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柴胡颗粒高、中、低剂量(4.4、2.2、1.1 g/kg)组和熊去氧胆酸(50 mg/kg)组。采用饲料法复制胆色素结石豚鼠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成石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1分钟胆红素水平、血浆和胆囊组织胃动素和生长抑素(SS)水平,以及胆汁内总胆酸(TBA)、磷脂、总胆固醇(TC)、黏蛋白量的影响;肝脏和胆囊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大柴胡颗粒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结石成石率;其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胆囊SS水平;其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血浆和胆囊胃动素水平,降低血清γ-GT、1分钟胆红素水平和胆汁黏蛋白的量;其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TB、血浆SS和胆汁中TC水平,升高胆汁中TBA的量;而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胆汁中磷脂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大柴胡颗粒可显著改善胆囊上皮增生,减轻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肝脏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肝胆细胞损伤、调节胆汁成分、促进胆汁分泌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胆道手术患者的胆汁成分与胆石形成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胆道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胆汁成分与其他生化检测数据。结果:1胆结石患病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2年龄分布以40~60岁组最多;3病种以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居首;4结石性质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5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腹壁脂肪厚度显著高于胆色素结石患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胆色素结石主要为胆道细菌感染后形成。结论:胆结石患者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等特征;胆固醇高易发胆固醇石,不易发生色素石,可能与胆固醇有易溶解胆色素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胆囊结石化学成分与体外CT扫描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2例术后胆囊结石标本进行体外模型CT扫功,并将扫结果与结石化学成分对照分析,证实CT影象学表现及CT值均与结石的化学类型密切相关,提出40HU作为判别胆固醇性结石的CT界值,同时结合结石的CT表现将结石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胆囊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水平,肝、胆超微结构,肝组织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水平以及胆盐转运子BSEP、MRP2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其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饲料法复制胆色素结石豚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大柴胡颗粒(1.1、2.2、4.4 g/kg)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胆囊EGF水平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肝胆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RT-PCR法检测肝组织CYP7A1 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中BSEP、MRP2表达水平,以熊去氧胆酸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大柴胡颗粒对胆结石豚鼠胆囊黏膜EGF表达影响不明显,但较好地改善其肝胆超微结构,其2.2、4.4 g/kg剂量组还能增加肝脏组织CYP7A1的基因转录(P<0.05、0.01)和BSEP、MRP2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大柴胡颗粒抑制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可能与其影响豚鼠胆汁酸代谢、促进胆盐转运子功能、保护肝胆细胞器结构有关,而与胆囊黏膜EGF功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57份胆汁标本的CBA/Ca和CBA/Mg比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结石组的CBA/C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CBA/Mg值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胆石病人胆汁中钙含量相对增高。笔者认为这种变化是促使胆石形成和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自制乙基叔丁醚复方乳剂对胆色素结石的溶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胆色素结石(PS)有效的溶解剂,我们研制了以乙基叔丁醚为主的复方乳剂并与国内外报道的另九种溶石剂进行了48小时胆色素结石溶解率的比较,结果表明:自制ETBE复方乳剂对胆色素结石溶解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可望成为一种有效胆色素(结石)溶解剂过渡到临床。  相似文献   

7.
以豚鼠为对象,向其胆囊内植入人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各一块,用低、中、高三种剂量及UDCA治疗一月。结果显示:1.中剂量金石散和UDCA均具有明显溶解胆固醇结石的作用,两者效应相仿,比中剂量大一倍的高剂量溶石效应稍有增加,而低剂量则不显溶石作用。2.对胆色素结石三种剂量金石散均具明显溶石作用,UDCA则无。3.低剂量金石散和UDCA显示具有明显利胆作用。4.动物喂金石散后,胆汁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而胆红素含量显著降低,这可能与金石散的溶石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Jinshisan(JSS) in gallstone dissolution, 325 cases of various types of gallston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 collaborating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by B-ultrason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1) among the 164 cases of extra/intrahepatic duct stone, 26 cases (15.85%) were cured; 73 cases (44.51%) were effective and 65 cases (39.63 %) were ineffective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JSS for 6.5 ± 3.9 months; (2) JSS made the stone disappear in 14 cases (9.5%) among 148 cases of gallbladder stone and was effective in 71 cases with total efficacy as 57.4%, which was better in comparison with ursodesoxycholic acid (UDCA); (3) the stones all disappeared only in 2 cases (5.9%) among the 35 cases with stones in multiple sites, with the total efficacy as 79.4%; (4) gallstone disappeared in 17 of 25 (68%) patients with size of stone ≤5mm, with only 4 of them ineffective; (5) the effect was better in those with treatment course >6 months; (6) analysis of bile showed that JSS could increase the amount of bile acid, decrease the bilirubin, mucous and bicarbonate radical in bile.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置入术;对照组予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汁汁的胆汁泡相与微胶粒相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探索胆石成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制备胆汁泡相和微胶粒相,提取蛋白,构建相应的蛋白质表达谱,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获得差异蛋白点信息,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胆汁泡相与微胶粒相总蛋门浓度分别为(1.5358 4±0.0682)mg/ml、(7.1222 4±0.2022)mg/ml(P<0.01).