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骶尾部藏毛窦病例的诊治过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对骶尾部藏毛窦复发者及瘘道走形长度大于5 cm者采用窦道切除切口敞开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予以康复新液纱条每日湿敷换药治疗;无复发者且瘘道走形长度小于5 cm者采用切除一期缝合,切口褥式缝合,消灭死腔。结果采用切除一期缝合术者36例,窦道切除切口敞开术者48例。有2例切除一期缝合术者术后半年复发,行窦道切除切口敞开术后以康复新液换药而愈;其余82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切除一期缝合的伤口愈合时间为14~35 d,平均为26 d;窦道切除切口敞开愈合时间为30~45 d,平均37 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及围手术期的合理护理能最大程度地治愈及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祝斌  龙浩成  戴洛 《腹部外科》2013,(5):323-324
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骶尾部藏毛窦5例,5例均骶尾部感染反复发作,待炎症消退后均行藏毛窦一期切除缝合术.结果 5例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藏毛窦,3例术后I期愈合,2例术后切口轻度裂开,经换药后治愈.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藏毛窦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仔细检查,明确手术范围,彻底手术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与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治疗(切口开放搔刮组)20例,行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切除袋形缝合组)23例。结果:切口开放搔刮组、切除袋形缝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40±5.22)min、(43.49±7.45)min,住院时间分别为(7.70±1.42)d、(8.17±1.47)d,愈合时间分别为(34.45±7.72)d、(24.48±5.96)d,术后疼痛NRS评分分别为(4.15±1.09)、(4.74±0.96)。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6年,两组均无复发。结论: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是治愈骶尾部藏毛窦的关键,急性感染期选择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慢性窦道期选择切除袋形缝合术均可治愈骶尾部藏毛窦。  相似文献   

4.
比较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科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2例接受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其中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58例(皮瓣组),藏毛窦切除一期缝合术64例(缝合组)。随访12~89个月(平均43.6个月),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皮瓣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缝合组(P0.05);皮瓣组手术时间大于缝合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除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以外,操作并不复杂,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骶尾部病灶切除敞开创面联合邮票植皮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疗效。方法在2008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骶尾部藏毛窦病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病灶切除敞开创面联合邮票植皮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观察病人并发症情况、住院及愈合时间,并对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5.8min;术后当晚仅有1例病人因疼痛肌注曲马多止痛,无病人出现切口感染;病人住院时间为13~16 d,平均完全愈合时间为术后15.4 d;术后随访时间为3~14个月,无病人出现疾病复发。结论病灶切除敞开创面联合邮票植皮术治疗藏毛窦疗效满意,相比其他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具有手术简单、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复发后不增加再次手术难度等显著优点,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3例。结果13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1年,未见明显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操作简单,治疗彻底,缩小了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相对缩短,复发少,患者痛苦少,长期效果优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巨大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特点,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例巨大骶尾部藏毛窦,总结诊断、于术入路、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藏毛窦完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病理为异物性肉芽肿,随访时间11个月至10年,术后创1:3感染2例,复发1例。结果表明,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蛛网膜下腔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骶尾部入路、低电量电刀剥离是切除巨大骶尾部藏毛窦的最佳方法,彻底手术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骶尾部藏毛窦切除后袋形缝合和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藏毛窦患者并分别进行藏毛窦切除后袋形缝合术或一期缝合手术21例,其中12例采用袋形缝合,9例采用一期缝合.结果 藏毛窦切除后袋形缝合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3.50±19.45)d,袋形组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无复发;一期缝合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7.33±17,16)d,2例术后感染,切开引流,二期愈合,1例出现术后感染后创面未愈,再次手术治愈,1例创面轻微裂开,复发1例(11.1%).结论 藏毛窦切除后袋形缝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复发率低,一期缝合的优点是创面愈合快,但是应当考虑到患者感染率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窦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15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结果18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经一次手术治愈。15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均痊愈,其中5例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或坏死延迟愈合,均经常规换药引流后愈合。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愈合时间较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短[(19±7)d比(37±12)d,t=6.556,P<0.01].袋形缝合术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5.6%,Limberg皮瓣转移术组术后无1例复发,2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均可有效治疗藏毛窦,对于复杂性和复发病例尽可能选择皮瓣转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期切除缝合"植皮打包法"治疗藏毛窦的手术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行一期切除缝合"植皮打包法"手术治疗7例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性分析.结果 全组均治愈,无手术意外损伤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30~50 mL,手术时间60~90 min,住院时间12~15 d.随访1~24个月,无皮下积液,皮片飘起及窦道复发.