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转移瘤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140例18F—FDGPET/CT检查病例,按病灶的4种CT形态(成骨改变、溶骨改变、混合改变及无改变)分组,探讨肿瘤骨转移灶代谢表现与形态表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治疗情况与转移灶代谢表现的关系。采用SPSS10.0软件,行Mann—Whitney检验及x2检验。结果140例患者分未治疗组78例(55.7%),治疗(化疗及内分泌)组62例(44.3%)。共检出病灶1658个,CT示成骨病灶415个(25.0%),溶骨病灶567个(34.2%),混合病灶177个(10.7%),无改变病灶499个(30.1%)。对未治疗组1045个病灶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ax。)行Mann—Whitney检验,混合病灶、溶骨病灶SUVmax高于成骨病灶、无改变病灶(SUVmax。中位值分别为5.7,5.2,4.8及4.6,Z=-4.680,-6.067,-2.237,-4.635,P均〈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行,检验,未治疗组以溶骨性改变(39.6%)为多,治疗组以成骨性改变(35.9%)为多,组间病灶组成明显不同(x2=67.8,P〈0.05),治疗组代谢水平明显低于未治疗组(SUVmax中位值分别为4.9及4.6,Z=-4.315,P〈0.05)。结论骨转移病灶形态表现不同,其代谢表现差异明显,溶骨病灶的SUVmax。明显大于无溶骨病灶;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能通过对病灶转归的改变影响病灶形态及相应代谢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淋巴瘤病^18F—FDGPET/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在评估神经淋巴瘤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神经淋巴瘤病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5~82岁)^18F—FDGPET/CT影像学资料,比较神经淋巴瘤病受累周围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PET/CT表现的异同,并利用SPSS12.0软件对两者SUVmax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神经淋巴瘤病患者PET/CT共发现病灶11个,PET示病灶均沿神经丛、神经束或椎问孔走行,表现为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FDG代谢异常增高,SUVmax为6.54±3.23;病灶CT表现为沿神经束或神经根管走行的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软组织及邻近脂肪间隙分界不清。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在^18F-FDG PET/CT上未见明确显影,其SUVmax为1.15±0.48。神经淋巴瘤病受累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P〈0.001)。结论神经淋巴瘤病^18F—FDG PET/CT主要表现为沿神经丛、神经束或椎间孔走行的束条状、根块状或结节状FDG异常摄取灶,PET/CT可以准确反映肿瘤细胞对周围神经的浸润,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分布及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结节病18F-FDG PET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结节病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特征。方法  2 4例结节病患者 ,其中有临床症状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者 5例 ,无临床症状、结节病抗原 (Kveim)试验阳性者 19例。均有胸部CT检查结果。行1 8F FDGPET显像 ,经计算机重建获得冠状、横断、矢状断面图像 ,采用目视法观察病灶的部位和形态 ,计算标准摄取值 (SUV)。结果 目视法见 2 4例患者病灶均分布于双侧肺门和纵隔 ,呈结节形串珠状连接 ,其中 1例有症状患者还伴有左侧腋窝1 8F FDG摄取增高灶。 5例有症状患者 ,结节大小为 ( 2 .16± 0 .67)cm ,SUV为 2 .68± 0 .5 8;19例无症状患者 ,结节大小为 ( 1.5 5± 0 .2 1)cm ,SUV为 1.46± 0 .2 4,前者结节大小明显大于后者 (t =3 .5 4,P <0 .0 1) ,SUV明显高于后者 (t =7 3 8,P <0 .0 1)。 2 4例中CT检查仅发现 1例肺门及纵隔病变而提示为结节病。结论 病灶分布于双侧肺门和纵隔 ,呈结节形串珠状连接为结节病1 8F FDGPET显像特征。有临床症状者 ,结节病灶大小大于无临床症状者 ,1 8F FDG摄取亦高于无临床症状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灌肠^18F-FDGPET/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男52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9岁]临床怀疑为直肠癌患者的常规及水灌肠^18F-FDGPET/CT资料,与肠镜或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2种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同时比较不同病灶SUVmax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及McNemar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证实直肠癌61例,非直肠癌8例。