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杜潘艳  赵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713-1715
目的:研究EV71感染手足口病不同程度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探讨患儿免疫功能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和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和IgM水平。结果: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度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均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1);普通组T细胞亚群CD3+、CD4+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而CD8+T细胞在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在重度组中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和重度组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IgG和IgM水平在普通组和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Ig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反应增强,病情发展可能与患儿免疫状态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发病原理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散色比浊法测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浓度。结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上升(P<0.01、P<0.01、P<0.05),CD8+、CD19+、CD56+均降低(P<0.01、P<0.01、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方面均有异常改变,且与病情相关。研究提示在治疗时可加用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透射比浊法对81例RV肠炎患儿及22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的测定。并进行了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动态观察。结果RV肠炎患儿血清IgG、IgA、IgM和C3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01)。恢复期血清IgG、IgA、IgM和C3水平均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0.01或<0.05),但IgG、IgA仍比对照组低(P<0.05)。C4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V肠炎患儿存在体液免疫抑制,免疫球蛋白和C3参与了RV肠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52例细菌性肺炎、4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名(对照组)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3.52±4.01)mg/L和(2.04±1.13)mg/L,急性期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8.25±2.48)mg/L和(1.96±1.05)mg/L,急性期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6±0.7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恢复期血清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水平检测不仅有利于肺炎中细菌和支原体属感染的鉴别诊断,并且动态监测还可以判断小儿肺炎的进展与转归,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小儿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小儿均接受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hs-CRP、IgG、IgA、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诊断中,hs-CRP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与鉴别指标,为治疗提供较准确的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莫武桂  黄战  杨广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37-343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外周血中血清免疫球蛋白(IG)、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和精制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MPP急性期及其中24例恢复期血清IgA、IgG、IgM和CRP,外周血CD3、CD4、CD8及做PPD试验,并与正常儿童30例进行比较。结果:MPP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较正常儿童的血清IgG及IgA水平降低(急性期P<0.01,恢复期P<0.05),CD3及CD4水平降低(均P<0.01),PPD反应无力(P<0.01),CRP急性期较恢复期及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了MPP感染的发病过程,且存在免疫功能降低及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脑利钠肽(1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手足口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均纳入病例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死亡组、危重症组、重症组、普通组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BNP和CK-MB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病例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7.549,P<0.05);重症组、危重症组和死亡组急性期BNP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F=42.147,P<0.05);在恢复期,病例组BNP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t=22.425,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6,P>0.05)。CK-MB水平在病例组急性期显著高于对照组(t=8.931,P<0.05);死亡组CK-MB水平较危重症组、重症组及普通组均明显升高(F=13.226,p<0.05);在恢复期,病例组CK-MB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t=7.389,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5,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BNP水平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其可作为判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CK-MB水平不能预测重症倾向,但对危重症患儿,血清BNP和CK-MB两者互补合并检测可以提高对患儿存亡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循环脱氧核糖核酸(cf 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4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成轻症型90例、重症型58例;另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选择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组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进行测定,并经双重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循环脱氧核糖核酸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IgA、IgG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血清IgM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fD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型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IgA、IgG表达水平均低于轻症型患儿,但血清IgM、cfDNA表达水平高于轻症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IgA、IgG表达水平降低,血清IgM、cfDNA表达水平升高,积极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cfDNA表达水平能够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与树突状细胞活性密切相关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5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变化,并和具可比性的36例健康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RRI患儿CD3、CD4、CD4/CD8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含量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RI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可能与患儿的发病、病情转归、预后等有关,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进一步分析小儿RRI的树突状细胞活性变化可作为更全面研究小儿RRI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临床早期病情病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2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结果 手足口病组重症型患儿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的例数均显著高于普通型(P<0.05).入院时,重症型患儿的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普通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患儿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判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何书  赵建超  朱俊  肖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209-1211
