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以下简称α1-受体)变化在射频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意义,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射频治疗前后犬前列腺α1-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前列腺组织中α1-受体浓度为0.498±0.05fmol/mg,明显低于治疗前的0.766±0.04fmol/mg(P<0.05)。并对α1-受体的变化在射频治疗BPH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射频治疗可以破坏前列腺组织中α1-受体,从而解除因前列腺平滑肌收缩而引起的动力性梗阻,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微波针组织间加絷肖融前列腺组织及其安全性,应用针状生波天线在犬前列腺和人离体前列腺组织间进行加热实验,结果测得微波针针体部温度为95-105℃,前列腺组织间温度衰退为-8.4℃/mm。实验中,犬前列腺被膜和直肠处温度无明显增高。应用微波针加热治疗后,针周围0.5-1.0cm,处组织发生热凝坏死,并逐步吸收形成空腔。  相似文献   

3.
氟嗪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附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口服氟嗪酸治疗60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另外10例服药后药物在血浆、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经每日口服600mg氟嗪酸治疗1月后,其有效率达96.7%,尤以尿路刺激征的改善最明显。连续服药的第1次和第3、5、8天早晨服药后3小时平均血浆氟嗪酸浓度分别为0.57、1.53、1.37和1.12mg/L,而相应时间前列腺液的平均氟嗪酸浓度为12.60、7.86、24.85和15.00mg/L;连续服药3天后12~14小时前列腺组织氟嗪酸浓度为18.5±0.92mg/g,提示氟嗪酸在前列腺组织,前列腺液中分布浓度较高,适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4.
射频热疗对鼠前列腺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英]/K.Kawamura…//EurUrol.-1994,25.-330~333前列腺的自主神经部分地调整膀胱流出道阻力。与前列腺组织中平滑肌细胞相联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密度稠疏是体现前列腺部尿道阻力大小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部分电切术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为了提高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治疗效果,对72例高危BPH病人采用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治疗,平均随访3.5年。结果显示:电切前列腺组织平均14.4g,占预测前列腺重量的21.9%;术后IPSS由26.5±3.7降至10.2±2.7,最大尿流率由5.9±2.5ml/s提高至14.8±2.3ml/s,而术后再手术率与其他并发症并未增加。切除前列腺组织10~15g与15~25g两组的术后IPSS、尿流率无明显差异。认为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适用于高龄高危BPH病人,手术不必刻意追求前列腺切除的重量及彻底性,其效果关键在于切除的部位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分子杂交技术研究b-FGF和TGF-β1在人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雄激素水平改变对b-FGF及TGF-β1表达的影响。20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术前口服甲地孕酮(120mg/d)及己烯雌酚(2mg/d)一周。结果:患者的外周血睾酮浓度从服药前的406.1±231.4μg/L降至服药后18.0±9.1μg/L(均值±标准差),均达到药物去势水平;未服药组前列腺组织b-FGFmRNA表达水平是服药组的2.09倍(P<0.01);服药组前列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是未服药组的1.49倍(P<0.01)。提示雄激素水平变化可影响b-FGF及TGF-β1的表达,b-FGF及TGF-β1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人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活检阴性后游离PSA可预测前列腺癌【英】MorganT.O…//Urology.-1996;48(6A).-76~78作者对PSA持续增高、直肠指检正常以及前列腺活检阴性的患者进行前瞻性估侧游离PSA是否能提高PSA的特异性,以及为避免重复前列腺穿刺...  相似文献   

8.
β-谷固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英]1/R R Brges…//Lancet.-1995,345(8964)-1529-1532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自然病史是腺体内上皮结构和纤维肌组织缓慢增生,最终导致尿道阻塞症状。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是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行标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2例因BPH而行标准TURP的病人术前及术后3-4个月的PSA进行测定。结果;PSA值由术前的4.3μgL降为1.8μg/L,平均减少58%,前列腺体上术前的46.5ml减少为24.4ml,平均减少48%,相当于每切除1g前列腺组织,PSA下降0.11μ/L;术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Ⅲ-Ⅳ度增生前列腺切除的成功率,对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的1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电切时间为40-165min,平均为101min;切除组织重量为10.1-80.5g,平均为34.7g,电切组织重量与电切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疾病中5还原酶的表达和调节[英]/RichardISilver…// JUrol.-1994,152.-433~437已有报道5-还原酶分Ⅰ型和Ⅱ型,在人类泌尿生殖组织中分布以Ⅱ型居多,在此酶的作用下睾酮(T)被转换成双氢睾酮(DHT)。前列腺...  相似文献   

