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例因头外伤引起嗅觉障碍者,于伤后1月、4个半月取嗅粘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发现,在嗅上皮中嗅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免疫反应活性消失。在嗅粘膜固有层中,一些结构破坏了的Bowman氏腺和神经束中存在神经胶质特异性的S—100蛋白免疫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人类嗅上皮神经原培养成功率,以期观察早期神经再生和分化的过程,研究神经发生异常及退行性病变,开发一种人离休嗅上皮培养的新技术,对33例研究对象(年龄21~74岁)鼻内活检,分别取自上甲背内侧和背后侧、中甲背前侧和腹后侧、中隔上内侧和上后侧6个部位共得97个标本,每一标本分为二份,一份作免疫组化或电镜,另一份作离体移植培养,取粘膜面向上及向下整块培养和切片培养四种方法。以含基础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的介质诱导五天产生神经分化。再过五天对培养物作免疫组化分析。通过免疫组化、电镜和细胞离体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嗅裂区鼻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嗅裂区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50岁,出血反复发作,病程长,多次鼻腔填塞;出血部位明确22例,不明确8例,蝶窦假性颈内动脉瘤2例;内镜下烧灼、钳夹及嗅裂区局部填塞成功止血21例,筛前动脉结扎6例,DSA治疗1例, 4例保守治疗自愈。结论:嗅裂区出血不易发现、治疗,用内镜及正确的检查方法发现出血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局部粘膜免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和淋巴细胞迁移模式的进一步了解,局部粘膜免疫系统,特别是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内所发现的免疫活性成分在人体免疫活性成分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所起的特殊免疫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着重就其组成、发生、发展和维持机制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粘膜的特异性防御功能主要依赖于粘膜免疫系统的分泌免疫,而Waldeyer淋巴环可能作为该系统的传入淋巴区,在上呼吸道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各种会分子在淋巴细胞选择性归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采用电刺激嗅区粘膜记录兔的嗅诱发电位,记录电极置于头部皮下和嗅球脑膜。使用日产SEN-3301型电刺激器,带有SENSORER-94平衡器的医用示波系统。平衡器能减少电干扰而不影响嗅诱发电位的波形和潜伏期。刺激强度为0.5~4mA,持续时间500Ps,频率为ZHZ。获得三个波峰的诱发电位。把这三个波峰分别命名为N25-P4。-N65。潜伏期分别为23.3士2.63m8,38·9土4·00ms,64·6士4.22ms。N。。有时出现双峰,N。。有时测不出。刺激电流量变试验显示刺激强度在0,5~ZmA之间,嗅诱发电位波幅与刺激强度成线性相关,在ZmA以上成非线…  相似文献   

8.
单细胞水平分析中耳粘膜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研究表明,中耳是免疫调节的潜在场所。中耳粘膜是粘膜免疫系统组成部分。本文作者从单细胞水平,通过对中耳粘膜淋巴细胞群分布,细胞因子mRNA测定,特异抗原刺激产生IgA细胞测定等来揭示中耳粘膜免疫特点及在粘膜免疫中的作用。选择无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体重50~80g的Wistar大鼠81只,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解剖显微镜下去除前额部邻近嗅球的小块骨质,用吸引器吸除一侧嗅球,术腔用明胶海绵充填。手术后1、2、3、4、5、7、8、10、24、28、49及84天分别处死,经心脏灌注Bouin氏液后,头部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兔抗鼠嗅觉标志蛋白(OMP)、兔抗人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研究嗅球损伤后,嗅粘膜退变与再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嗅裂息肉     
为探讨嗅裂息内的起源部位和功能性鼻内窥术后嗅觉恢复的情况,在鼻内窥镜下对31例嗅裂息肉起源部位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嗅 肉69.5%起源于后组筛窦,其中起源于后筛开口处者占39.0%,起源于后筛房内者占30.5%。此外起源于 鼻甲同侧乾占13.6,蝶筛者占10.2%,上鼻甲息肉样变占6.7%。  相似文献   

