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胃壁增厚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恶性胃壁增厚性病变CT、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对起源于黏膜的早期恶性病变,胃镜及钡餐造影较敏感,但胃镜对于胃底部病变易漏诊,对起源于黏膜下的恶性病变,CT比胃镜或钡餐造影具有较大优势;CT观察胃壁增厚的形态有5种类型,分属不同种类病变,并且CT可较好观察胃壁内及壁外情况.CT、钡餐及胃镜对46例胃癌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9.1%,95.7%和91.3%。结论对于起源于不同部位的胃壁病变应根据病变的位置、分布,选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肺大泡(也称肺大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一般是由小支气管的活瓣性阻塞所引起,因有炎性病变,小支气管黏膜水肿,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瓣作用,空气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形成含气囊腔。临床上X线与CT平扫结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在鉴别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临床及CT复查证实为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并与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3例及25例胰腺癌做平扫加增强,20例胰腺炎仅做平扫。结果: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59例(占93%),其中急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49例(占98%),慢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10例(占77%)。胰腺癌25例中,1例肾前筋膜增厚,占4%。结论:肾前筋膜增厚的征象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血病胸部浸润的CT表现,评价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认的12例白血病患者的胸部白血病细胞浸润的CT(HRCT)表现。结果:白血症患者发生胸部浸润的CT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外周支气管血管间质增厚、结节影,毛玻璃状改变,气腔实变等。这些表现与白血病细胞浸润肺的途径相一致,但不具特异性。结论:白血病患者出现胸部症状时,应考虑到肺浸润的可能,CT有助于肺浸润的诊断,但应与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6岁.因"咯血3天"就诊,近期无发热,CT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处一软组织块影(图1),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酷似肺癌CT表现,其后行一般抗炎保守治疗.1年9个月后复查CT,示:左肺上叶病灶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成一空洞,壁较厚,内壁光滑,有液平.痰查结核菌阴性,抗炎治疗2月后复查CT(图2)示:左肺上叶薄壁空洞,内壁光滑,无壁结节,液平不显著.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诊为"肺结核(左肺上叶)".  相似文献   

6.
Crohn病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rohn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Crohn病的CT征象,大多数病例采用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节段性肠壁增厚,CT增强有7例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缺乏层次,同时肠壁强化不明显;有11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环征”,肠壁厚度多在5~10mm;有9例表现为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蜂窝织炎及肠周或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有5例CT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1例考虑为闭攀性肠梗阻,1例首先考虑为肠结核,2例回盲部病变怀疑为癌,1例肠穿孔形成脓肿仅诊为化脓性感染。结论cT不但能准确显示Crohn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3~1:5[1,2]。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不引起特殊的症状或体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及黄疸,与胆囊炎性病变无特异性区别,早期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原发性胆囊癌预后极差,是由于确立诊断的时间较晚,大多已形成局部肝脏浸润、周围或远处的转移所致。本文回顾性分析26例胆囊癌的CT表现,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耳硬化症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4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耳硬化症24例,均行水平位及冠状位HRCT扫描,层厚、层间距1mm,窗位700HU,窗宽4000HU。结果左耳13例,右耳12例CT显示前庭窗前方低密度影;左耳7例,右耳7例耳蜗周围可见低密度影;6例镫骨底板增厚,其中左侧3例,右侧3例;5例镫骨底板塌陷,左侧2例,右侧3例;4例前庭窗扩大,左侧2例,右侧2例;6例前庭窗狭窄,左侧2例,右侧4例。结论耳硬化症好发于年轻女性,病变累及耳囊各部,前庭窗前方近鼓岬处为好发部位,活动期表现为密度减低影,前庭窗状似“扩大”,底板“塌陷”,成熟期表现为前庭窗变窄,甚至封闭;耳蜗周围尤其环绕底转常可发现异常病灶,“斑点”状或“弧线”样,典型表现为“双环征”。CT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范围及其程度,对明确诊断及随诊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下鼻甲气化的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鼻甲气化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评价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HRCT显示的下鼻甲气化的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冠状面HR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下鼻甲气化,其中单侧11例,双侧1例。根据下鼻甲气化的部位分为泡状型、板型和弥漫型3种类型,其中泡状型5例,冠状面HRCT呈结节状1例,卵圆形和椭圆形各2例;板型5例,其中4例在冠状面HRCT上呈弯曲的条状并与上颌窦相通,另1例呈椭圆形;弥漫型2例,在冠状面HRCT上呈弯曲的带状并与上颌窦相通1例,呈卵圆形1例。5例与上颌窦相通者在横断面HRCT上显示上颌窦内壁缺损,腭骨的上颌突、上颌骨各自独立附着于下鼻甲。结论 HRCT是显示下鼻甲气化的最佳方法,可直接作出诊断并能帮助临床与其他原因造成的下鼻甲肥大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典型阑尾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检查即可诊断,不必作影像检查,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则诊断困难,临床误诊率比较高。鉴于此,笔者回顾性分析14例无典型临床体征阑尾炎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5例,术前行MS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扫描,再运用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MSCT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均发现胃部原发病灶并获得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较满意的诊断率。