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所引起的左室肥厚、左室重量增加对房室传导及心肌细胞复极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88例、其中高血压并左室肥厚者108例,不合并左室肥厚者80例两组的P-Rd,Q-Td,J-Td离散度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左室重量增加导致左室传导及心室肌复极(即P-Rd,Q-Td,J-Td)离散度增加(p〈0.01)。结论该结果说明了高血压左室壁增厚、左室重量增加影响到房室传导时限的一致性、心室肌复极的一致性可能会增加心率失常和猝死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量(LVM)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50例患者的QT、JT、QTc、JTc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其中68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的复极离散度大小与左室重量呈正相关,伴左室肥厚者(LVH组)的QTd大于无左室肥厚者(对照组)(P<0.01),有持续性室速发生者(SVT组)的复极离散度大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对照组)(P<0.01),仅有室性期前收缩者(VPC组)的QT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极离散度的大小主要与左室重量有关,伴左室肥厚者的心性猝死率增加可能与QTd的增大有关,QTd的变化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从广义而言,凡是能够影响心室肌的局部复极都会有QTD的变化。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心肌肥厚、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心肌功能和形态变化或者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其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从广义而言,凡是能够影响心室肌的局部复极都会有QTD的变化。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心肌肥厚、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心肌功能和形态变化或者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其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的不同步和心电不稳定的程度,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1~3].近年来报道冠心病、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时Q-T明显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4~6].煤工尘肺(CWP)患者的Q-Td、Q-Tcd变化未见报道,我们对CWP患者的Q-Td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Q-Td、J-Td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Q-Ld、J-Td的关系。结果显示Q-Td、J-T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分别为99.54±21.03ms,97.68±22.74ms,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66.36±14.32ms,81.54±16.55ms,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48.75±29.23ms、44.21±22.56ms,3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Q-Td(J-Td)≥100ms者全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认为Q-Td(J-T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梗死早期Q-Td(J-Td)值越大〉60ms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 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QTd值越大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程度愈高,反之则表示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程度愈低。有学者提出QTd增大是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旨在通过QTd在冠心病诊治中的意义,探讨其应用价值。1 QTd曾大的机理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左室肥厚是心脏对血液动力学负荷过重的反应。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开始是作为对抗周围阻力增加的代偿机制,但一定时间之后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损害心脏功能,降低冠脉储备,增加心绞痛、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率。本文分析18例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病人的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心功能结果,并与正常人及无心肌肥厚者对比,旨在进一步探讨高血压性左室肥厚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临床应用近况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450003)王现青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710061)崔长琮随着对猝死和室速的研究深入,发现心室肌复极异常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占有重要位置,指出QT间期延长是室速发生的重要机制[1]。QT间期...  相似文献   

10.
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对左室重量的影响(附42例报告)湖南省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418000)梁北南谭军邓兰芳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发生充血性心衰和猝死的危险性显著增高,且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之一,因此使左室肥厚逆转是治疗的目的之一。吲达帕胺(Indapa...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先天性白内障患儿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平均值。方法:测量251例51天~14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R-R、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矫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max减Q-Tmin)及Q-Tcd(Q-Tcmax减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Q-Tcd分别为(397.03±29.74)ms、(362.63±27.87)ms、(448.50±25.69)ms、(409.23±27.32)ms、(31.61±7.96)ms、(40.77±10.32)ms。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Q-Td、Q-Tcd与健康儿童无差异,表明其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与健康儿童相同,能够承受麻醉及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王森 《药物与人》2014,(8):89-89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采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诊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患者50例,将其分别看做治疗组及对照组,采用心脏彩超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诊断。结果:经过心脏彩超诊断,治疗组患者在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A比较急左房室瓣早期血流频谱E峰值方面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心功能分级与治疗组患者心脏彩超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采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纳入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26例作为实验组,并在同时期选取26例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心脏超声诊断。计算2组人员的舒张压、收缩压、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质量、左室重量、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实验组舒张压、收缩压、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质量、左室重量、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超声诊断,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变化予以直观观察,并采取针对性治疗,临床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所致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患者40例(A组)、运动诱导所致的左室肥厚患者35例(B组)及健康者40例(C组),三组均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三组QTd及心室结构参数,计算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进行比较.结果 A、B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M及LVMI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各指标虽然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QTd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QTd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γ=0.483,P<0.01),B组Qta与LVMI无相关性(γ=0.215,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程度与QTd呈正相关,而运动诱导所致的左室肥厚程度与QTd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Ⅰ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Ⅱ 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服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8~10w,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减小,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上升。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早期损害及降压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87例,其中高血压1级35例(H1组),高血压2级40例(H2组),高血压3级12例(H3组).全部患者予以卡托普利(开搏通)治疗3个月.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情况.另设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C组).结果高血压各亚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高血压各亚组血压明显下降,左室肥厚有不同程度逆转,EPFV、APFV及A/E均有明显改善,尤其H1组显著;而H3组患者EPFV及A/E改善不明显.结论高血压早期已有左室舒张功能损害,早期有效的降压治疗对逆转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QT间期的变异—QT离散度(QTd)被认为是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与心肌电不稳定性有关,可作为判断心律失常危险性的一项指标[1]。本文观察63例VVI起搏前后QTd变化,旨在探讨心室除极复极改变对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选择使用VVI起搏(频率70次/min)患者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27~81岁;心功能Ⅰ~Ⅱ级(NYHA标准),运动平板及Holter心电检查排除冠心病、心肌缺血者。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9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霉素为主介入化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单盲法分析32例肿瘤患者行以阿霉素为主介入化疗后对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结果]化疗前Q-Td、Q-Tcd分别为(53.59±15.76)ms、(60.3±16.06)ms,化疗后Q-Td、Q-Tcd分别为(60.5±18.34)ms(69.21±19.01)ms,经t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Q-Td作为一种监测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简便、有效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鹤  林海龙  邱恒霞  惠慧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94+96-94,9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55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I/D多态性基因型。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重量指数,比较不同基因型的左室重量指数。结果携带D等位基因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大于I等位基因。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有关,DD基因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房负荷(PTFV1)的关系。方法:测量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包括死亡前)住院期间Q-T离散度,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与出院时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比较Q-Td与PTFV1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80例AMI住院期间Q-Td动态变化揭示了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TFV1的密切关系,62例急性心肌梗死Q-Td及Q-Tcd入院时较出院有非常明显延长(P<0.05)。结论:Q-Td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一项敏感指标,不失为无创性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