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岗区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几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09年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05‰,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常住人口;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15‰,女性发生率为11.50‰,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比女性发生率高;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及总唇裂;出生缺陷中的死胎、死产导致死亡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38.19,P<0.000 1),新生儿存活构成比则呈上升趋势(χ2=36.65,P<0.000 1)。结论:积极开展三级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探讨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方法 对2009-201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监测293 053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数5 76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6.76/万,3年出生缺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他畸形、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唇裂合并腭裂.出生缺陷发生城市高于农村、孕母分娩无明显的季节分布、大于35岁组母亲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婴高于女婴. 结论 加强孕前、孕早期保健宣传,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避免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无棣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临床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降低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3~2009年无棣县所有出生医院围产儿出生资料,对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9年无棣县出生31 69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儿195例,缺陷发生率为61.53/万,不同年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7年中发生率最高的出生缺陷前5位种类依次为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多指(趾)及并指(趾)。结论:近7年无棣县总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加大相应干预措施的力度,以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5年来国家级监测点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分布情况、畸形种类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出生缺陷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在江苏省17所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孕28周~产后7天的150 109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各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个国家级监测点出生缺陷发生率120.25/万(1 805/150 109),出生缺陷前3位高发种类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产母≥30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30岁年龄组。结论:加强全省孕前及早孕期检查和优生宣教,进一步深入全面开展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干预措施的实施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酒泉市肃州区2000~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向华  宋成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82-4284
目的:了解肃州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疾病顺位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15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21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8.39‰。出生缺陷前5位顺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母年龄≥35岁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季节对出生缺陷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广泛开展孕早期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大优生优育的宣教力度,加强孕前及孕早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刘晓玲  于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96-5599
目的:分析银川市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从银川市2008年出生缺陷监测网覆盖的25家医院收集孕28周至产后7天住院分娩围产儿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2.83/万人,各特征别出生缺陷发生率中,30~岁、35~岁组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组高于女性组。2008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位依次是总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通过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加强产前检查及产前诊断,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驻区26家助产机构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106 370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监测分析。结果 2013年7月-2015年6月共检出围产儿出生缺陷2 431例,检出率为22.85‰,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女婴(P0.05)。母亲年龄20岁组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其次为≥35岁年龄组。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分别为外耳其他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隐睾、尿道下裂。2013年7月-2015年6月出现围产儿死亡318例,其中出生缺陷死亡占31.13%,而致死性出生缺陷占出生缺陷死亡的57.58%。结论朝阳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年龄、围产儿性别、孕期患病情况有关;应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张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59-1060
目的:了解洛阳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主要特征,探讨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对该市2007~2009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80.86/万;城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乡村;前5位出生缺陷类别依次为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肢体短缩。结论: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偏低,城乡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全国、全省监测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2006~2009年宁波市江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蓉  陈晓绒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30-1331,1361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主要缺陷因素,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辖区户籍孕产妇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3.79‰,围产儿死亡率5.45‰,缺陷儿死亡率174.41‰(是总围产儿死亡率的32倍)。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外耳其他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关(χ2=0.41,P>0.05),产妇年龄与出生缺陷发生率无关(χ2=1.24,P>0.05)。结论:降低出生缺陷,预防至关重要,重点推广一级预防,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二级预防,积极处理三级预防,降低因出生缺陷导致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东莞市出生缺陷的现状,为进一步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东莞市各镇区住院分娩的孕龄满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556 282例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对监测所得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4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6.41‰,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为19.32%;2)出生缺陷类型前五位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腭裂、马蹄内翻、神经管畸形;3)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以下特征:孕母年龄≥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双胎(或多胎)妊娠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东莞市本地户籍孕母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非东莞市户籍孕母;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死亡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远远高于存活围产儿(P值均<0.01)。 