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佝,达到生理功能的恢复。方法对125例鼻息肉、鼻窦炎患在鼻内窥镜下除息肉,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结果随访一年以上术后无复发116例,治愈率92%。主要并发症为鼻腔外侧壁与中鼻甲粘连。筛窦腔粘连封闭。中鼻甲与鼻中隔或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强调术后定期随访换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分别采用高膨胀壳聚糖海绵,凡士林纱条以及凝胶膨胀止血海绵进行鼻腔填塞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189例同时进行鼻窦开放术及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后分别使用高膨胀壳聚糖海绵,凡士林纱条,凝胶膨胀止血海绵进行鼻腔填塞,对比各组患者术后痛苦度,鼻腔黏膜肿胀度以及术后鼻腔恢复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膨胀壳聚糖海绵组患者术后鼻腔疼痛和(或)头痛以及红肿渗血伪膜反应与其他组相较程度轻微,且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短,黏连率低,鼻窦炎复发率低(P<0.01).结论 高膨胀壳聚糖海绵是一种较好的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行病变侧钩突切除,筛泡、筛窦内有病变者开放筛房,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清理上颌窦内真菌团及不可逆转的病变黏膜。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结果:18例随访2~3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的柯-陆手术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治愈率高,是治疗鼻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手段之一.非联合行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而发生鼻中隔穿孔是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鼻腔通气功能,且可引起鼻出血、头痛、鼻塞等症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不但影响鼻窦引流,还妨碍鼻内镜自由放入鼻腔,不能充分暴露术野、彻底开放鼻窦,影响手术疗效。传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法,但也可能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及鼻腔粘连、鼻中隔黏膜摆动、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在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膨胀壳聚糖海绵在鼻内镜筛窦开放术后筛窦腔填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凡士林纱条和高膨胀壳聚糖海绵进行筛窦腔填塞的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填塞方法患者的填塞期鼻腔疼痛和(或)头痛、填塞期及抽取时的出血量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高膨胀壳聚糖海绵组的填塞期鼻腔疼痛和(或)头痛比凡士林纱条组轻(P〈0.05),高膨胀壳聚糖海绵组与凡士林纱条组在抽取时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膨胀壳聚糖海绵是一种较好的鼻内镜筛窦开放术后筛窦腔填塞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下双旋转鼻中隔黏膜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方法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0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均在鼻内窥镜下,给予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术前彻底清洗鼻中隔穿孔周围的分泌物,同时涂抹抗生素眼膏,然后分别进行双旋转鼻中隔黏膜瓣穿孔修补术、颞肌、骼前上棘阔筋膜修补术,以及鼻腔底后端黏膜瓣旋转修补术。结果除双旋转鼻中隔黏膜瓣修补术外,其他两种修补术都需要拆除缝线,所有患者均达到1期愈合标准,术后随访12个月,没有出现再次穿孔。结论对于鼻中隔穿孔患者,鼻内窥镜下实施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双旋转鼻中隔黏膜瓣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鼻内窥镜下对上颌窦行双对孔手术在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国产杭州桐庐内窥镜尖端有限公司生产的鼻内窥镜及监视系统对4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并于下鼻道开窗,形成双对孔,使上颌窦得以充分引流。结果 术后随防访1~3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复发;术前症状如鼻塞、流脓涕、血涕、鼻腔异味感及头痛症状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全部病例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内黏膜正常,腔内无真菌团块及异常分泌物。结论 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双对孔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收厚  汤晨  吕凌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02-280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微创治疗鼻窦真菌球性鼻窦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98例鼻窦真菌球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口取出上颌窦真菌球,累及筛窦、蝶窦亦经内窥镜开放去除病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消失,鼻内镜下创面愈合、窦口开放,窦腔黏膜上皮化完整;79例术后3~6个月复查CT,有8例上颌窦局部黏膜稍增厚,余均未见异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经内窥镜微创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病变操作方便,术后出血少、反应轻、并发症少,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各种鼻腔结构异常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选择及其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5年3月38例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针对鼻腔不同的结构异常,采取相应的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结果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原因:38例(58侧)中筛窦炎(包括筛窦骨质增生)24例(36侧),伴鼻息肉复发16例(32侧),中鼻甲外移致中鼻道狭窄13例(15侧),伴中鼻甲粘连11例(12侧),伴鼻中隔偏曲10例,额隐窝狭窄5例(7侧),蝶窦炎5例(6侧),上颌窦口闭锁5例(5侧),下鼻甲肥大3例(3侧).38例中24例(63.16%)伴鼻腔结构异常,即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及钩突相关病变.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后,随访6~43个月,痊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4例.结论 鼻内镜术后复发者多伴有鼻腔结构异常,鼻窦开放的同时矫正鼻腔各结构异常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鼻窦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生于筛窦,其次为额窦,上颌窦较少,原发于蝶窦者极少。由于蝶窦位置较深,周围分布许多较大的血管,术中容易损伤,同时如果患者对术后护理健康指导未引起重视,可能会导致鼻腔出血。目前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后端活动性鼻出血是鼻腔填塞失败后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确切等优点,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蝶窦囊肿术后大出血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反复头昏头痛3年”于2014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治疗中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护理对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护理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患者3~12个月,所有患者的鼻中隔偏曲得到了矫正治疗效果满意,通气恢复良好鼻腔引流恢复通畅。没有发生鼻腔粘连和鼻粱塌陷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加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都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3.
