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从白细胞趋化性变化中探讨虎杖甙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趋化寡肽fMLP为趋化因子,用趋化小室观察了正常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性以及脂多糖(LPS)、虎杖甙(PD)和PD对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的改变。结果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表现出一定的趋化活性(趋化指数为4.96±0.69)。在10、100、1 000 ng/ml 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趋化性较正常时显著增强(白细胞趋化指数各为8.94±1.73,10.31±1.180和7.12±1.46,LPS刺激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D在0.8~0.008 mg/ml范围内均能抑制LPS的作用,使增高的白细胞趋化细胞数减少,以PD浓度0.08 mg/ml时效果最显著,其趋化指数可达1.95±0.17。PD作用5~60 min,均能导致白细胞的趋化细胞数下降。当LPS浓度在10~1 000 ng/ml时,各PD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浓度PD对正常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没有明显作用(P>0.05)。结论PD可调节LPS性炎症反应条件下白细胞的趋化性,可能对防治炎症和感染性休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腺苷对人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郑文李成辉H.Bardenheuer我们对8例健康成人中性粒细胞(PMN)的趋化功能在不同试剂中的变化进行了体外检测,以探讨腺苷对PMN趋化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8例健康成年人2.试剂:...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微孔滤膜法检测了人参、黄芪在体内作用时对大鼠中性粒细胞随机运动和趋化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黄芪能明显地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运动。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垂亮  李玉娟  招伟贤 《广东医学》2002,23(11):1218-1220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一普遍生命现象 ,在正常生理和疾病病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近期的研究表明 ,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障碍并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发展和加剧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因此 ,在炎症控制与治疗中 ,明确中性粒细胞凋亡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十分必要。1 细胞凋亡基本概念细胞死亡的模式主要有坏死和凋亡两种 ,后者是由基因控制的有序性细胞自主死亡方式。细胞凋亡是一个发生发展较快的动态过程 ,从凋亡小体形成到吞噬、降解过程的完成 ,需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依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细胞动态可视化系统观察并分析正常鼠和精神分裂症模型鼠腹腔中的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能力及其差异。方法:18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0.3 mg/kg 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烯亚氨马来酸(dizocilpine maleate,MK-801)处理组(6只)、0.6 mg/kg MK 801处理组(6只),分别提取中性粒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并计数。将每组细胞分成两份进行趋化实验,分别为趋化剂处理组和趋化剂未处理组,即对照组 1、0.3 mg/kg MK-801处理组1、0.6 mg/kg MK-801处理组 1和对照组 2、0.3 mg/kg MK-801处理组 2、0.6 mg/kg MK-801处理组 2。使用NIS-Elements软件记录细胞动态迁移过程。使用TAXIScan Analyzer 2软件每组细胞随机选取30个细胞(即n=30)分析细胞迁移的轨迹、速度和距离,并采用配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0.3 mg/kg MK-801处理组、0.6 mg/kg MK-801处理组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分别是(1.00±0.03)×104/mL、(0.05±0.02)×104/mL、(0.32±0.01)×10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趋化剂的作用下,对照组1、0.3 mg/kg MK-801处理组1、0.6 mg/kg MK-801处理组1的中性粒细胞定向迁移能力分别是(0.85±0.11) radian、(1.00±0.11) radian、(0.96±0.10) radi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迁移速度分别是(0.09±0.02) μm/s、(0.12±0.01) μm/s、(0.14±0.01) μ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迁移距离分别是(94.26±0.02) μm、(134.61±0.01) μm、(156.19±0.01)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腹腔中的中性粒细胞比较,精神分裂症模型鼠腹腔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更强的趋化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细胞(RBC)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对受者中性粒细胞(PMN)炎症释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将红细胞在保存的第1、21、35天(D1、D21、D35)分离上清,-20℃冻存备用。将冻存的上清与健康受者PMN体外培养12 h后,加入脂多糖(LPS)后培养12、24 h收集上清冻存待检。用ELISA方法检测其IL-6和TNF-α水平。结果红细胞在LPS的刺激下IL-6水平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也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PS的刺激下,D35较之D1红细胞上清促使PMN释放更多的IL-6和TNF-α,可以解释为输注保存时间长的红细胞增强了PMN的炎症反应,这对预防患者在大量输血后引发的相关免疫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染料Indo-1标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游离钙,在粘附式细胞仪检测下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的动态变化。在大肠杆菌O55:B5内毒素刺激下细胞内游离钙迅速升高,于第400s达峰值。经虎杖甙 处理的巨噬细胞加入内毒素后,胞质游离钱无明显增高。因细胞浴于无钙环境,故胞内游离钙升高不是由于细胞外的Ca^2+进入细胞,而是由于内毒素影响胞内钱库调节功能。虎杖甙可能保护钙库中细胞质钙的某种调节机制,从而避免胞质  相似文献   

8.
