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位复杂性肛门直肠瘘是指主要管道累及肛管直肠环或环以上者的肛瘘类型,处理困难、很容易复发。如果瘘管长、外瘘口数量多,更难以处理。2000年1月—2010年11月,我们对86例瘘管累及肛管直肠环或环以上,且瘘管长度超过8cm或外瘘口数量超过2个的肛瘘类型采用一期截根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肛周感染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中医院2009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放射科接受肛管直肠磁共振成像的300例糖尿病伴发肛周不适患者的MRI图像,由2位具有丰富盆底磁共振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肛周炎症、脓肿、臀部皮下脂肪间隙炎症、腺源性肛瘘(肛瘘分型及主瘘管位置、主内瘘口位置、分支瘘管数目、外瘘口情况、外口距肛垂直线距离)、窦道、动态增强信号改变、非腺源性肛瘘进行分析并进行记录。结果:300例中241位患者存在盆底信号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肛管炎症、肛管内黏膜增厚、血管增粗、痔伴感染、肛周脓肿、会阴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臀部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腺源性肛瘘(Parks分型)、非腺源性肛瘘或上述征象共同存在,其中肛周血管增粗、痔疮及肛管炎212例;臀部皮下脂肪间隙炎症157例;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脓肿132例,其中脓肿沿肛管向上累及直肠黏膜下间隙及直肠黏膜周围间隙8例、局限于肛管后括约肌间后深间隙脓肿17例、沿肛管后深间隙播散至肛周26例、穿破外括约肌向前下播散至会阴患者27例、穿透外括约肌向后下至臀部皮下脂肪间隙22例、未穿破括约肌沿括约肌间向臀裂播散23例,沿上述2个或3个途径广泛播散患者9例;形成肛瘘患者144例,其中98例为单纯型肛瘘,包括41例括约肌间肛瘘、22例经括约肌瘘、16例括约肌外型肛瘘、10例括约肌上肛瘘、9例Parks无法分型,46例为复杂性肛瘘,包括25例括约肌间型伴有经括约肌型肛瘘、11例括约肌上型伴括约肌间型肛瘘、3例存在括约肌上型伴经括约肌型伴括约肌间型、7例无法分型;主瘘管共89支,其中位于括约肌间走行41例、穿破肛管及外括约肌向坐骨肛管窝走行22例、穿破肛管向上走行于括约肌间隙而后穿破外括约肌进入坐骨肛管窝内16例、位于括约肌上10例;分支瘘管共138支,其中延伸至直肠黏膜周围或直肠黏膜下间隙32支、括约肌间隙64支、肛管后深间隙42支;图像形态学表现为动态增强后瘘管及内瘘口呈早期明显强化、DWI对脓肿显示敏感呈稍高信号、脓肿伴周围感染呈明显强化、瘘管壁多呈延迟强化、纤维型内瘘口呈延迟强化。结论:糖尿病患者肛周感染十分常见,MRI对糖尿病患者肛周病变提供精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一种肛周软组织慢性炎性病变,导致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的异常沟通,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可导致大便失禁、恶变。肛瘘的内口一般位于肛管齿状线附近或直肠,外口位于肛周皮肤。肛瘘内、外瘘口及瘘管走向的定位、肛瘘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32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进行了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旨在探讨高分辨MRI对肛瘘各种影像征象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在复杂性肛瘘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对95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幂在95例肛瘘中,Park’S分类显示:经括约肌肛瘘17例,括约肌间肛瘘50例,括约肌外肛瘘13例,括约肌上肛瘘15例。该结果与术后结果一致。MRI对内口检出符合率为90.52%;原发主管、支管/脓腔检出准确率为100%和100%。结论应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的MRI检查方法,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利于显示病灶周围组织结构和提高影像学对比度。  相似文献   

5.
