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在传递各种讯息的同时,手机产生的电磁波是否会影响到距离最近的人脑,甚至导致脑瘤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2.
4.
5.
采用1∶3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儿童脑瘤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期头部外伤与儿童脑瘤有关,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头部外伤、父亲饮酒、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脑瘤的发生有关。其中母亲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文化程度高的母亲其子女发生脑瘤的危险降低。 相似文献
6.
9.
7月21日,广东惠州,4位农民在田间土屋避雨,一记天雷劈下,4人殒命;7月24日,广东河源,一位妇女在家门口遭雷击,邻居跑来施救,结果双双被雷击中致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手机使用时长及使用方式(如单手持、双手持、单指操作、多指操作等)与"手机病"(以狭窄性腱鞘炎为主要手部损伤的一类疾病)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网络平台(问卷之星网络调查平台)与合肥社区居民之中发放、回收问卷,同时随机抽取安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30人(男女各半)进行"手机使用方式和时长对手部的影响"现场实验。结果48%的调查对象每日使用手机时长为4~8h;92%的调查对象主要使用手机中的聊天工具;84%的调查对象习惯单手使用手机;长时间使用手机后,38%的调查对象出现手指僵硬肿胀、腕部红肿、指关节结节症状。连续使用手机时长小于2h,实验对象均无手部不适症状,当时长达4~6h时,约10.0%的实验对象产生手部不适症状,达8~10h时,16.7%的实验对象产生手部不适症状;玩游戏与使用聊天工具的实验对象出现手部不适症状的比例最高,达13.3%,而看视频则不易出现手部不适症状。结论手机使用时间越长,实验对象出现"手机病"的概率也越高,同时双手持手机及多指操作较其他手机使用方式更易引起"手机病"。手机使用人群应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且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并适当休息,以降低患"手机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13.
1959年推出全球第一款手控式流动电话至今,没有医学科研报告直接证实,手机电磁波会致癌。然而在去年,意大利最高法院在一宗诉讼中裁定:使用手机导致原告患上脑瘤。这是有史以来,世界首例做出“使用手机和患上脑瘤有关联”的判决。60岁的意大利商人指控,过去12年,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而患上脑瘤及面瘫。最终,意大利最高法院宣判:手机电磁波辐射是导致原告患病的元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的类型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问卷和K10量表对5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可分为两类:逃避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二者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显著(r=0.246,-0.279,P<0.01)。经常使用手机上网聊天等功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逃避性动机水平与不经常使用这一功能的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t=0.58,P>0.05)。结论:大学生手机使用以工具性动机为主,也伴有逃避性动机,这与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不应过分担心经常手机上网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和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乘电梯、地铁时打电话的习惯要改改了。韩国环境部国立环境科学院近日调查显示,在电梯或地铁内拔打手机,受到的电磁辐射比平时高出许多倍。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分析医专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手机依赖综合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及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医专10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专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为13.14%;手机依赖者比非手机依赖者更多地选择社交软件,非手机依赖者使用打电话、看电子书的频率比手机依赖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每周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睡眠质量越差(P<0.05);手机依赖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比非手机依赖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每天手机使用时间、手机依赖量表总分均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每周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手机依赖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