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目的 观察10例食管单纯性增生、15例不典型增生、80例鳞状细胞癌核仁组成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方法采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技术对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及平均面积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AgNORs颗粒及平均面积分别为单纯性增生1.08±0.02,(1.34±0.26)μm~2;不典型增生1.55±0.28,(2.28±0.22)μm~2;鳞癌Ⅰ级4.43±0.49,(4.44±0.35)μm~2;鳞癌Ⅲ级6.19±0.89,(10.45±0.54)μm~2。Ⅲ级与Ⅰ级比较、Ⅰ级与不典型增生比较,不典型增生与单纯性增生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AgNORs定量研究对食管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肿瘤组织学分型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肾肿瘤的分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胶体银技术对116例肾肿瘤和11例正常肾组织进行AgNOR计数并进行分析。结果:AgNOR计数在肾盂癌、肾细胞癌和Wilm氏瘤中分别为5.23±1.4、4.12±1.2和3.98±0.9;肾错钩瘤和正常肾组织分别为1.86±0.9和1.63±0.7;AgNOR计数在肾脏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肾细胞癌临床Ⅰ、Ⅱ、Ⅲ和Ⅳ期AgNOR数目分别为3.65±0.3、4.02±0.5、4.62±0.3和4.58±0.4。结论:AgNOR计数随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可作为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是平面极性化合物中诱导活性较强、毒性较低的一种细胞分化诱导剂。它不仅可以诱导鼠红白血病细胞合成血红蛋白,使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成为成熟的粒细胞,而且可以诱导多种实体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转化。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是肿瘤研究的一项新指标,不少学者发现它对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区分良恶性病变及肿瘤的分型分级等有一定价值。本文报道HMBA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后,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诱导后的膀胱癌细胞的胞核内AgNOR颗粒增粗,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说明经过诱导的膀胱癌细胞恶性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转移CT表现与细胞核仁组成区的关系,以及CT扫描和AgNOR技术联合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应用CT扫描和AgNOR技术对38例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淋巴结短径≥8mm的10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7例,此7例肺癌细胞的AgNOR/核均数为8.97±0.72。且AgNOR颗粒均表现为聚集型。伴淋巴结转移肺癌的AgNOR/核均数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P<0.05)。结论:提示以CT扫描淋巴结短径≥8mm,肺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为聚集型,AgNOR/核均数≥8作为标准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AgNOR技术及CT扫描联合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76例乳腺针吸细胞涂片,进行了AgNOR分型和计数。其中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64例。染色方法及计数按常规进行,分型则参考Meehan法,按自订的三种参数判断标准进行观察。结果:AgNOR计数,良性病变的均值为3.93±0.46;恶性病变均值为9.18±2.12,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计数最适诊断的分界值为4.7。AgNOR分型,良性病变平均积分是3.03±0.46;恶性病变为6.30±0.76,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01)。分型最适诊断的分界值为4.1。此外,对分型的三种参数分别作了积分,结果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AgNOR分型是一种简便、快速、可重复的计量方法,技术易掌握,观察者之间重复性高,诊断准确率可高达90%。由于AgNOR分型是一多参数的检测,故结果对诊断有实用价值,如与细胞学检查联用则更有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细胞桉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已引起病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52例卵巢源于生发上皮肿瘤细胞进行定量观察,探讨AgNOR检测对诊断卵巢源于生发上皮肿瘤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用多种较先进技术对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证明,(1)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癌细胞微绒毛粗大、密集、小根深埋在胞质顶部是大肠管状腺癌的超微结构标志。人体内癌细胞侵袭方式的微细形态变化与体外器官培养中所见相似。(2)ras癌基因P212检测,159例大肠癌中104例(56.4%)过量表达,提示大肠癌与ras癌基因活化有密切关系。5种单抗测试的122例中阳性率在83.4%~11。83之间,说明大多数含有大肠癌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内镜活检、病理证实并用同一标准进行分级的不典型增生胃粘膜1000例,用ABC免疫组化法进行抗胃癌单抗MG_7染色分析,以观察其肿瘤相关抗原表达的状况,为临床随访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000例不同等级的不典型增生中阳性率为42.7%。