阳玉钦  蒋天安  夏宏生 《浙江医学》2014,(12):1111-1112,1115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由两个以上外口和瘘管,内口相连并有空腔或支管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1],常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其多由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约占全部肛瘘的5%~10%[2]。临床医师常常凭触诊及肛门镜等检查技术可作出初步诊断。但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位置较深、瘘管走向复杂无规律及支管较多或多次手术后瘢痕较多,有的瘘管走形及内口的位置很难确定,故需要较详细的影像学资料供临床参考。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且手术证实的2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发现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瘘管,分支的走形、数目及内口、外口的位置、数目有其独特的诊断优势,现报道如下,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92-94,封3
目的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扫查联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确诊的肛瘘患者术前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扫查联合瘘管双氧水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扫查联合瘘管双氧水造影检查诊断单纯性肛瘘30例,复杂性肛瘘18例,诊断内口62个,瘘管72条,支管13条,肛周脓肿8个,手术确诊内口66个,瘘管77条,支管17条,肛周脓肿8个,与手术结果相比,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扫查联合瘘管双氧水造影诊断瘘管的准确率为93.5%(72/77),支管的准确率为76.5%(13/17),内口的准确率为93.9%(62/66),肛周脓肿准确率100.0%(8/8)。结论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扫查联合瘘管双氧水造影能准确定位肛瘘内口,显示瘘管及支管,是诊断肛瘘的有效辅助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肛瘘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肛瘘手术的疗效评价。方法对38例肛瘘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观察直肠肛门反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等指标情况。结果38例患者18例术后直肠肛门反射增强,10例降低,10例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可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来评价肛瘘手术的临床疗效,作为肛肠术后患者肛门直肠功能评价指标,为手术方式的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1手术方式(法) 1.1肛瘘切开术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该手术适用于全部低位肛瘘,包括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以及部分肛管直肠环已纤维化的高位肛瘘。其方法是局麻下就可以做,一手食指伸入肛内,另一手持探针从外口伸入瘘管,按瘘管走行方向轻轻探查,仔细寻找内口,使探针顺利从内口探出,沿探针切开并向外延长切口1cm,然后修剪创缘,使创口成为外大内小的V形较平坦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肛管、直肠痿(肛瘘)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肛瘘一旦形成,一般无自愈可能,手术治疗便是惟一的治愈性手段。手术的原则是将瘘管切开或切除,使其成为开放的创面而达到逐渐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外口、脓肿及肛瘘分型,然后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RI显示高位肛瘘15例,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9例,高位单纯性肛瘘6例;诊断低位肛瘘45例,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25例,低位单纯性肛瘘20例。MRI诊断瘘管97个、支管18个、72个内口、70个外口及9个脓肿;与手术结果相比,MRI诊断瘘管的准确率为95.1%(97/102),检出内口的阳性率为94.7%(72/76),MRI显示外口位置、数目及肛周脓肿范围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分辨率3.0 T MRI术前诊断能够为临床治疗肛瘘提供较全面的解剖和病理信息,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 MRI检查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术前 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 MRI显示有瘘管43条、肛周脓肿10个、瘘口58个,MRI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分别为瘘管100.0%、脓肿100.0%、瘘口89.3%。瘘管MRI表现:在 T1 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在T1 WI增强扫描瘘管呈管状明显强化,内口多表现为圆点状强化,且分支及走行复杂,瘘管同时有2种信号出现。脓肿 MRI表现:圆形及椭圆形、不规则形及马蹄形,T1 WI稍低信号,T2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脓肿壁呈明显强化,部分患者脓腔内有气体;部分患者脓腔累及肠管周围,向前经过膀胱边缘达会阴部。结论 MRI检查可以非常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的数目、瘘管走行及分支、内口的位置、瘘管与周围肌肉的关系、并发脓肿情况,可为肛肠科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陈诚  张苏闽 《当代医学》2010,16(13):19-20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因多种病理因素形成肛管直肠与肛门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支管和继发性外口组成。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一般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手术的原则是既要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以保护肛门的功能,同时又要彻底清除感染源以达根治肛瘘的目的。因此,术前取得详尽的诊断资料对手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进展,瘘管X线造影、CT、MRI及超声技术应用于肛瘘的诊断中,能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客观资料,对肛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鉴于以上认识,现将目前肛瘘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开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直肠填塞瘘管造影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肛瘘病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疑诊肛瘘病变的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及直肠填塞瘘管造影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3D重建。