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渗透与树脂-牙本质粘接的耐久性密切相关。牙本质内、粘接剂中以及冲洗残留的水分和外界环境中的水分是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级渗漏区水的重要来源,而纳米级渗漏区的存在会降低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粘接性能和粘接的耐久性。降低牙本质小管内液体渗透性和增强粘接剂对混合层的渗透能力,可提高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粘接力和耐久性。本文就牙本质的液体渗透性、粘接树脂的渗透性以及改善渗透提高粘接力和粘接耐久性策略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侯妍妍  陈欢  冯杉杉  金毅夫  丁景瑜  朱松 《口腔医学》2021,41(12):1125-1128
成功的修复体必须具备功能性和耐久性 ,提高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耐水解和酶促降解对于提高粘接修复的耐久性至关重要。粘接界面再矿化有助于解决该问题。该文主要对仿生类似物诱导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再矿化的机制,常用产物及其表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朱轩言  朱松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0):883-885
口腔粘接剂在牙体组织修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用粘接剂逐渐在口腔临床应用普及,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粘接模式,粘接多种材料,简化了粘接过程,提高了粘接效率.但由于牙本质的高蛋白和高含水量,通用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仍然存在缺陷,许多研究正在寻找提高通用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的方法.本文旨在对如何提高通用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能谱仪分析粘接材料与牙本质层界面间的元素分布,比较不同粘接材料与牙本质层的结合方式.方法 选用8颗离体下颌第一磨牙进行常规牙体预备,预备后基牙外形保持相对一致的高度.常规制作镍铬合金金属全冠.使用不同类型(玻璃离子、聚羧酸锌、树脂类)的8种粘接材料,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粘接,试样保存于(23±1)℃,10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30d后用慢速锯将试样纵向切开,运用能谱分析仪观察粘接界面的形貌和元素分布,对粘接材料与牙本质的粘接界面进行线扫描和元素定量分析,观测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 玻璃离子类粘接材料的元素分布在牙本质和粘接材料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互扩散现象,其中GC Fuji I最显著.树脂粘接材料具有树脂突混合层,微观界面结合表现较为致密.结论 不同类型的粘接材料,粘接界面的致密性和连续性存在差异.其中,复合树脂粘接材料与牙体粘接界面最致密,玻璃离子粘接材料与牙体粘接界面的元素扩散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常使用静态载荷实验检测牙本质的粘接性能.然而,临床中的粘接界面性能是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复合多种影响因素,逐渐退化、失效的.循环载荷实验可大致分为老化实验、疲劳极限实验两种,本文将对老化实验的装置、参数设置、应用、附加实验因素及疲劳极限实验分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复合树脂的不足之处被人们所认识和发现,常见问题有树脂充填后引起牙髓敏感、疼痛、甚至坏死[1]。其主要原因为窝洞预备后牙本质充分外露,在牙本质小管呈开放状态的情况下直接充填窝洞,可能会增加纳米渗漏的发生[2],进而加重牙齿的敏感症状,导致牙髓病变。本文就纳米渗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一种新的界面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型牙本质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与界面形态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人无龋磨牙,暴露咬合面牙本质,分别使用3 种粘接剂(Single Bond,SB;Clearfil SE Bond,SE;Clearfil S3 Bond,S3)制备粘接样本.粘接样本切割成粘接界面约为0.9 mm×0.9 mm的柱形小条,用微拉伸测力仪测试粘接强度(n=15).另外将粘接样本依次用6 mol/L盐酸、5%次氯酸钠和0.08 mg/ml透明质酸酶溶液处理,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形态.结果: 3 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分别为:SB (35.50±6.40) MPa,SE (45.06±5.29) MPa,S3 (30.46±3.82) MPa,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B粘接界面的树脂突长约9~12 μm,部分样本出现混合层易与粘接剂层分离.SE形成的树脂突长约9~14 μm,无混合层与粘接剂层分离现象.使用S3后,树脂突稀疏,长约4~7 μm,混合层与粘接剂层结合紧密.结论:牙本质粘接剂的粘接界面形态与粘接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牙本质粘接技术的不断发展,粘接效果也得到很大提高,但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牙本质粘接剂中的亲水性和酸性单体可使粘接混合层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容易引起聚合物的水解。同时,混合层内的不稳定聚合物可使胶原纤维受到侵蚀从而变得脆弱,容易被宿主源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降解。因此,MMP在降解Ⅰ型胶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牙本质的粘接耐久性。本文就MMP介导的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生物降解机理及其拮抗剂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粘接界面微渗漏的能力。方法:去除磨牙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分别用2种粘接剂(Prime&Bond NT、Clearfil S3Bond)粘接牙本质,其上制作复合树脂冠。顺牙齿长轴,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片切牙齿,制备条状试样,将试样相继浸泡于氨化硝酸银溶液及显影液中,然后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最后在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混合破坏试样的断面。结果:光镜下可观察到断面残留粘接剂下面的银渗漏,而扫描电镜下却看不到这些银渗漏;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图像可清晰显示断面的形貌,背散射电子图像清晰区别银渗漏与其它结构。结论: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相结合,可更全面地了解牙本质粘接断面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11.
