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特征及腹腔镜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年内经腹腔镜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直肠阴道隔EMT 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直肠阴道隔EMT患者中9例有痛经,6例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直径10~70 mm,实性、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有明显触痛.术前经阴道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高度疑诊7例,误诊2例.11例均经腹腔镜手术确诊而行EMT病灶切除术,7例术前、9例术后辅以激素治疗.平均随访44.7个月,11例症状均缓解;1例卵巢EMT复发;1例原发不孕术后妊娠.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直肠浆肌层损伤3例,术后2例发热,1例直肠阴道瘘,1例大便不成形.结论:直肠阴道隔EMT以各种盆腔痛及肠道症状为主;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有明显的触痛.术前结合病史、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可能诊断.腹腔镜手术有助于直肠阴道隔EMT的确诊,并能够较完整切除病灶;于术前后辅以激素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10例直肠阴道隔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年龄36—47岁,平均40岁;肛门坠痛6例,性交痛3例,痛经8例,慢性盆腔痛5例;三合诊时均可触及直肠阴道隔结节,平均直径3cm。血清CAl25水平升高者2例。阴道或腹部超声检查均末检出异位病灶。术前4例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3.75mg/28d,共3次的治疗,可短期缓解疼痛,2例病灶体积减小。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7例、阴式手术1例、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2例。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内异症。随诊最长时间5年,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良好,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病灶持续存在。结论 直肠阴道隔内异症以肛门坠痛、性交痛为主要表现,必须进行三合诊检查。B超的辅助诊断意义不大,修订的美国生育协会标准分期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至 2 0 0 2年手术病理证实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 2 5例。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39岁 ,临床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盆腔痛及不育 ,6 6 .7%合并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阴道直肠隔内 ,单发 2 0例 ,多发 5例 ,直径 1~ 4cm。术前药物治疗中假孕疗法 7例 ,4例症状缓解 ,3例无效 ;假绝经疗法 8例 ,6例症状缓解 ,2例无效。 2 3例行手术治疗 ,2例行病灶切除术 ,11例行全子宫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3例行全子宫单侧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 6例用药物治疗 ,3例假孕疗法 ,3例假绝经疗法。在平均 15 .2月的随诊中 ,2 0例 (80 % )症状缓解 ,5例 (2 0 % )复发 ,其中 4例于术后 1年内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直肠隔 ,1例于术后 14月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残端。根治性手术组 (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无 1例复发 ,非根治手术组 5例复发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 ,通常有盆腔痛及不育 ,肠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临床诊断依靠妇科三合诊 ,药物治疗可以短期缓解症状 ,根据年龄、症状、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48岁,因下腹痛伴大便干结18天于2008年9月9日入院.患者1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持续性隐痛,伴大便干结,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无阴道异常流血、流液,无性交痛及白带异常,无肛门坠胀感,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无消瘦、乏力等症状,遂到当地诊所就诊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5.
阴道直肠隔型(深度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为了提高诊治能力,现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近14年收治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对1994-2006年收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变侵及直肠黏膜的12例患者,行李-张氏肠管吻合术,术后无直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直肠阴道隔内异症、病变侵及直肠黏膜患者12例,年龄31~46岁,均已婚已产,病程平均4.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 ,例 1因可疑绒癌阴道转移急诊入院 ,例 2外院也经输血等抢救后 ,由于出血原因诊断不清而转入我院 ,例 3外院经输血 40 0mL等抢救 ,诊为绒癌阴道转移 ,并用 5 氟脲嘧啶及消瘤芥等化疗 4天后转入我院。1 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3 7岁 ,例 1及例 2虽有痛经史 ,但都不重 ,不需止痛剂。例 3虽有盆腔异位包块 ,但无痛经不适 ,其共有特征 ,即在后穹窿部均有紫蓝色结节 ,表面有破溃而致出血。入院时 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 ,见表 1。表 1  3例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顺序 年龄(岁 ) 诱因临床表现出血期及妇科体征…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释放左旋炔诺酮的宫内节育器(IUD)在治疗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有效性,自1998年5月~1999年5月随访了Verona大学教学医院11例年龄25~34岁的患者。所有患者经阴道、直肠指检、超声及MRI检查确诊为阴道直肠隔EMs,在纳入研究12个月前已经行经腹或腹腔镜手术,其深部EMs包括阴道直肠隔的病灶未行处理。3例在纳入研究6个月前曾行GnRH治疗,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无  相似文献   

