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食管心电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2,21(2):119-122
食管心电图是利用在食管内放置的电极导管记录的心电图。1906年Cremer通过一根放置在食管内的银制电极成功地记录到了心房电活动 ,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 ,成为今天心律失常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记录食管心电图仅需要普通心电图机和食管电极导管。经鼻腔或口腔将食管电极导管放置于食管内 ,其尾端与心电图机的肢体导联或胸导联相连接 ,就可记录到双极或单极食管心电图 (图1)。一、食管电极导管食管电极导管的种类较多 ,不同的电极导管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1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食管导联心电图对82例各类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照分析。结果房室结双径路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82.57%,单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57.3%(P〈0.01);预激综合征(WPW)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11.46%,单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10.98%(P〈0.05)。室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2.75%,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22%(P〈0.05);室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并存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2.29%,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22%(P〈0.05);室性心动过速伴1:1室房逆传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1.83%,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22%(P〈0.05)。结论双极食管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单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高,安全、可靠、实用、能定位、对射频消融术前病例的筛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具有季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在临床中通过用V2(V3)与食管导管电极连接组成单极食管导联,并与体表心电图同步记录,可以标测心房激动顺序并迅速识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起源.食管心电图P波(PE)电压高、易识别,弥补了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P波常与QRS波群或T波重叠无法辨认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宽QRS心动过速 (W -QRS -WT)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 ,部分病例体表心电图难以鉴别 ,甚至造成失误。笔者收集在湖北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及本院 3年来体表心电图难以鉴别的W -QRS -WT 2 6例 ,加作食管导联得以确诊。食管导联对W -QRS -WT鉴别诊断具有明显实用价值 ,特别适宜于基层医院 ,特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6例中 8例为门诊病人 ,18例为住院病人。年龄最小14岁 ,最大 76岁。男 15例 ,女 11例。有基础心脏病史者 16例 ,无明确心脏病史者 10例。将消毒的食管电极导管按食道电极导管插管操作常规进行 ,插管深度以充分…  相似文献   

5.
食管心电图在窄QRS波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食管心电图是将记录心电图的电极导管经鼻前孔或口腔送到食管内的心房水平位置,将心电图机的胸前或标准肢体导联线与电极导管的单极或双极连接后,再经心电图机描记的心电图。因记录电极十分靠近心房,使其P波振幅高且多呈双相,有利于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随射频消融技术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6.
周宁  陈曼华  罗洪波  王琳 《心脏杂志》2008,20(3):348-350
目的比较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证实的19例间隔部隐匿性旁路患者。消融术前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记录发作前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单极食管心电图、双极食管心电图。分别观察P波形态、极性、P波与QRS波群关系,测量P波振幅、时限,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率差异。结果单极食管心电图P波无极性变化,双极食管心电图P波可根据需要调整极性。双极食管心电图和单极食管心电图的P波振幅分别为(0.58±0.12)mV和(0.36±0.11)mV(P<0.05),P波时限分别为(96±11)ms和(99±14)ms。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和89%(P<0.05)。结论双极食管心电图记录的P波振幅大于单极食管心电图,并能更清晰的显示P波、P波和QRS之间的关系,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优于单极食管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极食管心电图P波的形态特征以及其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证实的32例右侧隐匿性旁道患者。消融术前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以相同的走纸速度和振幅记录发作前后体表12导联、单极食管、双极食管心电图。分别观察P波形态、极性、P波与QRS波关系,测量P波振幅、时限,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单极与双极心电图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灵敏度。结果单极食管心电图P波无极性变化,双极食管心电图P波可根据需要调整极性。双极食管心电图和单极食管心电图的P波振幅分别为0.55±0.10mV和0.34±0.10mV(P<0.05),P波时限分别为98.4±11.2ms和101.2±12.5ms(P>0.05)。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8.8%和93.8%(P<0.05)。结论双极食管心电图记录的P波振幅大于单极食管心电图,并能更清晰的显示P波以及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优于单极食管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正>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40例宽QRS波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宽 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 40例宽 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体表心电图、食管心电生理检查特点 ,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检验各传统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在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各项诊断指标中 ,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的指标有 :胸导联无 RS型、食管心电图房室分离、心房起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结论 将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结合起来分析可提高对宽 QRS波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起源于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RAAT)心电图、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138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中有7例(5.0%)起源于右心耳,通过10极冠状静脉窦(CS)电极导管、高位右心房(HRA)电极导管、希氏束(HBE)电极导管和消融导管(ABL)记录其电生理检查结果、靶点位置,并记录和观察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正向、负向、低平和双向)。结果7例RAAT患者平均年龄为(41.1±19.6)岁,病史(5.4±4.0)年,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房速持续性4例,阵发性2例,通过心房程序刺激诱发1例。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特征:所有患者V,导联P波负向,绝大多数下壁导联P波正向或双向,胸前导联P波由负向逐渐变为正向。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房速时HRA处A波最早,有效消融靶点较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38.4±12.6)ms。6例患者消融成功,其中4例使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随访3~12个月无房速复发,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RAAT相对少见(5.0%),有特殊的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表现,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能提高消融成功率,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994年11月至1996年11月间在我院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之心电图特点分析比较,发现心动过速时QRS_v,波群形态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对象和方法 AVNRT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14—65(47±12)岁。AVRT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1—59(52±9)岁。均有心动过速发作史多年及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记录。观察心动过速发作时V_1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分别将4极电极导管放置高位右心房、希氏束部位、右心室心尖部及冠状窦内,同步记录体表Ⅰ、Ⅱ、V_1导联和心内电图,走纸速度为50mm/s,先后行心室、心房S_1S_1频率递增刺激及S_1S_2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通过分析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QRS_(v_1)的形态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体表与食管心电图在隐匿性房室旁路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诊断隐匿性房室旁路的简易方法。方法110例经心内电生理确诊并成功消融的隐匿性房室旁路患者。术前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观察S2R2有无跳跃性延长;记录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观察逆传P波的方向及形态;同步记录食管与V1导联心电图,观察P波在V1(P-V1)及食管导联(P-E)的先后顺序。结果110例中106例S2R2呈逐渐延长。67例左侧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P-E先于P-V1,39例右侧旁路P-V1先于P-E,4例中间隔旁路P-E与P-V1几乎同时出现。且不同部位的房室旁路在不同导联上逆传P波形态不同,并有显著差别。结论隐匿性房室旁路可根据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P波的方向及形态作出初步诊断,结合食管与V1导联同步心电图以及食管调搏结果可基本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对35例行射频导管消融的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术前术后12导联体表心电图,并作随访6个月时体表心电图的对比观察。结果全组35例患者的消融均取得成功。其中6例术后Ⅱ、Ⅲ、aVF导联新出现q波,R波电压较前增高;I、aVL导联的s波加深,QRs波群电压增加。并伴有QRS波群电轴改变,均未见ST段改变。出现心电图改变与未见心电图改变患者间消融中放电时间和消融靶点数无明显差异。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和ST段末见动态改变。结论 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体表心电图出现的左后分支不同程度阻滞的图形改变可能因术中左后分支的分支及浦肯野纤维损伤引起。  相似文献   