刘朝军  高潮兵  王节  李其庆  黄蓓 《安徽医药》2011,15(10):1270-1271
目的探讨膨胀海绵(Merocel)和速即纱(Surgicel)两种止血材料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鼻窦填塞的止血效果。方法对267例鼻内镜术后的患者,分别采用膨胀海绵和速即纱填塞鼻腔,前者72 h后抽出膨胀海绵,后者乃可吸收材料免抽出,观寨患者填塞期间及抽出鼻腔填塞物时出血量及全身和局部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速即纱组填塞期间及抽出鼻腔填塞物时出血量较膨胀海绵组少,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速即纱组填塞期间患者全身和局部临床不适程度较膨胀海绵组轻微。结论应用速即纱行鼻内镜术后止血,组织相容性好,使用方便,安全,止血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术后常常进行2~3 d的鼻腔填塞,主要目的是压迫止血,常常给患者带来痛苦.随着鼻用填塞材料的不断更新,鼻腔鼻窦鼻内镜术后患者的舒适程度在逐渐提高,为减轻患者因鼻腔填塞造成的痛苦,并达到有效的止血目的,我们应用"鼻腔微填塞技术",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成行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鼻中隔偏曲分为五种类型,在鼻内镜的照明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术式矫正中隔。结果:116例鼻中隔偏曲的患均得到矫正,随访3--12个月,患原有症状消失,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鼻内镜下手术具有清晰的直视术野、操作准确、损伤小、效果好和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庞伟 《天津医药》2015,43(6):656-658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应用自体颞肌筋膜包裹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50 例鼻中隔穿孔患者的资料, 其中传统术式组 30 例, 三明治式组 20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及鼻窦 CT 检查, 并行鼻腔冲洗治疗改善鼻腔黏膜状况。传统术式组行鼻中隔穿孔前切口, 分离中隔黏膜移位修补穿孔; 三明治式组行耳后颞肌附着处皮肤切口切取 2 倍以上穿孔直径的颞肌筋膜, 行鼻中隔前端切口, 分离鼻中隔黏软骨膜至穿孔四周, 并在穿孔四周制作新鲜创面, 以颞肌筋膜包裹自体筛骨垂直板形成硬性支撑 “三明治” 式修补物嵌插入黏软骨膜下封闭鼻中隔穿孔; 术后均予抗感染及鼻腔保湿治疗。记录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三明治式组术中的出血量(mL: 3.6±1.2 vs 13.4±2.9)、 手术时间(min: 25.2±6.3 vs 46.5±10.3)、 损伤黏膜范围(mm2: 10.2±3.2 vs20.5±5.3) 及术后黏膜修复时间 (d: 19.5±3.9 vs 30.2±3.1) 均小于传统术式组 (P<0.05); 三明治式组的修补成功率高于传统术式组(90.00% vs 46.67%, χ2 =9.780, P<0.01); 随访 6 个月~1 年, 均未见穿孔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应用颞肌筋膜包裹自体筛骨垂直板, 形成硬性支撑 “三明治” 式修补物封闭修补鼻中隔穿孔, 可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的鼻中隔,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与鼻中隔缝合术的对比,证明鼻中隔缝合术可减轻鼻中隔术后患者的痛苦。方法自2011年1月1日开始收集我科住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资料,包括术前鼻中隔偏曲情况、术中所见、术后症状及预后情况。将在我科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立即给予行鼻中隔自后向前褥式缝合术,鼻腔不填塞;B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行双侧鼻腔填塞凡士纱条或膨胀海绵。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均给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并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不同处理方法下随时间有交互作用,即:鼻中隔术后鼻中隔褥式缝合术病例的症状随时间减轻的更明显;术后3个月随访,A组未发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B组术后第二天拔除鼻腔填塞物后有2例(5%)填塞膨胀海绵者出现鼻中隔血肿,经清理血肿、重新鼻腔填塞后痊愈,1例(2.5%)术中有单侧鼻中隔粘膜撕裂者术后填塞凡士林纱条拔除后一个月复查发现鼻中隔小穿孔,无塌鼻。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褥式缝合术,不需要对鼻腔进行填塞,术后鼻部、头部胀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可用鼻部呼吸,夜间能够平静入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鼻出血、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消失55例,明显减轻5例.术后门诊复查,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中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鼻背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在内镜下行鼻息肉摘除、筛蝶窦及上颌窦开放术等治疗的159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术后经312个月随访,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治愈率为71.43%,总有效率96.43%;鼻中隔矫正术后治愈率100%;鼻腔泪道造孔术后治愈率为83.33%,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内径路治疗鼻腔窦及鼻眼手术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鼻窦内窥镜下成形术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运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43-24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在局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所有患者偏曲完全得以矫正,鼻通气良好,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无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及鞍鼻,术中有一侧黏膜撕裂者经缝合均愈合,同期行鼻窦手术者未发生粘连。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微创、彻底、痛苦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