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掌握陕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变化、改良炉灶使用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情况, 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2015 - 2020年按照《陕西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监测实施方案》在陕西省安康、汉中市的2个县、4个自然村定期开展现场调查, 了解监测村基本防治情况。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每年每个村抽取10户家庭, 调查炉灶使用及健康相关行为形成情况, 抽取其中5户家庭, 采集煤样并按照《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058-2008)进行煤砷含量测定。对监测村内高砷煤暴露人群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开展病情调查, 每年采集30名成年砷中毒患者(男女各半)即时尿样, 采用《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28-1996)测定尿砷含量。结果共监测240户家庭, 其中2018 - 2020年病区监测家庭改良炉灶质量合格率和正确使用率均持续维持在100.00%;清洁能源使用率由2015年的75.00%(30/40)上升至2018 - 2020年的100.00%(40/40, χ2趋势 = 25.5, P < 0.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陕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变化、防砷炉灶使用和相关行为形成情况。方法于2010年对陕西省安康、汉中市的2个县4个自然村进行监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每村抽取10户家庭,调查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并每村抽取5户家庭,采集煤样测定砷含量。按照WS/T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砷中毒病情调查,随机抽取30名砷中毒患者检测尿砷含量。结果铁炉的合格户数和正确使用率均为100%,煤灶的合格户数和正确使用率均较低,分别为36.84%和39.47%;玉米、辣椒食用前的淘洗率均为100%,玉米、辣椒的正确干燥率和保管率均在95%以上。共采煤样20份,砷含量在26.064~307.751mg/kg之间,均值为(123.896±72.085)mg/kg。采集砷中毒病例尿样120份,尿砷含量范围在未检出~0.29 mg/L之间,几何均值为0.036 mg/L。4个村共体检3 514人,检出砷中毒患者234例,检出率为6.66%。结论陕西省燃煤型砷中毒呈流行态势,防砷炉具灶炉损坏现象较多,正确使用率较低。加强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和防砷炉具的后期管理工作是今后防治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安康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病情变化、防氟炉灶使用和相关行为形成情况,评价防治效果,为燃煤型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对安康市岚皋、平利县6个自然村进行监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2个监测县实施改炉改灶的病区村中各随机抽5个病区村,在抽中的每个病区村和6个监测村各抽取10户家庭,调查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转变情况;调查监测村所有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氏法。同时对8~12岁学生每年龄段采集10份尿样,检测尿氟,尿氟测定采用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30-1996),依据《人群尿氟正常值》WS/T256-2005进行评价。对监测村25周岁以上人群,按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20人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192-2007)。结果:病区普遍使用铁炉和改良灶,铁炉、改良灶的合格率及正确使用率均较低;玉米、辣椒正确干燥率和保管率均不高;玉米、辣椒加工前淘洗率均在95.00%以上;6个检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9.00%(118/200);共采集儿童尿样200份,尿氟在0.55~2.02 mg/L,几何均数1.09 mg/L;X线共拍片576人,氟骨症检出率为16.23%(93/576)。结论:安康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呈流行态势,防氟炉灶损坏较为严重,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加强病情监测、防氟炉具后期管理和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是防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方法从山西省大同市某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抽取85名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慢性砷中毒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采集暴露人群的日常饮用水、土壤和瓜果蔬菜。日常饮用水和土壤通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其中砷含量,瓜果蔬菜中的总砷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测定。结果在抽取的85名居民日常饮用水中,水砷范围14.41~90.34μg/L,中位数为43.88μg/L。采集的瓜果蔬菜砷含量范围为0.001~0.771 mg/kg,均数为0.0598 mg/kg,超标率为43.04%,其中瓜果蔬菜中砷超标率呈现叶菜类>根茎类>果菜类的趋势。食用污染严重的叶菜类蔬菜中摄入砷引起的健康风险达到71.77%。本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土壤砷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自产瓜果蔬菜砷含量均高,饮用砷污染的水是引起慢性砷中毒的主要因素,通过食用自产瓜果蔬菜染砷这一途径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在改水后10 ~ 16年全死因与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探讨改水对防治砷中毒远期危害的效果。方法:2020年4月,在山西省应县和山阴县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选择在2003年实施改水的病区村作为调查点,以调查点的常住居民作为砷暴露组,并选取非病区村居民作为对照组,调查分析两组人群在201...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范围、强度, 以及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 为精准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 - 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所辖全部旗县的所有自然村按不同供水方式(工程供水、理化净水、分散供水)对居民饮用水进行抽样调查, 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水砷含量。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对各受检村屯所有正在暴露或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常住人口进行砷中毒诊断, 查找砷中毒患者, 分析历史病区和高砷村及新发现高砷村的水砷分布情况, 并探讨砷中毒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全区共有1 186个砷中毒历史病区和高砷村, 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8个盟市的28个旗县, 地区分布呈西多东少趋势。目前历史病区和高砷村的改水率为98.23%(1 165/1 186), 水砷含量合格率为99.83%(1 184/1 186), 水砷含量范围为0.000 ~ 0.093 mg/L;新发现水砷超标村4个, 水砷含量范围为0.074 ~ 0.142 mg/L。在已确定病区和高砷村检出砷中毒患者2 249例, 检出率为1.67%(2 249/134 ...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平罗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情况,于2012年对3个被列为国家级监测点的病区村(A、B、C)进行砷中毒患病调查;每村采集30名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成人(年龄在15~78岁,不足30人时,可补充检测疑似患者、正常人)尿样;并于枯水期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按照相应国标监测尿砷、水砷含量. 三个监测点由2个改水工程覆盖(B村2009年3月改水,A、C村2008年5月改水),改水工程运转正常且3个村水砷含量(<0.01~0.024 mg/L)均合格.共检查46人,未发现砷中毒患者;仅在C村检出4例可疑病例,占11.43%(4/35).尿砷含量在0.001~0.055 mg/L,中位数为0.008 mg/L,几何均值为0.009 mg/L.见表1.  相似文献   

8.
