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留幽门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6例贲门胃底癌及胃体上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留幽门问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效果。选择5、6组淋巴结无转移,不影响根治效果的6例病人,行保留幽门全胃切除术后,将25cm空肠间置于食管与十二指肠之间。术后通过临床观察,上消化道锁餐X线摄片、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及食管、问五空肠活检等证明此术式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并延长了食物在“代胃”内停留时间,幽门录作用正常。术后3个月、半年、1年钡餐摄片观察代胃扩张,幽门开放功能良好,无返流现象;术后半年、1年、2年电子胃镜检查并活检,无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生存期与同期不保留幽门间置空肠代胃术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间置空肠变法空肠代胃术2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报告全胃切除间胃空肠变法空肠代胃术20例。方法:全胃切除并淋巴结扩清后,距屈氏韧带80cm切断空肠及其系膜,肛侧端闭锁,于15cm行空肠侧侧吻合,于35cm用粗丝线结扎肠管并于结扎线上下各1cm缝合浆肌层一周形成中隔,于40cm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口侧与十二指肠端端吻合。优点:1)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符合生理。2)有效地防止返流性食管炎。3)如发生吻合瘘则有利于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全胃切除人工幽门Nakayama氏空肠代胃术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例胃恶性肿瘤病员施行全胃切除人工幽门Nakayama氏空肠代胃术,通过2月至5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术式能完全防止返流,认为是一种理想的代胃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贲门癌全胃切除有效手术方法,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我们对36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施行了全胃切除、食管空腑端侧吻合、空肠侧侧吻合术,其中21例于空肠输出端附加人工幽门。结果:附加人工幽门者与未附加人工幽门者相比代胃的空肠随术后时间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代偿性扩张,肠壁增厚、粘膜皱壁增粗。结论:该术式具有方法简单,术后生活质量高、生存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临床价值较大的附加手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12例全胃切除患者采取Lawrence术式改良重建消化道,并以肠套叠的方法形成“假幽门”。通过观察术前后营养状况及术后消化道功能,体重均无明显减轻,血色素有增无减,血清白蛋白均在35.00g/L以上,术后进食一般每日4餐,每餐2-3两,大便每日1-2次,皆无胆汁返流及返流性食道炎症状,无顽固性腹泻及倾倒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间26例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5个月,平均17.4个月.其中钡餐检查1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排空时间为30min~120 mm.术后6个月、12个月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6例和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手术操作简便省时,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肿瘤患者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的低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和严重的倾倒综合征等情况,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体质量、血液指标、代胃容量变化,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42例行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漏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12个月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钡餐检查1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胃排空时间为30~120min.术后6、12个月分别有11例和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全胃切除后距屈氏韧带50cm处结肠后提起空肠,顶端与食管行端侧吻合(A),在A下方行空肠侧侧吻合(B),在B下方再行空肠侧侧吻合(C),在吻合口B、C降支空肠与十二指肠断端行端侧吻合(D),在D的下方降支空肠和B的下方升支空肠以7号丝线结扎.[结果]本术式有四个吻合口,借助管型吻合器吻合,不费时,手术时间平均3小时,不输血.全组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患者均有食欲感,每日进餐4~6次,体重多恢复至术前水平或有增加,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均在正常范围,患者能从事家务及部分体力劳动,对术后生活质量感到满意.[结论]空肠间置代胃术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符合生理;有效防止了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无需切断空肠,手术省时、简捷安全,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9.
