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膈肌脚及脚后间隙病变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膈肌脚及脚后间隙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70例病变中下腔静脉变异16例;奇静脉、半奇静脉曲张5例;主动脉夹层59例;腹主动脉动脉瘤15例;骨质增生20例;椎旁脓肿3例;淋巴结肿大76例;食管裂孔疝30例;食管破裂感染伴纵隔积气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3例;肿瘤直接侵及41例。结论正确认识膈肌脚及脚后间隙解剖结构有助于脚后间隙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32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右侧腰背部胀痛不适,呈持续性,无远处放射。血、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B超诊断右腹膜后低回声肿物,多考虑腰大肌脓肿。遂摄胸部、胸椎、腰椎X线片均未见明显病变。CT平扫:示右侧膈肌脚内一3.4cm×2 .5cm×1.5c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脚后间隙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 ,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观察 5 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脚后间隙病变的CT资料。结果  5 6例病变中脊柱转移性肿瘤 15例 ;脊柱结核 5例 ;淋巴结肿大 2 7例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1例 ;奇静脉、半奇静脉曲张 3例 ;食管破裂感染 1例 ;肿瘤直接侵及 4例。结论 正确认识膈肌脚及脚后间隙有助于准确认识脚后间隙的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测量食管裂孔宽度的临床意义并认识食管裂孔疝(EHH)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表现。方法(1)在140例成人的胸、腹部正常MSCT图像上,测量了代表食管裂孔宽度的膈肌脚间距,并作统计学分析;(2)搜集56例经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胸、腹部MSCT资料,测量了患者的膈肌脚间距,并回顾性分析了食管裂孔疝的CT表现。结果(1)140例成人正常膈肌脚间距平均值为(13.44±4.41)mm,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其中≤59岁(80例)和≥60岁(60例)者膈肌脚间距平均值分别为(11.03±2.10)mm和(16.67±4.64)mm,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2,P〈0.01)。成人正常膈肌脚间距的上界为21mm。(2)56例EHH的膈肌脚间距测量平均值为(29.50±9.71)mm,与正常膈肌脚间距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4,P〈0.01),83.93%(47例)EHH的膈肌脚间距均较正常上界为大。(3)56例EHH在CT上都表现为经食管裂孔进入后纵隔心后区内的假肿块或假结节影,其中53例(94.6%)为胃肠型,3例(5.4%)为非胃肠型。胃肠型者中,37例(69.8%)呈假肿块状影,大小16mm×31mm~88mm×110mm,16例(30.2%)呈直径〈30mm的假结节状软组织影。92.4%EHH的疝囊内含有气体和(或)对比剂或液气平面,增强时疝囊壁与膈下胃壁一致强化。结论食管裂孔增大是发生EHH的前提和主要原因,在EHH的CT诊断上有重要意义。CT还能从多方面显示EHH的全貌,有助于鉴别诊断殛擗角熔EHH谋诊为合管或胃的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5.
