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 (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三烯B4 (LTB4)、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哮喘患儿在长期吸入糖皮激素后对血清IgE、TNF-α、IL-8、LTB4、IL-17的调节作用.方法:采集哮喘急性发作期30例、缓解期20例及健康对照儿童10例的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gE、TNF-α、IL-8、LTB4、IL-17水平,并对接受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观察,对患儿血清IgE、TNF-α、IL-8、LTB4、IL-17进行治疗前、中、后的对比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及缓解期组患儿血清IgE、TNF-α、IL-8、LTB4、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gE、TNF-α、IL-8、LTB4、IL-17水平也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后哮喘患儿血清IgE、TNF-α、IL-8、LTB4、IL-17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IgE、TNF-α、IL-8、LTB4、IL-17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且治疗12个月后血清IgE、TNF-α、IL-8、LTB4、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IgE、TNF-α、IL-8、LTB4、IL-17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过程,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哮喘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与下调血清中IgE、TNF-α、IL-8、LTB4、IL-17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补肾纳气汤对儿童哮喘缓解期气道炎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纳气汤对儿童哮喘缓解期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探讨中医补肾纳气法对哮喘患者治疗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缓解期哮喘儿童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补肾纳气汤,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的相关炎症指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SO)绝对记数及血清总IgE、CD4+、CD8+、IFN-γ、IL-4的数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ESO及SIgE、CD4+、CD4+/CD8+、IL-4明显降低,而IFN-γ、CD8+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SO)绝对记数及血清总IgE、CD4+、CD8+、CD4+/CD8+的影响优于对照组。而对IL-4、IFN-γ的影响两组间的差别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补肾纳气汤治疗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具有降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SO)浓度,降低CD4+,升高CD8+,从而降低血清总IgE水平,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作用。而本方对IFN-γ、IL-4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对Th1类细胞及Th2类细胞的调节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glucocorticoids,ICS)治疗前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 mmuno-globulin E,Ig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哮喘门诊哮喘患儿105例,随机分为ICS组及常规治疗组(常规组)。ICS组65例患儿选用储雾罐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常规组40例患儿给予酮替芬治疗并酌情应用舒喘灵。常规组与ICS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测定其血清IgE、IL-4,ICS组继续治疗至1年,复查测定其血清IgE、IL-4水平。另设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常规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血清IgE、IL-4水平分别为(392.77±44.95)ng/L,(377.63±50.83)ng/L和(120.55±20.57)ng/L,(114.69±17.68)ng/L(P>0.05);ICS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1年IgE、IL-4分别为(403.61±51.18)ng/L,(280.38±23.46)ng/L、(272.79±24.65)ng/L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体内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选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5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其中急性发作期47例、缓解期48例),并抽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9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研究(健康组),采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的肺功能,并采用痰液诱导、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测定患儿痰液中的EOS百分率及血清中IgE、IL-4、IFN-γ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为(69.67±6.63)%,明显低于健康组的(102.27±1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50,P<0.001);哮喘组患儿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0.45±9.62),明显低于健康组的(90.13±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82,P<0.001)。哮喘组患儿的痰EOS百分率、血清中IgE、IL-4水平均高于健康组(t值分别为321.962、82.644、76.913,均P<0.05),哮喘组患儿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t=30.207,P<0.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痰EOS百分率及血清中IgE、IL-4水平均高于缓解期哮喘患儿的(t值分别为15.752、40.762、31.162,均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IFN-γ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哮喘患儿的(t=35.892,P<0.05)。结论血清中IL-4、IgE水平及痰液中EOS百分率升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治疗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及CD4 +/CD8+水平,探讨维生素D(VitD)与婴幼儿肺炎以及免疫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婴幼儿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进一步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VitD补充组60例,VitD补充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VitD.同期采用随机数字法收集在本院健康体检的12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治疗前检测血清25-(OH) D3 、CD4+、CD8+、CD4 +/CD8+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复查血清25-(OH)D3、CD4+、CD8+、CD4 +/CD8+水平,在不同治疗方案两组儿童中比较.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血清25-(OH)D3及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31.6,P<0.05),而病例组常中常规治疗组与补充VIT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31 ~1.52,P>0.05).