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女,72岁。6年前体检B超发现肝门处多发结节,CT检查发现胰头及胰尾前方多个软组织结节(图1),以胰尾处结节较大,约3.0cm×2.5cm,当时诊断为多发淋巴结肿大,按结核长期治疗,B超追踪复查。近1个月感腹部不适,1周来出现皮肤黏膜黄染,以胰腺癌收住院。体检: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上腹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3g/L,白细胞3.6×109/L,中性粒细胞0.55。超声及CT检查: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胰头及胰尾部见多个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缘清楚。胰头周围呈结节融合改变,胆总管下端明显受压图16年前CT平扫,胰头及…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2岁。因右上腹不适伴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来我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中度黄染,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明显。 腹部B超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胆管广泛扩张。胆总管呈囊状扩张,大小约 2.6cm×6.8cm,上段见多个不均质团状及絮状强回声肿块,形状不规则,囊性扩张远端占据胰头部分,主胰管宽约0.5cm,胰腺体、尾部显示清晰,胆囊、脾、肾声像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1)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2)胆总管囊肿,囊内不均质肿块考虑胆总管内实质占位,不除外其它病可能;(3)胆、脾、肾声像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4岁7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皮肤巩膜明显黄染,伴皮肤搔痒,小便呈酱油色,大便呈白陶土样。 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脏肋下5 cm 可触及。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26.20μmol/L、直接胆红素142.30μmol/L。CA-1991445.0 U/mL、CA-12535.8 U/mL。超声: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肝外胆管上段扩张,于末端见5.0 cm×3.9 cm 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血流未见异常。CT 示胰腺钩突、头部区并延伸至肝门部见稍低密度影,大小约4.3 cm×5.0 cm,边界较清(图1)。胆囊管、门静脉及腹主动脉推压移位。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MRI 表现:右上腹部近肝门区胰头前方可见实性稍长 T1长 T2信号影(图2,3),大小约4.3 cm×5.0 cm,边界较清。CT 与 MRI 均诊断:胆总管肿瘤性病变,考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胰头一壶腹恶性肿瘤的CT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52例胰头一壶腹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21例胰内段胆总管癌,18例胰头癌,13例壶腹癌。结果临床上以上腹痛及进行性黄疸为主要表现。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胆管及胰管扩张,血管侵犯,胰头外形改变。结论熟悉胰头壶腹区恶性肿瘤早期临床与CT表现,对于此区肿瘤诊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ater氏壶腹癌的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Vater氏壶腹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羟螺旋CT增强扫描,螺距为1.0,图像重建层厚为5mm,层间距5mm,结果:十二指肠乳头部局限性强化的充盈缺损影,腔内软组织肿块,壶腹段胆总管截断,胆总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及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双管征”。结论:CT是诊断Vater氏壶腹癌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胰尾体部缺失也称先天性背胰缺失 ,非常罕见 ,国外文献仅报道 14例[1,2 ] ,国内文献未见报道。笔者最近经CT确诊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 ,3 5岁。上腹部胀痛伴发热 3个月。体检 :右上腹压痛 ,皮肤巩膜黄染 ,体温 3 8 3℃ ,心肺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 12 3× 10 9/L ,血糖、尿糖正常。B超提示 :胰体尾部探测不到 ,胆总管下段结石。CT平扫及 3期增强扫描见胰体尾部缺失 ,仅显示扩大的胰头 ,其前部有一突起 ,实质密度均匀 ,未见异常强化灶 ,胰管无扩张 ,胰头边界清楚 ,胰周脂肪清晰 (图 1~ 3 )。胆总管下段可见圆点状阴…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7岁。反复右上腹痛6年余,再次发作加剧15d。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饱满,可触及一约5cm×6cm大小的包块,质硬,局部压痛明显。患者因胆石症于1987年曾行胆囊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B超检查: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扩张伴多发结石,左肝巨大强回声肿块,性质待定。CT平扫:肝左叶见一巨大类圆形肿块,突出肝外,密度图1平扫见肝左叶巨大肿块,占据左肝大部分,切面呈分层同心圆状,极似树木的年轮,“包膜”完整,右肝管明显扩张,其内可见稍高密度结石影图2巨大肿块顶部层面部分囊变图3增强扫描见巨大肿块环形强化,中心未见强化,…  相似文献   