结论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以揭示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对胃癌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MSCT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可对癌肿侵犯胃壁的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浸润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一次性获取多方面信息,可取代胃癌术前评估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嗜酸性细胞腺瘤CT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SCT多期扫描(平扫、增强皮质期及实质期),其中2例进行了排泄期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均单发,病灶最大径约1.3~14.0cm;平扫显示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且中央可见不规则瘢痕者4例,其中瘢痕内钙化者3例;所有病例增强后皮质期均显示肿瘤实质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10~50HU,而实质期病灶强化程度减低;增强扫描显示中央瘢痕者6例,低密度假包膜者6例。结论肾嗜酸性细胞腺瘤有一定的CT特征性表现,病灶中心瘢痕,瘢痕内钙化及假包膜可提示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螺旋CT扫描与胃镜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老年胃癌患者80例,检查前患者均饮用100~300ml碳酸饮料。结果 80例患者中有9例因病变导致胃腔狭窄,胃镜没法通过,因此无法判断病变的范围、形状及不能完成活组织检查;有5例患者因高龄、体弱等原因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而放弃。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对同时接受胃镜检查与螺旋CT检查的患者进行比较,早期胃癌诊断胃镜优于螺旋CT,进展期胃癌两者检查率相当,而对于判断术前分期,螺旋CT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 螺旋CT较胃镜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能够显示整个胃壁及准确分析肿瘤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还可观察胃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然而胃镜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较螺旋CT更准确,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脏弓形虫感染的CT表现,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3例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弓形虫肝脏感染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临床分析其CT图像特点。结果 3例患者平扫均见肝脏增大,肝内多发、散在分布的片状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无明显强化,无明显占位效应,偶有正常血管穿行于病灶。结论 弓形虫肝脏感染者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此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静脉曲张(GV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硬化患者上腹部MDCT增强图像,判断GVs的有无、大小,并将结果与其胃镜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胃镜结果显示96例患者中24例无静脉曲张,32例仅有食管静脉曲张,16例仅有GVs,24例同时伴有食管胃静脉曲张。MDCT正确诊断了其中35例,5例为假阴性。在无GVs的56例中,MDCT正确诊断其中48例,8例为假阳性。MDCT诊断GVs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85.7%、86.4%、81.4%、90.6%。在40例GVs病例中,大静脉曲张24例,小静脉曲张16例。MDCT诊断大、小GVs的符合率分别为83.3%、81.3%。结论:MDCT可较准确显示GVs的有无、大小,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胸壁结核的CT诊断和分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31例胸壁结核(不包括胸椎结核)的CT征象并探讨其CT分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1例胸壁结核患者的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按照病变的CT表现分为4型,Ⅰ型:胸膜结核球,12例;Ⅱ型:肋骨或胸骨结核,7例;Ⅲ型:胸壁前部结核性脓肿,8例;Ⅳ型:全胸壁结核,4例。结论CT能清楚显示胸壁结核的累及范围和密度变化,有利于病变定性和鉴别诊断,并能够准确地提供分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 TNM 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方法采用大螺距,根据胃镜提示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扫描体位。对扫描图像行胃癌的TNM 分期(淋巴细胞短径、长径、CT值、胃癌侵及范围)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进展期胃癌TNM分期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5例患者按照上述体位扫描,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胃底贲门癌13例,胃体部癌9例,胃窦部胃癌11例,全胃癌2例;T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73.44%,N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53.73%,M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91.32%。结论多层螺旋C 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及对临床手术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5例胸部结节病的CT征象。结果:15例均有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9例为纵隔和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4例为纵隔和单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例仅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伴肺实质异常11例,主要表现为肺内微小结节(8例)及肺磨玻璃样改变(2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结论:CT是诊断胸内结节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CT检查在胸壁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检查技术在胸壁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8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胸壁肿物的CT表现,按病变的起源分为来源于胸壁软组织的Ⅰ型肿物和来源于胸壁骨性结构的Ⅱ型肿物。结果:Ⅰ型23例(60.5%),包括脂肪瘤7例,结核5例,脓肿4例,纤维瘤3例,转移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其中以脂肪瘤和胸壁结核较有特点;Ⅱ型15例(39.5%),包括软骨肉瘤3例,骨软骨瘤3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骨转移瘤6例,CT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CT检查图像清晰无重叠,组织密度分辨率高,在各类胸壁肿物的影像学诊断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