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主要对临床表现、肝功及血清乙肝标志等进行观察。治疗组48例,设对照组50例。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2mg,隔日肌注,第二个月每周2次,第三个月每周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调节剂。治疗组中治疗前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至疗程结束时800%降至正常(P<001),HBsAg阴转率333%(P<005),HBeAg阴转率714%(P<001),HBV-DNA阴转率537%(P<005),其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满意的药物。治疗组未见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苷必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给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组加用苷必妥2mg,每日1次肌注。疗程3上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ALT、SB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47.5%和43.6%,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5.4%和5.4%,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Ⅲ  相似文献   

3.
产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评估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HBIG组22例,分2组(各11例),均孕wk28起予HBIG200IU,im,A组每3wk一次,B组每4wk一次,均至分娩为止;对照组23例,不用上述药物。HBIG组每次用药前、分娩前,对照组孕wk28及分娩前检测静脉血HBsAg,HBeAg,HBV_DNA,新生儿出生后检测HBsAg,HBV_DNA。结果:HBIG组孕妇血HBsAg,HBV_DNA明显下降(P<0.05),HBeAg无明显变化(P>0.05)。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HBV_DNA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未发现孕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结论:产前应用HBIG可降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白细胞干扰素(LIFN)和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r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CHB病人83例(男性69例,女性14例;年龄32±s8a)。A组29例,用LIFN3MU;B组27例,用rIFNα-1b3MU,C组27例用人血浆白蛋白冻干制品10g,3组均im,qd×4wk,继以qod×8wk。结果:3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8%,41%,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52%,7%。A和B组IFN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C组(P<0.05),但A和B组间无显著差异。A组不良反应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2种不同来源的IFN治疗CHB均有显著疗效,2药无显著差别,但A组不良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5.
口含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干扰素α口含片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82 例病人(75 例完成全疗程) 随机分成2 组,A 组43 例( 男性33 例,女性10 例;年龄32 a±s 10 a) 每日口含干扰素α片(200 IU) ,共12 mo;B组39 例( 男性27 例,女性12 例;年龄32 a±8 a) 前6 mo 每日口含1 片安慰剂,后6 mo 每日口含干扰素α片(200 IU) 。结果:治疗6 mo 时,A组和B 组ALT 复常率分别为61 % (22/36) ,53 %(18/34) ; HBeAg ,HBV_DNA 阴转率分别为40 %(17/43) , 58 % (25/43) 和23 % (9/39) , 41 % (16/39) 。治疗12 mo 时,2 组ALT 复常率分别为75 %(27/36) 和72 % (21/29) ; HBeAg ,HBV_DNA 阴转率分别为44 % (19/43) ,51 % (22/43) 和34 % (11/32) ,53 % (17/32) ,2 组疗效差别无显著意义( P>0 .05) 。结论:口含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未见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胸腺α1和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50例及丙型肝炎20例,应用胸腺α1和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6个月,治疗后其PCR-HBV-DNA的阴转率为68.0%,PCR-HCV-RNA的阴转率为70.0%,较对照组(干扰素α1b)的PCR-HBV-DNA阴转率440%及PCR-HCV-RNA的阴转率30.0%为高(P〈0.05)。通过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sIL-2Rα及TNFα发现,治疗前CD8,sIL-2Rα和  相似文献   

7.