结论 东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类型顺位前3位与全国顺位相同;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孕母年龄、户籍、怀孕胎数、围产儿性别、存活状况有相关性;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低,应加强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为重点的三级干预措施,使出生缺陷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遏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丽水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减少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丽水市3个监测县(市、区)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产儿和28周的出生缺陷儿报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92 543人。报告出生缺陷2 907例,其中围产儿出生缺陷2 234例,28周出生缺陷儿67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4.1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25.57‰)高于女婴(22.52‰),城镇(27.04‰)高于乡村(22.62‰)(均P0.05);不同年龄组母亲分娩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概率不同(P0.05),20岁(37.21‰)和≥35岁(30.21‰)女性娩出出生缺陷围产儿的风险较高。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并指/趾和小耳。围产儿和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9.09‰和15.49%,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出生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41.14%。结论丽水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围产儿性别及其母亲的年龄和居住地区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2004~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成都市2004~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单位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2006年制定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成都市及10家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单位2004~2006年收集的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对成都市住院分娩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登记、检查。结果:成都市2004~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8.33‰、10.31‰、11.80‰,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期国家级监测单位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成都市;成都市2004~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依次为外耳畸形、多指(趾)、总唇裂、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提高围产保健技术,普及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宜兴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宜兴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12年围产儿共60 021例,出生缺陷儿251例,发生率为4.182‰,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肢体短缩、先天性脑积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继续加强婚检与孕前保健工作,提高生育健康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三级预防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5~2008年浦口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用现况研究方法,对目标人群自2005~2008年实施全出生人口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8.82‰,前5位分别是:多指(趾)、足外翻、先天性脑积水、外耳道畸形、神经管畸形;围产儿死亡率为7.94‰。结论加强宣教,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加强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邵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邵阳市2002-2006年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11.27/万,围产儿死亡率21.61‰,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528.85‰,占围产儿死亡的27.23%,出生缺陷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五位出生缺陷儿依次为总唇裂、脑积水、尿道下裂、脊柱裂、马蹄内翻足和多指(趾);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为83.19/万,农村为199.56/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χ2=24.15,P<0.01)。产妇<20岁年龄组和≥35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二七区2006~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出生缺陷变化趋势,探索影响畸形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的要求,对2005年10月~2007年9月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5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10 603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17.35‰(184/10 603),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75.00‰(69/184);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多指?趾?和脊柱裂;双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单胎(P0.05);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季节无相关性;男性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0~年龄组母亲分娩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最高,但各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有异常生育史及孕早期不良因素的占20.11%(37/184);产前确诊率为50.00%。结论:开展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及孕早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及产前诊断可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的监测结果,探讨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采用2013年10月-2014年9月怀化市36 523例孕龄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用SPSS软件对围产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怀化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64‰。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多跐、总唇腭裂、外耳其他畸形、马蹄内翻足。孕母年龄20岁和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怀化市出生缺陷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率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出生缺陷的监测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结果,探讨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3年昌吉州辖区内13家医院99150例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年份及不同出生缺陷发生的情况。结果2005至2013年昌吉州围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73.92/万,2010年呈现高峰,2005至2010年成上升趋势,2011至2013年逐年下降。前五位出生缺陷病种占全部缺陷类型的67.37%,依次为总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马蹄足内翻。出生缺陷的发生在民族、城乡、男女性别、孕妇年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37.61、61.33、51.37、59.46,均 P <0.05)。结论2005至2013年昌吉州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处较高水平,提示应针对危险因素确定干预工作重点,对高发的出生缺陷进行必要的病因学和人群分布等方面研究,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庆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变化趋势,为今后防治工作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方案》,收集2008~2012年在安庆市监测医院出生的25 778例围产儿资料,对围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唇(腭)裂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25 778例,发现缺陷儿501例,发生率为19.44‰。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唇(腭)裂。结论安庆市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位于第一位,应作为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2003-2007年深圳市8704名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3-2007年深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3-2007年在深圳市某医院监测的围产儿中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监测围产儿8 704例,发现出生缺陷19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75‰,2003-2007年发生率为10.73‰~33.77‰之间,各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出生缺陷最多的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不同年龄组的母亲所生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39‰~31.67‰之间,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住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56‰(68/3 663),流动人口的为25.79‰(130/5 04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为111.11‰(22/198),高于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的8.11‰(69/8 506)(P<0.05).结论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