结论 一期切除缝合"植皮打包法"具有加压、固定可靠,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缩短住院周期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藏毛窘窦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筋膜组织瓣及皮瓣分层缝合修复骶尾部藏毛窦切除后创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8月收治9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17~53岁,平均29.4岁。病程1~36个月,中位病程6个月。伴有肥胖和毛发浓密者7例,感染3例,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2例。病灶切除后创面范围3 cm×3 cm~8 cm×4 cm,深度3~5 cm、达肛周或尾骨;伴有肛周脓肿形成2例,尾骨炎性水肿1例。术中扩大切除,设计并切取臀部左、右两侧筋膜组织瓣及皮瓣,范围均为3.0 cm×1.5 cm~8.0 cm×2.0 cm。创面底部放置“十”字引流管,筋膜组织瓣及皮瓣推进分3层缝合,即筋膜层“8”字缝合、真皮层内倒刺线减张缝合、皮肤间断缝合。结果 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术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无窦道复发,臀沟外形满意,臀部两侧对称,局部切口瘢痕隐蔽,外形破坏最小。结论 筋膜组织瓣及皮瓣分层缝合修复骶尾部藏毛窦切除后创面可有效填塞腔隙,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引流配合复方紫归膏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顺脊柱方向梭形切开窦道和脓腔,彻底清除窦道内坏死组织、着色瘢痕组织,并彻底搔刮创面,创面敞开充分引流,术后采用复方紫归膏纱条换药。结果:11例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20d,平均换药时间35.4d,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充分引流并复方紫归膏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疗效确切,疗程短,一期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手术结合VSD引流术治疗骶尾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骶尾部感染性疾病患者28例,其中骶尾部囊肿合并感染12例,骶尾部藏毛窦感染16例,感染病灶最大直径约4.5~14.2 cm,平均(7.4±2.2)cm。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例,行Kraske术并VSD引流术;对照组14例,行Kraske术并常规负压引流。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组间比较,实验组负压引流时间短,术后3 d和7 d的疼痛评分低(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满意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随访两组均未出现感染灶复发、伤口未愈及异常神经体征。结论改良Kraske术并VSD引流治疗骶尾部感染性疾病,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愈合,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价值,回顾采用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VAc或一期缝合、减张缝合、敞开引流治疗的3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资料,就换药次数、材料消耗、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VAC治疗的患者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术式,P〈O.05;在材料消耗方面,与一期缝合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减张缝合、敞开引流治疗者,P〈O.05。结果表明,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VAC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优于一期缝合、减张缝合、敞开引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V-Y皮瓣成型术在骶尾部藏毛窦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期间我院采用切除窦道、改良V-Y皮瓣成型术治疗的1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皮下血肿及切口裂开,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结论从本组有限的病例资料结果来看,改良V-Y皮瓣成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术后美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臀沟抬高术在骶尾部藏毛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共治疗42例骶尾部藏毛疾病患者,病灶采用完整切除、改良臀沟抬高术,随诊1年。结果 1例术后第6天出现皮下积液感染,经切开引流后缓解,创口延期愈合。5例皮瓣尾侧因扭转张力,臀沟处裂开,经换药引流后缓解,部分创口延期愈合。3例部分创口桥型愈合,经引流、换药后延期愈合。其他病例一期愈合。结论改良臀沟抬高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疾病,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患者舒适度高,是一种较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ë��������Ϻ����ƣ���10�����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藏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01年收治的10例藏毛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藏毛疾病中藏毛窦9例,藏毛囊肿1例。10例病人均反复发作骶尾部感染,仅2例在瘘口内发现毛发,1例发现尾骨缺损。10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异物性肉芽肿,随访时间1~11年,均无复发。结论 藏毛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彻底手术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29例老年骶尾部褥疮患者。男16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68岁。病程5个月~10年,中位病程5.5年。根据美国国家褥疮顾问小组(NPUAP)标准分度:Ⅲ度褥疮11例,Ⅳ度18例。褥疮范围7 cm×6 cm~12 cm×10 cm。合并症:脑血管障碍8例,老年痴呆6例,截瘫11例,其他4例。术中采用大小为8 cm×6 cm~14 cm×12 cm的臀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 d 3例(10.3%)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Ⅰ期愈合率为(89.7%)。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2例(6.9%)褥疮基底发生感染,术后10 d 1例(3.4%)发生伤口裂开,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3年。术后1、3年,2例褥疮复发,其中1例死于全身感染,1例行单纯清创缝合术后愈合;其余患者褥疮均未复发,皮瓣质地、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良好。结论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骶尾部藏毛疾病是原发于臀沟并向上蔓延的骶尾部慢性皮下感染,常反复破溃形成窦道即藏毛窦.藏毛窦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苯酚注射、冷冻、切开引流搔刮、病灶整块切除等[1].北京市肛肠医院近年收治的藏毛窦患者多为外院手术治疗失败或复发者,通常窦道分支复杂,病变范围广泛,如果术后创口开放,二期愈合时间很长;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患者伤口疼痛和换药次数.2010年1月至6月我们采用改良Limberg、Dufourmentel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6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权  何亮  王大广 《腹部外科》2009,22(4):215-216
目的探讨骶尾部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间诊治的34例成人骶尾部肿瘤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特点。结果全部病例获手术切除;术后5~8d出院,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无死亡病例;28例获随访1~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骶尾部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经骶尾部人路多可满足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