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剖宫产术前常常需要留置导尿管,但尿是医院内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一般占住院患者的10%,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居医院感染的第2位[1],诸多以上引起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因素中,护士作为导尿及尿管护理的直接执行者,其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尿路感染的发生率[2]。  相似文献   

2.
邓云霞  林亚媛  徐正梅 《江苏医药》2012,38(9):1113-1114
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CAUTI)是保留导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尿路感染约占40%,而尿路感染中80%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2].CAUTI的发生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预后,还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3].因此,预防和降低CAUTI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红燕  陈俊丽 《河北医药》2006,28(11):1112-1113
据当前统计,医院内发生的感染,约40%与泌尿系有关.英国资料报告泌尿系感染是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感染最多见的一种(约占30%),这种感染患者中41%进行导尿[1].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部附院报告561例医院感染中83%是尿路感染,其中93%是因尿管留置引起[2].尿路感染率与导尿管留置的时间有关.济南军区总医院统计[3]:留置3 d以上的患者有31%发生尿路感染,留置5 d以上有74%发生,长期导尿者几乎100%发生菌尿(其中部分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更表明导尿患者菌血症的发生率是非导尿患者的5.8倍,其危险性也随保留导尿管的天数而增加.由此可见,由导尿引起的医院泌尿系感染的严重性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留置尿管是妇科手术后常规护理措施之一,但留置尿管是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气囊导尿管因有固定牢固、使用方便、不需外固定、安全可靠、刺激性小、与尿道密合程度大、有效防止泌尿系感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目前,我院为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使用尿管一般为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便、减少漏尿、不易脱落等优点[3].但大多数患者拔除尿管后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症状.对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拔管时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我们广大医务护理工作者深入研究.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根据术后拔除气囊尿管的方法不同进行疗效观察,从而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为术后如何拔除尿管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关系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置导尿术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之一,对抢救危重患者、观察病情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也是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1-2]因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比例为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75%~80%患者的尿路感染是由留置导尿管引起,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则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住院期间施行留置导尿管患者1 200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冲洗对照组。从留置导尿管当日起,第3天和第7天按无菌操作收集尿液行尿常规、尿培养+菌落计数检查。结果:常规组留置尿管第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9.75%,第7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0.25%,两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对照组留置尿管第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0.00%,第7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0.24%,两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置导尿时间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生理盐水膀胱冲洗不能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导尿及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基本的诊疗技术,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但留置导尿管继发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继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留置导尿管患者240例,其中男110例,女130例;年龄24~85岁.其中继发尿路感染46例(19.2%)为观察组,未发生194例(80.8%)为对照组;两组资料详见表1.由表1可见,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年龄大、女性所占构成比大、留置导尿管时间长、膀胱冲洗及预防使用抗生素比例高.  相似文献   

8.
陈婧  余帝刚  陈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202-2202
产后6~8 h因暂时性排尿功能受到障碍,使部分或全部的尿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增多、泌尿系感染及继发性反流性肾病.由于导尿易致尿路感染及尿道黏膜损伤,因健康人尿道附近及尿道内存在的细菌可经器械检查或导尿管带入而引起上行感染,留置导尿的患者在10 d之后几乎全部引起膀胱炎及肾盂肾炎,就1次导尿后1%~2%患者发生细菌尿,衰弱患者危险性更高[1].  相似文献   