11.
嗅沟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嗅裂息肉     
为探讨嗅裂息肉的起源部位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嗅觉恢复的情况,在鼻内窥镜下对31例(59侧)嗅裂息肉起源部位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嗅裂息肉69.5%(41侧)起源于后组筛窦,其中起源于后筛开口处者占39.0%(23侧),起源于后筛房内者占30.5%(18侧)。此外起源于中鼻甲内侧者占13.6%(8侧),蝶筛者占10.2%(6侧),上鼻甲息肉样变占6.7%(4侧)。介绍了不同起源的嗅裂息肉的处理方法。另外对这些患者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的嗅觉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发现52.0%(26侧)3个月内嗅觉恢复满意,28.0%(14侧)术后嗅觉有好转。合并中鼻道息肉,或有全鼻窦炎的患者嗅觉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3.
嗅阈检查法     
嗅觉的定性和定量检查法对诊断很重要,但因方法尚欠完善而未推广。嗅觉由嗅、三叉和舌咽神经共同完成,基本检查法有2种,即自然吸入空气中混合的嗅物质(OS)和将不同浓度的OS装入特制瓶内令受检者吸入鼻腔。该作者用100ml容积的细颈小瓶、瓶口截面积0.64cm~2且有螺纹可保证密闭性,内分别盛缬草酊(TV)、醋酸(AC)和氨酒精(AS)三种OS,TV是测嗅  相似文献   

14.
15.
当前放射治疗已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线作用于嗅黏膜后可导致嗅黏膜充血、水肿、血管闭锁、局部组织纤维化、嗅感觉神经元凋亡与再生失衡及其周围环境改变等.上述结构的破坏必然影响正常的嗅功能,导致嗅感受阈、识别阈的升高,但嗅觉的损伤尚可获得有限的恢复,且其损伤的程度还可能与放射线的剂量有关.本文综述r放射线对嗅黏膜的损伤及嗅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放射治疗导致嗅觉障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能精确地识别各种气味,除与嗅黏膜气味受体(olfactory receptor)和环境中化学分子之间一对一的结合方式有关外,前者在嗅黏膜的分布特点及嗅感觉神经元向嗅球的精确投射方式也起了很大作用,能使外界刺激信号通过这条特异性通路准确地到达大脑,从而形成各种感觉。本文就嗅黏膜与嗅球的受体蛋白表达特点及两者间嗅觉图谱的建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嗅裂是位于中鼻甲前下部游离缘水平以上与鼻中隔之间的狭窄间隙,所处解剖位置隐匿。嗅裂区的早期病变观察较困难,易引起嗅裂疾病的误诊与漏诊。为进一步提高对嗅裂疾病的认识,加强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区原发病的重视。本文着重讨论以嗅裂区病变为主的疾病,按病变性质将其分为先天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三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嗅通路中的嗅上皮和嗅球终生维持活跃的神经更新,存在丰富的神经干细胞.本文对嗅上皮和嗅球神经发生特点,神经干细胞来源及培养,嗅上皮与嗅球神经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嗅通路中的嗅上皮和嗅球终生维持活跃的神经更新,存在丰富的神经干细胞。本对嗅上皮和嗅球神经发生特点,神经干细胞来源及培养,嗅上皮与嗅球神经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嗅性诱发电位 (olfactoryevokedpotentials,OEP)作为一项客观而灵敏的电生理指标 ,对于嗅觉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从嗅觉的解剖、生理 ,嗅性诱发电位的波形、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加以阐述。定义和研究历史嗅性诱发电位系由气味剂 (odrants)或电脉冲刺激嗅粘膜 ,应用计算机叠加技术 ,按国际标准 1 0 / 2 0法在头皮特定部位记录到的特异性脑电位。由气味剂刺激诱发者亦称嗅性相关电位 (olfactoryevent relatedpotentials,OERP)。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