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患者视空间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视空间障碍情况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07年4月至6月在广州6家医院门诊或住院部连续就诊并且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的PD患者共107例,用复制立方体评估PD患者的视空间能力,并选用Hoehn-Yahr分级、PD统一评分量表第2部分(UPDRS-Ⅱ)、UPDRS-Ⅲ、UPDRS-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积木测验(WAIS-BD)、韦氏成人量表数字广度测验(WAIS-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睡眠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非运动并发症等量表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神经精神症状、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视空间能力与各相关因素的双变量相关性,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视空间障碍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结果 在107例PD患者中有59例(55.14%)出现视空间损害.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视空间能力与发病年龄、性别、Hoehn-Yahr分级、病程、UPDRS-Ⅱ、UPDRS-Ⅲ、FOM、RVR、WISC-BD、WAIS-DS、焦虑状态、痴呆等相关(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oehn-Yahr分级及病程是视空间障碍的危险因素,而RVR及WISC-BD是视空间障碍的保护因素. 结论 PD患者视空间障碍的发生可能与病情分级、病程、语言流畅性、图像识别及构造能力等有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及训练患者的语言能力、图像识别及构造能力等综合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视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D-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D-MCI患者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接受一般认知训练,观察组接受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于训练前、治疗6周后对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统一PD评价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DS)、PD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等评分及P300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UPDRS-Ⅲ、HMDS和PDQ-39等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HMDS和PDQ-39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HMDS和PDQ-39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MoCA评分进步一分析,治疗后2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抽象、语言、定向力等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抽象、定向力等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300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300波幅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P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伴与不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多巴反应性。方法根据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RBD的临床最低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RBD筛查问卷(RBD screening questionnaire,RBDSQ)量表来诊断临床很可能RBD(clinically probable RBD,cpRBD),将PD患者分为伴有cpRBD的PD(PD+cpRBD)与不伴有cpRBD的PD(PD-cpRBD)两组。对入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采用修订的H-Y分级、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3.0版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MDS-UPDRS震颤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且分别对两组患者首发侧肢体姿势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及静止性震颤的幅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震颤特征的差异性。对所有患者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将两组患者UPDRS-Ⅲ及MDS-UPDRS震颤量表评分最大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42例伴有震颤的PD患者,PD+cpRBD组19例,PD-cpRBD组共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关期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PD-cpRBD组相比,PD+cpRBD组关期震颤评分明显增高(t=2.379,P=0.022),震颤症状由首发侧肢体进展至对侧肢体的时间短(u=-2.133,P=0.033),首发侧肢体静止性震颤幅度大(u=-2.956,P=0.003),动作性震颤幅度大(u=-2.657,P=0.008)。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200/50 mg)后,PD-cpRBD组的UPDRS-Ⅲ及震颤评分最大改善率均明显高于PD+cpRBD组(UPDRS-Ⅲ最大改善率u=-3.134,P=0.002;震颤评分最大改善率t=-3.189,P=0.003)。