61例直肠癌患者灌肠前后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17±6.19与14.25±6.63;t=-6.100,P〈0.01)。常规PET/CT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为90.2%(55/61),特异性为4/8,准确性为85.6%(59/69);水灌肠PET/CT相应指标为98.4%(60/61),6/8,95.7%(66/69),2种方法诊断直肠癌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0,P〈0.05)。结论水灌肠PET/CT弥补了常规PET/CT的不足,提高了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结节病18F-FDG PET/CT的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行PET/CT检查的11例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节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5例)和随访证实(6例)的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总结,根据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特征,结合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标准摄取值(SUV)特点及误诊比例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淋巴结累及者共11例:其中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累及者11例,锁骨上窝淋巴结累及者8例,腹膜后淋巴结累及者8例,盆腔淋巴结累及者3例.(2)结外脏器累及者共7例:包括肺内结节及片状阴影4例,肝累及2例,腮腺及颞肌累及1例,双侧髂骨和骶骨累及1例.(3)病灶大小:最大直径1.0~4.6 cm之间 病灶密度:CT平扫示病变淋巴结密度30~40 HU之间,肺内病灶呈淡薄密度影 肝内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影.代谢情况:所有病灶代谢均明显增高者6例 部分病灶代谢明显增高、部分轻中度增高者2例 代谢均轻中度增高者3例.(4)PET/CT正确诊断6例 误诊5例,其中误诊为恶性淋巴瘤4例、肺癌1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灵敏、准确地反映结节病的全身病灶分布范围和病灶活性,但部分病例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根据PET/CT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能提高结节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ROC曲线比较18F-FDGPET/CT、99TcmMDP骨显像及二者联合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方法296例恶性肿瘤患者在2个月内同时接受了18F-FDGPET/CT和99TcmMDP骨显像,对2种显像结果按5分法(0分:骨转移阴性,1分:可能阴性,2分:不能确定,3分:可能阳性,4分:肯定阳性)分别评分,两者之和为联合评分值。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为确诊“金标准”,采用。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以评价骨显像、PET/CT及联合评分法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采用r检验比较不同方法在各自最佳诊断阈值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96例患者中,确诊骨转移阳性61例(占20.6%)、阴性235例(占79.4%)。骨显像、PET/CT及联合评分诊断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19(0.867—0.971)、0.949(0.906~0.991)、0.994(0.988~0.999),联合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骨显像(z=2.866,P=0.004)和PET/CT(z=2.027,P=0.043)各自单独评分法,骨显像和PET/CT法曲线下面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881,P=0.378)。最佳阈值点下,骨显像和PET/CT单独检出骨转移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55/61)、85.1%(200/235)、86.1%(255/296)、61.1%(55/90)、97.1%(200/206)和88.5%(54/61)、97.0%(228/235)、95.3%(282/296)、88.5%(54/61)、97.0%(228/235),而联合评分检出的结果分别为98.4%(60/61)、95.7%(225/235)、96.3%(285/296)、85.7%(60/70)、99.6%(225/226)。PET/CT对骨转移患者检出的特异性(X2=19.600,P〈0.001)、准确性(X2=13.755,P〈0.001)、阳性预测值(x2=13.608,P〈0.001)均高于骨显像,灵敏度(r=0,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骨显像、PET/CT单独评分比较,联合评分法检出的特异性(X2=19.862,P〈0.001)、准确性(x2=23.361,P〈0.001)和阳性预测值(x2=11.791,P=0.001)均明显高于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PET/CT(x2=4.167,P=0.031)。