PET/CT与PET在病变定位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PET CT与PET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有全身不同部位病变的12 0例PET CT显像患者,男74例,女4 6例,年龄2 3~78岁,中位年龄5 4 6岁。包括头颈部病变30例,胸部病变4 0例,腹盆腔病变30例,骨骼病变2 0例。分析PET图像和PET CT融合图像,以准确定位、不能准确定位但不影响诊断、不能准确定位影响诊断3种标准评价PET和PET CT的定位能力。结果PET对病变的定位准确性为2 9 2 % ,总的不影响诊断的定位准确性为6 9 2 % ;PET CT对病变的定位准确性为86 7% ,总的不影响诊断的定位准确性为93 3% (P <0 0 0 1)。结论 PET CT在病变精确定位方面明显优于PET。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例胰腺恶性病变,6例良性病变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和增强CT检查,根据PET、增强CT和PET/CT图像上的表现分别诊断,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和PET/CT准确诊断全部恶性病变,而增强CT准确诊断全部良性病变。PET和PET/CT在6例良性病变诊断中分别显示2例和1例假阳性,而增强CT在15例恶性病变中有2例假阴性,但在上述3种诊断方法中分别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阴性都得到了相互间的纠正。增强CT、PET和PET/CT三者在诊断胰腺恶性肿瘤上的准确性分别为90.5%,90.5%和95.2%。此外,PET/CT比增强CT检出了更多的肝脏、淋巴结和骨转移灶;两者检出病灶数量分别为35,41,9和16,24,3个。结论PET/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上有价值,PET/CT和增强CT联合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胰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淋巴管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管的少见的良性病变,发生于胸部者尤其少见。近年来应用CT诊断胸部淋巴管瘤日益增多,现就淋巴管瘤的病因、病理及CT对胸部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CT 检查采用横断扫描限制了对膈周液体估价。目前已提出鉴别胸、腹腔积液标准有:(a)识别膈肌;(b),膈脚移位;(c)肝、脾邻近液体的界面征;(d)显示出肝、脾“裸区”。CT检查易于识别出膈肌,位于膈肌前方液体为腹腔积液,其后方液体为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占据了膈脚与椎体之间的间隙,并造成膈脚移位。所谓“界面”征是指液体位于胸腔时与肝、脾界面不清,反  相似文献   

9.
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鉴别诊断乳房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乳房肿块患者34例,按体重5.55MBq/kg静脉注射^18F-FDG后40min行胸部俯卧位PET/CT显像,必要时加做3h延迟显像。经衰减校正后以半定量分析法[测定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及靶组织/非靶组织比值(T/NT)]及目测法进行图像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乳腺癌27例,良性病变7例。^18F-FDG PET/CT显像目测法对乳房肿块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为92.59%,特异性为6/7例,阳性预测值为96.15%。结论^F-FDG PET/CT显像是目前鉴别诊断乳房肿块性质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右膈疝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外伤性右膈疝的影像学诊断及价值.方法 对20例外伤性右膈疝患者行螺旋CT扫描、普通X线透视, 将前诊断结果与手术和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右膈明显上抬,膈面模糊20例;右膈肌异常运动14例.右膈肌活动度减弱例;肝脏外形欠光整17例,分叶征11例,脐凹征8例;右膈肌脚增厚14例;疝囊、疝环9例;8例纵隔明显向左移位,6例右下肺实18例(90%)术后治愈,2例(10%)死亡.结论 螺旋CT扫描结合普通X线透视,对外伤性右膈疝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与膈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0例创伤性膈肌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性损伤13例,17例合并膈疝,X线检查10例有阳性表现,6例行胸部CT检查均为阳性,术前确诊16例,术中确诊4例,治愈19例(95%),死亡1例(5%).结论:X线和CT检查是诊断膈肌破裂和创伤性膈疝的主要依据,胸腹联合伤应警惕创伤性膈肌的损伤,应注意受伤的原因、体位、及外力作用的方向,早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对影像科医生来讲是一种挑战,CT仅依据病变的形态学信息有时难以奏效,PE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方式,能反映SPN的代谢及病理生理学信息,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显示出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对CT诊断疑难的SPN,PET应该是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腰大肌脓肿是发生于腹后壁腹横筋膜之后,与腹膜后间隙相邻的感染性炎症病变。常见原因是结核和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和体征出现较迟,且不太显著。CT扫描能较早的发现病变的腰大肌脓肿,明确病变范围,使其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提高,CT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本文就我院10例患者的临床和CT诊断归纳分析,旨在为临床腰大肌脓肿患者的CT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脑肌病的影像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技术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本组病例9例行MR扫描,其中2例并行MR血管成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例行CT平扫检查,1例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结果CT和MR显示9例脑内病变为多发性或游走性脑梗死样病灶,主要累及颞枕叶后部,病变与血管分布区无关,7例发生于颞顶枕叶,位于双侧丘脑1例,脑干、小脑、侧脑室旁1例。另外小脑萎缩1例,胸髓空洞1例。急性期PET显示病灶中葡萄糖代谢明显升高,缓解期转为低代谢。