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4324"数字标化联合目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一次性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消毒供应室自2015年7月起开始采用一次性物品"4324"数字标化联合目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2014年7月—2015年6月)和实施后(2015年7月—2016年6月)一次性物品延误进货率、过期物品率、近效期物品率、库房面积使用率及一次性物品供需双方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一次性物品延误进货率、过期物品率、近效期物品率低于实施前,库房面积使用率和一次性物品供需双方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一次性物品管理中应用"4324"数字标化联合目视管理模式,可提高一次性物品管理与供应质量,提高供需科室双方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箱系统在儿科病区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1日~2018年3月31日未实施双箱管理的无菌物品作为改善前;将2018年4月1日~10月1日实施双箱管理的无菌物品作为改善后,比较改善前后儿科病区及全院护士检查物品时间、物品过期发生率及物品库存周转率。结果:改善后,儿科病区及全院护士检查物品时间、物品过期发生率低于改善前(P0.05),物品库存周转率高于改善前(P0.05)。结论:应用双箱系统可提高儿科病区无菌物品的管理质量,可推广到全院无菌物品的日常管理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院前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放的院前急救物品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12月发放的321 450件院前急救物品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将2014年1~12月发放的321 230件院前急救物品作为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物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以及复核差错率。结果:研究组复核查出差错率和院前急救物品不合格报损率低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救物品有效使用率和院前急救物品去向明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物品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可以提升管理质量和使用效果,降低使用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急救物品管理进行量化管理,提高护理应急管理水平.方法 利用计算机Excel系统进行急救物品管理的量化评价,同时借鉴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10步持续质量改进流程模式,结合医院实际,对急救物品管理实行量化管理,做到持续改进.结果 2005年至2010年本院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达标率均为100%.结论 急救物品管理在实行量化管理的6年,急救物品管理水平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轨道,它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琼芬 《当代护士》2017,(12):187-187
目的探讨影响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的原因并分析对策。方法以全院31个临床科室每季度急救药品物品质量检查结果为依据,统计汇总2015年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为97.58%,分析影响急救药品物品合格率的相关因素,拟定整改措施,加以落实。结果 2016年四季度全院31个临床科室急救药品、物品平均完好率99.99%。结论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管理、规范急救车标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可提高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供应室物品收发流程转变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作业流程重组理论中"系统性重新整合"的方法,对供应室物品收发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将重组后2008年1月~2008年12月物品回收和发送时限作为研究观测指标,重组前2006年1月~2006年12月同期物品回收和发放时限作为对照指标,分别统计两组平均每天物品回收和发送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每天物品回收及发送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结论 对原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供应室物品回收和发送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使作业流程简化,可明显缩短供应室物品回收和发送时间,对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作业流程重组在供应室物品回收和发送流程转变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一次性物品库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将一次性物品按四区域、三类别,配以不同颜色的标识对一次性物品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目视管理后,一次性物品库房库存增加,物品进货及时,无过期物品,且工作效率提升,临床科室满意度提高。结论:目视管理形象直观,具有简单、实用、合理、高效的管理特点。目视管理应用在一次性物品库房管理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深化优质护理,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总结近效期标识在手术室非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的应用效果。制作近效期标识,成立无菌物品有效期监测小组,针对无菌物品有效期的长短使用近效期标识,同时加强近效期物品的细节管理。近效期标识的应用半年,明显降低手术室非一次无菌物品的返消毒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标流程图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5月应用目视流程图对消毒供应室室内环境及消毒供应室物品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仪器设备管理效果、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的满意度及患者医院性感染情况。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物品回收、物品分类清洗、物品包装、物品灭菌、物品存储及发放等方面合格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而消毒供应室物品损坏、物品丢失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消毒供应室物品时间、分类消毒供应室物品时间、发放消毒供应室物品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P0.05)。实施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质量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目视流程图管理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及医疗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苗  孙慧芳  钱跃飞 《护理与康复》2013,(11):1096-1097
术中物品清点有误是指手术过程中或结束后手术物品的数量或手术器械完整性与术前不符,有异物遗留的可能,属于护理差错。手术物品清点是手术查对的重要内容,是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之一,认真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防止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手术室行手术62284台,发生68起术中手术物品清点有误事件,现将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丽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458-459
为探讨切实可行的无菌物品防污染措施,2002年1月~2002年3月,我院对院内无菌物品兑换容器、无菌物品存放橱、无菌物品外包装、治疗护士手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菌含量及病原菌的监测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全院无菌物品兑换容器、无菌物品存放橱、无菌物品外包装、护士手等环节随机抽检共120份,消毒前60份,消毒后60份。1.2方法将5 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置于被检物品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10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放入装有10m l灭菌生理盐水的管中送检,小型物体采用棉试子直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供应室消毒质量,制定改进措施,促进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工作水平提高。方法 2006-2009年对供应室无菌物品、消毒物品、消毒物品终末漂洗用水、消毒物品包装台面、消毒物品保质期进行监测,对监测合格的进行评估总结,作为工作的准则继续执行;对监测不合格的,进行细致分析,找出问题,采取改进措施。结果 108件无菌物品、36件消毒物品监测合格;消毒物品终末漂洗用水实验监测仅用自来水漂洗的物品监测合格;消毒物品包装台面细菌总数不超标,但检出有致病菌;消毒物品保质期为一周;BD试验2次不合格。结论监测及其效果评价的实施,可以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使供应室的医院感染预防更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全院物品进行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探究该方法在护理工作提质增效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2020年1月—6月全院40个临床科室采用常规物品管理方法;2020年7月—12月,全院40个临床科室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物品效期规范管理中,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评价管理。比较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全院物品管理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后,医院物品管理合格率(物品分类存放、有效期管理、标识清晰、及时补充、及时归位、备用清单)、物品管理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物品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物品管理合格率,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4.
