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熊敏  姜泗长  顾瑞 《广东医学》1999,20(10):743-744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庆大霉素所致活体豚鼠耳蜗损害的拮抗作用。方法 豚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连续10d,造成内耳损伤。实验组同时腹腔注射bFGF,对照组则注射生理鼻水。检测两组豚鼠的听功能,耳蜗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所见对照组耳蜗损伤明显重于实验组,对照组ARB听阈较实验组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微量渗透泵(Mini-Osmotic pump,MOP)给正常动物耳蜗和庆大霉素(GM)致聋豚鼠耳蜗长期恒速灌注人工外淋巴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观察其对呼力和内耳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用Alzet model-2004型MOP向三组各10只的正常豚鼠A组和GM致聋豚鼠B组,耳呐底回彭阶灌注人工外淋巴液,同法给GM致聋豚鼠耳蜗灌注EGF设  相似文献   

3.
豚鼠耳蜗微渗透压泵慢性灌注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应用改进的微渗透压泵进行豚鼠耳蜗慢性灌注的方法。方法:将微渗透压泵埋置于8只豚鼠背部,经固定于耳蜗底回鼓阶内的改良微导管将人工外淋巴液缓漫注入内耳,观察豚鼠耳蜗对微渗透压泵慢性灌注人工外淋巴液的反应。结果:动物术后14d脑干诱发电反应阈值(ABR)无明显的变化,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及毛细胞未见损伤。结论:改进后的微渗透压泵耳蜗灌流技术完善了内耳慢性给药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肾毒性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GM)中的GM1组、GM2组、GM3组各8只。GM组按160mg/kg.d^-1肌注GM8d,对照组注身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第9天宰杀对照组和GM1组的各8只动物,分别取血做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检查,以取肾皮质做光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微泡介导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基因进行受损面神经(大鼠模型)修复,研究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制作面神经损伤模型,并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bFGF+超声+微泡组;B组:bFGF+微泡组;C组:bFGF+超声组;D组:单纯手术组(PBS).于bFGF基因转染后第1、10、20、28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检测损伤面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动作电位波幅.提取损伤处面神经组织后采用RT-PCR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FGF蛋白表达.结果 转染后第20天,A组大鼠术侧有少量胡须可观察到细微摆动;转染后第28天,A组大鼠一般状况较B、C、D3组恢复得更好.A组面神经损伤后修复的神经电生理表现优于B、C、D3组;A组bFGF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B、C、D3纽(P<0.05).结论 超声微泡介导bFGF有助于面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Yin J  Zhai S  Guo W  Hu Y  Shi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192-1194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 (天然碱性脂SA)携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绿色荧光蛋白 (bFGF/GFP)基因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 ,以及对庆大霉素所致耳蜗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36只豚鼠分为 3组 ,预防组右耳圆窗注入SA bFGF/GFP复合物后次日肌肉注射庆大霉素 15 0mg·kg-1·d-18天 ,治疗组先用庆大霉素 8d后次日右耳给药 ,对照组单用庆大霉素 8d。分别于实验前后及处死前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测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耳蜗GFP的表达 ;用耳蜗琥珀酸脱氢酶染色铺片 ,扫描电镜观察毛细胞的缺失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见双侧耳蜗均有GFP表达。预防和治疗组处死前的双耳ABR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P <0 0 5 ) ,耳蜗内外毛细胞缺失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P <0 0 5 )。结论 SA脂质体介导的bFGF/GFP基因单耳给药双侧耳蜗均有高效表达 ,并对庆大霉素所致的耳蜗损害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庆大霉素(GM)肾毒性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两组均按每只160mg/kg.d^-1肌注GM9d;实验组于实验第10天按2000U/kg.d^-1肌注bFGF9d,而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让其自然恢复。所有动物均经心脏灌注固定后取肾皮质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皮肤或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添加浓度为10^-1-10^2μg/L的bFGF,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10^-1-10^2μg/L的bFGF对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且以50μg/L浓度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急性心肌梗死(MI)血管生成和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24只犬建立急性MI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MI区注射生理盐水15ml)和实验组(MI区注射50mg bFGF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15ml)。每组观察4个不同的时间点(术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第17天)。各组分别在处死前应用敏感编码技术行磁共振电影成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bFGF和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结果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自第10天明显增加;除第1天外各个时间点的微血管数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心肌缺血区对照组bFGF和VEGF的表达增多。结论局部心肌内注射bFGF有促进MI区域毛细血管形成及提高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昱  朱宇熹  孔祥英 《重庆医学》2004,33(3):462-463