结论本研究表明,伴有cpRBD的PD患者震颤程度相对较重,以静止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为主,由首发侧肢体进展至对侧肢体的时间相对较短,对左旋多巴的反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早发型帕金森病(young-onset Parkinson’s disease,YOPD)患者和晚发型帕金森病(lateonset Parkinson’s disease,LOPD)患者疼痛的部位和程度等资料,分析影响各自疼痛发生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7月至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PD患者,并根据年龄、PD的Hoehn-Yahr(H-Y)分期标准分为YOPD和LOPD患者各70例,收集其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采用The King’s Parkinson’s disease pain scale(KPPS)、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症状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估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抑郁状况等,并分析它们各自对疼痛的影响。结果 YOPD患者的年龄小于LOPD患者,病程较LOPD患者长,焦虑障碍评分低于LOPD患者,抑郁评分高于LOPD患者,疼痛发生率和KPPS评分、MMSE评分均较LOPD患者高,便秘发生率、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均低于LOPD患者(P 0.05)。YOPD伴疼痛患者腰疼痛的比例高于LOPD患者,下肢疼痛的比例低于LOPD患者(P 0.05)。伴有疼痛的YOPD患者的UPDRS-Ⅲ评分、抑郁和焦虑障碍评分及PD运动障碍分期均高于不伴疼痛的患者(P 0.05)。伴有疼痛的LOPD患者的抑郁和焦虑障碍评分、PD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均高于不伴疼痛的患者(P 0.05)。结论 YOPD患者较LOPD患者PD疼痛的发生率高,疼痛程度更严重。情绪障碍和运动症状越严重,PD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越高。临床医生应当依据PD患者疼痛类型及部位等规范临床疼痛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102例PD患者。根据病史及多导睡眠图(PSG)结果将患者分为PD伴RBD组和PD不伴RBD组。比较两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Ⅲ)、Hochn-Yahr(H-Y)分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的差别。结果 102例PD患者中PD伴RBD组54例,PD不伴RBD组48例。与PD不伴RBD组相比,PD伴RBD组病程明显延长,H-Y分级、UPDRS-Ⅲ、HAMA-14、HAMD-24、PSQI评分明显增高(均P0. 05),MoCA总评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均降低(均P0. 05)。PD伴RBD组SCOPA-AUT量表总分及消化、泌尿、心血管、体温调节系统得分较PD不伴RBD组增高(均P0. 05),PD伴RBD组SSR异常率高于PD不伴RBD组(85. 2%比62. 5%,P0. 05),潜伏期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 35(0. 46)s比1. 27(0. 15)s,P0. 05],波幅下降[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 34(2. 21)mV比2. 87(0. 97)mV,P0. 05]。PD伴RBD组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OR=3. 450,95%CI:1. 332~8. 933)。结论伴RBD的PD患者病程长,运动症状和情绪、睡眠、认知功能、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非运动症状均较不伴RBD的PD患者更为明显,PD伴有RBD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与情感淡漠及认知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2年1月-12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92例PD患者,其中男41例,女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为PD伴睡眠障碍组(PSQI≥8分)及PD不伴睡眠障碍组(PSQI<8分)。运用UPDRS-Ⅱ、UPDRS-Ⅲ、UPDRS-V(H-Y分期)、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蒙特利尔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Stroop色词测验(SCWT)、连线测验(TMT)、改良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统计所有受试者的帕金森病病情、日间嗜睡、情感淡漠及认知执行功能,探讨P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92例PD患者中伴睡眠障碍者64例,占比69.6%。睡眠障碍组年龄(71.88±8.77)、病程[3(1,7)]、UPDRS-Ⅱ评分[14(9,19.5)]、UPDRS-Ⅲ评分[30.5(19,44)]、H-Y分期[2.5(2,3)]均显著大于非睡眠障碍组{(64.96±10.47)、[1(0.5,3.5)]、[5(2,8)]、[9.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RB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PD患者63例,根据REM睡眠行为异常问卷-香港版(RBDQ-HK)分为PD+RBD组(n=28)和PD-RBD组(n=35)。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两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比较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比较认知、焦虑、抑郁和日间思睡等情况。结果 PD患者中RBD发生率为44.4%(28/63),PD+RBD组病程显著长于PD-RBD组(χ~2=12.733,P=0.002),年龄更大(t=-2.292,P=0.025),H-Y分级更高(χ~2=7.014,P=0.008),但在性别、发病年龄、起病类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运动症状方面,PD+RBD组UPDRSⅡ、Ⅲ评分更高(t=-2.734,P=0.008;U=3.329,P=0.001);在非运动症状方面,PD+RBD组胃肠道功能及睡眠障碍、精神相关症状等方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D-RBD组(P0.05),焦虑及抑郁在PD+RBD组中更常见(χ~2=3.958,P=0.047;χ~2=10.338,P=0.001),但在认知功能、日间思睡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便秘(OR=7.257)、长病程(OR=5.389)、高UPDRSⅢ评分(OR=1.060)与PD患者RBD相关。结论病程更长、年龄更大、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受累更严重的PD患者易伴发RBD。便秘、长病程、高UPDRSⅢ评分可能是RB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早发性和晚发性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各自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本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1例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起病年龄分为早发组(起病年龄≤50岁)和晚发组(起病年龄5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患者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与晚发组患者的抑郁患病率、BDI评分、GDS评分和抑郁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发组抑郁发生时间要早于晚发组(P0.05)。