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构建人 IL-12(hIL-12)p40 和 p35 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载体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方法 根据 hIL-12 p40 和 p35 亚基全长 cDNA 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引物行 PCR 扩增,将扩增所得 p40 和 p35 片段采用 overlap PCR 法拼接,获得的 rhIL-12 融合基因与 pGEM-T Easy 质粒连接,将鉴定正确的 pGEM-T/rhIL-12 重组质粒克隆至 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 pcDNA3.1(+)/rhIL-12 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 pcDNA3.1(+)/rhIL-12 经脂质体介导转染 hMSC,同时以转染 pcDNA3.1(+)空质粒作为对照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在转染后第 4 天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rhIL-12 融合基因的表达;另分别在转染后第 2、4、6、8、10、12、14 天,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rhIL-12 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PCR 扩增结果显示特异性扩增出 p40(1000 bp)、p35(600 bp)、rhIL-12(1600 bp)片段,均与预期 DNA 表达片段大小一致。pcDNA3.1(+)/rhIL-12 测序显示克隆的 rhIL-12 基因序列与报告序列完全相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 pcDNA3.1(+)/rhIL-12 的 hMSC 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 hMSC 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蛋白质印迹和 ELISA 检测显示,转染 pcDNA3.1(+)/rhIL-12 的 hMSC 培养上清液中可见 rhIL-12 融合蛋白的持续表达;而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 rhIL-12 融合蛋白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了 hIL-12 p40 和 p35 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载体 pcDNA3.1(+)/rhIL-12,为利用 hIL-12 进行非病毒载体抗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内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 基因(Gpx-7)对 5-氟尿嘧啶(5-Fu)引发小鼠骨髓抑制的防护作用。方法 以尾静脉注射5-Fu(250 mg/kg)的方法建立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模型。5-Fu 注射后第 1 天,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 pcDNA3.1- Gpx7 重组质粒 50 μg 注入小鼠胫前肌(实验组),以 pcDNA3.1 空质粒载体 50 μg 电穿孔转染作为对照组,每组各 30 只小鼠。 5-Fu 注射前和注射后 3、7、11、14 d,2 组各断颈处死 6 只小鼠,计数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然后分别取 5-Fu 注射后 7、14 d 断颈处死小鼠各 3 只进行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试验;并分别取 5-Fu 注射前和注射后 3、7、11、14 d 断颈处死的小鼠各 1 只制备完整大腿骨石蜡组织切片,观察骨髓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注射 5-Fu 后 11 和 14 d,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别为(3917 ± 733)和(6857 ± 1878)/μl,均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分别为(2683 ± 920)和(4017 ± 1011)/μl,均 P < 0.05)];注射 5-Fu 后 11 d,实验组外周血小板数为(150.8 ± 64.3)万/μl,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63.0 ± 60.3)万/μl,P < 0.05)];注射 5-Fu 后不同时间 2 组间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 5-Fu 后 7、14 d,2 组之间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注射 5-Fu 后 11 d 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注射 5-Fu 后 14 d 小鼠类似;注射 5-Fu 后 14 d 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接近注射前。 结论 体内表达 Gpx-7 基因可以促进被化疗药物 5-Fu 抑制的小鼠骨髓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否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mRNA的表达。方法 根据培养液中所含VLDL浓度的不同,将HK-2细胞分为:①仅使用DMEM/F-12组(对照组);②DMEM/F-12+ 50 μg/ml VLDL组(V1组);③DMEM/F-12+100 μg/ml VLDL组(V2组);④DMEM/F-12+200 μg/ml VLDL组(V3组);⑤DMEM/F-12+400 μg/ml VLDL组(V4组)。每组均培养 6瓶细胞。上述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U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法)。结果 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UAT mRNA的表达,但V1~V4组hUA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VLDL最低浓度(50 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64%,VLDL最高浓度(400 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组的24%。结论 VLDL下调hUAT mRNA表达,VLDL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极低密度脂蛋白对HK-2细胞hUAT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否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mRNA的表达。方法 根据培养液中所含VLDL浓度的不同,将HK-2细胞分为:①仅使用DMEM/F-12组(对照组);②DMEM/F-12+ 50 μg/ml VLDL组(V1组);③DMEM/F-12+100 μg/ml VLDL组(V2组);④DMEM/F-12+200 μg/ml VLDL组(V3组);⑤DMEM/F-12+400 μg/ml VLDL组(V4组)。