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 1977年 4月开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至今 ,共完成千余例 ,其中 2 0 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因移植肾失功、移植肾输尿管阻塞、移植肾血肿和尿瘘或其他器官炎症、肿瘤等原因需再次手术治疗共 2 45次 ,现回顾总结其麻醉处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 7例患者共施行各类手术 2 45次 ,其中男16 3例次 ,女 82例次 ,年龄 2 1~ 5 5岁 ,体重 5 1 3± 4 3kg。130例次行肾脏手术 ,其中因移植肾失功行移植肾切除术 5 4次 ;因移植肾急慢性排异反应行手术治疗 77次 ,距肾移植手术时间为 2小时~ 13 2年 ,麻醉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 ,其中 3例改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自体肾盂输尿管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自体肾盂输尿管治疗各种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8~56岁,平均42岁。10例尿瘘患者,3例行自体输尿管与移植肾盂成形术,2例行自体输尿管与移植肾输尿管吻合术,5例行自体肾盂移植、肾盂成形术;5例移植肾输尿管过短术中均行自体输尿管与移植肾输尿管吻合术;3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均行自体输尿管与移植肾输尿管吻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8年,2例因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余16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自体肾盂输尿管是治疗某些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度致敏肾移植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度致敏肾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22例高度致敏肾移植患者术前组织配型及预处理,术后抗排异方案以及肾功恢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17例患者术前经血浆置换3~8次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降至30%以下,5例患者术前PRA仍大于50%.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1例(9.9%),抗排异反应未能逆转,予以切除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8例(36.3%),经甲强龙+ATG(ALG)冲击治疗后6例肾功恢复正常,2例转为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DGF5例(22.7%),予以血液透析+低剂量抗排异药物维持,肾功均恢复正常.结论 避开相应抗体进行良好的组织配型,是高度致敏患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前行血浆置换降低高度致敏患者PRA,使用ATG或ALG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排斥反应逆转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4年7月对1例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周脓肿患者经过CT检查、定位、介导置管引流治疗后,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52岁;1999年首次行同种肾移植手术。手术后肾功能正常。2004年1月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2004年6月4日患者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再次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再次肾移植受者3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5 374例。根据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时间长短,将其分为长期存活组(19例,>5年)和短期存活组(18例,≤5年)。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供受者年龄、首次与再次肾移植间隔时间、HLA错配数和再次移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性别、再次移植供肾类型、再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比例、首次移植失功移植肾切除比例、再次移植前免疫诱导比例及再次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再次和首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3月1日,37例再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11~323个月),2例死亡,18例发生移植肾失功,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5 374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9个月(0.1~350.0个月),459例死亡,1 343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再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6%/81%、86%/62%和82%/36%,首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9%/98%、93%/89%和88%/80%。再次移植组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组(χ2=60.816、25.110和43.900,P均<0.05);再次移植组受者1年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9,P<0.05)。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再次移植后移植肾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和4.748,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317和4.571,P均<0.05)。 结论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肾移植受者,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同种尸体肾移植发生超急性排斥(HAR)后能否以及何时再施行肾移植迄今为止尚有争议。最近,我们对2例肾移植后发生HAR的患者在近期内再次进行肾移植,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例1男性,49岁,血型A型。1984年在外院接受A型尸体肾移植,1990年移植肾慢性排斥失功而恢复血液透析,移植肾仍位于右骼窝。1994年4月30日在我院接受第2次尸肾移植,供者血型A型,淋巴细胞毒性试验0.06。供肾植于左侧骼窝,肾血循环恢复后1分钟见尿,但半小时后移植肾颜色逐渐变成紫黑色,动脉搏动良好,静脉空虚,尿液分泌停止。术中即行移植肾切除,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因慢性移植肾失功而行移植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进一步探讨这类手术的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以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72(36.6±13.5)岁,以上患者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的时间为术后11~91(35.8±24.6)个月,转入血液透析的时间为3~33(10.4±6.2)个月。76例患者均实施了移植肾切除手术,移植肾切除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35~1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0(200~2 600)ml,平均输血量300(400~2 400)ml,其中67例进行了自体血液回收后输血。术后平均引流量250(20~1 100)ml,平均住院时间11(5~23)d。术后主要并发症:切口血肿8例,切口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7例,心衰7例,肺部感染5例,肾上腺危象2例,下肢跛行2例。死亡4例。多数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慢性移植肾失功后的移植肾切除手术为高风险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积极适时地切除已经完全失功了的移植肾,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素质,避免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本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6年9月30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直系血缘亲属供肾移植28例.供受体间2条单倍体相同6例、1条单倍体相同22例;HLA全错配1例,4抗原错配1例.供体切取右肾7例、左肾23例,经腹部取肾5例、经腰部25例,均为开放手术取肾.受体再次移植2例,首次移植28例. 结果 30例供体取肾术后7~10 d出院,随访3~6个月,肾功能正常.30例受体中1例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肺部感染死亡.术后发生排斥反应4例,1例经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逆转,3例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术后发生移植肾肾周血肿再次手术止血1例;发生尿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9例存活者随访1~4年,其中术后1年发生慢性移植物失功1例,移植肾功能正常28例. 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安全,效果良好,供肾热缺血时间短、组织配型好、排斥反应小、免疫抑制剂用量少、长期存活率高,应积极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2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峰值≥50%的高致敏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男8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6±7.4)岁.首次接受移植者15例,二次移植者10例,三次移植者1例.亲属供肾1例,尸体供肾25例.术前要求交叉配型阴性.术后采用抗CDzs单克隆抗体诱导,他克莫司加吗替麦考酚酯加激素三联维持治疗.结果 18例移植后1周内血肌酐(SCr)降至正常.2例分别于术后第2、3天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经过血浆置换3次及抗CD3单克隆抗体5 mg/d治疗5 d后,1例3周后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另1例排斥反应未能逆转,最终摘除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2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4例为耐激素排斥反应,经抗CD3单克隆抗体5 mg/d治疗5 d和血浆置换治疗3次后,排斥反应逆转.1年移植肾存活率96%(25/26).结论 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不仅需要HLA配型良好,并且要求供者HLA抗原避开受者所有预存的抗HLA抗体;术后采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他克莫司加吗替麦考酚酯加激素三联维持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因慢性排异反应失去移植肾功能的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可再次行肾移植术。1994年9月~1996年1月我院为3例此类患者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男,40岁。肾移植后4年,再次移植前两个月摘除移植肾转为血液透析。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淋巴毒试验1%。手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77年4月开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至今,共完成千余例,其中20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因移植肾失功、移植肾输尿管阻塞、移植肾血肿和尿瘘或其他器官炎症、肿瘤等原因需再次手术治疗共245次,现回顾总结其麻醉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和分析86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近期并发症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9年4月86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夫妻间供肾,80例为直系血缘亲属供肾。供体均为开放手术取肾,受体首次移植84例,再次移植2例,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加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加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86例供体取肾术后7~10天出院,所有供体随访3~12个月,肾功能正常。86例受者中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均经甲泼尼龙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逆转。6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死亡2例。4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1例并发移植肾周血肿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移植肾周血肿再次手术6例,5例治愈。发生尿瘘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83例存活者随访至今,其中术后1年发生慢性移植物失功2例,移植肾功能正常81例。结论: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安全、疗效好,术后应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并发症,以获得人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3.