结论18F—FDGPET/CT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优于99Tcm—MDP骨显像,二者联合明显提高了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行PET/CT检查的11例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节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5例)和随访证实(6例)的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总结,根据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特征,结合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标准摄取值(SUV)特点及误诊比例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淋巴结累及者共11例:其中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累及者11例,锁骨上窝淋巴结累及者8例,腹膜后淋巴结累及者8例,盆腔淋巴结累及者3例.(2)结外脏器累及者共7例:包括肺内结节及片状阴影4例,肝累及2例,腮腺及颞肌累及1例,双侧髂骨和骶骨累及1例.(3)病灶大小:最大直径1.0~4.6 cm之间;病灶密度:CT平扫示病变淋巴结密度30~40 HU之间,肺内病灶呈淡薄密度影;肝内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影.代谢情况:所有病灶代谢均明显增高者6例;部分病灶代谢明显增高、部分轻中度增高者2例;代谢均轻中度增高者3例.(4)PET/CT正确诊断6例;误诊5例,其中误诊为恶性淋巴瘤4例、肺癌1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灵敏、准确地反映结节病的全身病灶分布范围和病灶活性,但部分病例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根据PET/CT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能提高结节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行PET/CT检查的11例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节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5例)和随访证实(6例)的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总结,根据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特征,结合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标准摄取值(SUV)特点及误诊比例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淋巴结累及者共11例:其中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累及者11例,锁骨上窝淋巴结累及者8例,腹膜后淋巴结累及者8例,盆腔淋巴结累及者3例.(2)结外脏器累及者共7例:包括肺内结节及片状阴影4例,肝累及2例,腮腺及颞肌累及1例,双侧髂骨和骶骨累及1例.(3)病灶大小:最大直径1.0~4.6 cm之间;病灶密度:CT平扫示病变淋巴结密度30~40 HU之间,肺内病灶呈淡薄密度影;肝内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影.代谢情况:所有病灶代谢均明显增高者6例;部分病灶代谢明显增高、部分轻中度增高者2例;代谢均轻中度增高者3例.(4)PET/CT正确诊断6例;误诊5例,其中误诊为恶性淋巴瘤4例、肺癌1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灵敏、准确地反映结节病的全身病灶分布范围和病灶活性,但部分病例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根据PET/CT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能提高结节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是一类发病率较高、早期发现困难、误诊误治率较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多数鼻咽癌患者对放疗敏感,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残留、复发或转移。PET/CT作为现代医学影像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成像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显示肿瘤的增生、代谢、乏氧及细胞的凋亡状态,而且能精确显示肿瘤与其周围脏器组织的解剖结构,在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该文重点就PET/CT对鼻咽癌综合治疗后患者局部残留、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效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前不同准备方法对Beagle犬心肌18F—FDG生理性摄取的影响。方法取24只健康1岁龄雄性Beagle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时间(12h)禁食加高糖(按体质量静脉注射质量分数50%葡萄糖1g/kg)(sF-Gs)组、短时间禁食(sF)组、长时间(18h)禁食(PF)组和短时间禁食加高脂餐(SF—HF)组,每组各6只犬,行18F—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分为4个等级:0级为不摄取;1级为轻度(或部分心肌)摄取;2级为心肌摄取且显像基本清晰,但不均匀;3级为心肌完全均匀摄取且显像清晰。在PET/CT融合图上选择左心室为ROI并测定SUVmax注射18F—FDG前进行血糖测定。