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在各种疾病出现比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8种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分型统计.结果 76例中Ⅰ型(空泡型)异型淋巴细胞检出45例(占59.2%),Ⅱ型(不规则型)异型淋巴细胞检出19例(占25%),Ⅲ型(幼稚型)异型淋巴细胞检出12例(占15.8%);同时异型淋巴细胞检出在5%~10%的占48.7%,异型淋巴细胞检出大于10%的占51.3%.结论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以Ⅰ型(空泡型)居多,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可提高对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异型淋巴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认为异型淋巴细胞是EBV感染所致的单核.吞噬系统的异常增生,一般病毒感染不会超过白细胞分类的10%,本文对100例异型淋巴细胞数量超过10%的各类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的血常规、CRP等各项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86例流行性出血热异型淋巴细胞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婴幼儿肺炎感染类型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140例婴幼儿肺炎患者,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5例)和其他病原体感染组(95例),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取其外周血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应用镜检法检测外周血200个白细胞进行分类,计算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各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其他病原体感染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菌感染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鉴定诊断婴幼儿肺炎患者的感染类型有一定意义。病毒、肺炎支原体等非细菌病原体感染时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体积、传导率、激光散射(VCS)参数与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82例病毒感染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常规,并分析白细胞(WBC)VCS参数[包括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体积分布宽度(LDW)、淋巴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LC)、淋巴细胞平均激光散射(MLS)、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单核细胞体积分布宽(MDW)、单核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MC),单核细胞平均激光散射(MMS)]。根据显微镜镜检结果将82例病毒感染患者分为A组:20例,异型淋巴细胞比率2%~5%;B组:40例,异型淋巴细胞比率>5%~10%;C组:22例,异型淋巴细胞比率>10%。结果 A组LDW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MLV、LDW、MMV、M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CS参数可以反映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一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小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与各类疾病的关系。方法全部血片经瑞氏染色、镜检,进行白细胞分类,计算出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麻疹、病毒性肺炎、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患儿的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可以用异型淋巴细胞检查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在婴幼儿肺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细菌感染组48例、非细菌性感染组102例及对照组50例,测定 WBC 和检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细菌性感染组 WBC 计数(11.3±8.4)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5.4±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细菌性感染组异型淋巴阳性率(46%)高于细菌性感染组(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WBC 计数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儿童EB病毒感染与异型淋巴细胞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丹  胡兴文  曾菊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32-1734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EB病毒(EBV)后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异淋)是否升高。方法分三组EBV感染组、住院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各100例,取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统计异淋比值。结果EBV感染组异淋为(3.7±3.8)%,与住院对照组(3.0±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9.241,P〈0.001);与健康对照组(1.0±1.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1.469,P〈0.001);住院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0.442,P〈0.001)。100例EBV感染组中有8例异淋高于10%,100例住院对照组中有1例异淋高于10%,100例健康对照组没有一例异淋高于1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058,P〈0.01)。在EBV感染组,有50.0%(50/100)异淋≤2.0%,也就是有一半的EBV感染者异淋没有升高。结论在EBV感染患者中多数并没有引起异淋的升高,只有少数导致异淋的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联合EB病毒(EBV)抗体、核酸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共185例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85例,为临床确诊的IM患儿;对照组100例,为同期于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对两组儿童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抗体(VCA-IgM抗体)及EBV-DN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异型淋巴细胞比例、VCA-IgM、EBV-DNA单项检测时,EBV-DNA的灵敏度最高,为85.88%,将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可提高至92.94%,与各项目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抗体及核酸检测3项联合用于儿童IM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辅助临床诊断儿童IM较为理想的实验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梁少霞 《系统医学》2022,(10):142-144+155
目的 探讨在实施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期间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检测的查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5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发的发热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期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其他发热患儿作为参照组;针对两组患儿合理展开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检测,对比两组单核细胞(M)、EBV-DNA、异型淋巴细胞。结果 研究组M(18.25±3.22)%、EBV-DNA(7.32±2.25)×107copies/mL、异型淋巴细胞(29.25±5.52)%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2、18.210、34.868,P<0.05)。结论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联合应用,可通过对M%、EBV-DNA、异型淋巴细胞加以明确,显著提高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准确性,为疾病早期确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出血热患者155例,采用金标法检测出血热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同时使用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分类异型淋巴细胞。