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著 《河北医学》2006,12(3):263-264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AIS)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予生脉注射液静滴,B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中脑卒中量表(C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病例数。结果:治疗后A组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B组(P<0.001),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例数多于A组。结论:在AIS急性期适量提高血压有益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生脉注射液可缓解急性期后的血压下降。关于急性期提高血压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的血压、血糖水平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对339例脑卒中病例按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因素与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血糖升高组的病死率极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血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引起卒中的主要原因,降低血压在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能够获益,但急性卒中后,血压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压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做一综述,并对目前卒中后高血压的治疗推荐指南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致死性疾病之一,且干预后仍有50%~70%的患者伴有肢体麻木、智力障碍等后遗症,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我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明确提出,脑卒中属于急症,及时有效予以患者干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前国内外二级预防指南均主张加强患者动脉血压监测,以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因此血压变异性(BPV)在脑卒中患者疾病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广泛关注.本文整理了近几年国内相关研究进展资料,在此基础上对BPV作用原理以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脑卒中疾病预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92例,其中勺型组、非勺型组、超勺型组和反勺型组各48例。对比分析4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并统计各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勺型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患者,且勺型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勺型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非勺型组(79.17%)和超勺型组(60.42%)(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异常,其异常情况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介绍缺血性脑卒中中血压的调控,并重点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降压管理.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急性循环障碍而致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1],其中血压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对卒中病情的影响不一。本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与血压晨冲的关系进行分析,为预防卒中提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对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睡眠障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入院后36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在40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26例(65%)。合并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后36小时的血压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结论:合并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故积极改善患者的睡眠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平稳。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后血压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血压变化的规律.方法 对126例急性脑卒中和126例非脑卒中(对照组)患者发病后7d的血压进行了连续动态观察.结果 发病后首次血压升高,脑卒中组、对照组分别为84%和21%(P<0.01).在未采用降压治疗的情况下,脑卒中血压自然下降,第4d两组下降的幅度为4.00/2.00 kPa、0.93/0.67 kPa,然后趋于稳定.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血压的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的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群资料,分为高血压组(n=112)与正常对照组(n=83),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高血压组24 h SBPV、d SBPV及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增高,收缩压变异性越大,脑卒中风险越高,BPV是脑卒中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脑卒中的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诊血压与脑卒中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HO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213例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首次就诊未行治疗前的血压(首诊血压)。结果:脑出血首诊血压收缩压较脑血栓显著升高(P<0.01)。结论:首诊血压类型与脑卒中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赵晓伟  赵晓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60-2561
脑梗死急性期对血压和颅压的控制极为重要,若措施得当,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体会如下:脑梗死急性期对血压和颅压的控制极为重要,若措施得当,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罗叶婷 《医学综述》2014,20(19):3542-3543
缺血性脑卒中(IS)以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为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命,而且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血压过高或过低都是脑卒中发生的高危但可干预的因素。首次发病后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针对首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再卒中的风险,以期挽救生命及预防残疾。血压调控在IS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血压长期处于高或低水平均可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引起脑卒中的再发。该文就目前IS二级预防中高血压调控的策略及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血压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42例发生脑出血;54例发生脑梗塞:以同期65例Ⅰ期高血压对照,全部患者均作1—3天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并于第二天始每隔12小时记录1次,连续记录7天,至第14天再记录1次: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24小时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但脑出血组较脑梗塞组更明显,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上午平均舒张压和下午平均收缩压脑出血组高于脑梗塞组,差异显著(P<0.05)。血压下降率在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亦有明显差异(P<0.05):而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塞组、脑出血的危险性分别是非高血压患者的3—4倍:急性脑卒中后84%患者血压迅速升高,于12小时达到高峰,4天内逐渐下降至低水平。结论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急性脑卒中后血压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自然规律。高血压患者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6.
于汇民  郭伟 《循证医学》2010,10(6):337-341
1文献来源Webb AJS,Fischer U,Mehta Z,et al.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drug class on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stroke: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2010,375(9718):906-915.2证据水平1a。3背景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强力预测因子,收缩压〉115mmHg占到了卒中人群归因危险度的60%以上,在40~69岁的人群中,收缩压增高20mmHg会使患卒中的风险倍增。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中,  相似文献   

17.
王富济  董焱  张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71-1372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伴脑卒中患者的脉压分析,探讨脉压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53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分成脑出血组133例和脑梗死组120例,另选取11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出3组脉压、脉压为70mmHg(1mmHg=0.133kPa)异常率及脉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脉压在脑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脉压70mmHg的异常率在各组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脉压异常率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脉压最大分布区域均在70-79mmHg,分别占26.7%、25.9%,而对照组则在50-59mmHg,为29.6%。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宽与脑卒中危险性密切相关,脉压可做为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一个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 《中外医疗》2010,29(12):23-24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d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发病第1日、第7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天与第l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压常见,有自发下降的趋势。合理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静脉溶栓后短时血压变异性(BPV)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以及死亡的重要因素。静脉溶栓后“血压骤降”可能预示着血管再通。短时BPV主要通过影响缺血半暗带组织周边的持续性脑血流供应来影响脑卒中的预后。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静脉溶栓后收缩压维持在141~150 mm Hg可能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的最佳血压管理方案尚未确定,尤其是降压指征和幅度方面,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主要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BPV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