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小实性肾癌17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3例呈明显强化,4例呈轻中度强化;小囊性肾癌3例,增强后皮质期囊壁、壁结节、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实质期及肾孟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病理上所有病例血窦丰富(3例小囊性肾癌囊变明显,但实性部分血窦丰富)。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皮质期扫描应纳入小肾癌CT检查的常规步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谈谈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例肾癌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的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 CT平扫2例为低密度,1例为高密度.增强扫描4例均显示速升速降的显著强化.其中2例表现均匀强化,2例周边强化.肾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明显减退.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癌的检出和定性颇准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10例为等密度,4例为略低密度,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12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2例强化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1例强化程度等于肾髓质,1例囊实性病例囊壁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是可靠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 cm)的螺旋CT资料.结果 CT诊断为肾癌5例、错构瘤1例、炎性假瘤1例、脓肿1例.螺旋CT表现为:(1)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无钙化及脂肪组织8例,中心有坏死、微量脂变者1例,呈囊性改变者1例;(2)增强扫描显著强化6例(△CT值>40 Hu);(3)肿瘤界面模糊不清5例、清晰而不锐利2例、边缘相对光整1例.结论 利用螺旋CT观察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等特征性表现,对术前确立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3cm)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19例小肾癌中实性14例,实性3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皮质期8例明显强化,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其中6例全瘤明显强化、2例部分不均匀强化。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肾皮质期、实质期能显示小肾癌“快进快退”的强化方式有助于小肾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CT表现,35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皮质、实质及肾盂排泄三期。结果平扫等密度11,稍低密度24例,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30例表现为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减弱,肾盂期更低,肿瘤强化呈"快进快出"特点。5例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强化减弱,肾盂期更低。结论小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率较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牛钊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91-9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S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小肾癌的患者1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8.4)岁。分析患者术前肾脏SCT资料,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瘤体密度、各期CT值、强化程度和模式。结果平扫期,嫌色细胞癌瘤体密度均匀,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瘤体密度不均匀。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呈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皮髓期呈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0.05),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排泄期、实质期和皮髓期CT值均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均匀强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嫌色细胞癌(P〈0.05)。结论 SCT多期扫描是诊断小肾癌较理想的选择之一,其不同病理亚型具有特征性SCT表现。  相似文献   

8.
MSCT动态增强检查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特征和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21例,术前均经MSCT平扫、皮质早期、皮髓交界期、实质期、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21例均为单个肾细胞癌。MS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15例皮质早期强化较为明显,5例皮髓交界期显示明显,实质期肿瘤强化密度/信号快速减退,肾盂期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MS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有一定特征性,正确认识并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扫描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 cm)在平扫和皮质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实性15例,囊实性1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1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4例呈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2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强化进一步减退。5例肿瘤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SCT)多期表现,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该类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肾恶性肿瘤29例,其中肾癌(RCC)27例,增强扫描呈动脉期明显强化,实质期为相对低密度;肾盂1癌2例,增强后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良性肿瘤5例,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4例可测得脂肪密度,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强化,而脂肪成分不强化,SCT表现典型.其他11例,肾囊肿1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增强后未见强化,结核性脓肾1例,表现为多发囊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呈环状轻度强化,低密度区未见强化.结论 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必要时薄层扫描,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多期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癌主要CT表现为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和结节状突起以及胆囊内的肿块,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且持续时间长。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的定性诊断及了解胆囊癌的侵犯范围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癌的CT征象及其病理表现。方法对已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表现和病理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透明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癌,1例囊性肾细胞癌,2例乳头状癌,1例集合管癌。其中颗粒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均归于透明细胞癌,此型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不复杂性囊变为其特征;集合管癌较少见,CT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各型肾细胞癌CT表现差异较大,组织学类型确诊仍依靠病理。了解其CT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动态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特点,研究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已确诊的肝细胞癌和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6例,其中肝细胞癌30例,血管瘤2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肝脏CT平扫和多期增强影像表现.结果 56例平扫均出现肝脏低密度灶.肝细胞癌在动脉期CT增强特点为"快进快出",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海绵状血管瘤的增强特点为"快进慢出",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与腹主动脉密度接近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周边动脉,结节状强化是CT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1],门脉期上述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扫描时整个瘤体均匀强化,密度高于或等于肝实质密度.结论 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中各有典型的表现特征,鉴别两者的关键是在于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乏血供小肾癌、特殊肾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乏血供小肾癌(直径<3.0cm)、特殊肾囊肿病例18例的螺旋CT资料,其中乏血供小肾癌8例,特殊肾囊肿10例。结果 CT诊断为肾癌6例,不典型囊肿10例,结核脓肿1例,平滑肌瘤1例,其中误诊8例,与病理诊断符合10例,诊断准确率为10/18(51.1%)。结论利用螺旋CT观察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分隔、壁结节及强化特点等特征性表现,对术前确定病灶性质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余芳 《江西医药》2014,(12):1546-1548
目的:分析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以提高对非透明细胞肾癌各亚型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17例嫌色细胞癌中9例位于左肾,8例位于右肾,6例病灶内钙化,1例囊变,17例中12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88.1±35.2)(46-169)HU,强化密度低于正常皮髓质。6例乳头状癌3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4例可见病灶内钙化或高密度影,1例囊变,6例中3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56.7±24.2)(38-84)HU,病灶强化密度均低于正常肾皮髓质。23例非透明细胞癌MRI上,T1WI呈稍低,T2WI呈稍高,DWI呈稍高。结论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在CT增强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癌的SCT增强表现,特征及MS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病理证实肾癌的患者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分析患者CT表现。结果24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平扫18个病灶呈等密度,6个病灶呈相对低密度;增强动脉期8个病灶强化程度与肾皮质相当,16例强化程度较肾皮质低;皮质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病灶范围显示清晰,尤其以延迟期较明显。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检出及定性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肾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2个,行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12个癌灶中平扫7个等密度,其中1个稍高密度伴点片状钙化,5个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5个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7个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6个癌灶邻近肾实质显影模糊或中断;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癌灶境界显示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行CT平扫和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研究对象都呈现单发孤立肿块,进行CT平扫时有8例表现出低密度,6例表现为稍高密度;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发现有5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分隔状强化,4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没有得到强化,2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环形强化,3例动脉期和门脉期没有强化,在延迟期呈中心结节状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病灶的供血特点,在IPL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或癌检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对癌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16例,不规则结节10例;有分叶24例;空泡征7例;26例进行增强扫描者癌体均有强化,平均强化幅度37 HU;细短毛刺或毛刺18例;邻近血管聚集14例;胸膜凹陷10例,邻近胸膜增厚1例.结论 螺旋CT扫描特别是靶区HRCT扫描及靶区增强CT扫描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8F—FDGPET/CT表现及其中46例隔日行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肝细胞癌25例发现40个病灶,^18F—FDGPET示病灶放射性浓聚19例(32个病灶),病灶未见明显放射性异常浓聚6例(8个病灶),后者结合肝脏CT多期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胆管细胞癌4例均呈放射性浓聚;肝转移瘤29例,共发现转移灶约140处,大部分病灶放射性异常浓聚;肝血管瘤5例、肝错构瘤2例、肝硬化结节3例、肝脓肿1例,除后者外,均无放射性异常浓聚,结合肝脏CT多期增强扫描均能明确诊断。结论^18F-FDGPET/CT对肝细胞癌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但结合肝脏CT多期增强扫描等检查可避免其局限性;对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