50余年前,Trowell和Hoffman等首次发现粗制的脑匀浆中有某种物质能促进原代神经细胞分裂增殖,后来有人将其称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s).1974年,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中重要的一种--碱性成纤维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由Gospodarowicz首先报道运用理化方法从牛的大脑和垂体中分离纯化出来.80年代,bFGF的氨基酸序列研究澄清,不久后重组bFGF出现,更有力地推动了bFGF的研究和试验应用.目前多项研究已经对bFGF的合成过程、分布、生物学活性、相关蛋白等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1].bFGF广泛应用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细胞移植、多种疾病的治疗等各个方面.由于bFGF在脑内的含量很高,而脑内含有丰富的类肝素硫酸蛋白多糖(HSPG,为bFGF的受体的一种),提示bFGF对神经系统有着特殊的作用.系列研究发现,bFGF能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突起增生,提示其在神经再生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和耳蜗顶部区域局部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方法:光化学法在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1/2段或耳蜗区域分别诱导局部微循环障碍;常规火棉胶切片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Madsen2250诱发电位系统记录各频率CAPN1。结果:当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时,听力损全国各地以高频最明显,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频听力损失。当耳蜗顶部区域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时,听力损害以低频为主,同时也伴有不同程度的高频听力损失。结论:耳蜗不同部位的局部微循环障碍可以导致不同频率范围为主的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腺伴随病毒(AAV)携带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庆大霉素(GM)致聋豚鼠的局部基因治疗及其对耳蜗功能及形态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18只杂色健康豚鼠,用GM按80 mg/kg·d连续肌肉注射4 d后随机分为3组:AAV-NT-3治疗组(A组)7只,AAV对照组(B组)7只,GM对照组(C组)4只.A、B组动物在埋植微量渗透泵后继续肌肉注射GM 10 d,C组动物继续注射GM 10 d.AAV-NT-3及空白AAV载体滴度均为1.1×1010pfu/ml.对A、B两组注射GM前及术后10 d、C组注射GM后14 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定.而后将动物麻醉处死取听泡,行基底膜铺片和毛细胞计数,计算外毛细胞损失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听功能(ABR及DPOAE)及耳蜗毛细胞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腺伴随病毒介导NT-3转基因治疗可用于保护受氨基甙类药物损害的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在行局部耳蜗转基因治疗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LPS)诱导的中耳炎所致豚鼠耳蜗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耳廓反射灵敏的豚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5只),内毒素组(15只):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 LPS(1g/L);地塞米松治疗组(15只):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 LPS后,再灌注地塞米松50μl(1g/L).所有动物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并测定耳蜗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耳蜗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观察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内毒素组ABR Ⅰ波潜伏期、Ⅱ波潜伏期及阈值较其余2组有增大趋势,且其Ⅲ波潜伏期较其余2组延长(P<0.05);内毒素组耳蜗组织中SOD活力较其余2组降低(P<0.05),NO含量较其余2组升高(P<0.05);内毒素组耳蜗底转内、外毛细胞纤毛出现明显的倒伏、脱落、排列紊乱,外毛细胞纤毛损伤从内排到外排逐渐加重,并可见内、外毛细胞纤毛缺失.地塞米松治疗组耳蜗损伤及生化检查结果均较内毒素组轻.结论: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中耳炎所致耳蜗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镁对豚鼠噪声性听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8只豚鼠随机分为稳态噪声组和脉冲噪声组各14只(28耳)。两组再随机各分为镁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小组各7只(14耳)。镁实验组的豚鼠自暴露噪声前20天起予25%硫酸镁按每天500mg/kg分2次肌注,直至暴露噪声结束后6天。所有豚鼠每天定时暴露于噪声4小时,连续暴露6天,观察噪声暴露前后所有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结果:(1)噪声暴露后在稳态噪声组与脉冲噪声组中,镁实验组与对照组耳均出现脑干诱发电位Ⅲ波潜伏期的延长、反应阈的上升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的降低,与暴露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镁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镁条件下,脉冲噪声对脑干诱发电位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较稳态噪声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脱离噪声暴露6天后,稳态噪声组与脉冲噪声组中,镁实验组耳的脑干诱发电位Ⅲ波潜伏期和反应阈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均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没有恢复正常,较暴露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镁条件下,稳态噪声组和脉冲噪声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镁可减轻豚鼠对噪声的敏感性,使其在接触噪声后听觉受损较轻且恢复较快。