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56例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但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患者15例为观察组,并与我院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15例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鲁海燕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5,(1):342-345
目的:研究对比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切除术,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情况;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情况;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112.8±16.8)min,术中出血量(70.6±25.2)ml,切口长度(4.01±0.36)cm,住院时间(4.16±1.38)d,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167.9±16.5)min,术中出血量(140.3±20.1)m L,切口长度(9.28±0.90)cm,住院时间(7.08±1.33)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8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治疗甲状腺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每组35例,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损伤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甲状腺腺瘤治疗中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甲状腺腺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31例行改良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腺瘤患者治疗中,改良小切口术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术前诊断甲状腺腺瘤或结节的患者42例,采用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了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8~11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45 ml,平均25 ml.术中、术后无发音和吞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2~7 d,平均4 d.随访6个月,切口呈线状,无瘢痕隆起,无异物结节形成.结论 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切口瘢痕较小,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9.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瘤的切除术式的改进。方法:采用改良的小切口对甲状腺瘤行切除术31例。改良之处包括切口的进取,不切断颈前静脉主干支,不横断颈前肌群,不放置引流管,均采用无创缝合线皮内缝合法。结果:3l例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随诊0.5~4年。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不失为一种减少创伤利于美观、利于功能恢复的可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比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观察组采取改良小切口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术在甲状腺腺瘤治疗中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488例原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的病理资料进行复查、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仅56%为真正的腺癌,其余的44%为单结节性甲状腺肿,认为过去对腺瘤诊断过松,应严格按照腺瘤的诊断标准,从瘤/结节的数量、包膜、瘤内外组织形态等方面把握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其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腺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C3深丛阻滞(相当于C3横突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Ⅱ组用C3、C4深丛阻滞法(相当于C3、C4横突处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均以20ml注射器及v号3.5cm针头进行须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注入1.14%利多卡因与0.14%丁哌卡因混合液,单测一点4~6ml,两点即8-12ml,双侧一点8~12ml,两点即16~24ml(均不加肾上腺素)。颈浅丛阻滞用1.33%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单侧10ml,双侧20ml。观察两组阻滞前后BP和HR变化情况。结论:两组阻滞麻醉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两种阻滞方法对循环的影响却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阻滞后5~30minBP升高平均值和HR增加方面看Ⅰ组对循环影响较轻,Ⅱ组则较大。C3主要支配颈部区域,浅丛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来说,二者配合应用,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小,对迷走神经阻滞较轻,对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轻,副作用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3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规范治疗。方法:2007年~2013年收治甲状腺癌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38例,其中乳头状癌32例,滤泡性癌5例,髓样癌1例。随访3个月~6年,术后复发并骨转移等死亡1例,余37例患者健在。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选择合理、规范的手术方式对病人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通过对该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外科治疗的情况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191例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病患者临床疾病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分组治疗,治疗后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191例手术的甲状腺病患者中,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为主大约占到手术患者的(56.54%),腺瘤次之大约占到(22.51%)甲状腺癌症患者大约为(8.90%)甲亢患者大约占到(3.14%)桥本病患者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大约占到(6.81%)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有:良性手术的主要以一侧的腺叶切除为主大约占到38.47%、甲状腺癌的手术主要是对患侧以及峡部的联合切除为主不主张进行颈部的淋巴结的全部清扫;麻醉手术主要颈部神经丛的阻滞为主其中颈丛麻醉的患者97例占患者病例的50.79%,手术的并发症情况近年来有所下降,并发症患者仅有2例。结论收治的患者中主要以甲状腺结节、腺瘤和癌变为主,手术治疗具体情况根据病变的性质、位置及尺寸进行专业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认真的手术操作配合专业的麻醉可以减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