乙醇润湿对牙本质粘接界面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牙本质疏水性粘接前乙醇润湿对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渗透性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24颗无龋第三磨牙去除冠部釉质后暴露中层牙本质,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4颗).所有操作过程均在模拟髓腔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对照组采用全酸蚀粘接剂( Adper Scotchbond Multi-Purpose)粘接;4个实验组分别用无水乙醇润湿牙面20 s、1min、2 min、3min,1个实验组使用梯度乙醇润湿牙面,5个实验组采用实验室配制的疏水性粘接剂粘接.固化24h后进行微拉伸强度检测,计算粘接强度.荧光染料罗丹明B于牙髓腔中荷载3h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的渗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乙醇润湿20 s组和1min组粘接强度[(21.02±7.23) MPa和(29.64±3.81) M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4±4.97)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醇润湿2 min组[(38.40 ±5.03) MPa]、3min组[(37.26±4.68)MPa]和梯度乙醇润湿组[(40.12±5.95) MPa]的粘接强度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随着乙醇润湿时间的延长,荧光染料在混合层和牙本质小管侧壁的沉积逐渐减轻,其中梯度乙醇润湿组仅在混合层附近检测到少量荧光染料.结论 在模拟髓腔压力的情况下,2 min以上的乙醇润湿结合疏水性粘接剂可获得良好的粘接力,同时明显降低粘接界面的微渗透.  相似文献   

12.
牙本质粘接界面微渗漏的二维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牙本质粘接界面微渗漏的二维形态。方法去除磨牙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分别用3种粘接剂(Prime & Bond NT、Contax和Adper Prompt)粘接牙本质,其上制作复合树脂冠。顺牙齿长轴,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片切牙齿,制备条状试样。每个牙齿制备的试样为两组,一组进行冷热循环10 000次,另一组不冷热循环,之后相继浸泡于氨化硝酸银溶液及显影液中,然后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最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界面破坏和混合破坏试样的断面。结果粘接界面微渗漏的二维形态呈各种不同的树枝状,从边缘伸向中心,冷热循环后的微渗漏程度明显加重。结论牙本质粘接界面的微渗漏并非是从外到里齐头并进,而是呈树枝状,其程度与粘接剂种类和是否进行冷热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其甲基化修饰物(EGCG-3Me)改性粘接剂对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将质量浓度为400 μgml的EGCG及EGCG-3Me添加到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SB2)中,制备改性粘接剂E-SB2及E3-SB2,SB2为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改性粘接剂抗粪肠球菌的性能.微拉曼光谱仪检测粘接剂双键转化率.制备纤维桩粘接试件,用于即刻和老化后的微推出实验.结果:改性粘接剂可以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且EGCG-3Me作用更显著.改性粘接剂与SB2的双键转化率和即刻微推出粘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化后改性粘接剂的微推出粘接强度显著高于SB2(P <0.05).结论:EGCG和EGCG-3Me改性的粘接剂均可抑制粪肠球菌增殖并提高树脂-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EGCG-3Me抗菌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多数粘接剂而言,龋影响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均低于正常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本文回顾近几年有关龋影响牙本质粘接强度的文献,着重介绍不同去龋方法、表面处理和粘接剂对龋影响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硬化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牙颈部硬化牙本质在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方法选用12颗因牙周病拔除的具有典型楔状缺损的上颌前磨牙为实验组;12颗新鲜拔除的无龋人上颌前磨牙为对照组,制备人造楔状缺损。使用Single Bond (SB,全酸蚀单瓶系统)、Clearfil SE Bond(CB,自酸蚀底胶系统)、Xeno Ⅲ(XB,自酸蚀一步粘接系统)粘接系统处理牙面,以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为荧光素,使用CLSM观察粘接界面的混合层与树脂突的微观结构。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粘接剂种类、牙本质类型对粘接界面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无论是正常牙本质还是硬化牙本质,全酸蚀粘接剂(SB)产生的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厚度均大于自酸蚀粘接剂(CB、XB),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B和XB间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厚度相差不多,二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化牙本质相对于正常牙本质形成的混合层较薄或者没有,树脂突短、少。全酸蚀粘接系统与自酸蚀粘接系统作用同类型的牙本质上,自酸蚀比全酸蚀形成的混合层薄,树脂突短。  相似文献   

17.