早发组的抑郁评分与病程、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相关(P0.05);晚发性组的抑郁评分与起病年龄、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相关(P0.05)。结论早发性PD患者抑郁症状出现时间更早,其抑郁程度与病程、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相关。晚发性PD患者抑郁程度与起病年龄、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嗅觉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126例,另收集同期查体的健康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PD嗅觉障碍辅助诊断卡(金帕默)对PD患者及对照者进行嗅觉评估,比较两组嗅觉障碍发生率,分析PD组年龄、性别、病程、Hochn-Yahr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nified Parkinson discase rating scale,part 3; UPDRS-Ⅲ)评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便秘、文化程度、经颅多普勒超声黑质回声强度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影响PD嗅觉障碍的因素。结果 PD组嗅觉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 69±2. 58)分比(9. 31±2. 07)分;t=11. 39,P0. 01]。PD组嗅觉障碍发生率为65.0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组性别(r=0. 181 P=0. 042)、年龄(r=-0. 317, P0. 001)、文化程度(r=0. 206, P=0. 021)、便秘(r=0. 185, P=0. 038)、RBD(r=0. 787,P=0. 000)、经颅多普勒超声黑质回声强度(r=-0. 200,P=0. 025)与嗅觉功能相关,而病程(r=-0. 092,P=0. 306)、Hochn-Yahr分期(r=-0.018,P=0. 840)、UPDRS-Ⅲ评分(r=-0.001,P=0. 989)与嗅觉功能不相关。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RBD、便秘对PD组嗅觉评分存在影响。结论 PD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高,其嗅觉功能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便秘、RBD相关,而与疾病病程、HochnYahr分期、UPDRS-Ⅲ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黑质回声强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he Parkinson's KinetiGraph,PKG)腕表定量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随访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后患者运动迟缓症状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并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治疗PD患者临床资料20例,收集术前、开机1月、开机6月PKG腕表运动迟缓分数((bradykinesia score,BKS)、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PDQ-39日常活动评分,分别比较各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将BKS分数和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分别与PDQ-39日常活动评分做相关性分析并比较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各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两两比较中,各评分中开机1月和开机6月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开机6月和开机1月相比,BK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和PDQ-39日常活动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KS评分与PDQ-39日常或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62(P=0.000),高于UPDRS-Ⅲ迟缓评分与PDQ-39日常活动评分的相关系数0.633(P=0.000)。结论 PKG腕表BKS分数能有效评估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在随访DBS治疗后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改变中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调查209例PD患者的20项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时间、病程、认知水平、运动功能、抑郁、焦虑、睡眠、生活质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等的相关性。结果 PD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动作迟缓(84.21%)、关心身体健康(66.51%)和焦虑(54.55%),发生率较低的症状为不合作、定向障碍和自知力障碍(均为5.26%)。BPRS的5个分量表即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猜疑两两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其中思维障碍与敌对猜疑(r=0.477)、缺乏活力与思维障碍(r=0.441)、缺乏活力与敌对猜疑(r=0.429)之间呈中度相关。BPRS总分与受教育时间、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年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3部分评分、修订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病程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无相关性(均P0.05)。BPRS高分组(35分)PD与BPRS低分组(≤35分)PD患者在年龄、起病年龄、UPDRSⅢ、PDQ-39、HAMA、HAMD和MMSE评分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HAMA和MMSE评分对BPRS总分影响最大(r2分别为0.196和0.270)。结论 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高且具多样性。MMSE评分越低,PD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前驱期患者非运动症状特点。