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在不同时间频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分为3组,记录不同时间频率PERG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可疑青光眼组在高时间频率(6Hz以上)时,PERG的b波振幅明显下降,异常率最高。结论:P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就已出现异常,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这些异常用高时间频率检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反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早期POAG组49眼,可疑POAG组23眼,正常对照组41眼进行mfERG检查,早期和可疑POAG组同时行视野检查,记录并分析mfERG的六环和颞上、颞下、鼻上、鼻下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和潜时。结果早期和可疑POAG组六环和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较正常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中心黄斑区的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但不同组别间P1波潜时的延长则无统计学意义。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P1全视野平均振幅呈正相关(P=0.003),和P1波潜时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mERG一阶反应对检测早期POAG的视网膜异常反应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蓝—黄视野结合视觉电生理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青光眼早期诊断提供较为客观敏感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53例53眼标准自动视野检查正常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30例60眼正常人进行蓝—黄视野检查结合图形视网膜电图及多焦视网膜电图,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可疑青光眼患者中,B/Y视野检查31眼视野出现异常,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ERG检查眼的N95波潜伏期延长有明显差异,mf-ERG检查眼的N1P1N2波潜伏期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早期发生,在眼底及普通视野未出现明显异常的患者,B/Y视野检查联合P-ERG,mf-ERG检查无疑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农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状况。方法以菏泽一个农村1166人为对象,调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项目包括:调查问卷、视力、裂隙灯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定、眼底、视野。结果应答率为86.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为1.29%。结论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是防盲的重要课题,应当加强宣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饮水试验阳性的30例可疑青光眼者作了追踪观察。60眼中43眼饮水试验阳性经2~8年(平均5年)的随访,仅7眼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包括在试验当时已经可以确诊的青光眼1例在内。有1例POAG的伴随眼饮水试验阴性也诊为PoAG。其余36眼虽经2~8年随访,目前仍无青光眼证据,证明本试验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价值不大,建议弃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的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眼压,视野与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ERG)q波幅值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空间频率(120′,60′,30′)选择青光眼电生理学诊断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对24例(30只眼)POAG病人进行眼压、定量静态视野及PERG检测。分析眼压、定量静态视野与PERGq波幅值关系。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压与PERGq波幅值变化呈负相关,定量静态视野缺损程度与PERGq波幅值变  相似文献   

8.
罗曼  赵炳坤等 《医学文选》2001,20(5):608-608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视网膜光阈值改变,方法:采用美国眼力健公司Humphrey740自动静态视分析仪对早期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患者进行C-30-2程序视网膜光阈值测定。结果:视网膜光阈值随离度增加而减少,以上方视网膜光阈值降低为显著,视野改变以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及鼻侧阶梯为主。结论:视网膜光阈值定量检测可以做为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早期诊断中视功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用视觉电生理学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由于不同作者采用的刺激条件不同,以及由于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程,病变范围不同等,因而结论各异;结论:只要刺激条件选择合适,就可以用视觉电生理方法提高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夏朝霞  蓝育青  肖剑晖  艾育德 《广东医学》2008,29(11):1847-1850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作用机制及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双盲、分组、安慰剂对照的实验设计,对治疗前后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ERG)的联合检测及彩色多普勒显像(CDI)各指标的检测,分析比较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牛磺酸治疗POAG后PVEP及PERG有特异性改善;CDI各血管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等同于维拉帕米组;维拉帕米组对PVEP和PERG没有明显作用;安慰剂组对PVEP、PERG及CDI各指标均无改善作用。结论牛磺酸作用于POAG,可以防止视感光细胞受损,从而保护视功能;牛磺酸可以改善眼底微循环,提高视乳头血流灌注压,从而避免POAG患者因缺血而致的视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4种抗青光眼药物对新诊青光眼病人呼吸循环系统及眼内压的影响。方法:收集新诊青光眼患者141例,进行全面的眼科、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检查,包括心电力图及肺活量测定。每位病人应用4种青光眼药物中的一种,连续观察3个月,随机选择一眼记录,4组间行x^2检验及变异数分析。结果:无论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组还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closed-angle glaucoma,CCAG)组,latanoprost都显示出最明显的降眼压作用,眼压分别降低8.9mmHg(P=0.005)和4.1mmHg(P=0.33)。应用博利尼定(brimonidine)者41%发生全身性副作用;应用噻吗洛尔(timolol)者伴有心率减慢和肺活量降低;应用倍他洛尔(betaxolol)的病人55%以上自述有眼球刺激症状,28%的病人需改用其他治疗方法。结论:拉他前列素(latanoprost)控制眼压的效果良好,且全身和局部副作用发生率低,可作为青光眼初始治疗的首选药物。鉴于老年青光眼患者有潜在的可逆性呼吸功能障碍,噻吗洛尔所致的呼吸储备降低应加以考虑。博利尼定的应用伴有大量的难以预料的全身副作用。倍他洛尔导致眼球刺激,控制眼压的效果较差。建议局部应用β受体阻断药治疗青光眼时,应进行肺活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对18例原发性开角青光眼、44例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病人和90例同种族正常人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显示青光眼病人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病人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皮纹学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该病的普查、筛选,甚或提供诊断该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 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0例 2 0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手术 ,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 C。术后随访 4~ 8个月 ,平均 6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 ( 34.84± 6.75 ) mm Hg,术后 4个月平均眼压为 ( 1 4 .2 3± 4.1 5 ) mm Hg,术后 2 0眼均形成功能滤过泡。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 C能安全、有效的降低眼压 ,是一种对开角型青光眼很有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与正常尸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6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观察组)手术中所切取的小梁组织与17例30眼正常尸眼(对照组)所切除的小梁组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的测定,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比例(16%)明显高于正常尸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对房水的滤过率下降,可能与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的增多导致小梁网组织滤过功能的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青光眼病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日本Topcon公司生产的SP.1000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46例各类单侧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照相,健眼作为对照。发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青)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青)患者患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差值分别为9.59%,10.6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慢性单纯型青光眼(慢单青)患眼与健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差值为0.23%,差异无显著性(P>0.05);滤过性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差值为8.20%,差异有显著性(P<0.01);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差值0.19%,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急性持续性高眼压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损害。行抗青光眼手术时,术前应尽量了解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术中应减少手术器械进入前房的机会,同时尽可能保持前房存在,以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50例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测定了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细胞比容。结果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全血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血液流变学因素参与了青光眼的发病过程,成为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的变化。方法 对正常人、屈光不正患者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040只眼周边前房深度分析,利用角膜厚度作为标准,进行周边前房深度检查。结果①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组;②女性闭角型青光眼明显多于男性;③远视眼中患闭角型青光眼几率增加;④正常人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比较,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明显浅。结论正常人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有明显差别,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前房深度明显浅。浅前房和窄房角是闭角型青光眼重要解剖特点。故周边前房深度检查可作为门诊患者检查,也可为在人群中筛查青光艰提供一种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2例玻璃体充满前房的开角青光眼,应用前玻璃体剪切合并睫状体分离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并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治疗常难奏效,而前玻璃体切除合并睫状体分离术是值得选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AFP阴性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蛋白,构建能与血清AFP联合使用的疾病诊断模型。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和CM10芯片检测33例AFP阴性肝癌患者与35例健康人的血清,获得差异蛋白峰并建立疾病诊断模型。结果:32个蛋白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FP阴性肝癌组血清中有6个上调,26个下调;诊断模型的准确度为80.9%,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0.0%。结论:应用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建立的疾病诊断模型有望与血清AFP联合使用从而提高肝癌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