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恶性青光眼是一种少见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其特征是轴性浅前房伴眼压升高。其发病机制为睫状体水平房水流向受阻 ,房水倒流入玻璃体腔内 ,玻璃体体积增加 ,使虹膜 晶体隔前移而致。治疗方法有扩瞳药、睫状肌麻痹剂、房水生成抑制剂、高渗制剂等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等。如上述方法无效 ,则采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作者报道 2例行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的病例 ,术后却出现了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一例为 70岁白人男性 ,有晶体眼 ,曾有开角型青光眼病史 ,因右眼特发性黄斑裂孔 (Ⅲ期)行玻璃体切割术、剥膜、气 液交换、1 5 %C3F8气体填…  相似文献   

2.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并对具体操作手法作一介绍。方法:对23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行联合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前房形成,其中20例眼压控制良好,1例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2例再行阀门管植入术以控制眼压。22例视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恶性青光眼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必须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晶体摘除、玻璃体切除和玻璃体针吸术。而在认识了玻璃体在恶性青光眼中的重要作用后,当提倡玻璃体手术。现代的玻璃体切割器械,经睫状体平部作玻璃体切割已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近来单用玻璃体切割术或同时行晶体摘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已取得成功。作者用睫状体平部前玻璃体切割联合晶体摘除术治疗4例5眼晶体性恶性青光眼,术后前房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8个月(7~26月),未发  相似文献   

4.
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青光眼又称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常发生于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等内眼手术后,临床治疗比较困难,若处理不当,常以失明而告终。我们于1996年以来对8例恶性青光眼病人采用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共8例9...  相似文献   

5.
恶性青光眼四联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四联手术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恶性青光眼22例26眼行白内障摘出、玻璃体切割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前Ⅱ级、Ⅲ级浅前房均一次性前房形成.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较术前提高,眼压由术前(34.64±7.06)mmHg(1 kPa=7.5 mmHg)降至术后(15.15±2.15)mmHg.术后2例3眼1周再次浅前房、高眼压,经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眼术后玻璃体积血,经后段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提高.结论 多种联合手术是恶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二次浅前房时只需加强治疗及YAG激光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恶性青光眼较少见,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处理不当常会导致失明.我们采取睫状环切除联合局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恶性青光眼5例(6眼),获得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青光眼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7例(17眼)恶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药物治疗,晶状体囊内摘除 玻璃体前界膜划开4例,晶状体囊外摘除 后囊膜切开 前部玻璃体切除9例,17例前房均恢复并保持良好。结论:恶性青光眼是多种发病因素混合存在的难治性青光眼,早期药物治疗有效,后期多种联合手术则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经平坦部前段玻璃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11例13眼继发于小梁切除术后的恶性青光眼接受了手术治疗。首先经平坦部行前段玻璃体中央切割减压(至15.0mmHg左右),然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直径3.0mm的连续后囊撕开,再切割前段的玻璃体,最后向睫状沟位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所有病例前房均形成良好,无一例前房再消失。视力改善显著,眼压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方法 恶性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恶性青光眼采用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后囊截开术,继发性采用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后囊截开术,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原发性青光眼组患者眼压均降至(15.28±2.65) mmHg(1 kPa =7.5 mam-Hg),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青光眼组降至(12.80±3.54) mmHg,较术前降低(P<0.05).原发及继发性恶性青光眼术前房角深度分别为(1.01±0.12)mm、(1.02±0.32) mm,术后前房深度分别增至(2.27±0.03)mm、(2.45±0.05)mm,术后较术前明显加深(F=9.28,P<0.001;F=10.17,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应用及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联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恶性青光眼.对高危因素早诊断、早发现可有效降低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刘颖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60-161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药物控制眼压恢复的13眼,玻璃体切除术结合药物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6眼,1眼药物治疗失败,因拒绝手术导致失明。结论:充分了解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有效治疗各种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王展峰  徐常钦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79-1882
目的:探讨利用23 G微创无灌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术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前后节复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
  方法: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23 G玻切头进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玻切操作迅速且无需灌注及縫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需进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从术前57.18±6.18mmHg降至16.15±2.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房角深度为0.88±0.25mm,术后增至2.44±0.3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 G微创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的复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发作,恢复部分功能性视力。根据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体征,进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前后节三联手术能有效控制并且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12.
恶性青光眼也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临床上虽较少见 ,但治疗较因难 ,若不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患者常致失明。我院自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月对 6例 (6只眼 )恶性青光眼患者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前段玻璃体切割及改良小梁切除术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本组共 6例 (9只眼 ) ,男性 1例 (2只眼 )、女性 5例 (7只眼 ) ,年龄 46~ 6 9岁 ,全部病例均为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 ,8只眼为小梁切除术后 ,1只眼为虹膜根切术后 ,发病时间 1~ 10天 ,病人均表现为前房普遍变浅或消失 ,虹膜周切口存在 ,眼压40~ 70 mm Hg,点缩瞳剂眼压更高。术前…  相似文献   