结果出血热抗体阳性患者153例,阳性率98.7%。异型淋巴细胞患者152例,检出率98.1%。结论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明显提高流行性出血热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尤其对轻型和非典型更有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存在异型淋巴细胞的血液标本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XE2100)白细胞分类(DIFF)通道散点图的变化规律。方法观察40例异型淋巴细胞>10%和异型淋巴细胞<10%且其图像有明显变化的患者标本在XE2100 DIFF通道的散点图,总结其变化规律。结果存在异型淋巴细胞的标本在XE2100的散点图特定区域出现异常散点图。13例以单核细胞型为主的异型淋巴细胞标本在单核细胞散点图的上方出现异常均匀分布的呈椭圆形或近似长方形的散点图;27例以浆细胞型和幼稚型为主的混合型异型淋巴细胞标本中有19例标本在DIFF通道上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在区域融合成灰白色并且向上延升,另外8例标本提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各自的分布区域出现,但其周围散点增多并相互之间有交叉,分界不清。结论对仪器提示有异型淋巴细胞存在的患者,结合血液分析仪的DIFF通道散点图形和血涂片镜检,可以降低漏诊和误诊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50例RV肠炎患儿(肠炎患儿组)及30例健康小儿(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下降。治疗后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上升甚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RV肠炎患儿治疗前后进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对RV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XT-4000i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检测通道(DIFF通道)检测高荧光淋巴细胞(highfluorescence lymphocytes,HFL)区域即HFL计数与人工镜检、EB病毒壳抗原(EBV-VCA)检测结果比较,探讨XT-4000i血液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检出意义。方法 XT-4000i血液分析仪对230份标本采用DIFF通道检测HFL,与显微镜下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较,并用血清作免疫酶标法检测EBV-VCA。结果 XT-4000i血液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的假阳性率为13.6%,假阴性率为2%。结论 XT-4000i血液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的检出有一定的有效性,对临床诊断效率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100例RV肠炎患儿(A组)和60例健康小儿(B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在治疗前A组患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以及Ig G水平明显下降。在治疗后A组患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的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RV肠炎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异型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BC-5100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可靠性。方法对仪器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报警的98例标本和无异型淋巴细胞报警的93例标本进行人工涂片镜检,对二者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BC-5100对异型淋巴细胞的敏感度100%,特异性71.0%,准确度80.1%,阳性预测值61.2%,阴性预测值100%。结论 BC-5100对异型淋巴细胞报警的敏感度很好,实际工作中可以作为过筛手段,但特异性不足,不能替代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XE-5000血液分析仪提示的异型淋巴细胞比率与人工镜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探讨XE-5000血液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血细胞分析仪XE-5000测定静脉血中结果报警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无报警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的患儿样本各110例进行人工涂片,瑞氏染色及显微镜复检,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部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以镜检为判断标准,XE-5000血液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报警的灵敏度为90.82%,特异度为82.79%,阳性预测值为80.91%,阴性预测值为91.82%,仪器法与镜检法检测异型淋巴细胞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报警组CD3、CD8、CD4、CD4/CD8水平,分别与无报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异型淋巴细胞报警信息作为血常规分析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的参考,对临床诊断效率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VCS参数与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进行诊治的120例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BX-DX-120的血球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进行检测,根据异型淋巴细胞的增加程度不同分为3个组。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Ⅰ组: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比例幅度介于2%~5%;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Ⅱ组: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比例幅度介于5%~10%;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Ⅲ组: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比例幅度大于10%。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型的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对其白细胞VCS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对于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来说,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Ⅰ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Ⅱ组、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Ⅲ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出健康对照组低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Ⅰ组低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Ⅱ组低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Ⅲ组的趋势;淋巴细胞体积分布宽度(LDW)、单核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DW)、淋巴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LC)、单核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MC)也具有同样的趋势。其中增加组3个组中的LDW、MDW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加组3个组中的MLC、MMC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淋巴细胞平均VCS(MLS)、单核细胞平均VCS(MMS)来说,3个组增加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都呈现出健康对照组高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Ⅰ组高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Ⅱ组高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Ⅲ组的趋势。结论病毒性感染患者的异性淋巴细胞增高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VCS参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