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加推拿治疗肩关节半脱位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旧性肩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但易误诊于一般的肩关节周围炎,此症以肱骨头向前移位为主,多见于啄突下脱位。笔者以针刺加推拿,以轻巧的手法达到肩关节解剖复位。现将28例的治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8例,其中男性21例...  相似文献   

2.
杨年煜  王勇丽 《河南中医》2011,31(8):925-92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左、右肱骨头距肩峰的差值扣前、后上肢Fugl...  相似文献   

3.
中风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发病后所引发的肩关节半脱位及其迁延不愈所致的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均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因此,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是中风后偏瘫预后的关键。近年来,诸多临床医家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进行了研究及实践,其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但在临床上并没有广泛应用,分别从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评价标准,以及各种临床诊疗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并对各种诊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归纳总结,阐明为了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往往需要复合性康复方案配套应用。但组合方案众多,有效率参差不齐,可能与选用的康复方案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存在不匹配性,或诊断及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今后关于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应聚焦于严谨的科研设计、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整合有效资料,努力做到对肩关节半脱位的诊疗统一性,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刺结合康复干预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合并症,发生率高达60~73%。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PT(运动疗法)、OT(作业疗法)、针灸等综合疗法,但尚未见到有关脑卒中超早期针刺与PT、OT对比干预偏瘫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的临床报告。本文对偏瘫病人进行了针刺结合康复干预与单纯康复干预的比较,其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0例均系我院1991年3月~1996年4月收治的急性期完全性脑梗塞病人,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2~68岁,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患侧上肢肌功能均在Brunnstron。I期,不含重度昏迷、脑疲和神经肌肉骨骼病变所致上肢运动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康复手法及单纯康复手法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对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头针治疗及康复手法治疗,治疗组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1.4%,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头针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手法。  相似文献   

6.
肩关节半脱位是中风病人常见并发症,早期的针刺与康复治疗以预防和纠正半脱位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回顾并分析了近20年来针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本病的文献资料,认为目前临床对本病的治疗以电针结合康复手法最为广泛,但临床研究性报道较少,观察指标难以准确反映针刺治疗肩半脱位的作用机理.有必要深入研究并以简便可行的康复评定方法进一步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促进该项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肩关节半脱位又称盂肱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分析了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并对近年来进行的针刺治疗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经电针和作业疗法治疗后,60例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患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配合作业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及其所致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01-2010-04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合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2岁;脑梗死24例,脑出血9例。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7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7例。  相似文献   

10.
郭严 《山西中医》2006,22(3):39-40
目的:观察穴位封闭治疗中风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有明确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穴位封闭+康复法和常规康复法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上臂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95%CI=73.5%~97.9%);对照组为76.7%(95%CI=57.7%~90.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未达显著性差异(u=1.736 1,P=0.082 6);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上臂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0.001).结论:穴位封闭方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上肢功能,其收益为OR=0.37(需进一步加大观察病例),NNT=8.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照组给予肩部控制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对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及其所致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 1 999年至 2 0 0 1年期间运用中药内服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 5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 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 7例 ,女 3 3例 ;年龄 40~ 69岁 ;单肩病者 48例 ,双肩病者 2例 ;病程 2个月以内者 1 2例 ,2~ 6个月者 2 0例 ,6~ 1 2个月者 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巨刺中平、三间穴缓解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加刺健侧中平、三间穴,对照组加常规肩禺髃、肩髎、肩贞穴.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分别采用VA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刺中平、三间穴对缓解中风后肩痛即刻有效,有助于上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刺早期干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伟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49-1351
目的:分析研究中风以后运动性失语采用针刺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中风以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早期干预模式,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81.6%,治疗后治疗组AQ评分为(68.3±6.2)分、CADL评分为(103.2±1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3±5.9)分、(79.3±13.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以后运动性失语采取针刺早期干预,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病情恢复以后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三组。针灸组(A组)27例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患侧)、通里、足三里、涌泉,交替;配穴按疼痛所处经络循行部位,手太阴经加肩前、列缺;手太阳经加肩贞、后溪;手少阳经加外关;手阳明经加曲池、肩髎;虚证、寒证加足三里、关元温和灸;毫针平补平泻,水沟用雀啄,以眼球湿润为佳;三阴交穴针感以麻或触电感向手指(脚趾)尖传导为度;极泉不留针;余穴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1次/d。辨证组(B组)26例风痰瘀阻-解语丹,气虚络瘀-补阳还五汤,肝肾亏虚-左归丸合地黄饮子。联合组(C组)27例针灸联合辨证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C组、A组均优于B组(P0.05),C组、A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VAS评分三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C组降低优于A组、B组(P0.01),A组,C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郑淑云 《新中医》2018,50(6):193-195
目的:观察针刺七星穴结合透穴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各26例。2组均采用中风常规针刺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以及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针刺七星穴结合透穴法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2组患者肩痛改善程度,肩关节主动前屈、主动外展活动度。结果:2组肩痛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2.3%,对照组65.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评分主动前屈、主动外展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动前屈、主动外展评分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针刺七星穴结合透穴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较只用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肩痛、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其临床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卒中后焦虑患者应用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卒中后焦虑患者,根据掷骰子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原络通经针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HAMD评分情况、Zung评分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日常认知情况评分(88.65±9.24)分、社会功能丧失(89.28±4.15)分、心理状态(88.79±10.47)分、精神状况(94.12±2.18)分,Zung评分情况(48.97±3.41)分、HAMD评分情况(9.52±1.26)分、治疗总有效率(88.24%)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9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日常认知情况评分(65.21±1.28)分、社会功能丧失(58.72±3.47)分、心理状态(62.91±2.14)分、精神状况(60.19±3.25)分、HAMD评分情况(16.69±1.94)分、Zung评分情况(66.78±9.87)分、治疗总有效率(61.76%)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8.24%),其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原络通经针法对卒中后焦虑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较小,其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8.
对近5年来有关颈项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报道进行综述,例举了颈项针各种刺法,并结合临床应用概况证明颈项针是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有效疗法。以期寻找出颈项针治疗本病的规律特点,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基础治疗和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抗抑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的68.89%(P<0.05).结论 针刺结合心理干预治疗PSD,能较好的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可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双针并刺患侧肢体拮抗1穴、拮抗2穴、拮抗3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并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