安康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是否存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方法:根据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分布,采集石煤、空气、土壤、饮水、粮食、蔬菜、学龄儿童发、尿,用无色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含量。结果:安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土壤砷含量7.87 mg/kg,饮水<0.005 mg/L;石煤砷含量107.8mg/kg,经燃烧排入居室内空气砷达0.44 mg/m3,超过国家标准0.003 mg/m3147倍,导致室内存放粮食、蔬菜砷污染,均超过国家0.5 mg/kg标准;学龄儿童发砷1.88 mg/kg,一定程度反映出居住人群体内砷的蓄积水平;检出皮肤损害病变率10.7%。结论:安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存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改灶是有效控制氟、砷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内蒙古高砷病区不同浓度饮水砷暴露人群尿中各种形态砷代谢物和总砷(total arsenic,TAs)含量.方法 于2004年10月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病区(A村:水砷浓度为240μg/L;B村:水砷浓度为160μg/L;C村:水砷浓度为90 μg/L,D村即对照组:水砷浓度<5μg/L)人群尿样,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各形态砷代谢物和TAs含量.结果 随着饮水砷暴露浓度的增高,人群尿中无机砷(inorganic arsenic,iAs)、甲基砷(monomethylarsine,MMA)、二甲基砷(dimethylarsine,DMA)和TAs含量均增高(P<0.05).暴露于相同水砷浓度的条件下,尿中iAs、MMA、DMA和TAs含量以及一甲基化率(primary methylation index,PMI)和二甲基化率(secondary methylation index,SMI)在不同性别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各暴露组成人和儿童尿中PMI和SMI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成人和儿童(P<0.05);240μg/L组成人尿中PMI和SMI水平显著低于90和160μg/L暴露组(P<0.05);240μg/L组儿童尿中PMI水平低于160μg/L组儿童(P<0.05),各暴露组儿童尿中SMI水平顺序为160μg/L组>90μg/L组>240μg/L组(P<0.05);各暴露组中儿童尿中SMI水平均高于相应的成人(P<0.05).结论 饮水中高砷暴露可能降低人群对砷的甲基化能力.相同饮水砷暴露水平,男女对砷的甲基化能力无差别,儿童二甲基化能力高于成人.低水平砷暴露可能诱导儿童对砷的二甲基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陕南燃煤型砷中毒典型村居民的发砷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伟  杨林生  虞江萍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72-1974
目的研究陕南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高砷石煤暴露人群发砷含量与年龄、性别、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病区高砷暴露居民的发样90份,对照村居民的发样14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发砷。结果陕南砷暴露村居民发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村,同时显著高于砷中毒病情更加严重的贵州省兴仁县长青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暴露人群内部发砷含量随着年龄增加和砷中毒病情加重而增加,符合慢性砷暴露的特征,男性和女性的发砷差异不显著。41名未出现临床体征的居民发砷含量高达7.83 mg/kg,与轻度、中度中毒患者的发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皮肤损伤症状出现之前,砷已经在人体内蓄积并达到有害程度,可能处于亚临床阶段。结论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暴露人群具有高砷蓄积特征;无临床体征的高砷暴露人群可能处于亚临床阶段,提示在地方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中,应重视发砷值而不能仅注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1.
