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变化,提高临床医生对FUO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就诊的500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病因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热程、年代的关系。结果 500例FUO患者中,452例(90.4%)最终确诊,包括感染性疾病231例(46.2%),其中结核病76例(32.9%,76/231);结缔组织病99例(19.8%);肿瘤58例(11.6%);其他疾病64例(12.8%);未明确诊断48例(9.6%)。女性患者中结缔组织疾病的比例为26.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4.5%(P=0.025);男性患者中肿瘤性疾病的比例为14.5%,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8.0%(P=0.001)。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中均为首要病因,结缔组织疾病在21~39岁及40~59岁年龄组中为第2位病因,恶性肿瘤性疾病在大于60岁年龄组中为第2位病因。FUO病因的构成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0,P=0.000)。肿瘤性疾病的中位热程为60(28,90)d,明显长于感染性疾病的28(21,42)d(Z=-4.168,P=0.000)和结缔组织病的30(21,60)d(Z=-2.406,P=0.016)。2009~2014年间结缔组织疾病所占比例为23.8%,明显高于2003~2008年间的13.7%(χ2=8.598,P=0.003);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构成虽较2003~2008年间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主要病因,结核感染在其中占较大比例。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在FUO病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FUO病因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热程和年代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发热待查患者住院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以发热待查收入院的患者294例,对其发病原因、确诊几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诊率为90.47%,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为18.36%,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的比例(67.14%)高于男性的比例(34.29%)。以肿瘤、外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为发热常见的病因,总和发病率为95.38%。结论:肿瘤、外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为发热待查的主要诱因,其中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发热待查的发病率为最高,在临床上对发热待查的患者诊断时,注意应对常见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热待查住院患者348例的病例资料.结果:348例患者最终确诊323例,占92.8%,其中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所占比例最高.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与患者的年龄(x2=32.252,P =0.0001)、性别(x2=18.763,P=0.0031)、发热程度(x2=...  相似文献   

4.
发热待查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FUO)的病因及发病趋势,以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1994-2005年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FUO诊断标准、年龄≥14岁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4例患者通过多种方法最终确诊223例(87.8%),包括感染性疾病123例(48.4%),其中结核病23例,占感染性疾病的18.7%;结缔组织病40例(15.7%);肿瘤性疾病21例(8.3%);其他疾病39例(15.4%).最终仍原因不明者31例(12.2%).1994-1999年与2000-2005年的资料相比,结核病、恶性肿瘤及原因不明者比例增加,伤寒比例减少.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其次为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近7年来大理地区发热待查的病因谱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我们收治的350例发热待查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后确诊者325例,确诊率92.9%.感染性疾病178 例(50.9%),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100例(28.6%),肿瘤性疾病26例(7.4%),药物热18例(5.1%),伪装热3例(0.9%),原因未明确者25例(7.1% ).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大理地区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以结核病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溶液剂型和散剂型聚乙二醇电解质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400例患者。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至2组,A组200例,B组200例。A组使用溶液剂型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B组使用散剂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比较2组患者肠道准备的清洁程度、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溶液剂型和散剂型聚乙二醇电解质均有较好的肠道清洁效果(84.0%vs. 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508)。2种剂型PEG引起患者恶心及腹胀的发生率较高,但散剂型恶心发生率(14.0%vs. 7.5%)及腹胀发生率(11.0%vs. 4.5%)均高于溶液剂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胃肠道不适症状总发生率也是散剂型较高(27.5%vs. 9.5%,χ2=21.490,P<0.001)。A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96±0.56,B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36±0.83,A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t=8.440,P<0.001)。 结论 溶液剂型和散剂型聚乙二醇电解质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肠道清洁效果相当,但溶液剂型聚乙二醇电解质有较低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12例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的病因构成、确诊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FUO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212例病例,分别以性别和年龄分组,探讨FUO病因在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算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2例FUO患者经相关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终明确诊断171例,确诊率为80.66%,出院未确诊者41例(19.34%)。病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98例(57.31%),其中结核病占25.51%(25/98);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27例(15.79%),其中成人斯蒂尔病占44.44%(12/27);肿瘤性疾病17例(9.94%),以淋巴瘤为主35.29%(6/17);其他疾病29例,以药物热最多见41.38%(12/29),坏死性淋巴结炎占24.14%(7/29)。CTD以女性多见,肿瘤性疾病以男性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其他疾病及未明确诊断疾病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中均为首要病因,以60岁以上年龄组多见;CTD以30~59岁年龄组多见,恶性肿瘤性疾病以60~86岁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1,P=0.025)。 结论 FUO病因复杂,感染性疾病为其主要病因诊断,结核杆菌感染占重要地位,结核病中肺外结核是重点、难点;CTD及肿瘤性疾病在FUO病因诊断中分别居第2、3位。大多数FUO患者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儿童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和思路。