评价心肌18F—FDG摄取程度,比较各组间心肌18F.FDG图像质量、SUVmax及血糖水平(注射显像剂前测定)间的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mskal.Wall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F—GS组心肌显像完整均匀(2级2只,3级4只),SF组心肌显像组内差异变化较大,常不均匀(2级4只,1级、3级各1只);PF组(0级3只,1级2只,2级1只)与SF—HF组(0级4只,1级2只)心肌几乎不显影;各组间心肌18F—FDG显像质量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16.83,P〈0.01)。PF组SUVmax(3.01±0.97)与SF—HF组SUVmax(2.84±1.15)明显低于SF—GS组(14.76±4.72)与sF组(10.91±2.48)(F=69.84,P〈0.01)。PF组血糖水平(4.18±0.27)mmol/L与SF—HF组血糖水平(4.25±0.58)mmol/L也明显低于sF—Gs组(5.80±0.56)mmol/L与sF组(4.91±0.51)mmol/L(F=13.58,P〈0.01)。结论心肌18F—FDG显像前准备方法不同,显像结果也不同:sF—Gs后,犬心肌18F.FDG摄取均匀:而PF及SF.HF后。犬心肌18F—FDG牛理性摄取被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肺部良性病变的误诊原因,提高对良性病变形态学特征及显像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误诊为恶性病变的33例肺部良性病变的PET-CT影像资料,对病灶大小、分布、边缘、密度、周围伴随征象等CT表现进行分析,统计良性病变放射性浓聚的病例数,并对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SU—Vmax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易发生于上叶尖后段(10/23)及下叶背段(5/23),真菌感染好发于下叶(3/3)。毛刺(15/33)及分叶征(12/33)常见,其中毛刺在炎性病变中多见(4/4),晕征在真菌感染中多见(3/3);胸膜牵拉是常见的伴随征象(7/33)。结核、真菌感染、良性肿瘤、炎性病变各组平均suVmax依次为5.54±4.18、4.63±1.28、6.23±1.32、2.07±1.4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6,P=0.064),其中25例发生18F—FDG放射性浓聚,包括结核18例,真菌感染及良性肿瘤各3例,炎性病变1例。在误诊的33例良性病例中,18例因具有恶性CT征象同时sUVmax≥2.5而作出诊断;8例仅因具有恶性CT征象而作出诊断;7例不具备典型的恶性CT征象,仅因SUVmax≥2.5作出诊断。结论:肺结核是最易误诊的肺部良性病变,误诊原因与不典型CT征象及FDG高代谢有关;正确认识不同性质良性病变的好发部位、特征性CT征象及放射性摄取特点对减少误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18F-FDG PET图像法和动脉采血法获取输入函数的差别,寻求图像法获取输入函数的最佳部位。方法 5条犬均进行股动脉连续采血和心腔及大血管^18F-FDG PET动态显像,获得动脉血浆输入函数和心腔及大血管区域显像的输入函数,比较不同输入函数计算的曲线下面积(AUC)及通过Patlak方法计算犬心肌的抑制指数(Ki)。结果 心腔和大血管^18F-FDG PET图像获得的输入函数与动脉采血法计算的AUC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其中采用主动脉弓(AC)和降主动脉(DA)区域的输入函数获得的心肌FDG代谢Ki与动脉采血法获得的值一致(两者比值分别为1.0±0.1和1.1±0.1)。结论 采用AC和DA区域获得输入函数较适合进行无创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肾上腺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显像特征,为在18F-FDG PET或PET/CT显像中判断肾上腺是否有高代谢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行PET/CT体格检查的健康者100名.图像分析采用目测计分和测定标准摄取值(SUV)2种方法.目测计分法以肝为对照,肾上腺未显影为0分,放射性摄取低于肝放射性为1分,等于肝放射性为2分,高于肝放射性为3分;SUV由图像横断面测量,依据CT所显示的肾上腺和肝,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左右两侧肾上腺、肝的SUV平均值(SUVmax)、SUV最大值(SUVmax),再计算肾上腺与肝SUV的比值.结果 (1)目测分析:左、右侧正常肾上腺放射性摄取分别有94%和91%等于或低于肝.(2)左、右侧正常肾上腺95%可信区间(CI)上限,SUVmax分别为1.39和1.65, SUVmax分别为1.98和2.19.(3)左、右侧正常肾上腺/肝比值的95%CI上限,SUVmax分别为0.65和0.75, SUVmax分别为0.76和0.83.(4)左、右侧肾上腺对18F-FDG摄取有一定差异,右侧肾上腺SUVmax和SUVmax均高于左侧.(5)除右侧SUVmax男性高于女性外,余各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正常肾上腺对18F-FDG摄取在<60岁组和≥60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肾上腺18F-FDG生理性摄取程度的主要表现为低于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初诊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sHLH患者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13例)、感染相关HLH(IAHLH)组(13例)及风湿病相关HLH(RAHLH)组(5例),分别统计各组病灶FDG摄取情况和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t检验对各组SUV max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脾肿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RAHLH组、IAHLH组及MAHLH组对应例数分别为4、9和10例,对应脾脏SUVmax分别为3.16±0.61、5.67±3.37和6.04±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15例淋巴结增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其中IAHLH组(8例)与MAHLH组(7例)肿大淋巴结SUVmax分别为5.35±1.69和10.