补充VitD治疗3个月后,VitD补充组25-(OH) D3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f=3.02~33.6,P<0.05).结论 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25-(OH) D3及CD4/CD8水平低于健康儿童.低水平25-(OH) D3与婴幼儿免疫功能和肺炎有关,提示对肺炎患儿应重视VitD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卵白蛋白(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过继转移给哮喘大鼠,然后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检测BALF中IL-4、IL-5和IFN-1及血清OVA特异性IgE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哮喘组比较,过继转移CD4^+CD25^+Treg细胞后哮喘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BALF中IL4和IL-5含量明显降低,IFN-1含量明显升高,血清OVA特异性IgE含量明显降低(P〈0.05);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过继转移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可以明显抑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顺尔宁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在哮喘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附属余杭医院治疗的78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将入选者分成A组(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B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每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情况.结果 两种治疗哮喘方法 疗效显著,A组和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38/39)和94.9%(37/39),两种治疗方法 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而A组患儿的Eo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5.88,P<0.05),PEF与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和3.20,均P<0.05).结论 顺尔宁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哮喘患儿的疗效显著,该方法 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其肺功能状况,还能显著降低其体内的Eos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关性研究。方法 对82例轻中度哮喘患儿血清IL-17、ECP及IgE水平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20例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清IL-17、ECP及IgE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94、19.202 、44.824,P均<0.01);与缓解组比较,急性发作组血清ECP、IgE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17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血清ECP与IgE呈正相关(r=0.337,P<0.01),IL-17与ECP、IgE之间无明显相关,但在急性发作组,IL-17与ECP、IgE呈正相关(r=0.314和0.325,P均<0.05)。结论 IL-17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因子,参与介导哮喘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ECP及IgE水平对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发病的关系, 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变化在哮喘患儿中的意义, 完善儿童哮喘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69例, 及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42例为对照, 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痰液的诱导和处理, 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哮喘组FEV1%和FEV1占预计值%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 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提高(P=0.009);哮喘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 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降低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可以结合肺功能指标更好地完善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4水平,并同时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4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1)。结论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4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三烯拮抗剂对轻、中度哮喘患儿情绪状态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吸入普米克气雾剂200μg/次,2次/d;Ⅱ组:在吸入普米克气雾剂的基础上,口服白三烯拮抗剂扎鲁司特10mg,1次/d;Ⅲ组:口服扎鲁司特10mg,1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评定患儿焦虑、抑郁水平,并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L-4)的含量。结果:3组哮喘患儿治疗后焦虑及抑郁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II组患儿焦虑及抑郁的评分低于Ⅰ组和Ⅲ组(P<0.01);经治疗后3组哮喘患儿血清中的IFN-γ升高而L-4降低,治疗后II组的IFN-γ高于Ⅰ组和Ⅲ组、L-4低于Ⅰ组和Ⅲ组,而Ⅰ组和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扎鲁司特在改善哮喘患儿的焦虑及抑郁、调节Th1/Th2失衡方面的效果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相当,但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时,则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CD4+T细胞及淋巴亚群在小儿哮喘与肺炎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东营市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4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33例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另选择同时期的正常体检小儿3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并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T细胞辅助细胞(Th)1、Th2、Th17及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CD4+CD25+FOXP3+、CD4+IL-4+Th1及CD4+IL-17+Th17细胞百分比均增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34、5.89、6.11,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炎组CD4+CD25+FOXP3+细胞百分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56, P<0.05)。与肺炎组相比,哮喘组CD4+CD25+FOXP3+、CD4+IL-4+Th1、CD4+IL-17+Th17细胞百分比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6.45、6.39,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淋巴细胞水平降低,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4、5.26、5.19,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炎组单核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9,P<0.05)。