目的:对2010年南通市瑞慈儿童医院的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χ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5~7月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0~5岁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男童发病多于女童。手足口病接触史、家庭儿童数、便后洗手、照顾者文化程度均为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防控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控制手足口病的接触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浦东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开展手足口病相关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对新区全年手足口病监测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浦东新区手足口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组,城乡结合地区发病严重;环境因素是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EV71病毒仍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结论: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人群,开展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儿童手足口病(HFMD)临床表现和诊治体会,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对疗效影响。方法对HFMD患儿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普通病例组平均住院日与重症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M%和GRAN%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之间LYM%和GRAN%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LYM%、GRAN%、Mono%LYM%、GRAN%、Mon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就诊时间越及时可以降低发展成为危重病人的风险。在临床应用中可加强对GRAN%这个易于检测的指标的认识,对病情进行病情观察、动态评估和预后判断,并以此作为手足口病患者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流行季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特点,并对疫情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发病儿童和健康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核实病原体,查找可能的致病因素。结果本次爆发疫情共11人发病,罹患率为61.1%(11/18),病原体为CoxA16,危险因素为病例未能及时发现并隔离,班级布局设置不合理。结论厦门地区在冬季也可出现手足口病爆发疫情,在各种综合措施的干预下,疫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为全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 - 2018年“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的病例信息,描述病例发病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GeoDa1.12.1 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SaTScanV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用Qgis 3.0.1软件进行结果可视化展示。结果 2016 - 2018年全区手足口病累计报告40 805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 53.98/10万;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得季节性;≤5岁儿童病例占总数的84.30%;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89.45%。2016 - 2018年全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以2017年“高 - 高”聚集区数量最多;时空扫描结果发现,内蒙古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2016 - 2017年一类聚集区集中在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大部分地区),2018年一类聚集区转移到内蒙古东南部, 手足口病高发聚集时间主要集中在6 - 11月。结论 2016 - 2018年内蒙古手足口病呈现时空聚集性。应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倡导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等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探索长沙市2006-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公共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长沙市2006-2013年手足口病相关数据,采用SPSS 18.0和ArcGIS 10.2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6-2013年长沙市手足口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81.55/10万,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95.2%),尤以散居儿童居多(75.1%);2006-2013年发病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4~7月(69.8%);从GIS专题地图来看,星沙街道、雨花亭街道、洞井街道、左家塘街道、黎托乡等属于手足口病高发地区;从自相关分析来看,2008-2013年长沙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均有P<0.05),热点区域集中在中部地区;从趋势面分析来看,手足口病发病在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结论 2006-2013年长沙市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月份集中在4~7月,发病地点主要是长沙市中部地区,应以此为指导,确定长沙市手足口病的重点防疫人群、时间和区域,实施公共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电图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行磁共振、脑电图检查,并将观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1.4%,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57.1%,脑电图与磁共振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P〈0.05)。结论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磁共振能够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可作为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杰  顾月 《现代预防医学》2016,(15):2703-2706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2008年至今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病例3 147例,对照6 163例,有意义因素的OR值分别为:年龄<3岁(2.10)、EV71阳性(3.39)、散居儿童(1.87)、血糖>9mmol/L(21.17)、首诊医院级别(3.17)、体温>39℃且超过3d(5.93)、WBC>12×109/L(3.83)和首诊非手足口病(3.91)。结论 低龄婴幼儿、EV71阳性、持续高热、白细胞/血糖升高、首诊医院级别和首诊非手足口病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而出诊天数、现住址为农村、早产儿和流动人口与重症手足口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指导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5-06/2017-09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94例患儿,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分为重症组34例,轻型组60例,门诊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NSE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等各组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NSE、S-100β表达水平高于轻型组、对照组(P<0.01)。重症HFMD患儿外周血CD3^+、CD3^+CD4^+、淋巴细胞低于轻型组(t=6.14,4.25,5.54;P均<0.05)。患者手足口病病情严重程度与NSE、S-100β呈正相关(rs=0.198,0.502;P均<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清NSE、S-100β水平升高,外周血CD3^+、CD3^+CD4^+、淋巴细胞降低。临床上检测这些指标能够给临床医师理论依据,帮助重型手足口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