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市社区筛查共纳入36例PD前驱期患者(PD前驱期组)和36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非运动症状问卷筛查量表(NMS Quest)进行评估。结果筛查到的PD前驱期患者占总筛查人数的3.02%。PD前驱期组UPDRS-Ⅲ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和NMS Quest评分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Mo CA评分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前驱期患者中100%至少出现一种非运动症状。PD前驱期组各非运动症状症候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前驱期患者非运动症状复杂多样,应重视社区中存在非运动症状人群并及时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2例男性PD患者及56例女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患者年龄、起病年龄呈正相关(r=0.283,P=0.034;r=0.295,P=0.027),与病程、Hoehn-Yahr(H-Y)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MMSE、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男性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UPDRSⅣ评分、HAMD呈负相关(r=-0.249,P=0.035;r=-0.279,P=0.017),与年龄、起病年龄、病程、H-Y分级、UPDRSⅡ、UPDRSⅢ、UPDRS总分,以及HAMA、MMSE、NMS-Quest评分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及左旋多巴剂量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剂量无关(均P0.05)。结论女性PD患者年龄越大、起病越晚,血尿酸水平越高;男性PD患者治疗并发症越多、抑郁越重,血尿酸水平越低。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患者左旋多巴服用剂量呈反比。  相似文献   

14.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QoL)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2部分(UPDRS—Ⅱ)对97例P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进行评估,同时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D统一评分量表第1及第3部分(UPDRS-Ⅰ,UPDRS-Ⅲ)、Hoehn—Yahr分级作为评估患者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认知功能、运动障碍程度的主要指标。结合患者的年龄、起病年龄、性别、病程、左旋多巴累积用量、有无症状波动、有无精神症状等叮能影响QoL的因素评价上述指标对PD患者QoL影响的程度。结果逐步线性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对PD患者HRQoL(UPDRS—Ⅰ/分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运动症状(UPDRS-Ⅲ)、病程、抑郁程度(HAMD抑郁评分)及有无精神症状(UPDRS—Ⅰ)。上述4项因素相加对UPDRS-Ⅱ分数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占78.4%:结论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心理与躯体因素联合作用影响PD患者的QoL。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应联合治疗心理及躯体疾患,加强康复锻炼,完善生活辅助用具,以提高PD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其与PD病情、病程间的关系.方法 用Hoehn-Yahr(H-Y)分期将170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轻度(H-Y 1~2期)、中度(H-Y 2.5~3期)、重度(H-Y 4~5期)3组,同时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Ⅲ、PDNMS 30问卷量表(NMSQuest)、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评估,并与102名正常对照者的NMS相比较.结果 PD组伴NMS 168例(98.8%),正常对照组伴NMS 80人(7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组NMSQuest平均得分(11.92 ±5.0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39±3.78);中度组(15.05±4.28)、重度组(14.87±4.23)明显高于轻度组(10.04±4.51)(均P<0.01).PD组NMSQuest以近记忆下降(71.8%)、便秘(68.2%)、注意力下降(62.4%)的发生率最高;NMS的发生与年龄(r=0.235,P<0.05)、性别(r=0.431,P<0.01)、病程(r=0.278,P<0.01)、UPDRS-Ⅲ评分(r=0.440,P<0.01)、H-Y分期(r=0.423,P<0.01)呈正相关;与MMSE评分(r=-0.329,P<0.01)呈负相关;与发病年龄(r=0.094,P>0.05)无相关性.结论 PD患者NMS极其普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全面认识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程度、分布、部位、侧别等因素与PD严重程度及运动症状偏侧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78例原发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偏侧运动症状起病159例。根据改良Hoehn-Yahr(H-Y)分期将278例PD患者分为轻度组P1组(H-Y分期<3)160例和中重度组P2组(3≤H-Y分期≤5)118例。根据偏侧运动症状起病的159例患者分为以左侧起病PD患者(LPD组)76例和右侧起病PD患者(RPD组)8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大动脉狭窄程度、分布、部位及侧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1组的年龄、病程、震颤、运动迟缓、动脉局部狭窄、单纯后循环狭窄、前后循环狭窄、大脑后动脉(PCA)狭窄及椎动脉(VA)颅内段狭窄与P2组比较(均P<0.05)。单纯后循环狭窄(P=0.035)、VA颅内段狭窄(P=0.025)是PD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LPD组与RPD组间PCA狭窄侧别比较(P<0.05)。