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氮平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9-2012年5月CNKI、VIP、万方数据库收载的奥氮平不良反应文献。结果:52例不良反应中,男性多于女性,21~40岁患者较多(19例,37%);多发生在用药一个月内(36例,69%);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较多,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20例,36%);不良反应转归总体较好。结论:合并用药需特别谨慎,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根据个体差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建议一月内进行血常规、血糖、肝功、电解质等检查。  相似文献   

2.
奥氮平为噻吩苯二氮卓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奥氮平联用致不良反应,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言洁  曹毅敏 《北方药学》2017,(12):177-178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5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抗结核药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肝病史、糖尿病是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有肝病史、糖尿病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需要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缪志伟 《安徽医药》2013,17(1):168-170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与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2010年该市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确诊肺结核患者1 368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7%,主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单因素统计结果发现年龄、BMI、月收入、诊断分型及肝炎病史为抗结核治疗相关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3.27,95%CI=2.073~5.439,P=0.002)、BMI〈18.5(OR=1.377,95%CI=1.021~3.548,P=0.037)及肝病史(OR=1.82,95%CI=1.003~6.248,P=0.046)为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存在高龄、营养状态差及肝炎病史可一定程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施薇华 《抗感染药学》2019,16(2):272-275
目的:分析奥氮平在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使用中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在线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被确认的42例奥氮平致ADRs报告,分析其奥氮平致ADRs的特点和规律。结果:42例ADRs患者中,其中神经系统损害24例占57.16%,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静坐不能、感觉异常、椎体外系反应等症状;其次为代谢内分泌系统5例占11.90%,临床表现为水肿、代谢絮乱和体质量增加;奥氮平剂量在20 mg/d时发生ADRs的例数为最多;使用奥氮平出现不良反应后经治疗好转或痊愈41例占97.62%。结论:和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奥氮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临床使用过程中对其引起ADR仍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氮平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从建库至2019年9月30日有关奥氮平引发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82篇有效文献,104例病例,男女比例为1∶1.08,年龄集中在18~44岁(51例,49.04%)。奥氮平引起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时间2~7 d(33例,31.73%);累及的系统-器官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56例,29.79%)为主,表现为迟发型肌张力障碍、不安腿综合征等症状,其次为代谢和营养障碍(33例,17.55%)。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奥氮平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马燕  李方捷  毛叶萌 《中国药房》2013,(24):2235-2237
目的:探讨奥氮平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集上报的189例奥氮平致ADR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奥氮平最常见的ADR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共67例(占32.21%),主要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嗜睡、头晕等;其次为肝胆系统损害,共27例(占12.98%),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ADR发生在奥氮平用药1周内的有46例(占24.34%),2个月内的有145例(占76.72%);剂量在12.5~20mg/d范围内引起的ADR最多,共117例(占61.90%)。ADR经治疗后147例(占77.78%)好转,38例(占20.11%)治愈,4例(占2.12%)有后遗症。结论:尽管奥氮平相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但其引起的ADR仍需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奥氮平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2000~2011年报道的奥氮平相关不良反应文献,收集奥氮平引起的不良反应32例,对32例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奥氮平引起的不良反应常见于成年患者(19~59岁);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为该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应加强奥氮平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奥氮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奥氮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并按涉及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奥氮平引起的不良反应共有116例,以男性居多;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高血糖、高血脂;严重不良反应多发生于老年人。结论,临床使用奥氮平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奥氮平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等。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低血钾。现概述如下。 张德亮等报道,患男,36岁,因精神失常给予奥氮平治疗,第1天从10mg/d始,2周后15mg/d,持续至第6周降为10mg,/d,第7周患者感浑身无力,四肢肌力和肌张力下降,以双下肢偏重,双下肢肌力Ⅱ级,测血钾1.8mmol/L,即停药,予补钾治疗,次13血钾恢复正常,上述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影响因素,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2月28日。采用R3.4.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78篇,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患者4 118例,累计发生不良反应2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8%[95% CI(0.049 3,0.064 6)],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95% CI(0.023 0,0.038 8)],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5% CI(0.025 9,0.045 2)]。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亚组分析中,5%葡萄糖注射液、7 d≤疗程≤14 d、联合用药、剂量≤100 mg·d-1以及超适应证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亚组中,0.9%氯化钠注射液、疗程>14 d、联合用药以及适应证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χ2检验结果显示溶媒种类与用药方式能够影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良反应发生与溶媒种类、用药方式明显相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另外,年龄、疗程与剂量等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泮托拉唑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通过检索 Pubmed、中国期刊全文、万方数字化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泮托拉唑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对纳入的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泮托拉唑所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40岁年龄阶段,与性别无显著关联;34例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及时处理预后良好。表明临床应重视泮托拉唑所致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布洛芬致不良反应80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布洛芬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5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80例布洛芬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洛芬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疗程及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占36.25%),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应重视布洛芬的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惠春  林大专  孙莹 《中国药房》2010,(44):4189-4191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24例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致单纯性横纹肌溶解症7例,横纹肌溶解并发肾功能衰竭1例,横纹肌溶解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肌病3例;致肝功能异常6例;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致过敏反应2例;致过敏性休克1例;致指关节疼痛1例。24例患者中,5例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例为低钾血症伴高血压和冠心病者,1例为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其他均为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超过60岁的16例(占66.67%),停药及相应治疗后22例(占91.67%)恢复正常,2例(占8.33%)死亡。结论:阿托伐他汀引发的肝功能异常、肌病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2008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可致免疫、心血管、消化、血液、泌尿、神经等系统不良反应,尤以变态反应为主,在变态反应中以过敏性休克较为多见。结论:临床人员应了解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使用奥美拉唑后发生不良反应的516例报表进行归类分组,分为合并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良反应以胃肠系统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多。奥美拉唑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合并用药有较大影响,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床一线调脂药阿托伐他汀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文献检索2001年6月—2011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案例,共收集34例,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结果 34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损害最常见(47.06%),其次是肝-胆异常(29.41%),老年患者(≥61岁)发生率较高(64.71%)。结论多种药物合用是导致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朱深银  赵语  姚高琼  张成志 《中国药房》2010,(34):3172-3174
目的:探讨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或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E)监测与处置的方法。方法:分析医院开展ADR或ADE监测的意义和优势,探讨医院做好ADR或ADE监测和处置需建立的制度及措施。结果:医院应建立起ADR或ADE监测的组织保证和技术体系,根据本院的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常规监测和重点监测;制定科学的处置制度和处置流程,采取相应的常态处置和应急处置。结论:医院通过建立科学的ADR或ADE监测与处置制度及措施,可以有效防范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不同地区多家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报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相关ADR报告236份,对人群特征、ADR发生时间、用法用量等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36例ADR患者中,51岁及以上患者居多(94.49%),用药后30min内ADR发生率最高(44.4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ADR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用药时段、单次用药剂量、溶剂量不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联合用药、原患疾病。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ADR发生原因较多,临床应规范其应用,并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王亚平 《中国药房》2007,18(23):1813-1816
目的:重视和了解临床治疗中局部用药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方法:汇总分析1998~200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局部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文献。结果:局部用药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出现不良反应,但对过敏体质及对某些药物有特异性过敏的患者,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结论:局部用药时,也应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