significantly correlating with advancing stage of the disease ( P < 0.01).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many patients with cervical neoplasia generate a positive antibody response to HPV-16 E7 proteins. The antibody positives to in vitro translated HPV-16 E7 protein increase with advancing clinical stage of disease. These HPV-16 E7 proteins might be a disease-specific markers which could be useful in adjunctive diagnostic assay of HPV-related cervical neoplas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宫颈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50例宫颈鳞癌组织为研究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IGF-1R、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转移与IGF-1R、VEGF-C阳性表达有关(P< 0.05)。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IGF-1R、VEGF-C阳性表达组明显高于阴性组,且两者的阳性表达在研究组呈正相关。结论 IGF-1R、VEGF-C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有关,对于早期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例宫颈癌,66例CIN,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C基因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2.94%、16.67%、41.18%、78.38%和83.3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2%、16.67%、41.18%、86.49%和91.6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病变组织中hTER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 hTERC基因和P16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间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