近期移植肾失功再移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3年1月至1994年10月为206例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病人进行尸体肾肾移植术,其中3例病人早期移植肾功,经正确的临床判断,及时摘除失功肾并行再移植获得成功。术后随访半年1例,1年以上2例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移植肾功能正常。本文对早期失功的原因,再移植时机,手术方法及术手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致敏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方法对102例接受肾移植的致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计算移植肾1、3、5年存活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术后随访(30±2)个月,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3例,经激素及抗淋巴细胞抗体治疗后,25例逆转;16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中7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5例,心血管疾病2例;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90%、93%/85%、93%/7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受者年龄、移植次数、HLA相配程度、PRA水平、移植后PRA升高、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血肌酐水平、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等10个因素对移植肾的存活有重要或非常重要影响。结论良好控制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致敏患者肾移植同样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肾移植后移植肾的近期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发生率仍然较高.造成肾移植后远期移植肾失功的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因血肌酐浓度缓慢升高而致失功的受者往往未行肾活组织检查(活检),而对行肾活检的受者的诊断也常被含糊地归纳为慢性排斥反应或慢性移植肾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再次肾移植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报告我院11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首次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间1、3、5年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移植肾的存活率再次移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次肾移植受者淋巴毒试验<59例,5%~10(例,>10%9例,其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72%、31%、0%.再次肾移植受者PRA<10C例,>10例,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2%、75.0%.术后排斥反应、感染、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再次移植组高于首次移植组(P<0.05);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生率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再次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术前PRA、淋巴毒水平是影响再次肾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术后排斥反应、感染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高于首次肾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术前高度致敏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术(DFPP)治疗36例术后排斥反应和9例术前高度致敏患者。结果24例急性排斥中22例逆转,10例加速性排斥(ACR)全部逆转,1例慢性排斥肾功能稳定,1例超急性排斥(HAR)摘除移植肾;排斥反应采用DFPP治疗者其一年移植肾生存率为84.0%。去致敏抗体者8例已接受肾移植,其中1例术后发生HAR。结论认为DFPP是治疗排斥反应和预防高敏患者术后发生致敏抗体介导的HAR和ACR的有效方法,显著提高了排斥反应的逆转率和移植肾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亲属活体肾移植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供者无手术并发症,术后5~12 d内出院,术后1周血清肌酐(Scr)(91±25)μmol/L,术后2周供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受者术后1周平均Scr 142μmol/L。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8例,给予甲泼尼龙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冲击治疗后逆转。移植肾功能正常者55例,移植肾失功行规律血液透析3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结核性脑膜炎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移植后肝衰竭1例,因经济原因不规则服药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死亡1例。结论亲属活体供肾对供者来说短期内肾功能及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短期内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肾源紧缺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急性排斥发生率约为17%,慢性移植肾失功发生率达 8.1%~39%。应用精确、灵敏、早期全面反映肾功能的检测方法,对移植肾急、慢性排斥反应监测,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措施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简称SPECT)对63例肾移植后患者的肾功能进行了监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的选择与分组方法:选择华西医科大学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1996年 1月~1998年 12月首次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63例,对照13例。均于术后3周做SPECT(Elsint SPX-…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肾移植受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HCV阳性肾移植患者2.5~11.8年的临床随访资料,观察HCV阳性受者肾移植术后肾功能、肝功能和移植术后并发症。结果:9例患者随访至今,7例人/肾存活,其中4例已超过10年;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2例,其中1例术后15个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合并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另1例术后46个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此2例排斥反应经治疗未逆转。2例出现血清肌酐上升,将环孢素切换成他克莫司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患者服用索菲布韦后,血清肌酐上升,减少索菲布韦剂量后,血清肌酐逐渐恢复正常。3例患者术后2周内出现肝功能异常,4例术后长期随访过程中多次出现肝功能异常,以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HCV阳性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肾移植安全可行,术前肝脏病变的评估,移植后密切随访,早期诊断和治疗移植后相关并发症是提高HCV阳性肾移植受者人/肾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