膦甲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膦甲酸钠与干扰素联用和单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分为联合组23例和干扰素组38例;联合组用膦甲酸钠4.8g静滴,qd,疗程1月,合并用干扰素α-1b300万u,im,隔日1次,疗程3个月。干扰素组单用干扰素,以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乙肝病毒DNA及前C区基因野生株和变异株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干扰素组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47.8%和28.9%(P〉0.05)。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69.5%和34.2%(P〈0.01)。对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前C区基因野生株及变异株总阴转率分别为69.6%和36.8%(P〈0.05),联合组对慢性乙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主要对临床表现,肝功及血清忆胃标志等进行观察,治疗组48例,设对照组50例。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2mg隔日肌注,第二个月每周2次,第三个月每周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调节剂,治疗组中治疗前血清谷丙围氨酶(ALT)升高者,至疗程结束时80.0%降至正常(P〈0.01)HBsAg阴转率33.3%(P〈0.05),HBeAg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同一时期内的119例慢性乙型肝炎以干扰素、单磷酸阿糖腺苷并卡介苗、胸腺因子D并乙肝疫苗进行治疗,3个月1疗程。3组药物均有较好的降ALT,SB和改善白球比的作用。此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3组药物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9.1%、53.6%、30%、HBeAg阴转率分别为57.7%、56.2%32%、而HBeAg、HBV-DNA、抗HBCIgM三项全部阴转率分别24.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行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评价乙肝转移因子对健康志愿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Ⅰ期试验:15名志愿者随机分成 5组,每组 3人,分别给予 0.25、0.5、1、2、4 mg 5个剂量,每日肌注一次,连续 14天。对另外 14名志愿者,每日肌注 2 mg,共14天,于注射前后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对18名慢性乙肝患者进行 0,5、1、2 mg三种不同剂量的注射,共 3个月。Ⅱ期试验:分别对 109例馒性乙肝患者给予 HBV-TF1mg和安慰剂及 309例慢性乙肝患者HBV-TF1mg和2 mg随机对照治疗。结果15位健康志愿者能够很好地耐受,无明显副反应。14名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刺激指数从治疗前0.77±0.21增加到治疗后1.57±0.79(P<0.0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抑制指数从治疗前 0.926± 0.06减少到治疗后 0.784± 0.089 (P<0 05)。剂量选择试验表明1mg和 2 mg对血清 HBeAg和HBV-DNA清除有效。109例患者中,治疗组54例,HBeAg和 HBV-DNA清除率分别为 44.4%和 46.9%。安慰剂组 55例,HBeAg和HBV-DNA清除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年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 4a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以及对病毒变异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42 9例HBsAg,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病人 ,先按 3∶1随机双盲分成拉米夫定组和安慰剂组 ,治疗共 1 2wk ,以后所有病人均服拉米夫定 1 0 0mg·d-1,共 4a。结果 :治疗 1 2wk ,拉米夫定组HBVDNA累计阴转率 (<1 .6ng·L-1)为 92 .2 % ,安慰剂组仅为 1 4.1 % (P <0 .0 1 )。服药 4a后 ,血清HBVDNA仍持续降低。 4a结束时 ,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2 7.4%和 2 6.7%。此与治疗前ALT水平有显著关系。治疗前ALT基础值 >2×ULN(正常值上限 )和 >5×ULN者 ,4a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为 5 0 %和 67%。治疗前ALT增高的病人 ,4a治疗后 ,ALT的复常率为 67.0 % ,治疗前ALT正常的病人 ,83 .6%仍正常。 1 ,2 ,3和 4a的YMDD变异率分别为 1 2 .1 % ,49.7% ,70 .5 %和67.0 %。发生变异后 ,HBVDNA大多仍抑制 ,在基线以下少部分可回升。在YMDD变异病人 ,继续有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 ,分别为 2 0 %和1 5 .5 % ,低于非变异组病人。疗程中ALT增高 >5×ULN有 2 2例 ,其中变异者 1 5例 ,非变异者 7例 ,经处理后均缓解。在 4a治疗期间 ,不良反应2 4.8%。结论 :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持久抑制HBV复制和促进血清转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适当疗程。方法:选择HBsAg、HBeAg和HBVDNA均阳性的成年患者。服用拉米夫定100mg·d-1,治疗3年(156周),观察其对HBVDNA、HBeAg、ALT和病毒变异的影响。结果:拉米夫定对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维持ALT的正常有一定疗效,治疗2年有39.8%的患者发生病毒变异;可出现HBVDNA的反跳。拉米夫定的疗效与患者治疗前ALT和HBVDNA的水平相关。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可长期服用。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感染,对抑制HBV的病毒复制和维持患者的ALT正常有显著疗效;其临床应用的最佳适应证为HBeAg和HBVDNA均阳性,HBVDNA水平较低而ALT异常的患者。拉米夫定的长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刘琼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01-10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替比夫定组,将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拉米夫定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12、24、52周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治疗12周,两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13.5%)高于拉米夫定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目的 :评估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双环醇组 (2 69例 )和联苯双酯组 (1 3 8例) ,分别服用双环醇或联苯双酯 2 5mg,tid,共 2 4wk。