2006~2008年陕西省汉中市饮水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6~2008年汉中市沿汉江流域地区及分布有高砷石煤的镇巴县高砷水源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现状。方法根据国家和陕西省项目技术方案确定的选点原则,在汉中市沿汉江流域选择宁强、略阳、勉县、洋县、西乡5县及分布有高砷石煤的镇巴县共15个乡(镇)的25个自然村进行居民饮用水源水砷筛查检测,对水砷含量≥0.05 mg/L的村进行地砷病线索调查,对水砷含量≥0.15 mg/L的村进行地砷病病情普查,普查率不低于90%。地砷病诊断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结果共检测水样616份,水砷超过国家标准(0.05 mg/L)水样7份,超标率1.14%。超标水样均分布于勉县温泉镇郭家湾村,属于温泉分布区所在地,水砷最高含量0.11 mg/L。超标水源暴露人口970人,暴露率9.84%。地砷病总检出率3.16%(25/791)。其中轻度9例(占36%),中度14例(占56%),重度2例(占8%);年龄52~88岁之间,平均65.56岁;暴露时间52~88年之间,平均65.16年;男性检出率为6.25%(24/384),女性为0.25%(1/407),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临床以单纯皮肤色素脱失居多,占76%(19/25),色素脱失与色素沉着并存次之,占24%(6/25),合并有肢端麻木达40%(10/25),未检出皮肤角化、鲍文氏病及皮肤癌病例。在镇巴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未检出水砷含量超标水样。结论汉中市沿汉江流域的勉县温泉地区水砷含量超标,属于地砷病病区,并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并存,建议开展氟砷联合中毒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与非病区人群砷甲基化代谢的特征,比较两区人群砷甲基化代谢水平的差异.方法 于2005年12月随机抽取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常住居民228名(包括116名砷中毒确诊患者,内对照成人60名,14岁以下儿童52名),同时随机抽取非病区常住居民218名(外对照组成人149名,儿童69名),采集空腹晨尿,用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无机砷(InAs)、一甲基胂酸(MMA)和二甲基胂酸(DMA).结果 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砷的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病区人群(P<0.05),但病区病例组与内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病区男性和女性砷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低于非病区男性和女性;病区男性对砷的甲基化能力低于女性,但非病区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病区各年龄段人群砷的甲基化水平均低于非病区居民;随着年龄增加,MMA比例和MMA/InAs比值呈增加趋势,而DMA比例和DMA/MMA比值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砷的甲基化水平低于非病区人群,男性和女性对砷的甲基化能力存在差异,砷甲基化代谢水平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亚急性与慢性砷暴露人群尿砷水平、砷形态分布和DNA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选择2004年12月阜新市亚急性砷中毒事件发生时阜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名男性患者(年龄为20~62岁,水砷含量达48.5 mg/L,连续暴露4~7 d)为亚急性砷暴露组,慢性高砷(男性72人,年龄为18~73岁,水砷浓度为0.24 mg/L,暴露6 a)、低砷暴露人群(男性40人,年龄为18~60岁,水砷浓度为0.02 mg/L,暴露10 a,无砷中毒相关临床症状)均选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周边砷暴露区。采集亚急性砷暴露人群确诊入院且未采取治疗措施时的尿样,采集慢性砷暴露人群即时尿样。采用超低温捕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不同形态砷含量,用酶联免疫法分析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3种不同砷暴露人群尿中总砷水平和不同形态砷水平均随着砷暴露剂量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亚急性砷暴露组>慢性高砷暴露组>慢性低砷暴露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尿中无机砷、一甲基砷和二甲基砷含量占总砷含量的构成比(iAs%,MMA%和DMA%)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As%和MMA%在亚急性砷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是否存在水源性高砷区及地方性砷中毒区,为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安徽省生活饮用水质抽样普查工作的结果,选定天长市、五河县、砀山县为地方性砷中毒重点调查县。采取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每县随机选取15个调查点(自然村)调查水砷含量。对饮水水砷含量超标的调查点进行砷中毒病情现场调查,调查居民超标水井饮用年限、皮肤角化、皮肤脱色、皮肤色沉情况,并检测其家中饮用水水砷、水氟含量及尿砷等。结果共计检测水砷450份,其中15份水砷超标(>0.05mg/L)。对水砷超标较高的五河县临北乡官塘铺行政村宣滩自然村调查,初步诊断发现地方性砷中毒可疑14人,轻度5人。结论安徽省境内发现水源性高砷区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并发现有疑似及轻度病人存在。在发现高砷区中不存在高氟水源和地氟病病区。应尽快在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及地方性砷中毒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通过一起饮用污染水引起亚急性砷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总结经验,为今后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饮用污染水的村民有342人进行入户调查、体检并对其尿样进行检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废弃矿洞水砷含量为2.40 mg/L,末梢水砷含量0.63 mg/L,水源水砷含量0.01 mg/L,水源水、末梢水、废弃矿洞水检测汞含量未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限值;对342名饮用污染水村民尿砷检测,均值为(1.089±1.64)mg/L,临村45名没有饮用污染水村民尿样进行砷对比检测,均值为(0.134±0.163)mg/L。结论 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共诊断亚急性砷中毒病例8例,判断本次事件为一起饮用水污染引起的砷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病情与血清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村,将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确诊的204例砷中毒患者纳入病例组,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7例,年龄为(53.37 ± 8.06)岁;...  相似文献   

17.
