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麻醉和氯胺酮肌注诱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诱导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七氟醚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3~7岁行扁桃体切除术且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组)和氯胺酮肌注诱导组(K组),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和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结果:七氟醚组麻醉诱导起效迅速安全,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手术时间与氯胺酮组比较均缩短,分别为(60.0±9.9)s、(75.0±7.9)s、(10.8±1.7)min和(127.3±19.3)s、(152.3±14.8)s、(14.5±3.2)min(P<0.05)。七氟醚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七氟醚组患儿合作程度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氯胺酮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全麻诱导,患儿合作程度高,诱导起效安全迅速;喉痉挛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增加小儿躁动和非适应性行为的改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醚(SF)单纯面罩吸入与合用笑气(N2O)在非住院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包皮环切小儿,ASAⅠ级,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组单纯SF面罩吸入麻醉,B组SF加N2O面罩吸入麻醉,C组SF加N2O吸入麻醉,术后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镇痛。观察并比较3组诱导前、诱导时、术中、术毕时的脉率(P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及术毕时3组PR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显著升高(P<0.05);3组内及各组内各时点比较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组各1例,B组2例出现躁动;A、C组各1例出现喉痉挛;无1例出现拒吸、呛咳。3组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例患儿出现术后啼哭,A组18例,B组17例,C组1例;A组4例躁动,B组3例,2组患儿全诉疼痛,C组仅2例诉疼痛,无1例躁动,3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结论SF易被小儿接受,诱导、恢复快,过程平顺,并发症少,是小儿非住院短小手术全身麻醉较为理想的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2~10岁进行腹腔镜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醚组,采用高浓度七氟醚诱导后,置入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B组为氯胺酮组,采用氯胺酮、芬太尼静脉诱导后置入气管插管,术中氯胺酮及丙泊酚维持静脉全麻。连续观察两组患儿术中MAP、SPO2、HR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以后两组患儿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时间及发生恶心、呕吐、与躁动的现象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七氟醚组少于氯胺酮组。结论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麻醉苏醒快,恶心呕吐、口咽不适、躁动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口腔科儿童恐惧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4例被诊断为牙科恐惧症的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n=34)和学龄组(n=30),两组患儿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展滞留乳牙拔除、根管治疗和龋齿填充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疾病治疗。两组吸入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入前、吸入后和治疗中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和躁动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躁动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牙科恐惧症患儿口腔疾患治疗安全有效,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柯敏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273-1274
目的 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期或急诊上肢骨科手术患儿80例,分为两组,七氟醚吸入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简称(A组)40例.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神经阻滞组简称(B组)40例.记录患儿手术前(T0)、诱导后(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和苏醒时(T4)的HR、RR、SPO2值,记录患儿苏醒时间,恶心呕吐、躁动、噩梦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较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躁动、噩梦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中能明显缩短清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章华 《现代保健》2011,(2):135-136
目的探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喉罩七氟醚吸入和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喉罩七氟醚吸入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喉罩七氟醚吸人组术中无摇头、肢体活动发生,而氯胺酮组有10例发生;但从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来看,喉罩七氟醚吸入组出现了11例,雨氯胺酮组只出现了3例。结论喉罩七氟醚驶入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完全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七氟醚预处理对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七氟醚(l%~2%)面罩吸入,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诱导麻醉。监测两组不同时点丙二醛(Malondialdehude,MDA)及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比较两组诱导、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及比例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发生呼吸抑制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中体动、恶心、呕吐、躁动、分泌物增多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1时点相比,两组T2、T3及T4时点MDA及E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T2、T3及T4时点MDA及ET含量,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七氟醚预处理能缩短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保护患者肺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联合骶管麻醉和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收集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麻醉,对照组应用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入室时、诱导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各时间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下腹部手术七氟醚联合骶管麻醉安全有效,优势明显,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55-756
目的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不同年龄段患儿躁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60例采用七氟醚麻醉进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的3~9岁患儿,其中3~5岁患儿(24例)平分成A组和B组,6~9岁患儿(36例)平分成C组和D组。所有患儿均吸入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A组和C组静脉滴注0.1 mg/kg咪达唑仑和0.1~0.2μg/kg舒芬太尼,并采用2%~3%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和D组采用3%~5%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比较四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和麻醉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结果四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拔除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中,A组躁动率高于C组,B组躁动率高于D组。同年龄段患儿中,A组躁动率显著低于B组,C组躁动率显著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会引起患儿在麻醉苏醒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年龄越小的患儿躁动率更高。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后,患儿的躁动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老年手术患者的全麻诱导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诱导(A组)和丙泊酚静脉全麻诱导(B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A组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B组T1时的HR较T0时显著减慢(P<0.05);与T1时比较,A、B组T2 ~T4时的SBP、DBP显著升高(P<0.05),B组HR明显加快(P<0.05);T,时A组SBP、DBP和HR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h、6h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24 h明显降低(P<0.05);A组术后1h、6h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七氟醚全麻诱导用于老年手术较丙泊酚全麻诱导更为平稳、快速,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仅产生一过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磊 《现代保健》2012,(8):50-51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6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均分为面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两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手术室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从术中摇头、肢体活动来看,七氟醚组明显少于氯胺酮组(P〈0.01)。两组术后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其诱导及苏醒迅速,术中摇头、肢体活动率低,是一种应用于小儿较理想的麻醉诱导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比较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2,~5岁择期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且切皮前均在阴茎根部予以1%利多卡因充分浸润阻滞。观察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局麻时肢体活动、血氧饱和度SpO2<95%的发生例数、清醒时间、躁动发生的例数和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等指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血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S组各个时点血压及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对应时间点的K组(p<0.05)。S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血氧饱得度SpO2<95%的发生例数、术后清醒时间和肢体活动均明显低于K组(p<0.05),但躁动发生的例数和POV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两种麻醉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起效迅速,血氧饱和度维持好,清醒快而完全,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优于氯胺酮静脉全麻。  相似文献   

13.