全胃切除间置空肠“n”型袢代胃术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天台县317200)袁迪生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方式有多种,我院自1994年起,自行设计间置空肠“n”型袢代胃术,提高了胃癌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胃腺癌12例...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空肠翻转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加符合生理学要求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30例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结果30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和“无胃”综合征的发生。1年生存率为82.85(24/29),2年生 率为65.5%(19/29),3年生存率为52.6%(10/19)。82.8%(24/29)的患者术后6个月体重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是1种简捷易行,安全可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张锋  任书伟  余强 《陕西肿瘤医学》2013,(11):2534-2536
目的:探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施行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4个月,部分病例出现轻度反流性食管炎,代胃容量300ml以上,排空时间30-100min.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重建新方法──自体带蒂“胃岛”空肠移植代胃术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310006)方宝山,周杏仁,冯懿正,马志敏,汤德骥,胡昌荣,沈来根全胃切除术后因食物储器丧失一直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虽有各型代胃术可供选择,但至今尚欠满意。19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术式的生理功能.方法回顾和分析1990年6月~2000年8月因胃癌手术31例.其中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除8例,行间置空肠代胃(JI)SS型吻合3例,间置空肠代胃(JI)P型5例.胃体癌经腹切除者23例,其中SS型吻合13例,P型10例.两组随访6个月~5年,平均21个月.总结分析两种肖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SS型和P型术后两组病人观察指标钡剂排空时间30~60分钟和80~120分钟分别为62.5%、66.7%和37.5%,33.3%;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分别为87.7%和86.7%;血浆总蛋白(BLA)分别为73.6±1.1%和74.4±1.3%;血红蛋白(HB)分别为15±1.3和15±1.5;PNI指数分别为54.15和56.1;SS型术后并发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12.5%.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SS型和P型间置空肠代胃,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引言我们自1995年1月~2004年11月间,采用保留胃幽门窦部次全胃切除横结肠间置重建胃囊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治疗中晚期胃底贲门癌47例,经1~6年以上随访,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47例中,男37例,女10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8岁。病史0.6~1.5年,临床主要症状为进食阻挡感,上腹部及左后背部疼痛,不同程度贫血,便血等。临床病理分期Ⅱ期11例,Ⅲa期28例,Ⅲb期8例。病理组织学诊断:腺癌31例,未分化癌5例,粘液腺癌11例。根治性手术切除47例中,手术合并左肝叶楔形切除3例,脾、胰尾切除5例。47例手术中同时行保留幽门成形术13例。手术经左腹直肌切口探查,能行根治性切除后,沿左第七肋床延长切口为胸腹联合切口。常规清扫切除。在距幽门括约肌约3~5cm处切断胃,移除标本。然后截取由中结肠动脉供血的约20~30cm长段横结肠间置,结肠的一端在主动脉弓下与食管对端包套式吻合,另一端与胃窦部端端间断双层吻合。本组中采用顺蠕动横结肠移植24例,逆蠕动23例。术后辅助化疗均采用FAM方案:即MMC8~10mg+生理盐水40~50ml静脉注射第一天;ADM50mg+5%葡萄糖液500ml...  相似文献   

15.
全胃切除“B”形空肠代胃术20例报告浙江龙泉市人民医院(龙泉市323700)周大元,钱海森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5年8月共施行胃癌全胃切除“B”形空肠代胃术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2年-2004年对58例胃窦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随机采用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重建消化道组26例(研究组),B illrothⅡ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组32例(对照组)。术后6个月对胃存贮量、胃排空时间、胆汁反流的发生率、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体重变化及术后5年内胃癌复发率及复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胃存贮量增加、胃排空时间延长,胆汁反流、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降低,体重增加明显,术后5年内的复发率减低,术后复发时间延长。结论: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是胃窦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后的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2年-2004年对58例胃窦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随机采用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重建消化道组26例(研究组),BillrothII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组32例(对照组)。术后6个月对胃存贮量、胃排空时间、胆汁反流的发生率、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体重变化及术后5年内胃癌复发率及复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胃存贮量增加、胃排空时间延长,胆汁反流、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降低,体重增加明显,术后5年内的复发率减低,术后复发时间延长。结论: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是胃窦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后的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根治性全胃切除后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与单纯Roux-en-Y吻合术对胃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90例,根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对照组进行单纯Roux-en-Y吻合术.观察2组手术后血红蛋白浓度(Hb)、血浆前白蛋白(PA)、血浆总蛋白(TP)差异;采用Spitzer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Hb、PA、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22.26±14.06)g/L、(325.48±11.62)mg/L、(64.05±3.54)g/L,对照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33.65±18.26)g/L、(345.64±18.37)mg/L、(67.26±4.55)g/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Spitzer评分:研究组活动情况、健康状况、总分分别为(1.42±0.62)、(1.13±0.64)、(1.36±0.62),对照组分别为(0.85±0.65)、(0.71±0.66)、(1.14±0.5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远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经腹全胃切除75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告75例根治性全胃切除的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近切端阳性率为24%,手术死亡率为5.3%,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8%与25%。作者认为与传统的胸腹联合切口比较,经腹途径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胸部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大,主要适用于尚未浸润食管的近端胃癌,尤其对高龄、体弱或心肺机能差的病人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有70余种,但仍无一个较理想、统一的术式(1)。我院从1986年2月至1992年2月采取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及人工幽门重建术治疗残胃癌13例,效果满意,现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