方法:对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在我科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且出院诊断明确者2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3岁(27例)、3~7岁(76例)、〉7岁(158例)三组。结果:〈3岁组27例中,感染性疾病18例(66.7%)(呼吸道感染10例,占37.0%),风湿性疾病5例(18.5%),肿瘤性疾病2例(7.4%)。3~7岁组76例中,感染性疾病52例(68.4%)(呼吸道感染21例,占27.6%),风湿性疾病11例(14.5%),肿瘤性疾病3例(3.9%)。〉7岁组158例,感染性疾病125例(79.1%)(呼吸道感染59例,占37.3%),风湿性疾病16例(10.1%);肿瘤性疾病3例(1.9%)。依据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244例(93.5%),依据骨髓检查确诊13例(5%),依据影像学检查确诊4例(1.5%)。结论: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三组中,呼吸道感染为第一位原因。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多数发热待查患儿的病因,特别是血沉及C反应蛋白对发热待查的诊断很重要,骨髓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一些发热待查疾病的诊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FUO)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及思路.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住的80例门诊初诊为FUO的患者的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病因构成﹑最终确诊方法及病因与最终确诊时间的关系.结果 80例FUO病因明确患者中,感染性疾病57例(细菌感染39例,病毒感染15例,支原体感染3例),占71.25%;非感染性疾病17例(肿瘤7例,免疫疾病10例),占21.25%.感染性疾病所占比重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各类感染性疾病最终确诊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诊方法中,诊断性治疗与观察构成比最高,占40.00%,影像学和细菌学次之,分别占25.00%和16.25%.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诊断性治疗与观察﹑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等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对发热待查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内镜下截石网篮治疗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4例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0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A组术中在内镜下配合使用截石网篮。比较2组结石清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排石期间的疼痛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37.5 h±7.6 h vs.45.4 h±8.7 h,t=6.91,P<0.01),且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均明显升高(94.1%vs.72.5%,96.1%vs.83.3%,χ~2=17.08、8.97,P<0.01),结石上移率明显降低(4.9%vs.22.5%,χ~2=13.41,P<0.01);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中肉眼血尿、肾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0.8%vs.22.5%,4.9%vs.13.7%,χ~2=5.08、4.70,P<0.05);A组患者术后排石期间Ⅱ、Ⅲ级疼痛程度显著低于B组(38.2%vs.59.8%,χ~2=12.28,P<0.01)。结论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内镜下截石网篮治疗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可减少术中结石漂移,提高结石排净率,且手术时间短,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对于感染性疾病及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感染免疫科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出院主要诊断为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除外合并肿瘤、缺铁性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感染者)112例,分为感染组52例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组6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F等炎性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FIB、PL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T、S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PCT水平较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升高(P?<0.05);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SF水平较感染组患者升高(P?<0.05)。SF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诊断价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结论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SF水平较感染性疾病患者升高更明显,对活动期结缔组织病及感染性疾病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90-2013年中文文献报道的的4582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病因构成,并比较南北地区的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题词,对1990-201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得到文献1360篇,经筛选最终纳入21篇临床研究文献,共计4582例患者。按照文献报道地域分南、北方,按文献报道时期分为1990-2003年(早期)和2004-2013年(后期),并进行比较。结果:4582例患者确诊率为90.9%;病因构成依次为感染性疾病54.4%,以结核(16.2%)多见;风湿免疫病15.5%,以成人Still病(5.6%)多见;肿瘤13.2%,以淋巴瘤(4.5%)多见;其他病因7.8%,以药物热(3.1%)多见;不明原因9.1%。南方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构成比均高于北方(P<0.01和P<0.05),风湿免疫病、药物热、其他病因及不明原因构成比均明显低于北方(P<0.01)。早期感染性疾病、药物热和其他疾病构成比均明显低于后期(P<0.01),而恶性肿瘤和不明原因发热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后期(P<0.01)。结论:我国FUO病因仍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南、北方病因构成存在一定差异,随时间推移病因构成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阴道试产过程中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1年—2021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产时发热的444例产妇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与非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应用R4.1.0软件及rms和regplot程序包建立列线图模型,应用Bootstrap重采样法进行模型验证,绘制预测模型校准曲线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444例产时发热产妇中,182例(41.0%)产后明确为宫内感染,262例(59.0%)为非宫内感染所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引产前住院时间、引产时间、使用米索前列醇、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白细胞计数(WB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与非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和使用米索前列醇是宫内感染所致产时发热的保护因素(OR=0...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85-188
