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临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收集高龄(≥65岁)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10、IL-25、IL-27和IL-35水平差异,同时收集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分析IL-2、IL-10、IL-25、IL-27和IL-35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L-2水平显著降低〔(8.37±2.38)vs(32.48±4.71)ng/ml,P=0.000〕;IL-10显著升高〔(123.39±23.59)vs(23.40±5.39)ng/ml,P=0.000〕;IL-25显著降低〔(12.18±4.48)vs(28.39±6.97)ng/L,P=0.000〕;IL-27显著降低〔(18.39±6.57)vs(32.39±8.29)ng/L,P=0.000〕;IL-35显著升高〔(216.58±58.39)vs(178.03±56.59)ng/L,P=0.002〕。术后2年,共21例患者术后复发。与无复发患者比较,术后复发患者的IL-2水平显著降低〔(6.18±1.49)vs(9.96±2.94)ng/ml,P=0.000〕;IL-10显著升高〔(143.96±34.58)vs(108.49±18.75)ng/ml,P=0.000〕;IL-25显著降低〔(9.72±3.83)vs(13.96±4.82)ng/L,P=0.015〕;IL-27显著降低〔(15.74±5.39)vs(20.31±7.12)ng/L,P=0.000〕;IL-35显著升高〔(239.58±68.58)vs(199.92±49.83)ng/L,P=0.035〕。结论高龄乳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可导致患者临床预后恶化。  相似文献   

2.
IDDM患者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IDDM患者16例、NIDDM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组27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能力。结果:IDDM患者IL-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NIDDM患者显著降低(p<0.001),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01)。NIDDM患者IL-2和IL-6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IDDM患者IL-2和IL-6异常改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几种新发现的与哮喘有关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众多的资料显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哮喘炎症调控 ,细胞 细胞、因子 因子相互作用 ,构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新的与哮喘有关的细胞因子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与脑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及其周围组织发牛炎症反应并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这些细胞因子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IL-6和TNF-α具有促进脑水肿和炎症反应作用,1L-10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寄生虫感染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别从原虫,血液和组织内蠕虫、肠道蠕虫感染以及寄生虫免疫避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主要在炎症急性期起介导作用,包括激活炎症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时IL-6在血清中不能测出,但老年时其水平升高,能被测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丧失和绝经期后雌激素低下,导致老年时IL-6基因表达调节丧失。IL-6可能对许多老年疾患的发病起作用,例如淋巴瘤、骨质疏松和AD。本文综述了IL-6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老年医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与感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因子是联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化学物质,他们是蛋白或糖蛋白质,由一组细胞分泌,同类细胞或其他细胞通过特殊受体来识别之,从信号功能上看,细胞因子很像内分泌激素,但细胞因子大多数是释放在细胞周围短距离传递信号,而内分泌是分泌至血液远距离传递。这些分泌...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是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的负调节因子。研究发现血清IL-6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而且可以诱导SOCS03的基因转录。因此,SOCS03mRNA的高表达可能是IL-6介导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病毒感染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病毒感染和IDDM的致病关系。一般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肯定了两者的相关性病毒感染导致IDDM的机理较复杂,主要是病毒直接损伤或通过持续感染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0.
康妍萌  丁明杰  韩玉玲 《山东医药》2011,51(21):113-114
肺炎支原体(MP)是目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其确切的致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近几年细胞因子在MP感染中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就细胞因子在MP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关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综述了近年对支气管哮喘细胞因子网络研究的进展,分别讨论了白介素(IL)-4,IL-13,IL-5,IL-3,IL-6,IL-2,IL-8等白介素对IgE合成的调节作用及对粘附分子和气道内各种炎性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与炎下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据其作用可分为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通过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可望进一步认识IBD的发病机制,为诊断和治疗IBD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预防研究近几年取得新进展。主要方法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清除淋巴细胞以终止自身免疫反应,或应用自身抗原(谷氨酸脱羧酶、胰岛素、热休克蛋白)、超抗原(super antiger)、免疫佐剂(卡介苗)等激活Th2细胞,产生白介素-4/10,抑制Th1细胞,诱导对自身原的免疫耐受,以防止免疫系统对B细胞的攻击,预防率高达75%-100%。  相似文献   

14.
探讨20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TPA/A23187刺激培养48小时后的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水平,以及培养前后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结果表明:1.IDDM病人体外IL-2产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且与病程长短及血糖水平无关。2.刺激培养前的IDDM病人PBMNC表达IL-2R:①病程小于1年的5例病人表达IL-2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预防研究近几年取得了新进展。主要方法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清除淋巴细胞以终止自身免疫反应,或应用自身抗原(谷氨酸脱羧酶、胰岛素、热休克蛋白)、超抗原(superantigen)、免疫佐剂(卡介苗)等激活Th2细胞,产生白介素-4/10,抑制Th1细胞,诱导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以防止免疫系统对B细胞的攻击,预防率可达75% ̄100%。  相似文献   

16.
介导肝脏损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一种新的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rleukin—18,IL-18)在调节免疫和介导肝脏损害中的作用引起学者们注意,现对此作一综述。 1.IL-18的结构:IL-18最初称为干扰素γ诱生因子(interferon gamma in-ducing factor,IGIF),1996年正式命名为IL-18。它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肝Kupffer细胞等产生。鼠IL-18(mIL—18)前体是由1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量为24×10~3的蛋白质,N-端有一结构特殊的35氨基酸前…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早期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早期防治胡远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多因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引致。目前认为在临床明显的糖尿病发生以前,IDDM将经过一较长时期的糖尿病前期,如何在此时早期预测糖尿病发生,筛查IDDM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免疫干预治疗是预...  相似文献   

18.
19.
一氧化氮介导的细胞因子对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对胰岛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单层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上,分别应用分光光度法、放免双抗体法检测IL1β、IL6及其联合对胰岛细胞NO生成、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单甲基L精氨酸(LNMMA)的作用。结果IL1β能诱导大鼠胰岛细胞NO的生成,同时显著抑制胰岛素基础分泌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LNMMA能阻断这些作用(P值均<0.001)。IL6不能诱导胰岛细胞的NO生成(P值>0.05),对胰岛素分泌有促进作用,但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值<0.001)。IL6与IL1β联合作用时,不能影响IL1β对胰岛素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的NO生成(P值均>0.05)。结论IL1诱导的胰岛细胞损害可能由NO介导。IL6诱导胰岛细胞功能改变的作用方式与IL1β不同,可能与其不能诱导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因子参与并介导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针对细胞因子的抗免疫治疗可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