并将术前影像诊断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6例肛瘘MSCT准确显示瘘管内口位置81例,5例未发现肛瘘内口,与手术符合率为94.2%;84例显示原发瘘管、部分分支及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等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3.9%,脓腔的检出率100%;MSCT后处理技术可较准确显示瘘管的具体形态、位置-走行及其与肛管或直肠的关系等特点。结论 MSCT平扫、增强扫描并结合直肠填塞瘘管造影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术前评估瘘管尤其是对复杂肛瘘的检查方法,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详尽有效影像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菁  石荣 《广州医药》2006,37(1):13-15
蹄铁型肛瘘也称马蹄型肛瘘,是一种贯通括约肌的特殊肛瘘,属高位复杂性弯型肛瘘,瘘管呈半环形蹄铁状围绕肛管.一般在肛门两侧可见两上或数个外口(也有一侧有外口,而对侧为盲管的),可有两支或数只分布在肛门左右的支管,所以实质上蹄铁型肛瘘是双侧坐骨直肠窝瘘,它的发生多数认为是肛门周围脓肿经由肛门直肠后间隙(后交通隙)扩散至双侧坐骨直肠窝而形成的半环形的复杂性肛瘘[1].蹄铁型肛瘘根据波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蹄铁型和后蹄铁型两种,在解剖上肛管后部组织比前部疏松,感染容易蔓延,故后者临床上较多见.后蹄铁型肛瘘的形成,几乎都是肛门后方肛隐窝处的感染,经肛腺波及到肛管后浅间隙达肛管后深间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肛瘘手术前后肛肠测压的监测,评价与分析肛瘘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 对80名健康志愿者与88例肛瘘患者手术前后分别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直肠肛门反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等技术指标.对肛瘘手术前后的肛肠压力值以及低位、高位手术前后的压力值分别进行比较,并与健康志愿者测定值做为对照组,进一步对比肛瘘患者与正常人肛肠各测压值.结果 肛瘘手术后直肠肛门反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其中高位肛瘘减弱显著,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高位肛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均明显低于低位肛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肛门功能产生直接影响,肛门直肠测压对肛瘘手术前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常见肛肠疾病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常见肛肠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为合理采用治疗的方法及评价肛肠疾病手术质量提供客观的依据。 [方法 ]以环状混合痔、环状嵌顿痔、肛裂、肛周脓肿、低位肛瘘、高位肛瘘等为试验组 ,正常人为对照组。把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列为观察指标 ,将术前、术后结果与正常人作对比 ,共观察 1 82例。 [结果 ]环状嵌顿痔、肛裂、肛周脓肿术前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 ,肛管舒张压低于正常人 (P <0 0 1 ) ,手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环状混合痔、低位肛瘘手术前后肛管、直肠静息压及肛管舒张压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肛管最大收缩压比正常稍低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高位肛瘘术后肛管静息压下降 (P <0 0 5 ) ,肛管最大收缩压比正常稍低 (P>0 0 5 )。 [结论 ]1、环状嵌顿痔、肛裂、肛周脓肿术前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 ,说明由于炎症、水肿等因素刺激使内括约肌持续痉挛或组成肛管直肠诸肌强直收缩 ,手术后内括约肌及肛管直肠诸肌痉挛解除 ,故手术后肛管直肠压力恢复正常。 2、环状混合痔、低位单纯性肛瘘内括约肌无痉挛、肛管直肠诸肌处于正常状态。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静息压及肛管舒张压与正常人无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内超声联合亚甲蓝注射在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为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138例,合并肛瘘者50例,分为两组,分别在肛内超声、肛内超声联合脓腔内注射亚甲蓝两种方法指导下行手术治疗.结果:两组相比,病原学、脓肿分型、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愈合时间存在差异.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肛瘘的发病率为36.2%,肛内超声诊断肛瘘及内口的准确率分别为86%、76%.结论 肛内超声联合亚甲蓝注射对于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达到了手术彻底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浅谈肛瘘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皮肤间的慢性感染性瘘管,肛瘘病人多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史,急性感染消退后,引流口经久不愈,常有分泌物流出。有时创口愈合后又反复感染破溃,迁延数月或数年。既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不便。又给其精神上增加痛苦。我院2004年~2005年行肛瘘切除术385例,通过对385例肛瘘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提出肛肠科专业护士应具备完整的手术理论知识,全面了解此术式的操作过程,并据此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保证手术的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低位肛瘘切除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约占我国肛肠疾病发病人数的1.6%~3.6%。肛瘘不能自愈,必须行手术切开或切除才能治愈。目前常用的切开引流术疗效确切,但存在愈合时间长、愈合后疤痕大的缺陷。对180例低位肛瘘采用术前肠道准备、瘘管切除一期缝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144例单纯瘘管切开术相比较,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肛瘘是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单纯性低位肛瘘式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由一内口、一瘘管和一外口组成,常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由于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常常避讳就医,延误治疗,可发展为复杂性肛瘘。手术是治疗肛瘘的最佳方式,但术式选择不当,可引起术后并发症,严重引起肛门狭窄,故对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