12.
经尿道气化加电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EVP)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治疗重度BPH患者90例。结果:手术时间45-124min,平均95min,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39g。1例发生电切综合征。术后24-96h拔除导尿管,排尿均通畅。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2年,IPSS由术前平均30.8分下降至术后7.2分(P<0.001),最大悄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5.1ml/s或升至术后平均16.7mol/s(P<0.001),剩余尿由术前平均420ml降至术后平均10ml。术后继发性出血3例(3.3%),尿道狭窄(2.2%),暂时性尿失禁3例(2.25),永久性尿失禁2例(2.2%)。结论:TUEVP加TURP联合治疗BPH兼有两者优点,是治疗重度BP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定量检测了10例正常人前列腺、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中80ku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发现正常前列腺组织中IL-6RmRNA呈低水平表达,而43PH组织中表达增强,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表明BPH发生与IL-6及其受体有关。此外,还发现55.0%(11/20)BPH组织中IL-6RmRNA含量高于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提示IL-6所介导的融合毒素可能成为治疗BPH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摘     
文摘001高能超声聚焦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早期研究【英】/L.D.Sulivan…∥BriJUrol-1997,79-172~176为了评估高能超声聚焦(HIFU)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者对25例BPH患者进行了HIFU治疗...  相似文献   

15.
血清T-PSA、F/T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与T-PSA比值(F/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80例BPH、26例慢性前列腺炎、30例PCa患者的T-PSA、F-PSA,并计算出相应的F/T值。结果:三组患者之间的T-PSA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BPH患者的F/T与PCa患者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当T-PSA在4.0-10μg/L时,三组患者的T-PS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BPH患者的F/T与PCa患者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10μg/L<T-PSA<30μg/L时,前列腺炎与PCa患者之间的F/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F/T可以提高T-PSA对PCa、慢性前列腺炎、BPH的鉴别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1993年9月-1996年5月对53例前列腺一症患者采用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手术。术前留置民管后作CT检查,按CTI有列腺体积计算重并发分长,了解尿道走向,手术特点为锐性分离前列腺与尿道、膀胱颈之间的组织及前列包膜,切除增生的腺体组织,保留完整尿道与膀胱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随1-32个月,疗效满意。对手术操作要点及适应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132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口服氟他胺(250mg,3次/日)综合治疗。结果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后患者排尿困难、血尿症状明显改善,血PSA由(70.8±50.6)ng/mL下降至(38.9±28.1)ng/mL;48例术前发现有骨转移者,术后3个月35例行ECT扫描,均提示骨转移灶减少、缩小,浓集影部分变淡,46例骨关节疼痛减轻;12例患者术后1—2年出现PSA升高,全身骨转移灶加重,病情加重死亡。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口服氟他胺的综合方案,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冯陶  窦长琪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11):685-687
作者建立了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BA-ELISA)测定法并用于临床。测定结果表明,合并前列腺急或慢性炎症患者的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以10ng/ml为界值诊断前列腺癌,其敏感性为62.96%,特异性为91.81%。我们用自建的BA-ELISA法和进口试剂盒Tandem-E法平行测定了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的血清PSA水平,结果表明BA-ELISA法用于临床比Tandem-E法更灵敏、更经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人前列腺肿瘤细胞系PC-98106,为前列腺肿瘤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由前列腺肿瘤手术标本中取组织块,分别包埋在3只裸鼠右后肢皮下,瘤块增殖后再次包埋于另1只裸鼠皮下,取移植瘤进行体外培养。结果:3个移植瘤均增殖,裸鼠体内传代后增殖速率加快。体外培养建立的前列腺肿瘤细胞系PC-98106其形态结构、分化程度与原发瘤保持一致,染色体形态人类核型,众数维持在64-73之间,占80%,细胞周期分析G1期53.2%,G2期17.0%,S期29.8%,G2/G1=1.876,为亚三倍体细胞,细胞群体培增时间为16.7h,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表达阴性。结论:PC-98106与原发癌保护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体外连续传代1年以上,传代120代,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已成为一个稳定细胞系。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mRNA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1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RT-PCR的方法可自所有标本中检出IGF-ImRNA的表达,并用电泳和Southern杂交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原位杂交表明13/15的BPH和9/12的正常前列腺标本中有IGF-ImRNA表达,IGF-I在上皮的表达强于间质,尤以基底细胞表达最明显。IGF-ImRNA在BPH组织中的量多于正常前列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