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17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其中RAHLH组1例,SUVmax为4.6;IAHLH组(7例)与MAHLH组(9例)骨髓SUVmax分别为5.31±2.05和6.36±3.71(t =-0.670,P>0.05).10例肝脏体积增大的患者中,4例合并^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4.9~10.2.MAHLH组、IAHLH组及RAHLH组SUVmaw分别为8.15±4.38、5.62±2.45和3.02±1.31,MAHLH最高(F=9.123,t=2.562、5.236、3.030,均P<0.05).结论 R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伴^18F-FDG摄取轻度增高,IAHLH和M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侵犯淋巴结及骨髓;且MAHLH FDG摄取最高.上述^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中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特征,并与非细支气管肺泡型腺癌(non—BAC AC)的显像结果进行比较,探讨PET/CT在BA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2例BAC及55例non—BAC AC的FDG PET/CT显像资料。测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病灶位置、形态及边界、密度分布及其他典型CT结构征象。统计分析比较2组的平均SUVmax,评价与肿瘤分型有关的CT征象,比较单独PET、CT及PET和CT联合诊断的准确性。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行t检验、McNemar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结果BAC组共47个病灶,non—BACAC组共63个病灶,组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0.17与6.28±3.04,t=-10.374,P〈0.0001)。BAC组纯磨玻璃密度影(45%的病灶,21/47)是相关的CT征象(Fisher精确检验,P〈0.0001)。结合PET代谢和CT解剖结构特征的联合诊断准确性与单独PET或C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39),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8%(28/32)、47%(15/32)和66%(21/32)。结论理解FDG PET/CT显像中BAC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特征,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如动态观察中呈持续的CT磨玻璃密度影,即使低FDG摄取,也要考虑BAC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18F-FDG PET/CT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并有病理结果的3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21 ~ 73(53.00± 12.57)岁.选取20名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PET/CT中心进行健康体格检查而甲状腺未发现异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9名,女11名,年龄40~55(45.00±4.72)岁.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对甲状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和对照组及恶性病变和对照组的SUVmax进行分析,比较差异并对甲状腺结节长径行ROC曲线分析(AUC≥0.70为诊断准确性中~较高).甲状腺结节出现局限性异常放射性浓聚,而CT示病灶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有点状、小圆形或弧形钙化,或同时颈部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的肿大淋巴结,远处器官出现可疑转移瘤者,PET/CT诊断为恶性.计算PET/CT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效能指标.结果 (1)病理结果为恶性肿瘤18例,良性病变16例.甲状腺良、恶性组和健康对照组SUVmax分别为7.59±8.69、5.75±4.48和1.38±0.57.甲状腺良、恶性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07,P>0.05),但两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08和3.553,均P<0.01).(2)甲状腺良、恶性组SUVmax的ROC分析,AUC为0.557 (<0.70),诊断准确性较低.(3)18F-FDG PET/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2.2%(13/18)、75.0%(12/16)、76.5%(13/17)、70.6%(12/17)和73.5% (25/34).结论 甲状腺结节单纯依据放射性摄取情况判断良恶性价值有限,但结合同机CT上的病灶形态学特点,18F-FDG PET/CT可以初步推测其良恶性,为临床提供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17.
