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崔晓兰 《中原医刊》2003,30(24):12-13
目的:总结导乐陪伴分娩对产程经过及难产因素的影响。方法:比较导乐陪伴分娩90例与非导乐陪伴分娩90例两组间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手术助产率及产程时间的差别。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手术助产率明显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产程时间两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可使产程缩短,剖宫产率及阴道分娩手术助产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十年来5696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攀升,1998—2007年从29.61%上升至63.76%。(2)胎吸、产钳、臀助产等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3)剖宫产指征中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位、剖宫产史、社会因素均逐年上升,其中以社会因素最为突出。结论:剖宫产率上升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与产科手术指征把握不严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产率、出血率、剖宫产适应症的变化及手术产儿的情况。方法:对1990-1999年住院产妇的手术产2751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其适应症发生明显的变化(P<0.01),而阴道助产逐渐减少,剖宫产较阴道助产的产后出血明显减少(P<0.01),阴道助产较剖宫产新生儿的死亡率及窒息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社会因素及胎儿因素有明显关系,尤以社会因素明显(P<0.01),也与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对母儿比较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的死亡率有关,但剖宫产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围产儿死亡的下降不能只靠增加剖宫产率,应着重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及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指征中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42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上升到剖宫产指征的第二位。孕妇及家属的偏见,对阴道分娩认识不足,对阴道试产过程中进展不理想再手术终止妊娠不理解,不愿让胎儿冒丝毫的风险,产妇不愿忍受阴道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要求选择胎儿出生的“吉时祥辰”,孕产妇及家属以及医务人员对试产信心不足,对阴道助产手术的畏惧,医务人员怕承担产科纠纷的风险而手术指征掌握不严等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积极开展孕前教育,让孕产妇及家属充分认识自然分娩的生理过程。加强与孕产妇及家属的沟通,客观分析剖宫产的利弊,选择保证母婴安全的最适宜的具体处理方案,让孕产妇及家属“知情”选择。转变产时服务模式,积极开展无痛分娩。提高产时监护及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从多方面着手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以控制剖宫产率的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说明了剖宫产术的指征,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有科学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手术指征比例的上升,我们应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提倡自然分娩,同时提高我们产钳助产、臀位牵引助产、胎头吸引器等阴道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关于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利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142-143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率的有关因素,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618例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查阅病历及访谈的方式了解她们对分娩方式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最终的分娩结局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目前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及原因。结果在618例产妇中,剖宫产263例,占42.56%;阴道助产(产钳、胎头吸引、臀助娩、臀牵引)16例,占2.59%;阴道顺产339例,占54.85%。目前剖宫产主要的手术指征有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巨大儿、难产等。结论积极开展孕期宣教,对孕妇进行合理的膳食结构健康教育,控制巨大儿的发生率,坚定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正确处理产程,熟练掌握各种助产技巧,加强胎儿宫内监测,提高胎儿窘迫诊断的准确率等均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和早期发现以减少阴道分娩的并发症。方法:对30例产道血肿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道血肿的形成与有无妊娠合并症、产程长短、助产技术等密切相关。结论: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是预防产道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1998-2007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剖宫产病例及阴道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我院1998~2007年分娩方式发生变化:剖宫产率明显上升,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许多困难的分娩及阴道助产手术常被较为安全的剖宫产术所替代。②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呈迅速上升趋势。结论:医患双方的一些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合理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及保健,尽力减少因社会因素而施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产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年来275例实施阴道产钳助产术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钳术仍是阴道助产常用的安全手段。结论:产钳术是一种有效的阴道助产手术,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2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147例)和观察组(147例)。其中一组设定一类条件,另外一组设定另外的条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排除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将对两组数据结果有实质影响的因素列出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群体的尿失禁率基本一样;即使孕周不一样,得出的尿失禁率也接近,体重指数、有无钳助产以及流产次数等因素对尿失禁几乎无影响。产前泌尿情况、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等因素是影响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期合并尿失禁、阴道助产及巨大儿可增加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剖宫产的影响因素 ,探讨降低非必要因素 (如社会因素 )造成剖宫产的解决办法。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 ,在武汉市 5所妇幼保健所调查 4 5 3名围生期妇女 ,对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剖宫产前 4位影响因素依次为骨盆狭窄或畸形、重度妊高征、双胎、胎位异常。同时社会因素对分娩方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 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众多 ,应尽量减少非必须剖宫产 ,以保护母亲与婴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流动人口中300名孕产妇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上升;随产妇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初产妇与经产妇的住院分娩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影响深圳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困难、文化程度、胎育史、传统观念、躲避计划生育等。  相似文献   

13.
