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PECT/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58例患者(69个髋关节),行SPECT/CT检查,观察分析其图像特征。最终结果由手术或5个月以上随访确诊。计算SPECT/CT显像对假体松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9个髋关节,临床最终确诊假体松动61个(髋臼松动17个,假体柄松动36个,髋臼及假体柄均松动8个)。SPECT/CT显像阳性64个(其中假阳性3个,余61个与手术结果一致);阴性5个,均为真阴性。SPECT/CT对假体松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61/61)、62.50%(5/8)、95.65%(66/69)。结论SPECT/CT显像可灵敏、准确地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SPECT/CT骨显像鉴别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在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84例脊柱骨病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同时获得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和1名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4种图像的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者,判定为“符合“;病变性质待定或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不一致,判定为“不符合“。结果: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以及融合图像对29例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1.7%、93.1%、89.7%和100%,对55例良性骨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2.7%、60.0%、92.7%和94.5%。示SPECT/CT骨显像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明显改善了对骨良性病变的诊断能力,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如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有一定的价值;当断层骨显像与骨CT结果不一致时,两者信息互补,有助于对骨病的正确诊断。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SPECT/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SPECT/CT骨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SPEC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PECT/CT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分析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意义,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评价其在疗效监测中的作用。结果:①31例患者骨显像阳性率80.6%,共发现病灶130个,以脊柱、肋骨最常累及,绝大多数表现为放射性核素浓聚(128个),仅2个病灶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减低;②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23例次,对于平面显像难以诊断的59处,明确鉴别了良恶性53处;对于6例单发病灶患者给出了明确诊断;③11例患者共行23次动态显像,结果提示4例病情好转,7例病情加重。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历经了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病的临床标准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50余万人因骨折、骨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而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我国,每年有3—5万人接受人工关节手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并发症患者的绝对数量也在成上升趋势,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已成为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就目前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达到切除病变组织,解除髋部痛疼保持关节稳定及活动等目的。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间,共收治此类病人42例,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全涂层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的X线表现和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15例患者15髋采用全涂层表面微孔股骨柄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男6例,女9例;年龄58~82岁,平均66岁。翻修原因:无菌性假体松动10例,感染性松动2例,假体松动、股骨骨折2例,股骨假体位置不良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手术前、术后定期X线评价。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问1~5年,平均2.3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2分,最后随访时增加至89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后完全负重,原有髋关节疼痛缓解。在最后随访时,有14例股骨柄假体获得骨长入固定,有1例获得稳定的纤维固定。并发症包括股骨干骨折2例,其中1例为股骨柄尖端处无移位骨裂,1例为股骨假体柄远端穿出股骨皮质,术后脱位1例。本组中无假体固定失败的患者。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结论全涂层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是髋关节翻修股骨侧的良好选择,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对个子矮小的患者选用加长翻修柄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SPECT/CT骨显像在骨扫描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PECT/CT在骨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探讨SPECT/CT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肿瘤患者的SPECT/CT骨显像结果,用五级评分法对病灶的诊断把握度进行分级,应用三级评分法分析记录诊断改变,最后综合分析SPECT/CT骨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融合显像对近50%(176/358)的患者有诊断增益,SPECT/CT对所有425处病灶的诊断增益为52%,对205例表现为单发病灶的患者的诊断增益为67.8%;②对于平面骨显像不确定的79个病灶,SPECT/CT融合显像能明确诊断87.34%的病灶,而剩余10例即在CT的帮助下依然无法确诊。结论:SPECT/CT将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增强了医生的诊断信心,在鉴别骨良恶性病变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X线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病因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由于出现并发症而行翻修术的病例,观察其X线表现,并通过与手术对照以评价X线对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诊断股骨柄无菌松动34例,髋臼假体无菌松动13例,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2mm的轮廓与假体形态一致的透亮带伴或不伴假体移位;感染伴股骨柄和(或)髋臼假体松动4例,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3mm的轮廓与假体形态不一致的透亮带和(或)假体移位,同时伴有骨质破坏、窦道形成等;股骨头脱位6例,X线2例表现为股骨头位于髋臼外,2例表现为股骨头中心型移位,2例表现为股骨头在髋臼假体内不对称。结论 透亮带和假体移位是松动最重要的X线表现,透亮带的形态和窦道的形成有助于鉴别感染性和无菌性松动。