15.
食管心房调搏和标测专用导管电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作者研制的9F8极食管心房调搏和标测专用导管电极对60例患者进行电生理研究,目的是探索降低食管心房调搏阈值,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提高无创性电生理诊断准确率的途径.通过食管电生理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应用此种新型导管电极,心房起搏和电生理检查阈值可降低25%—30%,检查成功率为100%.由于这种导管电极可同时进行心房调搏、同步记录2道食管双极导联滤波心电图,提高了无创性电生理检查诊断心律失常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需要假设Ⅰ、Ⅱ、Ⅲ等双极导联轴张淑玉,田广庆(空军青岛疗养院青岛266071)双极导联心电图是两电极电位差的记录。采用双极导联记录的体表心电图是正负电极所在体表面电位的差。在体内假想的导联轴不是两电极之间一条连线,而是正负电极与心电偶所构成的带有一...  相似文献   

17.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百余年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及时、简便、可靠的诊断依据.但体表心电图须在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才能捕捉到,且记录点局限在体表,难以进一步了解心脏具体起源点及激动顺序,对于某些复杂心律失常仍不能明确诊断.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借助心导管技术将多根电极导管分别放置在右心房、希氏束、冠状静脉窦以及右心室心尖部等部位标测,可了解到各部位的起源点及激动顺序.结合体表心电图,采用程控电刺激还可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诱发及终止心律失常,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等,但因其属创伤性检查且费用昂贵,无法普及.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则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采用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程控刺激技术起搏心房,同时记录体表导联与食管导联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并复制心律失常.因其属无创性、设备简单、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在诊治心律失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为心电图医师提供了学习心脏电生理知识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8.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QRS时间>0.12s,心室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起源于心室不同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占70%~80%,其余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阻滞或伴旁路顺传等[1]。由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在常规心电图中不易显示P波,常造成诊断困难。但通过分析食管导联记录到的高尖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可迅速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进行准确诊断;利用食管电极起搏心脏还可终止部分宽QRS波群心动过速[2]。本文通过对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食管心电图分析,探讨食管心电图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心房调搏安全、简便、可靠 ,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2 0 3例具有心动过速史的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以及术前的食道心房调搏结果的对比 ,评价食道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选择 1 996年 3月至 1 998年末的 40 0例行心内电生理及导管射频消融成功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 ,2 0 3例食管心房调搏资料完整 ,男 1 1 9例、女 84例 ,平均年龄 41± 7(1 5~ 64)岁。经鼻腔送入 2极或 4极食管电极于近左心房后侧 ,采用双极记录 ,记录到大 A小 V,正负双相的食管心电图 ,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极网篮电极导管在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中的实用价值。方法:4例患者,根据发作时心电图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3例,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1例,网篮电极导管分别经右侧股静脉或股动脉送入右心房或左心室,选择记录双极心电信号,对每1例患者均进行窦性心律及心动过速时的标测,并在网篮电极导管指引下进行消融,结果:4例患者网篮电极导管均顺利送入,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通过网篮电极所记录心电信号清晰,稳定,根据计算机所绘制等时标测图及网篮在心腔内的影像位置,可准确地判断除极波传播顺序,方向及最早激动点,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及发生机制,2例房速及1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成功,另1例房速患者消融失败。结论:利用网篮电极导管进行心内膜高密度标测,有助于提高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