PCA左侧狭窄(P=0.009)是PD运动症状以右侧起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反之,PCA右侧狭窄(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患病率以及伴发RBD的PD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连续入组124例PD患者,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第25项问答结果调查PD患者中RBD患病率;将入选患者分为RBD组(78例)和非RBD组(13例),采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2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和运动并发症发生情况;选用NMSquest量表比较2组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选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比较2组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程度.结果 (1)RBD的患病率为62.9%(78/124);(2)RBD组患者的病程[(3.8±2.8)年]显著短于非RBD组[(5.0±2.5)年,t=-1.972,P=0.048],但在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发病类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和用药种类上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在运动症状中RBD与非RBD组在H-Y分级、UPDRS-Ⅱ、Ⅲ、Ⅳ评分以及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非运动症状中胃肠道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精神和睡眠活动等方面的不良症状在RBD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RBD组,但是认知、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的严重程度在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BD在PD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伴发RBD的PD患者病程较短且非运动系统受累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新疆地区的90例维吾尔族和135例汉族PD患者进行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多态性分析。采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H-Y分期法判断PD严重程度;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L)、MMSE和神经精神问卷(NPI)进行评分。比较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不同基因型PD患者间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C/T基因型111例,T/T基因型61例,C/C基因型53例;不同基因型PD患者间年龄、性别、民族及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PD患者间H-Y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PD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首发症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UPDRS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UPDRSⅢ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UPDRSⅣ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AD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T/T基因型PD患者NPI评分明显高于C/C基因型PD患者(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汉族PD患者SNCA基因T/T基因型在神经精神症状方面的风险要高于C/C基因型,其他临床症状与SNCA基因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中冻结步态(FOG)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搜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14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FOG发生率,依据是否合并FOG分为伴FOG组和不伴FOG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伴FOG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14例PD患者中FOG发生率为40.35%。PD伴FOG组的病程(U=147.500,P=0.015)、肌强直(x2=4.665,P=0.031)、强直型(x2=9.893,P=0.002)、语言障碍(x2=11.443,P=0.001)、UPDRS-Ⅲ评分(U=1187.500,P=0.029)、改良 Hoehn-Yahr (H-Y)分级(U=1001.000,P=0.001)、便秘(x~2=4.250,P=0.039)、不宁腿综合征(x~2=5.394,P=0.020)、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x~2=4.332,P=0.037)、HAMD评分(U=1114.500,P=0.009)均高于不伴FOG组。强直型(OR=2.843,95% CI 1.034~7.821,P=0.043)是PD患者伴发FOG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长、UPDRS-Ⅲ评分高、改良H-Y分级高、强直型、合并肌强直、语言障碍、便秘、不宁腿综合征、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和抑郁的患者易出现FOG。其中,运动亚型为强直型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育龄期女性帕金森病(PD)患者受经期影响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病例对照研究,连续选取自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及天坛医院PD专病门诊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下女性PD患者,记录受经期影响的病例数,分为经期相关组和与经期无关组,分析两组临床的异质性。同时收集两组发病年龄、文化程度、初始症状、病程、有无毒物接触史、家族史、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改良Hoehn-Yahr(H-Y)分级、贝克焦虑量表(BAI)等资料。结果共收集175例女性PD患者,经期受影响者42例,患病率为24%;将经期相关组与经期无关组分别在非经期及经期期间进行比较,非经期期间,两组在发病年龄、BA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病程、文化程度、有无毒物接触史、家族史、UPDRS-Ⅲ、改良H-Y分级等方面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经期期间,两组在发病年龄、UPDRS-Ⅲ、改良H-Y分级、BAI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女性育龄期PD患者易受经期影响,临床症状恶化,表现为运动症状加重,更易合并焦虑,提示该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更差,应提醒临床医生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