金英月 《吉林医学》2009,30(20):2522-2523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尤其社会因素的增长,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7年分娩的2045例产妇(阴道分娩1084例,剖宫产961例),其中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分娩的997例产妇(阴道分娩489例,剖宫产508例,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258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5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50.8%),其次为胎位异常、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有效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而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影响分析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580例在我院门诊进行细菌性阴道炎检查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将确诊的421例作为确诊病理实验组,另选择健康育龄妇女421人为对照组,运用Logistic非条件单因素分析以下几个因素和BV的关系:文化程度、阴道内灌洗、坐式马桶、阴道清洁度、非月经期使用护垫、阴道节育器、口交习惯、使用避孕套、在公共浴室洗澡。结果门诊1580例检查女性中有421例(26.65%)检出有细菌性阴道炎。21~30岁年龄段的BV发病率最高(15.63%)。〉6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低(2.59%)。各年龄段发病率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5.95,P〈0.05)。其中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程度)、阴道内灌洗、阴道清洁度、非月经期使用护垫、安放阴道节育器、口交习惯、使用避孕套与BV有统计学关系(P〈0.05)。结论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炎检出率为26.65%。教育程度、阴道内灌洗、阴道清洁度、非月经期使用护垫、阴道节育器、口交、避孕套的使用都是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患者费用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该病种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费用控制因素。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医疗费用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各因素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不同水平下分布的其他特征变量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均显著。通过住院医疗费用的多元回归分析可知,住院医疗费用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分别是:是否手术、住院天数和年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临床因素,又有社会因素。结论:要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重点是严格控制手术指征、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产后家庭角色适应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虹  耿笑微  刘宇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1780-1782
目的了解产后家庭角色的适应情况,探讨可能影响家庭角色适应的因素。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家庭主要成员,即初产妇及其丈夫各80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调查对象角色适应情况总体良好,但是家庭在照顾行为的实施方面相对薄弱;夫妻关系、是否计划内妊娠、新生儿性别满意度均会影响产后家庭角色的适应(P<0·05)。结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及产后家庭随访。产科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多考虑可能影响家庭角色适应的因素,注意关注相关家庭,以促进其家庭角色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无痛分娩和水中分娩等医疗服务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单胎初产妇300例,收集其住院资料及分娩情况,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产前的心理状况评估,分析影响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结果导乐分娩、无痛分娩明显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产妇年龄、导乐分娩、无痛分娩是影响产妇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产妇健康意识、改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减轻分娩疼痛等医疗服务可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有效的社会、心理及医疗干预有利于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围生期处理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为双胎妊娠的围生保健和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9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早产49.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8.3%,贫血19.2%,胎膜早破25.3%。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双胎妊娠孕周的增加而下降,早产组与足月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及阴道助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及阴道助产组围生儿死亡率也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是影响围生儿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双胎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较高,早产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主要并发症。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应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并发症,尽量延长孕周,选择适当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时间预测调度系统的设计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数据,以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的方法,设计“手术时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确定问卷格式与内容。采用分层抽样,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维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最高的是外科医师相关因素,程度最低的是患者自身因素;所选的38项一维影响因素对手术时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均值大于 2.45。科室不同,对手术时长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认同度有差异。结论:手术时长影响因素较多,但外科医师相关因素对手术时长的影响较大,科室不同对麻醉 相关因素和外科医师相关因素的认同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紧急剖宫产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紧急剖宫产手术孕妇366例,收集剖宫产分类、手术指征、手术时间及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DDI)等指标,分析影响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Ⅰ类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和DDI均明显少于于Ⅱ类(P < 0.01);瘢痕子宫孕妇的手术时间和DDI均高于非瘢痕子宫者(P < 0.05);胎儿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胎位不正、出血量高的孕妇手术时间均低于无以上指征者(P < 0.05~P < 0.01);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相对性头盆不称孕妇的DDI均低于无以上指征者(P < 0.05~P < 0.04)。多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儿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瘢痕子宫、胎位不正、出血量、剖宫产类型与孕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有关(P < 0.05~P < 0.01);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相对性头盆不称、瘢痕子宫、剖宫产类型与DDI有关(P < 0.05~P < 0.01)。结论紧急剖宫产手术指征和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有关,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减少手术出血量以及母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