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公认测量血压比较准确的汞柱式血压计听诊为标准,通过比较英国OxfordMedilog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仪测得的血压值,观察了该记录仪测量血压的准确性。在测量中以三通管将汞柱式血压计与英国Oxford Medilog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仪相连,在记录仪测量血压的同时进行听诊。又在人为设计胆识箕测量准确性的状态下,进行了测量对比。结果表明,该记录仪准确交好,尤以测量收缩压更国准确。各状态下,仅在记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120例受试者,男、女各60例,年龄22 ~70岁,平均(47.0±13.2)岁,分别采用汞柱、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各3次,每次间隔1 min,分别取平均值,比较两种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差异.结果 54例(45%)既往诊断高血压.电子与汞柱血压计测量值有良好的相关性(收缩压:r=0.849;舒张压:r=0.871;P均为0.000).受试者总体分析显示,汞柱与电子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差为-0.19 mm Hg(1mm Hg=0.133 kPa,P>0.05),舒张压差为0.38 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汞柱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的一致性分别为90%、100%;所测量收缩压差值<5、10、15 nun Hg的百分比分别为69.2%、83.3%、90.0%.进一步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电子、汞柱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分别为0.9 mm Hg (P>0.05)、-1.54 mm Hg (P>0.05);正常血压及正常体重指数的受试者与汞柱血压计相比,电子血压计所测量舒张压略低.结论 电子与汞柱血压计测量值有很好的相关性,可替代汞柱血压计,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自测血压工具.  相似文献   

3.
电子血压计在动态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慕斌 《职业与健康》2006,22(10):800-8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动态血压监测设备在基层未能广泛应用,给高血压的诊治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受动态血压监测仪工作原理的启示,将手腕式电子血压计[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HEM-642]用于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多例患者结果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曹文芹  沈鸿艳 《中国校医》2013,27(11):814-814,816
目的比较助读式血压计、键太郎BP-203RVóD型全自动血压计与汞柱式血压计在健康体检中测量血压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方法 (1)用助读式血压计和汞柱式血压计分别测量随机抽取的80名入学体检研究生的血压;(2)用电子血压计和汞柱式血压计分别测量随机抽取的90名职工的血压;将获取的各两组数据作比较、计算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 (1)助读式血压计与汞柱式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电子血压计与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各种条件相同且规范测量血压的前提下,汞柱式血压计可以较准确的测量血压;助读式血压计测量血压也是可行的;电子血压计精准性较差;通过汞柱式血压计的校准可以用于健康体检人群的血压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4 h尿蛋白含量与动态血压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方法:对1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16例正常女性分别进行24 h尿蛋白测定,白天和晚上的动态血压检测,分析尿蛋白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明显大于正常人(P<0.01);患者白天、晚上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都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患者与正常人白天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晚上(P<0.05)。患者和正常人的血压值和24 h尿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4 h尿蛋白含量升高,但是血压昼夜节律还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张莉霞 《家庭医学》2004,(19):22-22
日常用汞柱式血压计一日一次或数次所测的血压称为偶测血压,目前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动态血压监测仪在受试完全自由活动情况下监测与记录24小时内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血压测量结果,不仅真实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血压昼夜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可自动分析提供平均血压、标准差、谷峰血压比和血压负荷等统计指标,较偶测血压有诸多优点。它的临床意义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拟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4例拟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白大衣"高血压33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15例,两者无统计学意义;杓型组45例;非杓型组56例;血压昼夜规律消失10例。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准确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以及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方法 选择476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 h、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值收缩压(SBP)和血压均值舒张压(DBP)的波动曲线均呈“双峰双谷”状,血压节律呈非杓型者382例,杓型者94例.老年组和高龄组的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73.47%和91.21%,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的24 hSBP、dSBP、24 hAPP高于老年组的24 hSBP、dSBP、24 hA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现非杓型高血压表现为主的异常改变,表现为以单纯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不高甚至降低、脉压增大;且随年龄增高,这些血压异常改变的特征更趋显著.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为不同血压波动类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更精细的个体化防治方案提供更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9.
腕式电子血压计在门诊血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腕武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在门诊测量血压的准确性及适用范围.[方法]随机抽取180例门诊内科患者用全自动电子腕式血压计与台武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测量结果;采用英国仪器设备评级标准,对电子腕式血压计准确性进行评级.[结果]在门诊部患者两种血压计测量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05).舒张压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t=2.75,P<0.01).电子血压计比汞柱式血压计所测收缩压均教高5 mmHg,所测舒张压均教高8 mmHg:;正常血压组小样本中电子血压计与汞柱式血压计所测收缩压比较以及舒张压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9,t2_=1.31,P>0.05);按照BHS标准,电子血压计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为D级,说明准确性较差.[结论]全自动电子腕武血压计可用于门诊普查血压,但使用时有一定的限定性.  相似文献   

