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阴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李子琴,朱锡章,于鸿敏,李含香,田桂兰(包头市妇幼保健所)近年来随着其它性传播疾病的增多,尖锐湿疣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由于条件的影响,又常将多见的假性湿疣错诊为尖锐湿疣,致使其发病率更加扩大。本研究报告,试图用临床...  相似文献   

2.
朱晓燕 《河北医学》2003,9(10):891-89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鉴别诊断。方法:对60例外阴活检组织进行临床与病理的比较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抗核抗原进行检测。结果:60例中尖锐湿疣占31.3%,假性湿疣占50%,非特异性女阴炎占36.7%,本文着重对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作出鉴别诊断。结论:女阴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临床、组织学各有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尖锐湿疣和女阴假性湿疣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和女阴假性湿疣的鉴别诊断刘跃华,王家壁,司静懿尖锐湿疣是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女阴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ofvulvae)是Alt-meye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外阴假性湿疣及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各种外阴赘生物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 ,以确诊假性湿疣及尖锐湿疣。结果 :对 1 5 2例外阴赘生物患者 ,经病理证实 1 0 4例为假性湿疣 ,4 8例为尖锐湿疣。结论 :外阴假性湿疣发病率逐渐上升 ,不必心理恐慌而应注意个人卫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我院1082例女阴赘生物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为尖锐湿疣者576例(53.23%),假性湿疣506例(46.77%),对其中752例进行了HPV-Ag检测,阳性383例(50.93%),提示女阴赘生物半数为HPV感染的尖锐湿疣。在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典型的挖空细胞具有重要意义,假性湿疣的本质是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6.
女阴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阴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0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观察比较,其中88例做免疫组化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 部位:尖锐湿疣多为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生(44.56%),而假性湿疣多只限于一个部位(80.18%)(P<0.01)。局部表现:两者均形成乳头状突起,但尖锐湿疣常融合成菜花状。组织学观察:对两组的8项病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化染色:尖锐湿疣细胞核阳性率为60.38%,假性湿疣阴性。结论 诊断性凹空细胞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是目前诊断尖锐湿疣及鉴别假性湿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性传播疾病之一的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而临床上"假性湿疣"及一类女阴营养不良性疾病的症状与尖锐湿疣有相仿之处,故我们对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病例标本进行 HE、PAS 染色,从病理组织学角度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诊断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初步探讨郑惠方单祥年李明发蒋清龚嘉仪(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生物学教研室,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9)尖锐湿疣(CA)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6及11型DNA感染引起。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超微结构特点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患者病变部位及正常人体相应部位获取标本,将所取材料分为2份,一份用于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一份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尖锐湿疣、假性湿疣的超微结构,并与正常组织比较.结果尖锐湿疣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核增大、细胞器破损、细胞挖空、细胞之间界限变形、桥粒消失及细胞中出现病毒颗粒等;假性湿疣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增多变长,细胞器无明显变化,细胞核内无病毒颗粒,无空泡状细胞.结论利用超微结构的不同可区分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  相似文献   

10.
对153例病理学诊断为女阴尖锐湿疣,湿疣样病变及假性湿疣的材料进行地高辛标记的HPV6B/11D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HPV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15例尖锐湿疣中113例(98.26%)HPVDNA阳性,18例湿疣样病变4例(22.22%)HPVDNA阳性,20例假性湿疣原位杂交均为阴性。提出特征性的挖空细胞是组织学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地高辛标记的HPVDNA原位杂交检测有助于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诊  相似文献   

11.
普雄明  石得仁 《新疆医学》1995,25(4):215-216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方法,作者对10例尖锐湿疣和6例假性湿疣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AgNORs核均数及开矿具有明显的判别作者认为AgNORs技术简便易行,可考虑作为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的组织学辅助临别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CR在女性生殖道HP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的70例患者,取活体标本及宫颈分泌物做病理学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查。结果PCR检查活体标本尖锐湿疣阳性率为100%;假性湿疣为51%;宫颈分泌物PCR,尖锐湿疣阳性率为956%;假性湿疣阳性率为54%,与活体标本PCR检查无显著性差异且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CR技术诊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诊断率高,认为假性湿疣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用SP法分别对64例宫颈癌、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标本中的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HPVA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尖锐湿疣中HPVAg阳性率为71.43%;假性湿疣和宫颈癌组均呈阴性,三组间检出率有显著差异.(2)HPVAg阳性核多位于上皮中浅层挖空细胞内.文中对典型挖空细胞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在病理学中的主要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多对引物PCR方法对尖锐湿疣95例和假性湿疣33例进行了鉴别。结果95例尖锐湿疣中86例(90.5%)HPV6/11DNA阳性,33例假性湿疣HPVDNA阴性,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别(P<0.001)。本研究结果显示假性湿疣与HPV无关。PCR方法准确、省时、方便,是鉴别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增多 ,尖锐湿疣发病率迅速升高。人们的心理恐惧日益聚增 ,事实上 ,外阴及临近部位的赘生物并非全为尖锐湿疣。因此 ,如何识别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 ,并结合赘生物的肉眼形态 ,提出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临床与组织学鉴别要点。1 临床资料材料来自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6月间 ,妇科门诊活检病人中 ,发现外阴及临近部位有菜花状、乳头状突起和尖峰状赘生物而取活检者 186例 ,病理诊断均为尖锐湿疣。对此 ,再进行复习 ,重新评价每例的病理诊断 ,及补作AB -PAS染色 ,结果为…  相似文献   

16.
对39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进行HPV基因的多重PCR技术检测及组织切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病理诊断尖锐湿疣18例,均检出HPV11/6,其中有1例合并HPV16的感染。不典型尖锐湿疣(不具备典型挖空细胞)14例,均检出HPV11/6。假性湿疣17例,2例检出HPV11/6。HPVI8均未检出。因此,临床中对于不典型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需用PCR技术来确诊。  相似文献   

17.
对39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进行HPV基因的多重PCR技术检测及组织切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病理诊断尖锐湿疣18例,均检出HPV11/6,其中有1例合并HPV16的感染。不典型尖锐湿疣(不具备典型挖空细胞)14例,均检出HPV11/6。假性湿疣17例,2例检出HPV11/6。HPV18均未检出。因此,临床中对于不典型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需用PCR技术来确诊。  相似文献   

18.
97例女阴湿疣的诊断与治疗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人民医院苏云吴明尚(北海536017)女性湿疣有尖锐湿疣、假性湿疣和扁平湿疣,是近年来妇科、泌尿科、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现将我院1992年2月~1996年2月经门诊治疗的97例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年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及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女性外阴及肛周的85例尖锐湿疣与97例假性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所有病例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上皮均呈乳头状结构,但尖锐湿疣常融合成菜花状.HPV免疫组化染色,尖锐湿疣HPV-Ag阳性44例,HPV6/11阳性78例,假性湿疣均为阴性,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灶状分布空泡细胞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是目前诊断尖锐湿疣及鉴别假性湿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573例女阴湿疣的诊断与治疗段若芷北京同仁医院(100730)女阴湿疣有假性湿疣(尖锐湿疣样皮疹)和尖锐湿疣两种,是近年来妇科、泌尿科、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不一。现将我院1989年4月至1992年12月经门诊治疗的573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