两组组内蛋白质平均匹配点数分别为120 4±24和198 4±37,组间72 4±16个蛋白质点相互匹配,匹配率为45.30%.胆汁泡相与微胶粒相成功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8个,泡相中6个点表达上调,2个点表达下调.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白蛋白(HSA)丰度差异为免疫印迹法证实.结论 初步建立了胆同醇结石患者胆囊胆汁的胆汁泡相和微胶粒相蛋白表达谱,分析、鉴定了差异蛋白点,为筛选胆固醇结石形成关键调控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食谱诱发地鼠形成两类不同胆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类不同食谱诱发叙利亚金黄地鼠形成胆石情况。方法采用高糖无脂饲料诱发幼年叙利亚金黄地鼠形成胆固醇结石(CHS),用低蛋白高纤维素饲料诱发成年叙利亚金黄地鼠形成胆色素结石(PS)。结果6周后两组动物的成石率分别为70.1%和80.0%,死亡率分别为15%和0,其结石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92%±4.7%和17%±3.8%。结论叙利亚金黄地鼠是研究两类胆石形成的良好实验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留结石14例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留结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4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石残留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是术前并存的胆道结石漏诊,2例是医源性胆道结石残留。结论: 对残留结石的预防可以通过术前检查,术中多途径探查胆道,避免胆道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韩肃  陈西兰 《安徽医学》2018,39(2):174-17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术后1天,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CD4 +、CD8 +和CD4 +/CD8 +较术前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二醛(MDA)较术前升高程度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较术前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较小,且不易损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划分成观察组(LC术,51例)和对照组(OC,55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炎性指标及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炎性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d时观察组患者的CRP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的CD4+%、CD8+%及CD4+/CD8+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d时观察组患者的CD4+%、CD8+%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有效缓解胆囊结石患者术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方面,LC术较OC术优秀,且总疗效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75例,分别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A组,37例)与次全胆囊切除术(B组,3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86.47±17.95)min、术中出血量(82.58±34.84)mL、术中补液量(786.57±128.65)mL显著低于A组的(103.72±22.56)min、(108.23±41.46)mL和(975.68±151.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体温、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疗效相当,但后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0-5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康复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进行研究,其中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5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两组的血清GGT及AL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2%,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相对减少结石残留及结石复发,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手术的胆结石患者193例,其中83例为术后住院期间感染,110例为同期术后住院期间未感染的患者。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喝酒和手术状况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未感染组比,感染组的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5.0、饮酒、吸烟、切口长度≥15 cm、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10 d、手术出血量>200 mL、术后使用抗生素种类≥3种和胆红素>17.1μmol/L为胆结石术后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预防和控制导致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加强控制医院感染各项措施的管理,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胆囊结石病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无症状胆石病患者与正常人胆囊排空功能.方法B超测量多个时相胆囊长径、横径、前后径,用椭圆形体积公式计算胆囊容积.结果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功能明显降低,FV和R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胆囊排空率则较正常人降低.以对照组平均RF 2SD值(32.3%)为界限,将病例组分为胆囊收缩正常组(n=8)和收缩减弱组(n=12),与收缩正常组比较,收缩减弱组RV增大,胆囊排空率降低,但EV却明显下降.结论无症状胆囊结石病患者的胆囊排空功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升清胶囊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模型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中药升清胶囊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38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升清胶囊组(n=13)。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和升清胶囊组小鼠采用高脂饮食诱发法建立胆固醇结石模型。造模过程中,升清胶囊组小鼠予升清胶囊0.22 g/(kg.d)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成石率、血脂含量、血清钙离子浓度、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模型组成石率为73.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升清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清胶囊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升清胶囊组小鼠肝脏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胶囊可通过降低小鼠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率,改善血清和肝脏的生化学相关指标,从而发挥防治胆石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设置观察组62例为实施手术距发病时间≤72 h的患者,对照组67例为实施手术距发病时间>72 h的患者。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C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成功行LC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中完成LC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炎症急性期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LC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炎症后期LC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手术成功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