消毒供应室作为向临床提供无菌物品的主要科室,必须做好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及监测控制,保证使用安全。我院消毒供应室一直按照相关规定,从多方面对无菌物品存放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1方法按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方法对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柜表面、无菌物品车、无菌存放区空气以及管理和下送人员手进行定期采样和监测。对无菌物品、物体表面和手均采用棉拭涂抹法采样,空气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自然沉降法采样;对采样标本作细菌学检验。依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的标准判定结果。2结果经对2002~2006年连续5年监测结…  相似文献   

15.
赵林  常海玲  窦超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087-1089
目的探讨使用流程图进行手术缺失物品查找过程的细节管理。方法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22000例手术,所发生手术物品缺失事件41例中手术物品缺失率、找到率、查找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标准化流程图,手术缺失物品率由0.186%降低到0.086%,未找到率由21.9%降低到11.1%,平均查找时间缩短8min。结论使用标准化物品查找流程图,加强了护理流程细节管理,避免了手术缺失物品查找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可以减少医护工作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S"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间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加强完善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手术室无菌物品共26 800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6月手术室无菌物品共12 400件,实施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2017年7—12月手术室无菌物品共14 400件,实施"9S"管理法进行无菌物品管理。比较实施"9S"管理法前后无菌物品规范、护理质量和医师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9S"管理法后无菌物品过期率短于"9S"管理前(P0.05),检查无菌物品时间和医护人员物品取放时间均短于"9S"实施前(P0.05),无菌室环境、消毒规范和人文素养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9S管理法后患者、医师、护士三方的满意率高于9S管理法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S"管理法应用于手术室工作当中,切实提高无菌物品利用度和安全性,提高无菌物品管理价值,取得满意效果,值得在医疗事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7S管理模式在加强感染科低年资护士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感染科低年资护士采用常规物品管理方法,自2018年7月—2019年12月实施7S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物品管理合格率情况、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等。结果实施7S管理模式后,低年资护士检查过程物品分类存放、有效期管理、双人复核、备用药品清单等方面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物品管理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7S管理模式应用于感染科低年资护士物品管理中,可有效加强物理管理合格率,提升低年资护士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缩短护理实践,减少用药错误。  相似文献   

18.
陈祖香 《全科护理》2016,(33):3535-3536
[目的]通过对院前急救物品管理进行分组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在院前急救物品管理中运用PDCA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发放的院前急救物品各15000件视作研究对象,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使用常规管理模式的院前急救物品管理列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使用PDCA护理模式的院前急救物品管理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物品使用有效率、去向明确率分别为99.21%、99.47%,均高于对照组使用有效率9 6.73%,去向明确率90.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核差错率、不合格报损率分别为0.74%、0.57%,均低于对照组复核差错率、不合格报损率2.92%、1.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物品管理中运用PDCA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本院无菌物品过期返消毒物品数量及成本统计,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措施,降低无菌物品过期返消毒率,降低医院消毒供应成本。方法对本院2006年1~6月份无菌物品包括无菌器械包和无菌敷料包过期返消毒数量进行统计,计算无菌物品过期返消毒所产生的成本。结果1~6月份过期无菌物品占无菌物品总量的1.88%,其中2月份最高4.40%,6月份最低占0.84%;过期返消毒成本占无菌物品总成本的3.18%,其中2月份最高7.63%,4月份最低1.96%。结论无菌物品过期返消毒,增加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量和消毒供应的成本,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无菌物品过期返消毒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手术室无菌物品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个月时间。对照组的无菌物品应用现有常规管理方法管理手术室无菌物品;实验组的无菌物品应用综合管理模式管理手术室无菌物品。比较两组无菌物品过期数量、返消毒成本、一次性使用耗材成本及护理人员检查无菌物品所消耗的时间。结果实验组返消毒器械包、布类包数量,返消毒成本、护理人员检查无菌物品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过期一次性使用耗材数量、一次性使用耗材成本、护理人员检查耗材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量身定制包装、量身定制数量、分层管理及目视管理、五常法的应用"4种管理方法形成综合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无菌物品返消毒的发生率、减少消毒成本、一次性使用耗材成本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