每组均培养 6瓶细胞。上述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U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法)。结果 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UAT mRNA的表达,但V1~V4组hUA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VLDL最低浓度(50 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64%,VLDL最高浓度(400 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组的24%。结论 VLDL下调hUAT mRNA表达,VLDL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源性转入并上调表达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对TGF-β1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Smad2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表达Smad7的重组质粒(PCDNA3-Smad7)转染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TGF-β1培养液(0、1.25、2.5和10 μg/L),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不同时间(0、5、15、30、60和120 min)Smad2、Smad7表达的水平。 结果: 正常间皮细胞Smad2 mRNA和蛋白在TGF-β1刺激后5 min开始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在30 min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弱;Smad7 mRNA和蛋白也在TGF-β1刺激后5 min可见表达,但此后逐渐减弱,30 min达到最低,60 min又开始逐渐增强。Smad2 和Smad7 mRNA和蛋白,随TGF-β1浓度的增高而表达增强。转染后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可见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可持续高表达。转染后的腹膜间皮细胞在TGF-β1刺激下,Sma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低下,刺激0、5、15、30、60 和120 min后Smad2 mRNA表达分别低33%、56%、67%、71%、63%和57%(P<0.05)。Smad2蛋白表达分别低78%、89%、89%、88%和76%(P<0.05)。 结论: 上调表达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可显著抑制腹膜间皮细胞中受体调控信号蛋白Smad2的表达和活性,提示Smad7可能对TGF-β1起反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膜结合型 CD40 配体(CD40L)的 CHO 细胞系。 方法 将编码膜结合型 CD40L 的重组质粒 pcDNA3.1- fCD40L 用 BgI Ⅱ 和 XhoⅠ 酶进行双酶切鉴定。电穿孔法向 CHO 细胞转染该重组质粒,G418 筛选抗性克隆,有限稀释法获取单克隆阳性细胞后扩大培养,获得 2 个整合了 fCD40L 基因的 CHO 细胞(CHO-fCD40L)克隆。用 RT-PCR、流式细胞仪分别从 RNA 和蛋白质水平对 2 个CHO-fCD40L 克隆细胞中膜结合型 CD40L 的表达进行检测;ELISA 法检测 2 个 CHO-fCD40L 克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 CD40L(sCD40L)的含量。 结果 重组质粒 pcDNA3.1-fCD40L 经双酶切和电泳检测到符合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该重组质粒转染 CHO 细胞后经克隆化培养获得 2 个 CHO-fCD40L 克隆,分别命名为 C10、E11。RT-PCR 检测显示 C10、E11 细胞中有膜结合型 CD40L mRNA 的转录;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 C10、E11 细胞表达 CD40L 蛋白达 90% 以上;ELISA 法检测到显示 C10、E11 细胞培养液上清中有 sCD40L 蛋白表达。 结论 成功获得稳定表达膜结合型 CD40L 的 CHO 细胞系,为比较膜结合型 CD40L 与 sCD40L 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国产培养基替代昂贵进口培养基发酵培养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rhSOD)工程菌。 方法 利用国产 LB 培养基对自行构建的含重组质粒 pTK- rhSOD 的基因工程菌 E.coli DH5α 通过摇瓶进行发酵培养,以 SDS-PAGE 分析方法考察不同菌体接种量(1% ~ 5%)、菌体生长密度[波长 600 nm 处吸光度(A600)值]、诱导时间(1 ~ 8 h)、氨苄青霉素(Amp)浓度(终浓度150、200、250 μg/ml)及加入时机(分别于接种前和诱导前加入)、摇瓶装液量(10% ~ 40%)和诱导温度(42、43、44、45 ℃)对 rhSOD 表达的影响,优选最适培养条件,并与进口 LB 培养基进行比较。 结果 对于国产 LB 培养基,采用 3% ~ 5% 接种量,菌体密度生长至 A600 达 0.38 ~ 0.63,诱导前补加Amp由初始的 100 μg/ml 至 200 μg/ml,于 42 ~ 44 ℃ 诱导 3 ~ 5 h,rhSOD 表达量可达 30%;对于进口 LB 培养基,采用 2%接种量,菌体密度生长至 A600 达 0.55 ~ 0.93,诱导前补加Amp 由初始的 100 μg/ml 至 150 μg/ ml,于 42 ~ 43℃ 诱导 2 ~ 4 h,rhSOD 表达量可达 30%。两种培养基摇瓶装液量对 rhSOD 的表达均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 国产 LB 培养基经条件优化后可获得与进口培养基相同的目的蛋白表达量,可以替代昂贵的进口产品,为 rhSOD 进一步规模化生产降低发酵成本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材料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性。 方法 将 66 只日本大耳兔随机为 3 组,每组 22 只。其中 2 组分别于股骨髁间植入 PDLLA/HA 复合材料圆柱棒(PDLLA/HA 组)和 PDLLA 圆柱棒(PDLLA 组),1 组仅手术而不植入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 3、6 周植入部位摄 X 线片观察植入材料的变化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结合情况;术后 3、6、12、24 周每组各处死 5 只兔,进行植入部位大体解剖学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术后 X 线观察显示 PDLLA/HA 组植入材料显影良好,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而 PDLLA 组可以看到明显的孔道。