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头面部带状疱疹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皮损部位及特点等。方法:对4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进行临床分析并与24例躯干带状疱疹进行对比。结果:4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50岁36例(75.0%),发热40例(83.3%),头痛42例(87.5%),脓疱型16例(33.3%),眶上神经受累25例(52.1%),泛发11例(22.9%)。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老年人多见,症状较重,疼痛剧烈,并易泛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疼痛科常规抗病毒、消炎镇痛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5天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科诊治的64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四联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四联疗法即中药、抗病毒药物、维生素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64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并重点分析治疗方案。结果:头面部带状疱疹64例患者中,依据皮损、并发症及个体差异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排除有激素禁忌证后,予四联疗法治疗,痊愈38例(59.37%),显效17例(26.56%),有效8例(12.50%),死亡1例(1.56%)。总有效率达85.94%。64例患者中在治疗前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D8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治疗后(除死亡1例外),CD3、CD4均较前有明显升高,CD8有所下降,但较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抗病毒、减轻炎症,调节细胞免疫,阻止对神经的毒性及破坏作用,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神经注射治疗老年患者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36例老年头面部PHN患者分为Ⅰ、Ⅱ及Ⅲ组,各12例。Ⅰ组行镇痛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复合局部浸润阻滞治疗,Ⅱ组应用0.5%多柔比星0.4 ml视疼痛区域作神经注射治疗,Ⅲ组应用为0.5%表柔比星0.4 ml视疼痛区域作神经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4、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和Ⅲ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表柔比星神经注射用于头面部PHN的疗效和同样浓度、剂量的多柔比星一样,但其是否更加安全可靠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农药经消化道与呼吸道吸收中毒致颅神经损害的情况鲜见报道,但经面部皮肤吸收致颅神经损害的病例临床仍可发现.笔者临床诊治1例敌百虫粉末面部吸收致后组颅神经损害并伴有四肢轻度迟发性神经损害患者,由于治疗及时且护理到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头痛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鼻咽癌合并头痛100例,发生率67.6%。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核磁共振片,分析头痛的原因为:(1)与颅神经损害,颅底骨质破坏有密切关系。头痛发生率由颅底阴性组56.0%上升到颅底阳性组71.4%,当伴有颅神经损害时上升到100%。(2)早期鼻咽癌浸润扩展和合并感染,可引起血管反射性头痛。(3)颈侧肿块压迫颈内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头痛。放射治疗对鼻咽癌头痛有肯定的疗效,有效率98%,剂量一般在10~30Gy见效。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颅神经损害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鼻咽癌合并颅神经损害44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单颅神经损害2例(4.54%);多于2条的多颅神经损害42例(95.45%),其中前组颅神经(Ⅰ~Ⅵ)损害27例(61.36%),后组颅神经(Ⅸ~Ⅻ)损害4例(9.09%),前后组同时损害11例(25.0%)。而包括Ⅲ、Ⅴ、Ⅵ颅神经损害37例(84.09%)。结论鼻咽癌颅神经损害以多颅神经为常见,其中第Ⅲ、Ⅴ、Ⅵ颅神经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及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愈合后,疼痛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57例,皮损部位分别在头面部、胸背部、上下肢及骶部。采用神经阻滞、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4周VAS评分及Q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显效率87.7%(50/57例),总有效率100%(57/57例)。结论以神经阻滞和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择33例在头面部、颈肩臂、胸腹腰背部带状疱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神经阻滞术。结果:33例患者VAS评分由治疗前(8~9.5)分下降为(1~2.5)分,无后遗神经痛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带状疱疹早期运用神经阻滞术,能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WS-频谱多功能治疗机配合局部用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蔡智瑛(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茂名市525000)关键词频谱治疗机;局部用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皮肤同时受损的急性疱疹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好发于躯干及头面部。典型表现为簇集成群的小水泡,呈澄清透...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35例包佐义洛阳铁道部十五工程局中心医院(471002)自1588年3月以来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3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5例中男19例,女16例;16~32岁34例,62岁1例;三...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蜘蛛疮”,好发于颈、胸、背、腰、下肢、头面部及周围神经分布处,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初起烦燥、纳差、皮肤针刺样疼痛,继则皮肤出现不规则小红疹,渐大增多,新旧交替出现,疼痛随病情加重而加剧。