10.
李莲  王丽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75-2477
摘要:目的 比较肾血管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平均值,脉压测定平均值,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和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定平均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脉压测定平均值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即24小时、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血压均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对照组血压降低平均值多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值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夜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相似文献   

11.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动态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动态血压的内在联系.方法 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型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50例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并与健康体检者157例比较.结果 OSAHS患者夜间血压较自昼血压下降不明显(P>0.05),血压呈非杓型改变者39例(78.0%),杓型改变者11例(22.0%).在OSAHS患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占42.0%.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占12.7%.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整体血压水平、白昼血压水平及夜间血压水平均较健康体检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整体水平较正常为高,夜间增高更明显,昼夜节律消失.OSAHS是高血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24h动态血压(ABPM)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昼夜节律消失(P<0.01).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进行ABPM监测,可作为对靶器官损伤的预报因子,可了解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在临床降压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少血压昼夜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的规律和意义.方法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杓型组(102例),非杓型组(78例),反杓型组(60例)的动态血压,并作分析.结果 240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高血压患者杓型、非杓型、反杓型的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下降率分别为17%/14%、9.6%/7.5%,0%/1%,夜间高血压下降程度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P<0.01).结论 24h动态血压可确定高血压分型及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及血压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明确诊断高血压的患者65例行颈动脉超声、动态血压监测检查,询问病史,体检,将上述检查参数、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65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者23例(35.4%),正常者42例(64.6%);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4h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60.1%±16.2%/51.8%±14.2%)、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72.7%±13.4%/56.5%±12.1%)、血压节律异常者(43.5%)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24h48.2%±12.6%/40.3%±16.7%、夜间45.9%±12.8%/35.2%±11.1%、节律异常31.0%),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值显著增加及血压节律异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多;高血压伴血压节律异常者应常规进行颈动脉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缬沙坦及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24h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 经过4周药物洗刷期,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缬沙坦160mg及缬沙坦160mg/氨氯地平5mg两组,治疗周期为24周.观察期间测定坐位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和心率,治疗结束后采用动态血压仪同时记录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变化,以总有效率及血压下降差值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联合用药组坐位DBP下降值为(12.3 ±5.9)mmHg,达目的血压占64.9%,总有效率为87.8%;单药治疗组坐位DBP下降值为(7.9 ±6.2)mmHg,达目的血压占34.8%,总有效率为64.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中总共83例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的舒张压/收缩压(DBP/SBP)的谷/峰比率(T/P)分别为82.8%/75.7%和85.4%/78.8%(P<0.05).结论 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并有较少的代谢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及夜晚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和夜晚平均值相近且两组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对照组患者昼夜节律正常。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征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31例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31例高血压一级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高于高血压一级患者,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一级患者的昼夜节律存在。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79例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血压波动节律多数消失,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基本正常.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准确、连续、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状况,还能了解患者血压昼夜负荷、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对指导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纬 《现代保健》2014,(29):10-13
目的:探讨年龄对血压晨峰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查体的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60岁组148例和〈60岁组172例。所有患者均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晨峰发生情况并分析年龄与血压晨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0岁组的年龄、甘油三酯、舒张压、动态血压参数均明显高于〈6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60岁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发生率53.4%明显高于〈60岁组的41.9%,血压晨峰值(33.1±18.1)mm Hg明显高于〈60岁组的(27.1±15.5)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高血压患者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583,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年龄、空腹血糖、24 h收缩压是引起血压晨峰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与血压晨峰的发生显著相关,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监测24 h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血压监测参数: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75例高血压病人,平均年龄63±8岁.动态测定24h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室间膈、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的结果分为LVH组和无LVH组.结果动态血压变异系数: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在LVH组(0.0830±0.0076,0.1149±0.2537)明显低于无LVH组(0.2677 0.1524,0.3573 0.3667)(P<0.01);LVH组的LVMI 分别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结论伴LVH的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BPV可能对EH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