9.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妇女中的发病率。183例不孕症妇女中92例腹腔镜证实EMs(实验组,平均年龄30.6±3.9岁),无EMs 9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0.8±4.6岁)。腹腔镜和宫腔镜诊断:EMs和子宫内膜病变,病理确诊子宫内膜息肉。 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在EMs妇女中发病率很高。EMs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32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8例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切除术。平均住院天数为30.2±5.6天,术后均未发生直肠瘘和盆腔感染等并发症。治愈率为62.5%,好转率为18.8%。术后妊娠率为57.1%。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可消除症状并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累及阴道后穹窿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 etriosis,DIE)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到200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侵犯阴道后穹窿DIE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腹腔镜切除盆腔所有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灶及受累的部分阴道壁。手术治疗的有效性通过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症状改善的主观感觉(改善显著、满意和无改善)。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5.0±5.7岁(26~45岁)。14例手术指征均为盆腔疼痛,包括痛经(13/14),性交痛(7/14),慢性盆腔痛(3/14),6例合并不育。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平均随诊22.0±8.4月(12~36月)。13例痛经患者中,除1例术后20天出现阴道出血,在外地医院行阴道填塞止血无效后行全子宫切除术,不计入痛经改善评价外,手术后痛经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6.2±3.1vs0.8±1.4)(P<0.001),4例痛经症状改善显著(33.3%),8例改善满意(66.7%)。7例性交痛患者中,5例症状改善显著,2例改善满意。慢性盆腔痛3例患者症状均改善显著。6例(42.9%)不孕患者中术后3例妊娠。13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切除侵及阴道后穹窿的DIE病灶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手术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完成,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有效性的评价需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2.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polypoid endometriosis,PEM)是一种良性且罕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报告1例宫颈PEM合并子宫内膜复杂增生。1例38岁女性因持续阴道出血、宫颈肿物4 cm×5 cm×3 cm及血CA125升高就诊。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提示宫颈恶性肿瘤。经过4次不同的病理报告和2次手术,最终宫颈肿物病理诊断为PEM。PEM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临床医生应多结合病史及肿瘤标志物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相关不孕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107例因不孕症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且经腹腔镜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为EM患者,根据宫腔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是否合并EP分为EP组(60例)与非EP组(47例)。研究两组临床资料,探索EM不孕患者合并EP的高危因素。结果 107例EM不孕患者中EP的发生率为56.1%。单因素分析显示:EP组年龄均值低于非EP组(P<0.05),EP组年龄≤36.5岁比例、子宫内膜厚度均值、子宫内膜厚度≥10.0 mm比例及原发性不孕比例均高于非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EM患者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36.5岁(OR=5.409,95%CI 1.446,20.235,P<0.05)、子宫内膜厚度≥10.0 mm(OR=28.035,95%CI 7.152,109.891,P<0.01)是EM合并E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原发性不孕(OR=1.033,95%CI 0.357,2....  相似文献   

14.
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8例经病理证实为阴道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内异症独立存在者13例(72.2%),合并盆腔内异症者5例(27.8%)。前组性交痛及合并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比例高于后组,而合并不孕的比例较后组低。所有患者中8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后加用GnRHa治疗3个月;其余10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8.6月,共有2例复发(11.1%),均见于肿块直径≥3 cm、行阴道局部切除未用药物治疗者。总共半年累积复发率13.3%(2/15),保守性手术复发为25%(2/8),其半年累积复发率40.0%(2/5);保守性手术术后加用药物治疗者及行根治性手术者无复发。各种术式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常见的盆腔内异症相比较,有其特殊之处。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盆腔内异症不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直肠阴道膈子宫内膜异位结节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向深部浸润的结果。由于其部位特殊 ,与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 ,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有其特殊性。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1998年 1月到 2 0 0 2年 4月 ,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 18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 2 0~ 47岁 ,中位年龄 3 6岁 ,均已婚或有性生活史 ,孕产次 0~ 4次 ,中位数为 2次。1.2 病理检查结果  18例均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阴道膈子宫内膜异位 ,其中 1例提示 :直肠阴道膈子宫内膜异位伴小区腺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2 结 果2 .1 症状 多…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处理腹膜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直肠阴道隔、阴道后穹隆、膀胱和输尿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学、临床表现以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等方面与腹膜型或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存在明显差异。由此,一类由腹膜后间隙残存的苗勒氏管组织化生而来的子宫内膜样组织所产生的病症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这就是腹膜后子宫内膜异位症(retroperitoneal adenomyotic disease,RAD)。[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卵巢、盆腔腹膜表面或其他盆腔组织。报告1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15年发生阴道残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患者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伴腹痛3年、加重2个月就诊,全腹增强CT发现左侧髂血管旁不规则软组织,多学科会诊后拟诊断为阴道残端病变行腹腔镜探查术,根据术中所见行左侧阴道残端肿物切除术,切除组织经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阴道残端EMs。结合此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上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出血病例提供了诊疗思路,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手术后并发阴道残端EM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polypoid endometriosis,PEM)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一种罕见亚型,可出现于全身任何部位。PEM发病年龄范围较广,23~78岁不等,不同地区报道其好发年龄不同。PEM属于局部异位内膜的过度生长,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表现与生长部位有关,呈多样性。临床表现以病变部位包块、肿瘤引起症状体征及压迫症状体征为主,如盆腔包块、腹股沟区包块、阴道出血、肾积水、腰部疼痛、膀胱占位等,部分临床表现类似恶性肿瘤。大体特征为囊肿内生或外生性息肉样肿块;镜下特征具有普通EMs的病理学特点,病变组织均由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成分构成,但比普通EMs更具多样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EM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糖蛋白抗原10(CD10)、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异常增高及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对其诊断,治疗多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对于阴道、盆腔多部位PEM在无法完全切净的情况下,去势手术对PEM同样有效,PEM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阴道斜隔后子宫妊娠二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斜隔综合征是发病率较低的先天性生殖道畸形 ,表现为双子宫、双宫颈、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 ,且多伴有闭锁阴道侧的肾脏缺如 ,因其罕见 ,而更易被基层临床医生忽视及误诊 ,尤其是在隔后子宫妊娠时 ,容易导致反复行人工流产术。我院于 2 0 0 0年~ 2 0 0 1年收治 2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例 1  2 1岁 ,因停经 4 5d ,要求行人工流产而于 2 0 0 0年10月 2 5日入院 ,末次月经 2 0 0 0年 9月 10日 ,平素月经规律 ,无阴道流血及流脓。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 ,阴道通畅 ,宫颈稍小 ,右侧穹窿稍浅 ,未见小孔眼 ,双子宫 ,右侧子宫…  相似文献   

20.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下称内异症),好发于盆腔脏器和腹膜,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盆腔外特殊部位的内异症不常见。1987至1995年我院收治了4例特殊部位的内异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