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联合输卵管阻力指数检测在输卵管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A组),同期于该院就诊的其他异位妊娠患者(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瘢痕妊娠以及残角子宫妊娠)100例(B组),同期于该院建档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C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3组受试者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EDV)、螺旋动脉及双侧输卵管动脉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受试者血清中VEGF及PAPP-A的含量。结果与C组受试者相比,A组与B组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患者血清中PAPP-A的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受试者相比,A组与B组患者血清中PAPP-A的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患者血清中PAPP-A的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EDV及RI双侧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EDV及RI双侧差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PAPP-A、EDV联合RI联合检测判定异位妊娠为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9.38%、97.46%、97.86%、98.45%及100.00%。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血清VEGF含量显著增加,PAPP-A含量显著降低,患侧与非患侧EDV及RI的差值显著增加,血清VEGF、PAPP-A、EDV联合RI诊断输卵管异位妊娠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MTX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娱飞  李惠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3012-3013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经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方法。方法:将130例行腹腔镜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72例采用甲氨喋呤(MTX)30 mg注入患侧输卵管残腔;B组58例除用MTX外,于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3、14天检测血β-HCG值,并观察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30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PEP,发生率为2.31%,其中A组1例(1.39%),B组2例(3.45%),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血β-HCG值均较术前大幅度下降(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第3天血β-HCG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第14天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B组明显高于A组(P<0.01),且B组出现的毒副反应明显多于A组。结论:异位妊娠者经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单用MTX预防PEP要优于MTX加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方法。方法:对14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甲氨蝶呤20mg注入患侧输卵管近端残腔;B组同时行妊娠黄体剔除术;C组术后口服宫外孕Ⅱ号中药。术后监测3组血β-HCG下降情况和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3组血β-HCG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天C组血β-HCG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β-HCG水平、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和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黄体剔除或宫外孕Ⅱ号中药可以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是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周洁如  王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72-2974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与腹腔镜下联合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间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12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分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组(A组)与腹腔镜下联合MTX治疗组(B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β-HCG,孕酮值恢复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治愈率。结果:B组在血β-HCG,孕酮值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住院费用却明显高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与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均为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良好方法,各有特点,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富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625-3626
目的:探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对郑州纺织机械厂职工医院2009~2011年38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采用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A组)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36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采用氨甲蝶呤单次肌注治疗(B组)的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B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5±4.1)天、(22.1±5.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12.8±2.6)天、(15.9±4.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愈率为89.47%,B组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输卵管复通率为77.2%,B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治愈率高,且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高,提高了患者再生育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B组给予奥扎格雷钠,C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奥扎格雷钠,评估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PO2、PCO2均较治疗前好转,三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O2明显低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O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CO2明显高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O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6.47%,B组为73.53%,C组为97.06%;A组、B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优于两者单纯用药,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
夏自贤  马君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67-4768
目的:临床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或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A组甲氨蝶呤1mg/kg单次肌内注射;B组甲氨蝶呤0.5~1.0mg/kg隔日肌内或静脉注射,共5次,联合四氢叶酸0.1mg/kg减毒,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12h1次,共3天;C组甲氨蝶呤1mg/kg单次肌内注射联合传统中药,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盆腔包块和积液情况。结果:治愈率,A组77.2%,B组84.2%,C组83.3%,B、C两组治愈率高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日,B、C两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P<0.01)。B、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韩玲秋  张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95-2496