13.
恶性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群  高岩 《眼科》1995,4(2):99-100
总结了5例(7只眼)恶性青光眼的诱发因素和保守治疗期间白内障的手术处理,比较了晶体摘出联合中、前部玻璃体切割或抽吸术与晶体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和眼压情况,论述了YAG激光切开后囊膜和前部玻璃体膜或玻璃体、部分后囊和晶体小带切割以夫工晶体植入术后恶性于光眼的治疗应用。提示恶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可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4.
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2眼)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施行Nd:YAG激光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后眼压、前房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经过Nd:YAG激光治疗后所有病例在术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形成前房,眼压明显降低,视力部分恢复;8眼在术后2周内前房稳定,眼压得到控制,视力继续提高,继续随访1年未复发;4眼激光治疗后复发,再次激光治疗后1眼治愈,3眼再次复发;此3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愈。结论激光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对多数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治疗有效,操作简便易行,复发病例重复激光治疗仍有较好效果,可以作为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雪梅  许红霞等 《眼科》2001,10(2):117-118
恶性青光眼是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的一类眼病 ,它的起病大都有内眼手术史。但真正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临床上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是眼科医生较为关心的。我科于 1997年至 1999年 3月收治的 12例恶性青光眼 ,其中 5例 (6只眼 )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 前段玻璃体切除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例 6只眼 ,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6~ 77岁。全部为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病时间为术后 3天至 2周。病人均表现为前房极浅 ,眼压升高 ,5例病人 (6只眼 )均…  相似文献   

16.
恶性青光眼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可能的发病机理、手术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 :对 12例 (16眼 )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情况、联合手术的方案以及手术治疗的时机进行分析。结果 :联合手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患者全部有效。结论 :恶性青光眼发病的机理可能与睫状突、晶状体和玻璃体前界膜之间的异常关系有关。对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引流阀植入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0例(3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0~20(平均12)mo。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6.0~21.0mmHg25眼(其中3例需加用一种降眼压药物),3例眼压>21.0mmHg,2例长期低眼压,成功率83%。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引流阀植入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成功率高,视力有所提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缩瞳剂引发的"恶性青光眼"伴晶状体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非手术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选择。方法 分析1例缩瞳剂引发的、伴晶状体全脱位的“恶性青光眼”患者的误诊原因和诊疗经过。结果对已经丧失视功能的上述患者行颞下方睫状体平坦部前玻璃体抽吸切除联合巩膜瓣下滤过性手术,术后18月眼压正常。结论 充分了解“恶性青光眼”的诱发因素及其发病机制,对于非手术因素诱发的“恶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因地制宜地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硅油继发青光眼的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勇  黎晓新 《眼科研究》1999,17(5):382-384
探讨硅油继发青光眼的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对行玻璃体切割,硅油注入术的275例患者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硅油继发青光眼的发病率为11.3%,随着硅油在眼内存留时间的延长,其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手术硅油充填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硅油注入继发青光眼的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硅油注入 36 2只眼患者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硅油术后继发青光眼发病率 11 6 % ,随着硅油在眼内时间延长继发青光眼的发病率增高。术后无晶体眼 ,硅油进入前房是眼压升高主要原因。其次为硅油乳化。 42只眼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患者经药物和 /手术治疗眼压可有效控制。结论 :玻璃体手术硅油充填继发青光眼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与硅油在眼内时间 ,硅油进入前房 ,硅油乳化有关。经药物和 /手术治疗眼压可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