六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6种粘接剂粘接处理后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方法选取12颗无龋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接面玷污层。分别用6种粘接剂按使用说明进行粘接处理,切割成0.9mm厚试件,避光贮存于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h。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银染颗粒分布面积比的均值。结果6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在电子显微镜下均观察到明显的纳米渗漏,其中材料A[邦多,(16.09±2.08)%]、材料B[Single Bond,(13.39±1.81)%]和材料C[Prime&Bond NT,(11.27±1.9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材料D[B1自酸蚀底涂剂,(12.13±2.11)%]与材料E[ClearfilTMSE Bond,(12.35±2.6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的纳米渗漏均小于材料F[AdperTMPromptTM,(14.9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种牙科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纳米渗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粘接剂的发展口腔粘接修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由于口腔各种酶、细菌等多种因素会导致粘接界面胶原纤维暴露,而裸露的胶原纤维极易降解和疲劳破坏,从而影响牙本质粘接稳定性。基质金属蛋白酶介导的对胶原纤维的降解是粘接界面破坏的主要因素。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强胶原性能是延长粘接寿命的关键。为此,针对口腔牙本质粘接难点的问题,基于牙本质生物改性的概念,通过使用胶原交联剂的生物活性介导的仿生方法,改变牙本质生物理化性能来强化牙本质胶原纤维强度,增加粘接稳定性。本文主要介绍牙本质生物改性及其相关的基质成分,并对化学胶原交联剂碳化二亚胺及戊二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脱矿牙本质与4种全酸蚀或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及粘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差异,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指导。方法选择20颗面龋坏的离体磨牙,在龋显示剂的指示下去除牙本质龋的感染层,保留脱矿牙本质。平齐龋洞洞底平面,去除冠向牙体组织,作为粘接面。选择临床常用的2种全酸蚀粘接剂:材料A(All Bond2)、材料B(Prime&BondNT)和2种自酸蚀粘接剂:材料C(ClearfilSEBond)、材料D(XenoⅢ),分别按说明书要求粘接。用慢速锯将样本牙切为粘接面积约0.9mm×0.9mm的长方体试件。体视显微镜下将试件分为正常牙本质组和脱矿牙本质组,用微拉伸测试仪检测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方差分析提示牙本质类型和粘接剂对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正常牙本质,不同粘接剂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脱矿牙本质,材料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较其他粘接剂明显降低(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脱矿牙本质的混合层多孔稀疏,树脂突短少,无侧枝形成。结论对脱矿牙本质,本项实验中全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优于自酸蚀粘接剂。  相似文献   

20.
酸蚀时间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对4种全酸蚀粘接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SB)、One-Step(OS)、Prime & Bond NT(PB)]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颗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接面玷污层,分别选用4种粘接剂在不同酸蚀时间条件下进行粘接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接面切割出8个1.0 mm×1.0 mm×4.0 mm粘接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其粘接界面纳米渗漏以及进行微抗拉强度(μBS)测试.结果:4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OB为(25.36±4.18)MPa、SB为(24.25±3.97)MPa、OS为(28.65±4.93)MPa和PB为(27.12±4.13)MPa,在酸蚀粘接面15 s时均取得高的牙本质粘接强度(P<0.01),并且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均随粘接面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F OB=0.842,F SB=0.888,F OS=0.877,F PB=0.865;P<0.01).结论:通过合理控制粘接面酸蚀时间,可以在保证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前提下,减少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