笔者近几年来用梅花针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战丽  何滔  梁冰  周阳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2):953-955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患者是否存在脑干和其他颅神经损害。【方法】对83例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瞬目反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83例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检查均异常,异常率100%,其中BR异常反应面神经合并脑干或三叉神经周围段脑干段功能损害者共计24例(28.9%)。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o evoked potential,BAEP)异常反映面神经合并脑干损害或听神经损害共计34例(40%),其中听力减退2例(2.4%),脑干功能障碍32例(38.6%),完全正常者49例。BR与BAEP均异常反映面神经合并脑干、三叉神经或听神经损害共计34例(40.1%)。【结论】面神经炎不仅累及茎乳孔内面神经,还可累及脑干和(或)三叉神经及听神经,临床上应高度重视面神经炎脑干及其他颅神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方法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为A、B2组,各30例.A组采用疼痛区域周围皮内阻滞加药物治疗,B组为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镇痛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区域周围皮内阻滞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吴晓丹  杨毅  龙武彬 《四川医学》2009,30(2):174-17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带状疱疹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加例SLE患者并带状疱疹感染(SLE带状疱疹组)的临床资料,并与无感染的SLE患者20例(SLE对照组)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SLE并带状疱疹感染皮损分布为颅神经3例、颈神经5例、胸神经4例、腰神经5例、骶神经3例,治疗时间(15.7±2.536)d。与对照组相比,SLE带状疱疹组血清蛋白、SLE—DAI评分、1个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个月内是否使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并带状疱疹感染的治疗时间较长,预后好,血清清蛋白低、SLE-DM评分、1个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个月内是否使用CTX冲击治疗是SLE患者合并带状疱疹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头面部在解剖学上与五官及颅内关系密切,故头面部带状疱疹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影响预后。我院1995~1998年共收治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224例,其中头面部HZ5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发病年龄18~90(平均48.2)岁,30岁以下11例,31~40岁10例,41~50岁7例,51~60岁12例,61~70岁14例,71~90岁4例。1.2发病时间224例带状疱疹中,1995年55例,1996年63例,1997年45例,1998年61例,其中头面部HZ按年份计数示:1995年13例,1996年15例,1997年12例,1998年18例。按月份计数示…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万年(四川师范学院校医院)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的,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病毒)所致,它除了引起皮肤的区域性带状疱疹损害外,还可在带状皮损痊愈以后,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痛,但伴脊髓损害少见,笔者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方法: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静脉点滴,连续7d。另外,观察组口服加巴喷丁+神经阻滞+局部皮内注射综合治疗。对照组联合卡马西平121服,如治疗后48h疼痛缓解不满意者,口服曲马多胶囊。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后第1、4、7、14、21天疼痛强度变化。记录疱疹结痂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4、7、14、21天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各时点VA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VAS无明显变化,加用曲马多胶囊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14、21天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皮疹消退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2.6±2.8)d,对照组为(16.8±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口服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镇痛效果确切、迅速缓解疼痛,有加速炎症消退和缩短皮疹愈合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钻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各20例。A组单服加巴喷丁,B组除口服加巴喷丁外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1、2及3周后两组VAS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2及3周后B组VAS明显低于A组(均P〈0.01)。治疗3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P=0.04)。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安全及效果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颅神经损害的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收集两院自1997年3月-2003年10月收治的2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合并颅神经损害者多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史较长,多数发病急骤,有效降低血糖辅以神经营养有助于颅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年龄〉50岁,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未能很好控制,是2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损害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