舒平 《友谊医刊》1998,21(3):93-94
细菌性脓毒症的预防和脓毒症是否发展到感染性休克有赖于功能正常的中性粒细胞系统。中性粒细胞在感染灶限制细菌繁殖和阻止细菌扩散到血流和其它组织而防止脓毒症的发生。细菌性脓毒症的严重度从轻微的、短暂的尿脓毒症发作到危及生命的感染性休克有一广泛的临床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甙(Polydatin,PD)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方法评价PD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运用玫瑰花结粘附试验观察PD对血小板一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的影响。结果:PD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PD抑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51.9μmol/L。结论:PD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阻抑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虎杖甙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心肌细胞微丝蛋白的形态学影响以及中药虎杖甙(PD)的防治效果。方法体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Hanks 作用于心肌细胞30 min)、PD组(0.2 mmol/L作用于心肌细胞10 min)、LPS组(100 ng/ml刺激30 min)和LPS PD组(100 ng/ml LPS 30 min, 0.2 mmol/L PD治疗10 min)。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皮质部分有较多纤维状肌动蛋白分布,细胞内纤维状肌动蛋白呈网状布满于整个细胞;LPS组细胞皮质部分染色较弱甚至消失,心肌细胞应力纤维(stress fiber)形成;PD(0.2 mmol/L)处理10 min后,心肌细胞应力纤维消失,形态趋于正常组细胞;而PD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结论LPS可能直接导致心肌细胞应力纤维的形成,PD对LPS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对心肌细胞微丝蛋白的形态学影响以及中药虎杖甙(PD)的防治效果。方法 体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Hanks作用于心肌细胞30min)、PD组(0.2mmol/L作用于心肌细胞10min)、LPS组(100ng/ml刺激30min)和LPS PD组(100ng/ml LPS30min,0.2mmol/L PD治疗10min)。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结果 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皮质部分有较多纤维状肌动蛋白分布,细胞内纤维状肌动蛋白呈网状布满于整个细胞;LPS组细胞皮质部分染色较弱甚至消失,心肌细胞应力纤维(stress fiber)形成;PD(0.2mmol/L)处理10min后,心肌细胞应力纤维消失,形态趋于正常组细胞;而PD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结论 LPS可能直接导致心肌细胞应力纤维的形成,PD对LPS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虎杖苷单体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虎杖苷(PD)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小鼠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VB3感染组、CVB3感染加PD治疗组和PD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的第3、7、10、14、21、30天处死动物,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PFU法测定心肌组织内感染性病毒颗粒,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D34表达,显微镜下计数心肌组织MV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MVD计数增加(P〈0.05);与感染组比较,PD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病毒滴度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MVD计数显著增高,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PD可以明显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病理损害,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抗CVB3病毒和使心肌MVD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L—EGCG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L-epigallocatechins gallic acid ester (L-EGCG) o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GMCs) proliferation, and to make clear the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L-EGCG on GMCs proliferation at 24 h, 48 h and 72 h respectively, and screened the best dosage and time point. GMC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control, L-EGCG group, LPS group, dexamethasone group, and L-EGCG plus dexamethasone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s, the cultured GMCs and its suspension were collected, the positive rate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was taken count of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the rate of effective apoptosis of GMCs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 (TUNEL) assay, and -OH, malonydialdehyde (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by biochemical assay. RESULTS: L-EGCG of 200 mg/L had the most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GMCs at 48 h. The levels of -OH, and MDA in the L-EGC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LPS