冷水江市某村饮水因砷污染所致亚急性砷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1996年8月冷水江市某村亚急性砷中毒的流行特征,应用流行病学和生态毒理学方法对该地送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冶炼厂产生的砷碱渣对环境构成污染,其中一被污染井的水砷均值高达1.23±1.41mg/L,患者尿砷值为0.92±0.96mg/L,与对照组有显著关异,而人群砷暴露时间较短.据此认为,此次亚急性砷中毒系由饮水受砷污染所致,环境与地质因素在其中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高砷饮用水源筛查及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甘肃省居民饮用水含砷量分布及饮高砷水人群受威胁情况,为科学防治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5-2011年,按照全国饮用水高砷水源筛查方案,选择13个市(州)42个县进行饮水砷含量筛查,对检出高砷水源的地区人群进行受危害情况调查.结果 筛查范围覆盖全省13个市(州)的42个县(区),筛查454个乡1 596个村约177.1万人.采集水样24 965件,筛查出水砷含量>0.05 mg/L的超标水样181件,超标率为0.73%;其中,水砷在>0.05~0.2 mg/L的占90.61%(164/181),>0.2~0.5 mg/L的占5.52% (10/181),>0.5~1.04 mg/L的占3.87%(7/181).砷含量超标水源主要分布在夏河、合作、舟曲、环县、徽县、成县、天祝、漳县、两当、临潭10个县的58个村,约有4.6万人受到砷中毒威胁.在调查的8 489名居民中共检出砷中毒患者157例.确定出饮水型砷中毒病区12个,其中,重病区、中病区各1个,轻病区10个,以夏河县病情最重,患病率达49%.结论 甘肃省饮水高砷区分布范围较广,砷中毒受威胁人口多,局部地区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δ(protein kinase C8,PKCδ)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在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人群研究:选取符合条件的贵州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133例砷暴露者纳入砷暴露组,包括病区非病例组(25例)、无明显肝病组(38例)、轻度(43例)和中重度(27例)肝病组;选取非砷污染村34名健康居民纳入对照组.采集上述研究对象的尿液和外周血,测定尿砷含量及外周血PKCδ mRNA表达水平.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饮水型砷中毒组和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组(即低、中、高砷粮食污染组),每组6只.对照组常规喂养,饮水型砷中毒组给予10 mg/kg As2O3水溶液,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组喂饲用病区高砷煤烘烤的玉米粉所配制的饲料(砷含量分别为25、50和100 mg/kg),均喂养3个月.测定其尿砷含量、外周血和肝组织PKCδ mRNA表达水平及肝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C8 (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C8,pPKCδ)表达水平.结果 非病例组、无明显肝病组、轻度和中重度肝病组尿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5.58(18.62 ~ 40.73)、56.66(38.93 ~ 76.77)、64.90(39.55 ~98.37)和75.47(41.30~109.70) μg/g肌酐,除病区非病例组外,其余组均高于对照组[23.34(17.84~37.45) μg/g肌酐](P值均<0.05).大鼠饮水型砷中毒组和低、中、高砷粮食污染组尿砷含量分别为2223.61(472.98~3976.73)、701.16(194.01~1300.27)、1060.94(246.33~2585.47)和3101.11 (1919.97~5407.07) μg/g肌酐,均高于对照组[94.32(22.65 ~ 195.25) μg/g肌酐](P值均<0.05);肝组织中pPKCδ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24.83±25.06、278.50±30.57、308.83±34.67、326.33±35.09,均高于对照组(240.17±28.07)(P值均<0.05);肝组织细胞膜中pPKCδ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49±0.06、0.33±0.05、0.37±0.06、0.50±0.08,均高于对照组(0.28±0.04)(P值均<0.05);细胞浆中pPKCδ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6、0.31±0.05、0.35±0.05、0.36±0.05,均高于对照组(0.24±0.05)(P值均<0.05).结论 砷可能通过调控pPKCδ蛋白表达,诱导其膜转位活化,导致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江苏省高砷区居民砷中毒情况,对其尿砷、发砷含量进行测定,以协助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诊断。方法:选择苏北地区高砷村和对照村,采集30岁以上成人尿样和发样,测定其砷含量。结果:高砷村尿砷、发砷含量范围分别在0.008~0.320mg/L和0.068~4.158mg/kg之间,对照村分别在0.004~0.127 mg/L和0.011~0.568mg/kg之间,高砷村明显高于对照村(P〈0.01)。结论:通过尿砷和发砷含量的测定,可协助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