增加镁的摄入对噪声性听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肌内注射在豚鼠内耳的分布.方法:25只豚鼠分5组,每组5只.正常组:肌内注射125I-bFGF 原液0.1 ml;生理盐水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125INa组:肌内注射125INa 0.1 ml;急性缺氧组:豚鼠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分数8%氧气和92%氮气的混合气体,2 h后出仓,检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抽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x(O2),同时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 ml,立即返仓;药物性聋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连续用药7 h,ABR测试后,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ml.各动物分别于注射125I-bFGF、生理盐水、125INa 1 h后心内抽血、取肝脏、甲状腺、脑组织、耳蜗、外淋巴组织,测量各组织γ放射计数,并观察耳蜗放射性自显影.结果:缺氧组缺氧后ABR阈值升高(P<0.000 1,pO2、x(O2均降低(P<0.01.肌内注射125I-bFGF 后,正常组、急性缺氧组、药物性聋组动物的血液和肝脏组织中γ放射性计数高于本底,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可见显影颗粒;而脑组织、耳蜗及外淋巴γ放射性计数与本底比较无差异,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未见显影颗粒.结论:生理情况下,bFGF肌内注射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病理情况下,如急性缺氧、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时bFGF肌内注射也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到达内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正常豚鼠及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在清醒和麻醉两种状态下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比较两种状态下ABR波形、反应阈及潜伏期等的差别。方法杂色豚鼠40只(正常组和庆大霉素致耳聋组各20只)分别在麻醉前后记录ABR各数据,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豚鼠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ABR波形,反应阈,Ⅰ、Ⅲ波峰潜伏期,Ⅰ-Ⅲ波峰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ABR各参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豚鼠(正常或耳聋)在清醒或麻醉状态下测试ABR无显著差异,因此为保证实验成功和减少误差可采用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细胞生长肽(Cerebrai cell growth peptide,CCGP)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引起的耳中毒豚鼠耳蜗毛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物听阈的变化和耳蜗毛细胞溶酶体的变化。结果:CCGP能降低GM引起的BAEP反应阈的上升幅度,能保护耳蜗毛细胞溶酶体的完整性,减轻了毛细胞的损伤。结论:CCGP能降低GM的耳毒性。保护耳蜗毛细胞溶酶体的完整性,降低溶酶体水解酶逸出引起的毛细胞自溶性损伤,可能是CCGP防治GM耳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α-硫辛酸对豚鼠缺血-再灌注耳蜗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机制,观察α- 硫辛酸(LA)对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方 法:豚鼠随机分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24h、10d组,LA组(缺血前腹腔注射LA100mg/(kg· d),连用7d),生理盐水组(同LA组,但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缺血再灌注术前及处死动物前行ABR测试。ABR 测试后活杀动物取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耳蜗组织过氧化氢酶 (CAT)、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缺血组及再灌注各组ABR各波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阈 值升高;外毛细胞出现变形、崩解破坏、排列紊乱、缺失、核溶解等改变,基底周较其余各周明显;CAT活性降低, MDA含量升高;再灌注24h组损伤最重。LA组动物各观察指标与缺血再灌注10d组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氧 自由基引发的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参与了缺血 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LA可有效保护缺血 再灌豚鼠耳蜗组织。  相似文献   

19.
豚鼠耳蜗SP和SP受体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P物质(SP)和SP受体在豚鼠耳蜗的分布。方法:采用兔抗SP血清,兔抗SP受体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氧化酶-DAB-镍(GDN)染色技术,结果:在Corti器各圈均可见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以顶回及底回分布密集,阳性纤维从骨螺旋板向内外毛细胞区呈放射状分布,纤维呈串珠状,含明显的膨体,阳性的终末位于内,外毛细胞的底部,耳蜗各回均可见SP受体样阳性反应,其分布状态与SP阳性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雌性豚鼠子代内耳听觉生理功能及组织结构病理变化,探讨内耳自身免疫因素与子代内耳听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CIEAgs)免疫,造成雌性豚鼠ASNHL,妊娠后持续抗原强化免疫,对其所产子鼠进行相关指标测试和观察,包括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幅值和耳蜗微音器电位伪阈,血清抗CIEAgs抗体水平以及内耳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ASNHL雌鼠的子代36只中有18只(22耳)出现听力损伤,血清抗CIEAgs抗体增高,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数目减少,蜗螺旋管内炎性细胞浸润。结论:ASNHL所产子鼠可出现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和内耳病理损伤,其发生可能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