group (P < 0.01), while the level of SOD in the L-EGC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PS group (P < 0.01); the PCNA positive rate of GMCs in the L-EGC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LPS group (P < 0.01), and the effective apoptosis of GMCs in the L-EGC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PS group (P < 0.01). The PCNA positive rate of GMC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OH and MDA,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SOD. CONCLUSION: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L-EGCG on the 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GMCs might be that L-EGCG could weaken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OH on the SOD activity, de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MDA, and increase the apoptosis of GMCs.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染料Indo-1标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游离钙,在粘附式细胞仪检测下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的动态变化,在大肠杆菌O55:B5内毒素刺激下细胞内游离钙迅速升高,于第400s达峰值.经虎杖甙处理的巨噬细胞加入内毒素后,胞质游离钙无明显增高.因细胞浴于无钙环境,故胞内游离钙升高不是由于细胞外的Ca2+进入细胞,而是由于内毒素影响胞内钙库调节功能.虎杖甙可能保护胞内钙库中胞质钙的某种调节机制,从而避免胞质游离钙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凉膈散药物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变化的影响.探讨凉膈散解毒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调控机制。方法制备凉膈散药物血清;提取并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凉膈散药物血清及LPS共同刺激已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NF-κB亚基p65,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测定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的p65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巨噬细胞经LPS刺激1h后,其核内的荧光强度(代表p65的表达量)显增强。与LPS刺激组相比:抑制剂TLCK组、凉膈散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的荧光强度值均较低.有显性差异,以TLCK及凉膈散大剂量组强度值最低,中、小剂量组次之;空白血清不同剂量组则均无显差异。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之间有显差异,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空白血清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性差异。结论不同剂量凉膈散药物血清均能抑制LPS所致的细胞核内p65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凉膈散解毒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虎杖苷(PD)对卵清蛋白(OVA)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虎杖苷(PD)对ApoE-/-小鼠肝脏miR-214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ApoE-/-小鼠,建立小鼠 AS模型。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即模型组(Model)、辛伐他汀组(Simvastatin)、PD低剂量组(PDL)、PD高剂量组 (PDH),另设10只同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2周后取血,检测小鼠血糖、血脂、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 氨酶(ALT)、肝脏T-SOD及MDA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4水平。结果模型组小 鼠血糖和血清中TC、TG、LDL-C、ALT和AST,以及肝脏中MD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血清中HDL-C和肝脏中 T-SOD、miR-214则显著降低(P<0.01),肝切片可见细胞内充满大小不一脂滴,大部分肝细胞呈现脂肪变性;与模型组相比,PD 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空腹血糖、血清TC、TG、LDL-C、AST、ALT以及肝脏中的MDA(P<0.05),并且能够显著升高血清 HDL-C和肝脏miR-214及T-SOD(P<0.05);PD高、低剂量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所减轻。结论PD能降低 AS小鼠血糖、血脂,并保护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主要与PD升高肝脏miR-214水平,调节T-SOD与MDA等氧化应激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9.
白藜芦醇苷对阿霉素致心肌损伤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娟  李海英  王佐妤  佟长青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8):629-630,634,F000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损伤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ADR模型组(ADR组)、PD对照组(PD组)及PD治疗组(PD加ADR组)。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的超微结构。【结果】ADR组大鼠心肌细胞内出现肌原纤维片状坏死、断裂、溶解,肌节排列紊乱,核周隙明显扩张,核两端线粒体和糖原数量减少,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甚至空泡变。PD加ADR组大鼠心肌细胞结构基本完好,肌节排列基本正常,线粒体轻度病变,部分嵴融合。【结论】白藜芦醇苷可明显减轻阿霉素对心肌细胞的毒性,对损伤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