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之说后,后世便约之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之制,其中君臣佐使之义显然.但后世医家对七方的价值迨无定论,而任应秋氏认为:远不如徐之才"十剂"切合实用.我们认为,七方的界定对方剂配伍的指导意义确实不大,而最切合实际又有实用价值的,莫过气味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
3.
4.
年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74-75
从方剂学发展史角度对<内经>中的方剂进行了研究,发现<内经>方剂结构简单,以辨病用方为主,方剂概念尚不十分完善.认为<内经>虽然不是方剂学专著,但其记载的方剂对研究西汉以前方剂应用状况及方剂学发展过程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舸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4):155-156
大黄 ,味苦 ,性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其特点突出 ,功用卓著。正如《本经》中记载大黄 :“下瘀血 ,血闭寒热 ,破疒徵 瘕积聚 ,留饮宿食 ,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 ,通利水谷 ,调中化食 ,安和五脏。”此外 ,《药品化义》中亦云 :“大黄气味重浊 ,直降下行 ,走而不守 ,有斩关夺门之力 ,故号将军 ,专攻心腹胀满 ,胸胃蓄热 ,积聚痰实 ,便结瘀血 ,女人经闭。”大黄在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 ,发挥其功用。此就将大黄在方剂中主要配伍意义论述如下 :1 攻下积滞 积滞之证多指有形之邪内结胃肠而致 ,主要有里热积滞、里寒积滞之分。里热积滞证系由… 相似文献
6.
配伍理论是方剂的核心和特色,理清方剂配伍的源起与实践、作用与规律、思路与结构、发展与不足等,对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有其重要意义.本文虽未完全囊括,抑或对同道有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7.
黄柏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泻火坚阴、燥湿止痢、清热除痿、燥湿止带、清热退黄、清热通淋、解毒疗疮、敛疮消痈、燥湿杀虫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9.
10.
陈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3):327-328,331
《内经》三大组方原则是方药配伍的主要指导原则之一,它包括六气淫胜气味之制法组方法、五脏苦欲补泻气味之制法组方法、寒热虚实逆从之制法组方法这3种组方原则。这3种制法组方的使用侧重于不同的疾病,且相互交叉,后世组方用药多遵从此原则。熟练掌握这3种组方原则,有利于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处方用药,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论述腧穴配伍理论在《内经》中的体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分析《内经》有关腧穴配伍的文献,引述与腧穴配伍有关的阴阳、五行、经络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结果]《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作为针灸腧穴配伍理论的基础,使得腧穴配伍理论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形成一系列的腧穴配伍方法和常见病的治疗处方和治疗方案。[结论]《内经》腧穴配伍理论对针灸处方的建立和发展以及认识针灸的辨证、论治体系、提高治疗范围、增加疗效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论方剂配伍理论和方法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评价制方优劣的根本标准是临床疗效.传统方剂配伍理论和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有其局限性和不足.现代医学、药学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与渗透,为方剂配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对立统一配伍法、系统论配伍法、辨病理药理组方配伍法、复方组分配伍法将是新的方剂配伍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方剂配伍组成思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8-10
<伤寒论>历经千年久用不衰,临床辨证应用疗效显著,且一种方剂可治疗诸病,故一向为中医临床所器重.然历经近两千年后的今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类精神境界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疾病的种类、证型亦产生了变化,故仅仅应用<伤寒论>之方尚不能囊括百病. 相似文献
15.
苦参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参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热燥湿(燥湿止带、清肠止痢、除湿退黄),祛风杀虫,清热利尿,清心安神,消痈散结,凉血止血,明目止泪,醒酒止渴,平喘祛痰,美容护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方剂配伍理论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建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5):13-14
《伤寒论》历来被称为医方之祖,除了仲景用方多简明实用,临床疗效确切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外,更因其蕴藏着丰富的配伍理论,对后世方剂的配伍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伤寒论》中蕴含的有关方剂的配伍理论,以企对现代配伍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苦参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热燥湿(燥湿止带、清肠止痢、除湿退黄),祛风杀虫,清热利尿,清心安神,消痈散结,凉血止血,明目止泪,醒酒止渴,平喘祛痰,美容护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方剂配伍理论是方剂学研究的核心.对于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除传统的君臣佐使组方、性味配伍、升降浮沉配伍、七情和合配伍外,现代学者还提出了框架配伍、组分配伍、功效配伍、剂型更换配伍等.但是,现有研究亟须界定方剂配伍理论中原则、形式、方法、规律等各种概念的内涵、外延,进一步厘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理论框架;单一配伍理论较...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通痹止痛、暖肝止痛、温脾暖胃、温肾助阳、温暖胞宫、温中止泻、降逆止呕、温脏杀虫、引火下行、佐制寒凉、引经报使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黄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热燥湿、清肠止痢、清泻肺火、泻肝胆火、泻火解毒、清热泻痞、清热安胎、和解少阳、清热止血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