大体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 PDLLA/HA 组术后早期局部炎症反应明显轻于 PDLLA 组,材料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膜外有少许新骨生成;6 周时膜外新骨增多;12 周时复合螺钉周围有少量新生骨小梁形成,边缘附有大量的成骨细胞;24 周时可见纤维组织长入材料,材料色、形、质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近。而 PDLLA 组材料降解明显,12 周后已不能维持棒体形状。 结论 PDLLA/HA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内成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 无菌取成年Wistar大鼠的腹股沟纯脂肪颗粒,采用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以油红O脂肪染色法进行原代培养细胞的鉴定。 结果 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细胞贴壁后初为类圆形,3 d 后渐成梭形;7~8 d 细胞增殖明显,形状由多角梭形变为椭圆形,并开始积聚脂肪颗粒;10 d 后细胞呈椭圆形、圆形,胞内积聚大量脂肪颗粒。培养 10 d 的细胞经油红 O 染色后于普通光镜下观察,见细胞内出现红染颗粒,可以鉴定细胞分化为前脂肪细胞。 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脂肪内分泌学研究提供了制备适用细胞模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针对HBV X基因区设计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siHBV X 对HepG2.2.15细胞HBV表达和复制的抑制效果及特异性。方法 针对HBV X区设计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 siHBV X。分别用培养液(空白对照)、脂质体Metafectene、pGenesil 空载体、pGenesil-siHK(阴性对照)、pGenesil-siAFP(特异性对照)、pGenesil-siHBV X处理或转染HepG2.2.15细胞各3次。于每次转染后24 h,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DNA复制水平。 结果 pGenesil-siHBV X转染能抑制HepG2.2.15细胞对HBV标志物的表达,且抑制作用随转染次数增加而增强。第3次转染后,pGenesil-siHBV X组细胞上清液中 HBsAg、 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分别为(6.26 ± 1.07)ng/ml 、(0.13 ± 0.05)Ncu/ml和(3.01 ± 0.40)×107拷贝/ml,与空白对照组的(22.50 ± 1.39)ng/ml、(1.12 ± 0.11)Ncu/ml和(12.33 ± 1.28)×107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0、12.21、9.71,P < 0.05);pGenesil-siHBV X 转染不影响细胞对AFP的表达(t = 0.18,P = 0.86)。结论 pGenesil-siHBV X可以有效和特异地抑制HepG 2.2. 15细胞HBV-DNA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膜结合型CD40配体(CD40L)的CHO细胞系。方法将编码膜结合型CD40L的重组质粒pcDNA3.1-fCD40L用Bg1 Ⅱ和Xho I酶进行双酶切鉴定。电穿孔法向CHO细胞转染该重组质粒,G418筛选抗性克隆,有限稀释法获取单克隆阳性细胞后扩大培养,获得2个整合了fCD40L基因的CHO细胞(CHO-fCD40L)克隆。用RT-PCR、流式细胞仪分别从RNA和蛋白质水平对2个CHO-fCD40L克隆细胞中膜结合型CD40L的表达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2个CHO-fCD40L克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CD40L(sCD40L)的含量。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fCD40L经双酶切和电泳检测到符合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该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后经克隆化培养获得2个CHO-fCD40L克隆,分别命名为C10、E11。RT-PCR检测显示C10、E11细胞中有膜结合型CD40L mRNA的转录;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10、E11细胞表达CD40L蛋白达90%以上;ELISA法检测到显示C10、E11细胞培养液上清中有sCD40L蛋白表达。结论成功获得稳定表达膜结合型CD40L的CHO细胞系,为比较膜结合型CD40L与sCD40L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以人泛素结合酶UbcH10基因为基础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UbcH10)及其siRNA表达载体pGPU6/GFP/Neo(siRNA-UbcH10),并在结肠癌细胞LOVO中表达与鉴定。方法:提取组织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UbcH10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UbcH10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siRNA设计软件选取UbcH10基因的siRNA片段合成构建表达载体pGPU6/GFP/Neo(siRNA-UbcH10)。然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分别转染LOVO细胞,用RT-PCR在RNA水平和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克隆UbcH10基因片段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质粒转染LO-VO细胞后,检测到pcDNA3.1(UbcH10)转染组UbcH10表达增强,而pGPU6/GFP/Neo(siRNA-UbcH10)转染组UbcH10表达减弱。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UbcH10)及其siRNA表达载体pGPU6/GFP/Neo(siRNA-UbcH10),并在真核细胞中能有效表达,为今后进一步研究UbcH10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构建肝细胞癌(HCC)新型靶向基因治疗体系,并以存活素(survivin)基因为靶点,探讨该体系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构建由巨细胞病毒(CMV)增强子和甲胎蛋白(AFP)启动子构成的融合启动子(AV)驱动的pcD-NA3.1(-)AV质粒,及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pcDNA3.1(-)AVGFP和含siRNA-survivin的pcDNA3.1(-)AV-siRNA-survivin质粒,以磷酸钙纳米为载体,导入HepG2、SMMC-7721和Hela细胞中,观察转染效率及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AV启动子可特异性驱动下游基因在HepG2细胞表达。此外,pcDNA3.1(-)AVsiRNA-survivin在HepG2细胞中可有效沉默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诱导68.8%的细胞死亡,而在Hela和SMMC-7721细胞中无显著作用。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转染了pcD-NA3.1(-)AVsiRNA-survivin的HepG2细胞的生长显著受抑(P<0.05)。