结论结合多种影像学方法检查线粒体脑肌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第一台PET/CT在美国诞生,从2001年6月商品化的PET/CT应用于临床以来,PET/CT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NBC新闻报道说PET/CT的诞生使人类向对抗疾病迈出革命性的一步。瑞典Zurich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PET/CT较PET的诊断准确率提高20%。Lason教授(全球最早使用PET/CT)认为PET/CT对头颈部肿瘤诊断、肺癌分期和诊断、肠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盆腔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很大帮助。PET/CT已成为癌症早期诊断和恶性肿瘤准确分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增强CT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B超、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临床综合资料证实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56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及增强CT检查。比较单纯~(18)F-FDG PET/CT、增强CT显像及两种显像方法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以及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5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癌38例,良性病变18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3%、80.2%、93.0%、82.7%及85.6%;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4.1%、68.6%、80.9%、63.2%、72.6%,~(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增强CT。PET/CT联合增强CT对胰腺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0.9%,准确率为95.2%。~(18)F-FDG PET/CT与最终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705),增强CT的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中度一致(k=0.409),两者联合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16)。结论~(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18)F-FDG PET/CT联合增强CT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核素显像方法(包括SPECT、PET及PET/CT)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良恶性鉴别及分化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价值,尤其是^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及^11C-乙酸盐PET在评价肿瘤分化程度的作用优于CT、MRI。PET/CT的应用也将弥补PET在空间分辨率上存在的不足.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在前列腺癌复发患者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前列腺癌复发患者96例(PSA:2.5-56.0 mg/L)。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行~(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以活检、18F-FDG PET/CT、增强CT、MRI、临床随访等综合评价为诊断标准,比较两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96例患者中,~(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共发现57个阳性病灶,其中,46个病灶经后续确诊为转移瘤。~(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诊断转移灶灵敏度分别为93.3%、69.6%,特异度分别为90.9%、36.4%。~(11)C-CHO PET/CT显像发现骨外转移26处:局部复发10处、膈下淋巴结4处、膈上淋巴结2处、局部复发合并膈下淋巴结5处、膈上合并膈下淋巴结4处以及膈上淋巴结合并肺转移1处。结论在诊断前列腺癌复发患者骨转移方面,~(11)C-CHO PET/CT显像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传统全身骨显像,并且~(11)C-CHO PET/CT显像能够发现局部复发、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病灶,获得更加准确的临床分期,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成人Bochdalek疝的CT诊断(附4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42例成人Bochdalek疝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42例均系在胸、腹部常规CT扫描中发现膈肌后上方有致密块影,后膈有局部缺损,膈上、下致密影通过膈肌缺损相连而诊断。其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岁,71.4%≥60岁。结果42例中共有53个Bochdalek疝,其中11例为双侧,左侧21例,右侧10例。膈肌缺损最大横径自0.5~6.7cm,中位数2.8cm。疝的最大横径自1.5~9.0cm,中位数3.7cm,与膈肌缺损大小密切相关(rs=0.72,P<0.01)。91%病例的CT上均可见有慢性肺部疾病。结论成人Bochdalek疝不少见,CT能准确判断膈肌缺损的位置、疝的大小及其内容物。年龄及慢性肺部疾病对本病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多层螺旋CT解剖学测量(附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测量肾上腺内、外肢厚度及同层面膈肌脚厚度,并对肾上腺的大体形态进行分类,为肾上腺疾病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90例行CT增强扫描,用肝门静脉期(55s)采集数据,应用薄层横断面(2.0mm)重建及冠状面重建。测量肾上腺内、外肢厚度及同层面膈肌脚厚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冠状面观察肾上腺的大体形态。结果:左侧肾上腺内肢厚度(4.6±0.9)mm,外肢厚度(4.3±1.1)mm;右侧肾上腺内肢厚度(4.0±0.8)mm,外肢厚度(3.7±0.8)mm;左侧膈肌脚厚度(4.7±1.8)mm,右侧膈肌脚厚度(5.2±1.7)mm。冠状面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结论:肾上腺形态不一,但轮廓光整;冠状面重建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的形态类型。多层螺旋CT能准确测量肾上腺的内外肢厚度及膈肌脚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