与肺炎组相比,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5)。结论 CD4+T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与鉴别小儿哮喘与肺炎疾病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gE,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c、IgA和IgM.结果 哮喘发作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P<0.05);哮喘缓解组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IL-6、IL-8及TNF-α.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哮喘缓解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I-E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IgE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提示哮喘患儿应长期抗变态反应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DXM)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哮喘组、丹参组、DXM组、联合用药组,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并分类,H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比例,ELISA检测BALF中IL-4、IL-5含量.结果 与哮喘组比较,药物干预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下降(P<0.05,P<0.01),联合用药组下降程度大于丹参组、DXM组(P<0.05).哮喘组呈显著炎症变化,丹参组呈中度炎症变化,DXM组呈轻度炎症变化,联合用药组无炎症改变.与哮喘组比较,药物干预组CD4+CD25+Treg/CD4+T升高(P<0.05),IL4、IL-5含量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CD4+CD25+ Tree/CD4+T升高程度和IL-4、IL-5下降程度大于丹参组和DXM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具有抑制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和DXM联合应用后,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该作用可能和促进CD4+CD25+Treg产生,进而抑制IL-4、IL-5产生,纠正Th1/Th2失衡,最终减轻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氨肽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脾氨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hs-CRP、 IL-6、 IgE水平降低,且观察组的hs-CRP、 IL-6、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CD4+、 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的CD4+、 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脾氨肽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提升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gE,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结果哮喘发作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P〈0.05);哮喘缓解组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IL-6、IL-8及TNF—α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哮喘缓解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IgE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IgE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提示哮喘患儿应长期抗变态反应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观察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on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作为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rHBVac)的佐剂对HBV宫内感染婴儿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儿抽股静脉血检查乙肝五项,HBsAg(+)和HBV DNA>1 000copies/ml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给予乙肝疫苗10μg三角肌肉注射(疫苗注射时间按0、1、6方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臀部肌肉注射,每隔20天1次,共3次,注射乙肝疫苗后3天同一部位皮内注射GM-CSF 10μg/kg。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给予乙肝疫苗10μg三角肌肉注射(0、1、6方案),乙肝免疫球蛋白每200IU臀部肌肉注射,每隔20天1次,共3次。于1月龄复查乙肝五项,若HBsAg(-)排除研究,HBsAg(+)进入研究,两组均20例。1岁时抽外周静脉血检测乙肝五项、HBV DNA的变化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治疗组1岁婴儿HBsAg转阴率25.00%,对照组1岁婴儿转阴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P>0.05);治疗组CD4+百分数高于对照组(t=11.67,P<0.05),CD8+百分数低于对照组(t=6.25,P<0.05),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t=13.06,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CSF联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对HBV宫内感染儿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苷酸 (CpG ODN)联合热休克蛋白70(HSP70)/CD80DNA疫苗对哮喘小鼠肺部炎症、血清IL-4、IL-13、IFN-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25、IL-33水平变化的影响,为联合 CpG ODN -HSP70/CD80 DNA疫苗治疗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9年6-9月选用 6~8周龄BALB/c小鼠32只, 卵清蛋白(OVA)加氢氧化铝[Al(OH)3]佐剂致敏的方法制备小鼠哮喘模型, 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哮喘组、HSP70/CD80DNA疫苗组及联合疫苗组(CpG ODN联合HSP70/CD80DNA疫苗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13、IFN-γ和BALF中IL-4、IL-25、IL-33水平变化。结果 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HSP70/CD80疫苗联合CpG ODN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较哮喘组明显减轻,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清IL-4及IL-13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哮喘组比较,HSP70/CD80DNA疫苗组和联合疫苗组血清IL-4及IL-13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SP70/CD80DNA疫苗组比较,联合疫苗组血清IL-4及IL-13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BALF IL-4、IL-25、IL-33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哮喘组比较,HSP70/CD80DNA疫苗组和联合疫苗组BALF IL-4、IL-25、IL-33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HSP70/CD80DNA疫苗组比较,联合疫苗组BALF IL-4、IL-25、IL-33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CpG ODN联合HSP70/CD80DNA疫苗能抑制小鼠体内产生IL-4、IL-13、IL-25、IL-33, 增强小鼠体内产生IFN-γ,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