髋臼内股骨头位置的不对称或股骨头完全位于髋臼外为股骨头半脱位或脱位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后期假体无菌性松动已日益成为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早期,人们将无菌性松动咎于假体与骨界面间的密贴欠佳,假体安装位置不良以及骨水泥碎裂等力学原因,把无菌性松动简单等同于机械性松动。然而目前文献已证实假体周围界膜的存在,普遍认为该界膜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假体松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假体松动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实验经兔膝关节植入金属假体后,对其关节滑膜和假体界膜进行研究,探讨MMPs、TIMPs对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增加,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日渐增多,与没有假体存在的股骨骨折相比,其治疗难度更大,尤其是对高龄体质差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丢失者,更应慎重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2002-2006年我们采用钢板钛缆系统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1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99Tcm-MDP显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与无菌性假体松动鉴别诊断的适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间7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关节疼痛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2例,女42例,年龄(64.3±11.2)岁.所有患者均行99Tcm-MDP血流、血池和骨骼三时相显像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99Tcm-MDP显像分别以假体周围软组织放射性浓聚、假体周围骨骼放射性浓聚或两者同时存在作为关节感染的诊断依据;无上述阳性表现者即认为关节疼痛由无菌性假体松动所致.依据最终临床诊断,采用x2检验比较99Tcm-MDP显像中骨骼相、血流-血池相、血清学检查结果间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74例患者中,有症状关节74个,其中感染关节24个,无菌性假体松动50个.诊断关节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血流-血池相分别为91.7%(22/24)和90.0% (45/50),骨骼相分别为70.8% (17/24)和48.0% (24/50),血清C反应蛋白分别为62.5% (15/24)和78.0% (39/50),血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62.5% (15/24)和76.0% (38/50).血流-血池相对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单纯骨显像[90.5% (67/74)和55.4% (41/74);x2=23.159,P<0.001],也优于血清C反应蛋白[73.0%(54/74) ;x2 =7.656,P<0.05]和血红细胞沉降率[71.6%(53/74);x2 =8.633,P<0.05]检测.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与无菌性假体松动鉴别诊断中,99Tcm-MDP血流-血池相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旨在研究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对老年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并将SPECT结果与MRI、CT相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96.1%有阳性发现,有些灌注减低灶较MRI,CT显示的范围大.可能由于包括了梗塞区及周围缺血半影区的缘故。对神经机能联系不能征象进行了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发作间期有61.9%阳性.病灶与发作期临床症状相符。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64.3%、80%.95.5%。结论:脑SPECT灌注显像为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骨SPECT/CT显像对肿瘤脊柱转移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病灶探测高度灵敏,能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骨SPECT以及SPECT/CT显像的应用,提高了对骨骼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笔者对112例肿瘤患者的SPECT图像与SPECT/CT融合图像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骨SPECT/CT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有致患者截肢,甚至死亡的报道,临床处置非常棘手。而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并发感染后面临的闲难会更多。我科于2010—11收治了1例双侧行THR后单侧行第二次翻修术患者,术后第3天发生伤口深部感染,经过3~4周的保髋治疗和护理,伤口痊愈,患者出院,术后2年随访时,患髋关节Harris评分87分,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非感染性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人工髋关节翻修的原因、术中常见的困难及对策。方法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42~87岁,平均65.5岁。左侧13髋,右侧15髋似体松动14例、臼松动11例,柄松动3例;股骨侧假体下沉4例;髋臼磨透3例;股骨柄似体过长3例;合并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股骨柄穿通皮质1例;头臼不匹配1例;臼后倾1例。股骨柄假体15例取出顺利,13例取出困难,结果翻修成功27例。失败1例。全部患者经6个月-8年随访,平均3年7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5分,随访时评分平均为84分。结论(1)无菌性松动和医源性错误是非感染性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2)人工关节翻修手术难度大,术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没有手术经验的医师尽量不要尝试;(3)股骨柄假体取出困难是髋关节翻修中常见的难题,骨水泥型更为突出;(4)术后科学的康复锻炼对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女性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及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匹配性研究对105例患者进行随访,获得随访83例(85髋),随访率79%,抗骨质疏松组42例(44髋),未抗骨质疏松组41例(4l髋),并对术后病人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疗效及假体可能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论是否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术后疗效相似,假体都没有达到理想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郭建华 《西南军医》2012,14(4):585-58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浅静脉充盈及腓肠肌压痛等症状的发生率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浅静脉充盈及腓肠肌压痛等症状的发生率为36.36%,实验组为4.55%,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63.64%,实验组为90.91%,实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利于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30多年来,SPECT在医疗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与γ相机相比,SPECT不仅能反映器官、组织的功能,动态、全身及立体地观察脏器和疾病的变化,而且能以不同方向断层显像将以上信息展示出来,将核医学的影像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多是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脏器的各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行持续有效的全程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接受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