其着色特点为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阳性强度也加强;着色部位以腺腔面为著。不典型增生伴有肠上皮化生者较单纯不典型增生者着色阳性强度更高,范围更广。而正常区域内均为阴性。认为MG_7染色可作为高危人群筛选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肝癌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选择96例肝癌手术病人,ELISA法测定术前血清TPS水平,术后肝癌组织切片做角蛋白18(CYK18)、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IHC-SABC)染色,并比较血清TPS水平与PCNA阳性的关系。结果见所有肝癌组织切片CYK18、PCNA染色均为阳性,其中PCNA染色+60例(62.5%), 25例(26.0%), 8例(8.3%), 3例(3.1%);各组中位TPS血清水平随PCNA染色阳性强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表明肝癌细胞膜上高度表达CYK18,血清TPS水平能反映肝癌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DMBT1基因表达与结肠癌转移的关系 ,应用RT PCR的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内DMBT1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 ,结肠癌组织内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内DMBT1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 36 1% (13/ 36 ) ,91 7% (33/ 36 )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DMBT1表达率 (13 0 % )均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组织 (76 9% ) (P <0 0 5 ) ;肿瘤浸润至深肌层以下DMBT1表达率降低 (P <0 0 5 ) ;Dukes分期A +B期表达率为 73 3% (11/ 15 ) ,C +D为 9 5 % (2 / 2 1)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实验表明 ,DMBT1基因表达率降低与结肠癌转移存在相关性 ,提示该基因在抑制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PCNA、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CNA、ICAM 1表达的意义。方法 治疗前取活检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初治的 43例宫颈癌组织中PCNA及ICAM 1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按WHO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PR)患者的染色组织切片中PCNA表达 3 8 2 %的患者为阴性 (— ) ,3 1 3 %的患者为强阳性 ( ) ;无变化 (NC) 病变进展 (PD)患者的染色组织切片中PCNA表达为阴性(— )的患者为 0 ,77 8%的患者为强阳性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CNA与ICAM 1共同表达在宫颈癌的临床分期Ⅱ期与Ⅲ Ⅳ期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2 5 0 %、78 9%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PCNA的单一阳性与近期疗效呈负相关 ;PCNA、ICAM 1共同表达在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中有显著差异 ,可成为对宫颈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奥曲肽防治应激性溃疡的机制,对大鼠严重脑损伤后应激性胃粘膜损害,给予不同剂量的奥曲肽(4μg·kg~(-1)·12h~(-1)和6μg·kg~(-1)·12h~(-1))治疗,测定胃粘膜血流(GMBF)等多项指标,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法莫替丁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奥曲肽治疗组能显著减轻胃粘膜损害指数(P<0.01),增加GMBF(P<0.01),升高跨胃粘膜电位(P<0.01),增加胃粘膜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P<0.01)。奥曲肽具有良好的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对治疗大鼠重度脑损伤后所致胃粘膜损害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分别选择肝癌患者(96例)、肝硬化患者(30例)、肝炎患者(20例)及正常健康人(20名),测定各自血清TPS、AFP水平,以病理诊断标准为依据进行诊断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诊断灵敏度TPS为89.6%,AFP为73.0%,两者差异显著(P<0.01)。表明TPS较AFP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钙粘附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对60例子宫内膜癌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钙粘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E-钙粘附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预后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内膜癌E-钙粘附蛋白表达降低与肿瘤蛋白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部预后不良有关,因此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大鼠胃窦粘膜G、D细胞的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方法并加以改良,对大鼠胃窦粘膜G、D细胞进行观察,同时对G、D细胞内胶体金颗粒数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免疫胶体金颗粒分布于G、D细胞中,标记胃泌素或生长抑素的金颗粒主要呈分叶状或岛状的聚集体,多数游离存在于G、D细胞基底膜侧的胞浆中,少部分定位在G、D细胞核内;G细胞中金颗粒聚集体的金颗粒数目为107.04±19.68,D细胞中金颗粒聚集体的金颗粒数目为83.36±17.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