血糖水平对18F-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体格检查或评价肿瘤性质的受检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9组(组间距为1mmol/L),第1组为血糖正常组,即血糖<6.0mmol/L(10例);第2~9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分别为6.0~6.9mmol/L(11例),7.0~7.9mmol/L(13例),8.0~8.9mmol/L(11例),9.0~9.9mmol/L(11例),10.0~10.9mmol/L(8例),11.0~11.9mmol/L(6例),12.0~12.9mmol/L(5例),≥13.0mmol/L(5例).受检者做完PET/CT检查后,图像质量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判断.同时根据肝不同层面的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SUVmax)及SUV平均值(SUVavg)分别计算肝图像噪声.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第2~9组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分别与第1组进行比较,第2~7组与第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8,9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评分低于第1组.(2)血糖水平与图像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5);血糖水平与肝噪声呈正相关(SUVmax、SUVavgr值分别为0.33和0.60,P均<0.05);SUVavg所算噪声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优于SUVmax.结论 图像质量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血糖<12.0mmol/L时与血糖正常者PET/CT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当血糖水平≥12.0mmol/L时图像质量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18F-FDG 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中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从全国拥有PET/CT的10家医院筛选出已经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病例,收集18^F-FDG PET/CT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SUV等资料。18^F-FDG PET/CT结果为肺癌、肺癌可能性大、肺癌可能者为阳性;结果为良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良性可能者为阴性。采用SPSS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患者资料226例,其中18^F-FDG PET/CT误诊27例(11.95%)。27例中误诊为恶性病变18例(66.67%),误诊为良性病变9例(33.33%)。误诊为恶性病变的18例中,病理检查证实炎症8例,结核5例,炎性假瘤4例,纵隔良性肿瘤1例,炎症、结核、炎性假瘤共17例;误诊为良性病变的9例中,病理检查证实中高分化腺癌6例(包括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中高分化鳞癌1例,低分化鳞癌和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各1例。11例病理检查为良性病变的SUVmean〉2.5,4例病理检查为恶性病变的SUVmean。〈2.5,良恶性病变的SUV有交叉。良性病变的平均SUVmax为7.2±5.5,平均SUVmean。为5.0±4.5;恶性病变的平均SUVmax为5.3±3.5,平均SUVmean为3.9±2.9,良、恶性病变的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例误诊患者中,年龄〈60岁者11例,其中10例误诊为恶性病变,仅1例误诊为良性病变。27例误诊中的2例,因为对CT形态学缺乏必要的认识而误诊为恶性病变。结论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误诊的原因主要是:(1)炎症、结核、炎性假瘤易误诊为恶性病变,中高分化的腺癌、鳞癌易误诊为良性病变;(2)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SUV有交叉,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进行鉴别诊断时,年龄是重要的参考指标;(4)部分PET/CT专业医师对CT的形态学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ET/CT延迟显像需采集的总计数、计数率和采集时间的推算方法。方法对39例体格检查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并将其全身图像分为8个区段,估算各区段总计数占全身总计数的百分比。对另25例患者分别进行早期和延迟显像,并求出其早期显像平均计数率、相应区段延迟显像每床位需采集的总计数(Cdc)、理论推算计数率,然后启动PET数据采集程序,记录延迟显像的实测计数率。分别以Cdc除以理论推算和实测计数率,获得延迟显像理论推算和实际需要的采集时间。结果早期与延迟显像对应区段理论推算的每床位总计数、计数率和采集时间与对应的实测值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73、1.609和-1.692,P值分别为0.788、0.120和0.103);3—4h后延迟显像采集时间较早期显像延长约2.2倍。结论该方法可避免延迟显像数据采集的随意性,提高早期与延迟显像图像质量和定量指标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