结果 :经双环醇治疗后 ,临床症状有较大程度的改善。ALT和AST的复常率分别为 5 3 .5 %和 48.7% ,停药 1 2wk后分别为 40 .2 %和 48.7%。与联苯双酯组(61 .6%和 44.2 % ;45 .7%和 5 0 .0 % )比较 ,P >0 .0 5。治疗结束和停药 1 2wk后 ,双环醇组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 2 0 .8%和 2 9.0 % ,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1 5 .6%和 2 0 .8% ,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 3 9.0 %和 45 .7% ,上述指标均高于联苯双酯组。双环醇组治疗前ALT水平≥ 2 0 0U·L-1者 ,在停药 1 2wk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8%和 3 8% ,显著高于联苯双酯组 (2 2 %和 1 2 % ) ,(P <0 .0 5 )。病人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环醇对改善乙肝病人临床症状和降低转氨酶有很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少 ,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及其特点,方法:采用1:1病例配对方法,比较贺普丁(治疗组)和护肝片+当飞利肝宁(对照组)对患血清ALT、HBeAg、抗-HBe及HBVDNA的作用。结果:治疗组ALT较对照组下降的慢,但在6个月时,两接近(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3、6月HBVDNA的阴转率分别是51.3%、78.1%和84.4%,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01);但HBeAg的阴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转阴率高,ALT下降的慢,而对HBeAg作用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慢乙肝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予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00mg,每日1次,连服48周,同时口服胸腺肽肠溶片每次6mg,每133次,连服12周;对照组48例单服拉米夫定48周。于治疗第12、24、48周及停药后20周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ALT等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48周及停药后20周ALT的复常率分别为92%和87%,高于对照组的78%和50%(均为P〈0.05);治疗组治疗第12、24、48周及停药后20周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32%、43%和35%,高于对照组的7%、10%、17%和15%(均为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及停药后20周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8%和82%,高于对照组的68%和47%(均为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肠溶片治疗慢乙肝比单用拉米夫定能更有效地提高ALT复常率、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和提高HBeAg阴转率,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双环醇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双环醇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保肝降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双环醇或拉米夫定。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分别为2 4和4 8wk。于治疗的不同时间检测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4、8、12wk时,其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 <0 0 5 ) ,从2 4~4 8wk ,2组的ALT复常率的比较P >0 0 5 ;对照组在治疗2 4wk前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治疗组(P <0 0 5 ) ,但在4 8wk时2组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比较P >0 0 5。结论 在本组治疗早期,治疗组的降酶作用优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逊于对照组,而疗程结束时,2组的临床疗效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血清HBVDNA含量、ALT水平及拉米夫定治疗疗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检测了148例经及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 YMDD变异,同时观察HBV-DNA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拉米夫定治疗12~24个月,YMDD变异的总检出率为24.7%,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变异的检出率为5.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拉米夫定治疗12、18及24个月,其血清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组中,发生变异者与未发生变异者,其用药前的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用药12、18、24个月的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9%、15.6%、34.6%.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P区存在YMDD自然变异,拉米夫定可促使病毒产生YMDD变异,其变异发生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拉米夫定治疗有助于降低乙肝患者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拉米夫定引起的YMDD变异与用药前HBV DNA及ALT水平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莹  那琳琳 《哈尔滨医药》2011,31(6):412-413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CHB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26例,应用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观察疗程18月,胸腺肽α1 1.6 mg/次,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6月;对照组仅给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观察疗程疗18月。结果治疗后12月、18月时,联合治疗组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及ALT复常率与拉米夫定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