目的:观察单用甲氨喋呤(MTX)、MTX联合米非司酮及MTX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A组MTX(50mg/m2)单次肌内注射;B组MTX单次肌内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C组MTX单次肌内注射并口服中药。定期检测血β-HCG水平,阴道B超监测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治愈率A组为79.6%,B组为87.7%,C组为88.7%,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B、C两组较A组明显缩短,减少住院日(P<0.01),B、C两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C组副反应明显比B组少(P<0.05)。结论:MTX单次肌内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栾媛媛  田雪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758-4759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确诊为双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中药口服联合宫腔镜治疗,B组应用中药口服治疗,C组应用手术治疗。观察各组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愈率为62.50%,妊娠率为36.11%;B组治愈率为43.18%,妊娠率为18.18%;C组治愈率为40.91%,妊娠率为18.18%。A组治愈率及妊娠率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治愈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联合宫腔镜下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口服或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小、治疗简单、方便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适于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分为3组,即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和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组(C组),每组20例。监测各组镇痛效果、麻醉监测指标(MAP、HR、SPO2)、定向力恢复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扩张程度等。结果:A、B组术中麻醉监测指标(MAP、HR)波动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B、C组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宫颈扩张程度、定向力恢复的时间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MTX)联用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以及血清孕酮(P)检测在其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适合药物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79例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MTX40mg/m2单次肌肉注射;B组34例:MTX用法同A组加米非司酮150mg口服;C组20例:MTX用法同A组加米非司酮300mg口服。治疗过程中监测B超、血清β-HCG和孕酮(P)。结果:3组治疗成功率、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血清β-HCG和孕酮发现孕酮(P)<5ng/ml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平均住院日(P<0.05),血清β-HCG下降正常所需时间与孕酮(P)<1.5ng/ml所需时间相比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作用不肯定,一定范围内剂量大小无明显意义,而孕酮在其安全性监测方面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β-HCG<1 000 U/L的异位妊娠治疗方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清β-HCG<1000 U/L的异位妊娠202例,其中102例采用肌肉注射MTX 50 mg+口服米非司酮150 mg(A组),100例采用期待疗法(B组)。所有病例治疗前测定血清β-HCG并做彩超检查,于第4天和第7天复查β-HCG和B超。结果:A组第4天有29例患者β-HCG上升,但幅度<30%,第7天β-HCG均下降;B组第4天有34例患者β-HCG上升,其中21例患者上升幅度>30%,第7天有17例患者上升超过一倍,这些患者停经时间均<40天,彩超提示包块周围有丰富的彩流信号。包块周边有丰富彩流信号者β-HCG水平相对较高,用杀胚药物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大;少或无彩流信号者用杀胚药治疗后血清β-HCG水平与期待治疗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对于血清β-HCG<1 000 U/L的异位妊娠患者不能一律采用期待疗法,若患者停经时间<40天,彩超提示包块周围有丰富的彩流信号应积极采取杀胚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第4天β-HCG和B超表现略有加重不能视为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副作用小、成功率高的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362例,根据甲氨蝶呤(MTX)不同剂量、给药途径以及是否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分成5组:MTX100mg,静脉推注(组1);MTX用法同组1,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连用3天(组2);MTX100mg分5天静脉推注,米非司酮用法同组2(组3);MTX75mg静脉推注,米非司酮用法同组2(组4);MTX75mg肌注,米非司酮用法同组2(组5)。上述5组治疗1周,血β-hCG下降<15%,可再行第2疗程治疗。比较5组第2疗程治疗率、成功率及副反应。结果:组2~组5治愈率明显高于组1,各组治愈率,第2疗程治疗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1~组5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4%、9·6%、64·0%、8·2%、30·9%,组3和组5明显高于其他组,比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组2~组5较组1明显短,比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治愈率高,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短,MTX75mg静脉推注联用米非司酮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原则,将该院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方剂(宫外孕Ⅱ号)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治愈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率为73.3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HCG下降值(3 d,U/L)、血HCG值恢复正常时间及妊娠包块消失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0.57±24.38)U/L和(187.86±25.43)U/L;(18.46±11.15)d和(28.38±12.64)d;(36.19±16.28)d和(49.24±17.07)d,分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满意,且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及微波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及微波治疗,对照组41例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及治疗前后β-HCG水平和包块直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每周包块直径逐渐下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β-HCG水平和包块直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及微波对异位妊娠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降低β-HCG水平和减小包块直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应用B超监测包块前后大小的变化,监测血β-HCG水平、临床自觉症状、药物副反应。结果:66例患者治疗后血β-HCG较前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B超包块缩小或消失,自觉症状消失。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小,疗程短,治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7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4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其中观察组(A)76例应用MTX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对照组(B)72例单用MTX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2.10%,对照组为72.22%,两组比较,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TX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比单独应用MTX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贾岚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499-150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异位妊娠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50mg,1次/日,4天为一个疗程,服药结束后对其疗效进行判断,同时定期监测血β-HCG、包块直径。结果服药结束后后治愈率为85%,治疗10天后血β-HCG开始明显下降,治疗15后天包块平均直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具有简便、安全、经济、有效,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2例和对照组1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2.4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包块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腹痛停止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明显缩短血β-HCG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健康研究》2012,32(2):100-102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疔效.方法 将80例确诊为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给甲氩蝶呤1 mg/kg,单次肌肉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50 mg,一天两次,连用3天;对照组40例单用甲氨蝶呤,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