结果表明,该新型靶向基因治疗体系可高选择性作用于肝癌细胞,可为临床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CGT52TGT MBL突变体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初步探索MBL基因CGT52TGT点突变引起调理吞噬缺损的机制。方法: 采用PCR技术, 从质粒pMBLm52中获取含CGT52TGT点突变的MBL基因, 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4 /HisMaxC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测序验证后, 电转染入CHO细胞。以800mg/LZeocin筛选转染后的CHO细胞30d; 随后的30d中, 维持Zeocin的浓度在200mg/L, 以获取稳定转染的细胞。以RT PCR分析其mRNA的表达情况。表达产物经Ni NTAagarose纯化后, 以非还原SDS PAGE和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以PCR扩增的MBLm52基因片段长约750bp, 将其插入表达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4 /HisMaxC MBLm52, 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后将其电转染入CHO细胞。从细胞培养上清中获得的纯化的表达产物, 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Mr)约60 000的分子, 寡聚化程度明显低于重组人野生型MBL和从人血浆中分离的MBL。结论: MBL基因CGT52TGT点突变可能并不影响其表达产物向胞外分泌的过程, 但突变后产生的Cys可能形成新的二硫键, 影响MBL结构单位和/或寡聚分子的形成, 推测该突变MBL蛋白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已证实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 bFGF)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构建表达bFGF的荧光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 基因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通过荧光观察和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pcDNA3.1)、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 H2O2)和bFGF转染+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bFGF-GFP+H2O2),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和Bax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该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bFGF mRNA显著增加,并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P < 0.01),而bFGF 转染+过氧化氢组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则比过氧化氢组显著降低(P < 0.01)。证实bFGF基因转染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ax蛋白表达和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人19号染色体长臂Nephrin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肾小球裂隙隔膜分子复合物构成与功能提供基础.方法 设计引物,扩增真核表达质粒pEGFP N3中的GFP基因片段,将其插入nephrin原核表达载体pcDNA3.1 nephrin V5-His,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并转染至COS-7细胞观察表达情况及生物学特性.结果 成功构建pcDNA3.1 nephrin-GFP重组质粒,并将Nephrin -GFP融合蛋白成功表达于COS-7细胞,进一步经交联实验证明Nephrin-GFP融合蛋白具有正确的细胞膜表达.结论 利用pEGFP N3和pcDNA3.1 nephrin V5-His可成功重组Nephrin-GFP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肾小球裂隙隔膜分子复合物构成及其功能提供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7.
hCGβ-C3d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hCGβ的免疫原性 ,构建含新型分子佐剂C3d的hCGβ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 hCGβ C3d3,使其转染稳定表达系统中国仓鼠卵细胞 (CHO )后 ,检测融合蛋白分泌情况。CHO细胞转染了pcDNA3 hCGβ C3d3质粒后 ,经 4 8h培养 ,1 0× 10 6个CHO细胞可分泌 6 6 0ng的重组融合hCGβ C3d3蛋白。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分析显示 ,表达产物既有hCGβ的组分也有C3d的成分。经SDS PAGE及免疫印迹试验发现CHO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含有三组蛋白成分 ,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 0 0 0 0、90 0 0 0和 6 5 0 0 0。利用新型分子佐剂C3d与hCGβ的连接 ,构建了pcDNA3 hCGβ C3d3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为提高hCGβDNA免疫避孕疫苗的免疫原性及抗生育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CD80-IgG1 Fc段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人CD80-IgG1 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 Fc/pcDNA3.1(+),并住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应用T—A克降技术和亚克降技术,构建人CD80膜外段-IgG1 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 Fc/pcDNA3.1(+),并将其转染人CHO细胞株并筛选,进行稳定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 Fc/pcDNA3.1(+),并建立CHO细胞稳定表达株。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到细胞培养上清中有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CD80膜外段-IgGI 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I Fc/pcDNA3.1(+),并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为下一步抗肿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