目的 了解综合护理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乳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患者对于乳腺癌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焦虑SAS量表情绪症状积分;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SAS量表情绪症状积分(24.45±1.21)分优于对照组(42.01±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乳腺癌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住院时间(94.68±2.96)分、(14.31±1.41)d优于对照组(87.45±2.60)分、(19.14±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乳腺癌的认知,减少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行日间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日间手术患者和住院手术患者各8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等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和就医满意度。结果日间手术组与住院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手术组患者的等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3.26±0.65) h、(22.15±5.29) h、(4463.62±758.46)元,明显少于住院手术组的(22.47±4.62) h、(70.64±14.61) h和(7864.93±1206.35)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手术组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为61%,明显高于住院手术组的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及严格的术后管理,行日间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其能明显减少患者等待入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且患者就医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雾化吸入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予常规治疗,B组和C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剂量分别为2μg/kg、4μg/kg,疗程7 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喘息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B组、C组患儿喘息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24±1.32)d、(5.42±1.34)d、(6.36±1.40)d、(5.62±1.29)d和(5.37±1.28)d、(5.37±1.28)d、(6.21±1.32)d、(5.41±1.23)d,均明显短于A组的(4.51±1.47)d、(6.79±1.62)d、(7.91±1.57)d、(7.92±1.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0%、95.00%,明显高于A组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患儿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均未见未见发热、皮疹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低剂量(2μg/kg)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94例儿童发热待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元奉 《广西医学》2002,24(10):1547-1549
目的:探讨儿童发热待查(FUO)病因构成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儿94例,结果:94例中明确诊断85例,确诊率为90.4%,未明确诊断9例(9.6%)。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58例(68.2%),肿瘤及瘤样病变12例(14.1%),结缔组织病7例(8.2%),其他疾病8例(9.4%)。9例病因不明。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FUO中的大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是本组FUO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方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485-2486,2488
目的:观察并探讨喜炎平注射液(Xiyanping Injection,XYPI)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Combinea Baillus Subtilis And Enleroccus Faccium Granules With Multi Vitamines,Live,商品名:妈咪爱(MMA)]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的疗效。方法:抽选婴幼儿RV肠炎患儿1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常规给予抗病毒、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81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XYPI 0.2~0.4ml/(kg·d),1次/d,静脉滴注,MMA 1g/袋,溶于温蒸馏水15~20ml,保留灌肠20min,2~3次/d。观察两组患儿病情,平均住院时间及退热与止泻时间,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分别为(49.52±8.53)h和(71.83±7.35)h;平均退热时间为(44.21±7.28)h和(67.13±6.84)h,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16±0.96)d和(3.89±1.01)d,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3.8%和81.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XTPI静脉滴注联合MMA颗粒保留灌肠可有效改善病情,减少平均住院日期,缩短发热和腹泻时间,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88-9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术(LMH)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入院治疗的97 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A 组49 例采取LMH 治疗,B 组48 例采取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治疗指标、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 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9.08±0.65)cm、术中出血量为(342.15±21.26)mL、输血量为(102.03±8.54)mL,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术后拔管时间为(4.88±0.26)d、饮食恢复时间为(2.32±0.58)d、住院时间为(6.97±0.97)d,均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 组患者的ALT、AS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 组患者的AL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B 组为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采取LMH 治疗的效果优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可优化治疗指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能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臭氧溶核术及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经临床、CT及MRI明确诊断的单纯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臭氧溶核术治疗的为A组(33例),应用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的为B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穿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A组有效率为75.8%,B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治疗时间为(18.2±3.9)min,B组为(43.3±6.7)min;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8±0.6)d,B组为(6.0±0.8)d,两组穿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溶核术及椎间盘切吸术均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臭氧溶核术由于其操作更为简单,住院时间更短,效价比更有优势,因此更适于中小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