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动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国外称为高安动脉炎(Takayasu’s动脉炎)。本病临床表现繁多,有时症状很不明显,可发生误诊或漏诊。少数病例因炎变破坏动脉壁,产生动脉扩张或动脉瘤,与纵隔肿瘤或其他类型主动脉炎并发的动脉扩张或动脉瘤表现相似。近年来,随着尸检和动脉造影资料的积累,对大动脉炎全貌的认识已较清楚。目前,大动脉炎的概念是指动脉炎的一种类型,除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枝外,肺动脉也可受侵,引起受累血管缩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扩张。但是周围动脉受侵甚为少见。胸部平片检查在大动脉炎诊断上的意义,在文献上已有报导。为了进一步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我院确诊以脊柱侧弯、高血压为表现的TA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T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肉芽肿性动脉炎,好发于青年女性及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仝身炎性反应以及受累脏器缺血症状。TA临床表现不典型,急性炎性期多缺乏特异性表现。就诊时多处于疾病晚期(脏器缺血期),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对于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患者,应全面检查,尤其是注重检查四肢血压、脉搏及血管杂音,早期进行血管彩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大血管造影了解动脉受累情况,据受累血管的部位、程度和范同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是以中小动脉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临床上少见的风湿病中血管炎的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取决于受累血管的部位和程度,因而临床诊断困难,误诊可能性大。误诊是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院经组织活检证实2例,均被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周围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多支大血管,以头臂动脉最多,受累血管声像图表现为对称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弥漫性增厚,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示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能准确地判定动脉狭窄程度,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又称颞动脉炎,是最常见的中老年人系统性血管炎,年发病率大约为22.2,100000。它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如主动脉、颞动脉及眼动脉,以头痛、发热、突发视力障碍等起病,部分患者起病后病情甚至迅速进展为永久性单眼或双眼盲。因此,早期正确识别GCA并进行有效治疗十分重要。本研究简要概述GCA,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消化道受累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消化系统受累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同期60例无消化系统受累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结果。结果 SLE消化系统受累的患者,消化系统各个部位皆可受累,SLE消化系统受累更容易合并泌尿系统受累,血清白蛋白、C3水平、CH50水平、ANCA阳性率、D二聚体水平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消化系统受累较为常见,部分为SLE患者的首发表现。 SLE消化系统受累多属狼疮重症,预后不良,需要较大剂量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抗凝治疗较为重要,临床应予以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在临床实践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内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重视的问题,是临床内科常见急症,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患者死亡.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而临床工作中不典型的胸痛并不少见,尤其在老年或糖尿病患者中.早期、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月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其中不典型患者2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内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重视的问题,是临床内科常见急症,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患者死亡.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而临床工作中不典型的胸痛并不少见,尤其在老年或糖尿病患者中.早期、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月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其中不典型患者2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21例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4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21例结节性动脉炎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结节性多动脉患者中,有17例为病理活检结果证实,有4例经血管造影确诊.对21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疗效满意,其余2例患者因合并乙肝活动期治疗效果不佳而中断治疗.结论 以皮肤结节红斑、关节痛、肌肉酸痛等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症状的患者有可能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应引起高度重视,准确的诊断与合理有效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及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但帕金森并发癫痫在临床上较少见,容易误诊。本院收治2例,现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主动脉瘤,以往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比较少见.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炎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或Beh?et综合征及马凡氏综合征可导致动脉瘤的形成.在临床上人们对于主动脉瘤多关注升主动脉瘤,因为它十分凶险,一旦破裂可危及患者性命.而胸、腹主动脉瘤临床较为少见,动脉瘤形成及发展较慢,对患者威胁小,故临床上关注较少.过...  相似文献   

12.
徐兰枝  李亚里  汪淑娟 《中国医药》2012,7(8):1021-1022
目的 探讨子宫动静脉畸形的病因、主要症状、体征,了解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改善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子宫动静脉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术后痊愈出院,随访未复发.结论 子宫动静脉畸形临床少见,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病因不同,以阴道不规则、大量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等可协助诊断.子宫动脉栓塞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女性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间本院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28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治愈23例,死亡1例,轻残4例。结论:颅脑损伤致脑梗死并不少见,重视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早期积极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万瑾  潘丽丽  慈维苹  郭衍秋  唐雪  王天 《中国医药》2013,8(8):1058-1060
目的 探讨年龄40岁以上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53例TA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44例)和中年组(>40岁,9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rA患者中中年(40岁以上)发病患者占17%,该组患者易出现胸痛、胸闷及发热(均P<0.05).实验室检查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年组不易出现肾动脉、腹主动脉受累及多处血管受累情况(均P<0.05).临床分型中年组较少出现累及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分型(P=0.05).2组比较高血压、主动脉瓣反流及动脉瘤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主动脉受累是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升主动脉受累是合并主动脉瓣反流及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 重视中年发病TA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洪亮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43-3444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分支大动脉的全层性血管炎,起病缓慢,但神经症状可较快地出现。大动脉炎在我国及日本较常见,以青年女性为多,在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现就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历史回顾 本病初称为“缩窄性大动脉炎”,为我国学者黄宛与刘力生最先提出;后又有学者提出“无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不典型主动脉缩窄”、“肾动脉狭窄”等命名。后发现少数患者也可呈动脉扩张或动脉瘤,改称大动脉炎。“高安病”或“高安动脉炎”的命名仅适用于本病的头臂动脉型。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血管炎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变应性血管炎(AV)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1-2007年临床及病理确诊为AV的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41例患者中男17例,女24例,平均发病年龄(40.59±15.78)岁,以多形性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双下肢伸侧受累为主,关节受累、胃肠道受累及肾脏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21.9%、9.7%及12.1%,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随访发现有82.8%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结论AV多见于成年人,以多形性皮疹为主要表现,系统性损害少见,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SSS)是指一些病因引起椎动脉血液逆流,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症候群.常见病因为锁骨下动脉近心段或无名动脉狭窄、闭塞,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或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1];少见病因为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离断或上肢较大动静脉之间的动静脉瘘.左侧SSS较右侧多见.回顾性分析25例SSS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表现,并探讨其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泛自主神经病(APN)的临床特点以探讨其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APN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APN患者急性起病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受累表现:瞳孔异常、腹胀、无汗等,早期给予激素及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能改善其预后。结论 APN是一种罕见疾病,了解其临床特点有助于对患者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有1/5为后循环缺血所导致,而由于后循环缺血的症状和体征较为复杂,导致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均较为复杂.且后循环动脉的管径细,导致临床治疗困难,手术风险较大[1].近年来甲状腺病变明显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也引起人们重视,特别是甲减时间较长患者,更易引起或加重动脉血管硬化由于后循环缺血所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较多,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2].  相似文献   

20.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0-290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以累及胭动脉以下远端的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