8.
CT在诊断Vater氏壶腹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 Vater氏壶腹癌的 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 1 990~ 1 99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 2 6例Vater氏壶腹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降部腔内充盈缺损 ,腔内软组织肿块 ,壶腹段胆总管腔截断及肝内胆管中、高度扩张、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双管征”是壶腹癌的直接和间接 CT征象。这些征象的显示与扫描技术和设备有关。本组诊断准确率为84.6%。结论 :CT诊断壶腹癌是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CT对钩突、十二指肠的早期侵犯及局部淋巴结的检出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壶腹周围癌在磁共振平扫、三维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D-LAVA)及胰胆管水成像(MRCP)中的表现,利用3种磁共振检查方法,提高对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磁共振检查表现,包括在MR平扫、3D-LAVA、3D-MRCP中病变的直接、间接征象及手术可切除性预测。结果不同组织类型病变均见不同程度上肝内外胆系扩张,胆总管末端突然"截断"呈长T1长T2信号,DWI(b=600)呈高信号,胰头癌病变较大,胆管下段癌及壶腹癌较小。3D-LAVA用以分析病变血供情况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胆总管下端癌、壶腹癌呈延迟强化,胰头癌呈强化不明显或弱的延迟强化,胰头癌均见肠系膜上静脉受侵。MRCP更好的观察胆胰管扩张情况,胆总管下端癌均见胆管扩张,胰管无扩张;胰头癌均呈"四管征"表现;壶腹癌呈长段伴行并呈聚拢的"双管征"。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壶腹周围癌在MR平扫、3D-LAVA及MRCP的征象有一定差异,综合分析3种检查征象有利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壶腹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壶腹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经CT检查后手术病理证实壶腹癌15例.全部病例均经GE9800或Elscint2400高分辨CT机行增强扫描,层厚、层距为5.0mm.结果:15例壶腹癌CT表现为1)胰头钩突肿块7例;2)十二指肠腔内充盈缺损8例;3)15例胆总管显著扩张合并下端截断性阻塞,同时合并肝内胆管、胆囊扩张11例;4)胰管扩张9例.根据壶腹癌占据部位在CT上提出分型:l)胰头钩突肿块型;2)十二脂肠乳头型;3)混合型.结论:改进CT检查技术,对早期诊断及提高壶腹癌诊断正确率有益.  相似文献   

11.
B超与CT检查在壶腹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B超与CT检查在壶腹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4 1例行Whipple手术 ,18例行姑息术作内或外引流。结果 :B超与CT扫描均示壶腹部软组织肿块为壶腹癌的直接征象 ,部分壶腹癌不能明确显示肿块 ,但胆总管远端与胰管近端间距缩小 ;十二指肠腔内充盈缺损及局部肠粘膜破坏 ,壶腹段胆总管壁不规则增厚和肝内、外胆管中高度扩张、胆囊增大、双管征是壶腹癌的间接征象 ,本组CT诊断正确率为 84 .7% ,而B超为 81.3%。结论 :B超检查仍是目前诊断壶腹癌初步筛选和行之有效的首选方法 ,CT检查对壶腹癌的定位、定性和胰管的显示有其优势 ,B超和CT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32岁。右上腹不适半年。 1周来 ,右上腹胀痛 ,并触及包块来院就诊。查体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右上腹触及约 16cm× 12cm质软包块 ,轻压痛 ,肝肋下约 7cm。血分析无特殊 ,AFP阴性。B超示肝脏囊性占位。CT平扫 :示肝左叶内侧段一巨大多房囊实性肿块 ,边界清楚 ,大小约 16cm× 12cm ,囊内分隔多且不规则 ,肿块右半部呈分隔清楚的均质半月形软组织样密度。CT值 14~ 41HU (图 1)。增强扫描示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 ,囊内及右半月形软组织样密度无强化 ,右侧囊壁见明显增强乳头状瘤结节突向囊内。肝右叶肿块旁见扩…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74岁。胆管扩张18年,2个月前内镜检查见十二指肠乳突部腺瘤样肿物,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症伴小区域管状腺瘤形成”。2周前上腹痛加重伴发热1d。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升高(314U/L),碱性磷酸酶升高(54U/L),γ-谷胺酰转肽酶升高(22U/L)。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扩张(直径约2.0cm),胆囊增大,乳突壶腹部可见一明显强化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直径约2.5cm×3.0cm,胰头部胰管轻度扩张(图1)。  相似文献   