9.
刘俊国 《河北医药》2008,30(9):1404-1406
气囊尿管留置导尿因为操作简便,刺激性小,内固定稳定,与尿道密合性好,有效保持患者会阴部干燥等优点,而在临床广泛应用[1].与此同时,在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感染的35%~50%,其中75%~80%是由导尿所引起[2-4].因此,探讨气囊尿管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以减少医源性尿道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中 40 %为尿路感染 ,且 70 %与留置导尿管有关[1 ] 。密闭式引流为预防尿路感染的一种手段已成共识[2 ] ,但对改进排放集尿袋内尿液的方法可预防尿路感染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对 1 0 0例神经科危重病人留置导尿排放集尿袋内尿液的方法与尿路感染相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 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收住神经科危重病人 1 0 0例 ,按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甲组 (旧方法 )、乙组 (新方法 )。甲组 50例 ,男 35例 ,女 1 5例 ;年龄 35~ 65岁 ;留置尿管时间平均 1 1d。乙组 50例 ,男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最佳护理对策,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对本院127例留置尿管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控制措施。结果127例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1例,感染率24.4%。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的置入方法和维护、护理质量、抗生素的使用有关。结论女性、年龄大、尿管留置时间长、不规范的导尿管置入和维护、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尽可能的减少置管,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执行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留置气囊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7年1~12月128例留置气囊导尿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0.3%碘伏溶液抹洗尿道外口后涂用聚维酮软膏。对照组常规用0.3%碘伏溶液抹洗尿道外口护理措施,预防泌尿系感染,将2组效果比较。结果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尿道外口护理配合涂用聚维酮碘软膏,可使尿路感染发生率降低,减少抗生素静脉用药,操作方便,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候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又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导尿管与留置导尿的普遍使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也日渐增高[1]。在国内医院感染中,有80%的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因此如何控制和减少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按照原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指南,制定本院预防尿路感染的干预措施,通过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由于手术需要,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常需留置导尿,而术后拔尿管由于患者依赖心理、体位、活动差等原因易引起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同时,留置尿管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它会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也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冲刷作用,致使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而引起感染[1].在我国医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约95%与导尿或尿路器械操作密切相关[2].为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感染发生,促进患者第1次排尿顺利,避免再次导尿,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的不同拔管方法进行比较,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物理抗菌材料(洁悠神)在留置导尿患者中预防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347例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5例,用洁悠神喷洒尿道口及尿道口外10cm导尿管,每8小时喷一次;对照组172例,用传统方法即以0.05%碘伏涂擦尿道口及尿道口外10cm导尿管,每8h擦一次。每周进行尿培养,至少两次尿培养阳性(每毫升尿液中培养≥105微生物且反复为相同微生物)为尿路感染。结果治疗组175例中发生尿路感染12例,尿路感染发生率6.9%;对照组172例中31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18.0%。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用洁悠神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导尿管表面和尿道口喷洒,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蓝园珠 《中国药业》2011,20(7):67-68
目的 观察0.5%碘伏润滑导尿管预防留置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长期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导尿时采用0.5%碘伏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对照组导尿时采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茵尿递增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递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5%碘伏棉球润滑导尿管可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尿管管腔外进入膀胱,明显减少膀胱污染的机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2%洗必泰(氯已定)润滑导尿管预防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对96例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2%洗必泰润滑导尿管后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置入导尿管接尿袋密闭式引流;对照组按常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置入导尿管接尿袋密闭式引流,定期留置标本做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导尿管后的第3、7、10天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6.67%、37.50%和54.17%,而试验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分别为2.08%、6.25%和10.42%,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洗必泰润滑导尿管进行导尿可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尿管管腔外进入膀胱,对预防早期尿路感染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邱丽霞 《海峡药学》2011,23(2):117-118
目的探讨0.5%碘伏润滑导尿管及膀胱冲洗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住院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导尿时采用0.5%碘伏润滑后置入气囊尿管接尿袋密闭式引流,并予以0.5%碘伏30mL无菌操作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并夹闭导尿管30min后松开,1日1次;对照组导尿时采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后置入气囊尿管接尿袋密闭式引流,不进行膀胱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导尿后第三、七和十天的菌尿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留置导尿后第三、七和十天的菌尿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4.41,13.71,21.01,P〈0.05或P〈0.01)。结论 0.5%碘伏棉球润滑导尿管并行膀胱冲洗可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尿管管腔外进入膀胱,并彻底杀灭膀胱及尿管内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减少膀胱污染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8月某院582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详细护理干预,分析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性别、年龄、尿道口消毒情况、膀胱冲洗情况以及尿管留置时间均为发生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率6.19%低于对照组18.5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25%高于对照组88.66%(P<0.05)。结论:在了解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孙悦芬  宋树坤 《河北医药》2013,35(10):1526-1527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导尿术是暂时缓解患者排尿障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导尿方法虽然简单,临床上留置气囊导尿管导致的并发症除尿路感染外尿道损伤也较为突出。目前临床上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固定法:见尿流出后再插入5~7cm,向气囊内注入适量(10~15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2]。通过临床观察,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其解剖特点给予尿管置入见尿流出后继续插入到分叉处,气囊注水15ml,回拉导尿管到略有阻力为止,明显减少了尿道损伤的几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