黎邝  潘俊佐 《现代医院》2011,11(2):30-3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预防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手术开始前给予帕瑞昔布钠0.5 mg/kg)、B组(手术开始前给予曲马多2 mg/kg)和C组(手术开始前给予等容生理盐水)各30例,三组均以8%七氟烷、维库溴铵、舒芬太尼诱导,术中以2%~5%七氟烷维持。分别记录术毕患儿手术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观察患儿各种不良反应(如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术后24 h随访。结果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低于C组(p<0.01);拔管后15、30、45、60 min VAS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低于C组(p<0.01)。术后24 h内三组患儿均无心律失常、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畏寒发热、心悸、嗜睡、倦怠等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良好,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4.
王雷  李家宽 《工企医刊》2014,27(6):1084-108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预注射复合七氟醚吸入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B、C、D三组于七氟醚吸入诱导前1min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2μg/kg、4μg/kg,四组病人均成功置入喉罩,七氟醚持续吸入。麻醉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用药、肢动情况,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四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发生。麻醉诱导后四组患者MAP均有所下降(P〈0.05),D组较A、B、C组下降明显(P〈0.01)。D组诱导后HR一过性下降(P〈0.05)。麻醉及术中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A、B、C组多。D组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0.05)。诱导时间A组明显长于C、D组(P〈0.05),苏醒时间D组明显长于A、B、C组。术中七氟醚的用量C、D组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C、D组(P〈0.05)。A、B组置入喉罩时及术中有肢动发生。结论七氟醚经喉罩吸入在LC中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七氟醚吸入诱导前1min静脉预注芬太尼,可以缩短诱导时间,减少七氟醚的用量及副作用,且2μg/kg的芬太尼剂量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七氟醚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S组(七氟醚吸入组)和F+S组(氟比洛芬酯联合七氟醚吸入组).观察两组患儿诱导前(TO)、气管插管时(T1)、静脉穿刺时(T2)、心内操作时(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拔除后5 min (TS)、拔除后10 min (T6)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02)、心率(HR),记录两组在T4~T6时间点的躁动评分和意识状态(OA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与TO时点比较,S组在T4~T6时点HR增快、MAP明显增加(P<0.05);在T4~T6时点F+S组患儿与S组比较,HR明显减慢、MAP显著降低(P<0.05).F+S组在各观察点的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S组(P<0.05);两组在各时点的意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随访中,S组有3例、F+S组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其他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七氟醚全麻可安全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43-644
目的探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在新生儿麻醉诱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儿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低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诱导效果。结果麻醉期间与拔管后,观察组的DBP、SBP及H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麻醉诱导中,采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能够缩短麻醉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氯胺酮应用于室间隔缺损患儿麻醉诱导时的差异,以求找到更适合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诱导方法。方法:40例行室间隔修补术的3~6岁患儿,ASAⅠ~Ⅱ级,无神经系统及精神疾患,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诱导采用肌注氯胺酮6~8mg·kg-1,阿托品0.01~0.015mg·kg-1,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开放静脉,给予咪唑安定1mg,芬太尼10μg·kg-1,万可松0.8~1.0mg·kg-1,地塞米松2mg,气管插管。B组诱导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放静脉,给予芬太尼10μg·kg-1,万可松0.8~1.0mg·kg-1,地塞米松2mg,气管插管。记录各组患儿诱导时间,诱导时的顺从性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副反应,诱导后分泌物情况。结果:B组患儿的诱导顺从性评分、诱导时间及诱导后患儿分泌物重量B组均明显小于A组,P<0.01。A组患儿诱导后血压、心率显著升高(P<0.01)。B组患儿诱导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显著减慢(P<0.05)。B组患儿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1)。A组有2例患儿诱导时缺氧发作,B组患儿未见任何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室间隔缺损患儿,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明显优于肌注氯胺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2~12岁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30),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F-I组),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异形导管,R-P组持续输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维持麻醉,F-I组持续吸入异氟醚,间断追加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及术后呼吸抑制、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R-P组与F-I组拔管时间分别为(7.6±2.5)min、(12±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P组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整复术优于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加快清醒及拔管时间,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室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9.
唐明富  胡俊毅 《现代保健》2011,(28):127-128
目的观察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对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静注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8%七氟醚+吸氧(5L/min)诱导。A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2~3μg/kg,七氟醚2%~3%+吸氧(2L/min)维持麻醉。B组七氟醚3%~5%+吸氧(2L/min)维持麻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可以有效地预防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魏磊  郁志兰 《现代保健》2011,(28):11-1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效果、不良反应、苏醒质量和安全性的差别。方法将60例3~12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4%、8%、12%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连续检测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复合氯胺酮用量。结果B组与A、C组比较诱导平稳(P〈0.05),氯胺酮的复合用量明显低于A、C组(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A、C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