14.
壶腹周围癌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别选取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23例,其中胆总管远端癌6例.胰头钩突癌(直径≤3cm)7例,壶腹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部癌12例.着重分析该部位肿瘤所共有CT直接与间接征象以及各种不同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并与US,ERCP、PTC等影像技术进行比较.结果:壶腹周围癌的直接CT征象为胰头钩突区,胆总管远端或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较组轵块影.显示率达91.3%.胰头钩突癌的特征性CT表现为扩张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双管征)间距增宽.胆总管远端癌则表现为扩张的胆总管内结节及肿块与胆总管间无界面。十二指肠乳头部癌与壶腹癌二者不易区别,十二指肠腔内缺损及合一的双管征则是典型表现.本组术前CT定性诊断符合率达86.9%.结论:运用CT检查诊断壶腹周围癌是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乳头型壶腹癌螺旋CT双期增强的表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了解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螺旋CT采用薄层双期(动脉和门脉)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采用层厚5mm,螺距1.0;门脉期扫描层厚和间隔均为5mm。结果 螺旋CT动脉和门脉增强扫描,15例均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局限性强化的充盈缺损块影,肿瘤瘤径为1-5cm,平均2.3cm。所有病例均可见虢人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和胰腺管的扩张,仅有1例伴胰体尾部的明显萎缩。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一指肠乳头部过来腹癌强化的肿块影,这对诊断乳头型壶腹癌是关键的CT征像。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5岁。右上腹胀痛1个月余,疼痛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10d。体检:右上腹轻压痛,肝剑突下8cm。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LDH)升高。B超示肝芹叶巨大实性不均质低回声肿块,直径为12.4cm×11.6cm。MRI平扫:肝左叶病灶在T1 WI及T2 WI均呈混杂信号,其内可见扩张肝管,边界较清,  相似文献   

17.
赵小华  张艳玲  揭育添   《放射学实践》2009,24(8):882-884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胰头-壶腹癌累及周围结构与胰头周围肿块病变坚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胰头周围肿块病变的CT表现,与同期17例病理证实的胰头-壶腹癌累及周围结构的CT表现对比。结果:胰头-壶腹癌累及周围结构与胰头周围肿块病变的病例.在胰头的形态、胰管及胆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萎缩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结论:CT检查有助于鉴别胰头周围肿块病变与胰头-壶腹癌累及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18.
<正>女,46岁。以"发热伴小便色深7d"为主诉入院,患者7d前出现发热,寒战,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体:皮肤无明显黄染,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肠蠕动波,腹软,右上腹轻度压痛,余腹部无压痛,全腹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脾区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未叩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CA19-9未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转氨酶及转肽酶升高。CT示胆总管中下段见不规则偏心性软组织密度影,轻中度强化,冠状位显示相邻胆管壁轻度增厚,中度强化,边界尚清,以上胆系扩张(见图1,2)。MRI示胆总管中下段见一  相似文献   

19.
胆囊平滑肌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6 0岁。右上腹不适 1个月余。体检 :右上腹触及 3 0cm× 4 0cm包块 ,质硬 ,无活动 ,轻压痛 ;皮肤及巩膜无黄染。B超检查 :胆囊体部实质性占位病变。CT检查 :胆囊增大 ,体颈部见一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 ,CT值 42HU ,部分胆囊腔消失 ,肿块周边见壳样钙化 ,邻近肝质密度均匀 ,胆总管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肝门及胆总管附近未见肿大淋巴结(图 1)。手术所见 :胆囊Hartmann袋处见一实质性肿物 ,表面凸凹不平 ,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胆道淋巴结不大 ,胆总管受压 ,行胆总管探查无异常发现。病理 :胆囊增大 ,表面凸凹不平 ,切…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性,20岁。无意中发现右上腹肿块1年余,伴右上腹及要背部隐痛半年。近2天来由于有轻度恶心、呕吐而入院,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外伤史。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肌腹紧张,右上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约10.0cm×10.0cm大小的包块。边缘清,质韧,固定无明显活动。B超:腹腔内胰头区混合性肿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